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1

一、背景: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爲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說:“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擡頭看看我,搖搖頭說:“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擡頭對我說:“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裏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着呀?於是我從櫃子裏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着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擡頭看着我說:“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瞭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爲,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着於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着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爲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並不能達到,怎麼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徵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2

一、背景: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爲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說:“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擡頭看看我,搖搖頭說:“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擡頭對我說:“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裏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着呀?於是我從櫃子裏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着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擡頭看着我說:“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

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瞭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爲,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着於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着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爲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並不能達到,怎麼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徵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正是因爲後來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發展水平、能力和經驗學習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興趣的滿足,使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第一層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應靈活多樣。

在《指南》中說“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指南》,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當小林在開始活動時,我首先運用了觀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樣進行嘗試的,當發現他有困難時,我進行了指導、幫助。一開始,我從預定目標出發,想轉移小林的興趣,但這個困難實在是很大,於是我用了示範的方法進行幫助,但這個效果也不大,最後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讓他用調羹來舀,從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進行提高,這樣既保護了小林嘗試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靈活控制能力,這樣和樂而不爲呢?

三、介入之前,要學會積極等待。

積極等待是指對消極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是急於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儘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小林在我轉移他的興趣時,追隨了我,那麼可能小林的困難就不

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着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並支持了小林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小林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瞭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衝突,從而進行了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分析的能力,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特點,及時調整目標,進行支持、合作、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滿足和成功。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反思3

區域遊戲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並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所以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們班有四個區域:新東小市場、美工吧、益智區和紅樂坊。每當孩子們進入遊戲區,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們有的畫畫、有的開心的編辮子、玩沙漏,賣東西……他們常常將畫好的畫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他畫的是海底世界;問我買不買她的菜,要買的話可以便宜點賣給我……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着,我也很開心。因爲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因爲在這裏,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悅、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反思如下;

1: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比如我們紅樂坊。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於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考慮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2:我們教師可指導不當急於求成,導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積極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積極的期望。

通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爲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