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育兒也要鬥智鬥勇

育兒也要鬥智鬥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育兒也要鬥智鬥勇,教育也是需要慢慢的,掌握方法的,需要我們與孩子們鬥智鬥勇。如果我們能相互理解,多爲對方考慮,那未來一定會好的。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育兒也要鬥智鬥勇知識

育兒也要鬥智鬥勇
育兒也要鬥智鬥勇1

“再溫柔的女人,當了媽媽以後嗓門都會高八度。前兩天我在包裝聖誕節禮物的時候,小傢伙非要動剪刀。放左邊她跑來左邊,放右邊她跑來右邊,到最後我的嗓子都吼啞了,她照樣調皮不誤。”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個媽媽都有一籮筐的苦要訴,前段時間幾個孩子弄出來的“鬥媽大全”,更是讓媽媽們心生感慨:媽媽們何嘗不是要跟寶寶鬥精力、體力、耐力,鬥智鬥勇,不僅如此,辛苦的鬥媽們還得跟爸爸、老人鬥原則。

  教育孩子,跟應對其他人際關係一樣

小雨媽告訴記者一個數據,一碗飯用自家的勺子吃大概要25口。“知道這個全是被小雨‘逼’出來的。”小雨媽說,有一段時間,小雨吃飯很不乖,總要討價還價。“媽媽,我想吃5口。”“今天你要吃50口。”“10口行嗎?”“不行!”一番口舌之後,最後小雨同意20口,“20口一到,她看到自己吃了大半碗飯,這時候你再鼓勵她一下,她就能吃完一碗飯,這一招很好用,而且她也會覺得自己很能幹。”

“教育孩子和應對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人際關係一樣。”卡卡媽告訴記者,寶寶不愛吃藥,每回吃起藥來,全家上陣:外婆抱緊寶寶身體,爸爸按住頭,媽媽握住手,在哭的間隙把藥灌下去,那架勢就好像酷刑一樣。“某一天,看見外婆拿藥過來,寶寶立即警覺起來,我突然想到了一招。”卡卡媽說;“什麼東西,給我吃。”寶寶立即瞪起眼睛看,聰明的外婆順勢說了一句:“給寶寶吃,不給媽媽吃。”外婆輕鬆把藥喂下去了。“家長要儘量避免命令的語氣,如果你有創意,還可以把很多事情設計成遊戲。”

  從現在開始,給孩子制定規則

囡囡媽曾轉發過一個名爲《媽媽給兒子的便條》的微博,這個媽媽堪稱“007”:“親愛的兒子:如果你看到了這張便條,那一定是你的電腦出了問題,你只要按照我說的做就行了。首先,先去給爺爺買藥,回來後打開數學教材。做完作業後,把自己的房間收拾一下。完成之後,方可上網,點擊瀏覽器,彈出窗口需要輸入密碼時,依次輸入所做的數學題的答案,藥房的金額,以及房間中玩具總數就可以了。”

“這個做法是純理想化的吧,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事先和孩子講道理。”囡囡媽說,“逛超市之前,跟她講好條件,如果再亂跑亂鬧,回來就罰站。頭幾次根本不管用,但站上幾次,現在去超市,雖然還是會瘋鬧,但好歹總在我身邊,” 囡囡媽說,4歲的孩子是時候設立嚴格的規則了。

根據育兒專家建議,對於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則。除了規則外還可以約定處罰,比方說,犯一次就收走一件玩具,嚴重的甚至取消一次週末外出遊玩活動。”

  不僅要與孩子鬥,還要與老人講原則

“現在教育孩子太難了。不僅要和孩子鬥智慧,還要和老人講原則。”前幾天晚上兒子本來吃飯吃得挺好的,天天媽進房間接了個電話,婆婆就把碗拿起來餵了。“看到這場景,我積壓已久的怒火立馬就上來了。我把兒子的碗拿進廚房。跟他說,今天晚上餓一頓吧。其實不光是爲了教育兒子,也是餓給婆婆看的。”

天天媽說,兒子快4週歲了,自己吃飯、刷牙雖然做得不是特別到位,但總體來說,還是養成了好習慣。只要婆婆在,玩具掉地上了,要奶奶去撿;口渴了喊一聲,等着水端過來;奶奶帶出門,不是要買冰淇淋就是要買糖果,不然就哭鬧喊叫……“孩子最知道大人的`弱點在哪裏。好多人還以爲寵就是對他們好。可跟老人講原則,很容易產生矛盾,媽媽還得跟孩子爸鬥。”

在每一個嘮叨、焦慮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沒有負起全部責任還全然不覺的爸爸。天天媽說,在孩子面前,媽媽是一個很不討好的白臉,老人是紅臉,而爸爸只是旁觀者。“這樣的模式很容易教會孩子投機取巧。全家應該取得一些基本共識,然後再落實到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

育兒也要鬥智鬥勇2

  第一種境界——長於育兒之術

長於育兒之術的家長多長了一雙眼睛,發現自己的寶寶原來不是個機器,而是那麼生動和多變的一個生命。家長知道是生命就有個性,就不能照本宣科的對待,於是認真學習各種育兒的方法和技巧。

這個圈子中,有自信的家長,但這時自信不再盲目,他們知道隨機應變,懂得舉一反三,只是容易陶醉於眼前的成績,而可能忘記經常擡頭望望遠方以保護視力。有些時候家長也會喪失自信,因爲寶寶變的太快了,昨天還很靈驗的妙方可能突然間毫無功效了,但問題還必須解決,於是挖空心思變招兒,這一變也許就成了,也許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真正長於育兒之術的家長是個“育兒匠”,追求雕琢出精妙的作品,他們也有這個本事,於是不小心就會被戴上漂亮的榮譽桂冠成爲別人的榜樣,對於家長來說得了榮譽只要不沾沾自喜,仍然知道進取的話也不是壞事,但若一門心思維護名譽那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這種情況如果不是落在家長而是落在專家頭上,即便稱得上“育兒大匠”,因爲太怕有辱英明而追求立竿見影,相對考慮孩子長遠發展就少,這樣就難免落入誤人子弟的泥潭。

  第二種境界——忙於育兒之事

忙於育兒之事的家長埋頭於具體的事物,但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們只管自己努力做事,很少顧及寶寶的真正需要和體驗,常常犯下過度保護或給寶寶施壓的錯誤,不遇到問題還好,真的遭遇麻煩就大有一招走錯功虧一簣的危險。

這個圈子中,有些家長很自信,因爲他們熟練的象個“八級工”,飲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條,吃喝拉撒照顧的得心應手,書桌上擺着育兒條例一二三,身後還站着頭戴各種專家高帽的人士擔當後盾,以至於自信得四處傳播自己的育兒“條例”,自信到聽不進任何逆耳的忠告,直到孩子被判定有情緒行爲問題、缺乏創造力、交往困難,甚至智力發育遲緩或存在各種健康問題時才大夢初醒。

還有的家長正相反,他們常常滿腹狐疑,因爲自己潛心學來的招數在寶寶那裏總是碰壁,明明書上寫着向東,可寶寶偏偏就要向西,而且那麼多的現象都跟寶寶有“毛病”似的,於是難免有病亂投醫,東家的膏藥西家的湯、南家的法寶北家的祕方,一股腦灌到孩子身上,結果只見東邊日出西邊雨,問題去了還復來。

整天埋頭育兒之事的家長是個“育兒工”,發達了四肢簡單了頭腦。這本也無可厚非,帶孩子就是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嘛,可怕的是假如他們的“專家顧問”也是個“育兒大工”,不管張三李四青紅皁白,就是甲乙丙丁那麼一套方子。結果受牽連的只能是孩子——不在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消亡”。

  第三種境界——精於育兒之道

精於育兒之道的家長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後天培養的,而是先後天合力發展的成果。他們育兒不僅動手、用眼看,更會用頭腦思考,更懂得用心感悟。他們能夠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理解寶寶的需求,懂得引導的辦法,明確發展的方向。對這些稱得上“育兒師”的家長來說,做每一件事情都不僅僅爲了這件事情本身,他們的每件工作既顧及到昨天,適應於今天,又服務於明天,因爲他們更懂得從全局的角度,從長遠的目標去看待和對待孩子的發展,對待現實問題最大的優勢在於不求完美又懂得取捨。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