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活動設計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1

教學目的:引導幼兒嘗試不用手兩人合作將球運到終點,使幼兒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準備:若干個球

活動與指導:

1. 講述:許多事情我們都需要合作。要玩好夾球遊戲也需要我們合作,共同想辦法。

2. 遊戲:請兩位幼兒爲一組,自由嘗試不用手合作將球運到終點。幼兒可以用背部、腹部、肩部,體側面夾住球前行。當幼兒嘗試過多種方法後,請幼兒分成兩隊進行合作運球比賽(幼兒可以運用認爲最好的合作運球方式)。各隊幼兒爲自己隊的小朋友們加油。

3. 討論:合作遊戲結束後心裏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幼兒討論出合作着進行遊戲是件快樂的事。

幼兒園中班體育活動:風暴中的小羊

功能:

1.發展爬、跑、跳和閉目走步能力;

2.培養模仿能力、聽覺和方位知覺能力;

3.增強對羊的喜愛。

玩法:

幼兒當小羊,在“牧場上”做各種模仿小羊的動作,有的爬上爬下,有的跨跳,奔跑,有的做“頂牛”遊戲。突然錄音機發出風暴聲,“小羊”原地旋轉2―3圈。風暴聲停。“牧童”(教師和幼兒當)呼喚小羊。“小羊”閉目找站在場地四周的牧童。待“小羊”都找到“牧童”後,“牧童”與“小羊”共跳集體舞,遊戲結束。

指導建議:

1,此遊戲由模仿小羊活動閉目循聲找人活動和舞蹈活動構成。閉目循聲找人是主體活動。各個活動的主要發展課題分別是發展模仿能力,激發愛羊感情,發展閉目移動找人能力和聽覺、方位覺,發展舞蹈能力,增強友誼感和集體感。

2.要引導當羊的幼兒找人時要細心聽,判斷好方位,記住方位再移動,並注意隨時聽牧童叫聲,調節移動方向。

3.“牧童”要分佈在四周,各人發出的呼叫聲應有區別。要不斷髮出呼叫聲。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2

活動名稱:

愉快的“六一”活動(繪畫)

一、活動目的:

1、在嘗試學畫人的基礎上,初步表現“六一”中的愉快事。

2、初步學習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畫,學習佈局。

二、活動準備:

1、“六一”活動的照片及部分活動道具。

2、幼兒繪畫用的蠟筆和紙。

三、活動過程

1、提問:昨天六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在昨天的活動中,你最喜歡的是什麼活動?爲什麼?

2、討論:怎樣把“六一”活動中,最高興的事畫下來?並要讓人一看就明白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活動。

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事要畫大,並畫在紙的中間。

3、請個別幼兒示範,老師在邊上指導。

4、幼兒繪畫:

重點指導畫出一件最高興的事。難點是能畫出主要的情節。

老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構圖。

5、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相互介紹、欣賞他人的作品。挑選幾幅畫布置在活動時的一角,標題就是“快樂的六一”,並配上幼兒的話。

四、活動反思:

活動前,老師引導幼兒充分地討論和分析,拓展了孩子的思路。因此,在活動中,孩子基本上都能將“六一”中最高興的事畫下來,每幅作品既是內容相同,但畫面構圖都各不相同,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介紹時,老師引導幼兒先不要告訴同伴“我畫的最高興事是什麼?”,讓好朋友猜猜,這也增加了孩子介紹作品的興趣,並且,從中孩子自己體會到要介紹的內容應該畫大、畫在中間,這樣才能讓別人一看就明白。其實這就是繪畫的構圖方法。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3

中班數學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

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

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

二、觀察多樣的鈕釦。

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

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

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

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

三、鈕釦拼畫。

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

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蒙氏數學教案:排序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裏)。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製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籤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麼?”(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複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籤將形式圖劃分爲三小節(牙籤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着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後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並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並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複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複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4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和掌握學前兒童聽說遊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的基本層次、主要環節。

2.通過觀摩(週五進行)討論幼兒園教師示範的聽說遊戲活動,掌握編寫教案的基本思路和上課的基本環節。

教學重點:

掌握幼兒園聽說遊戲活動方案編寫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幼兒園聽說遊戲活動組織實施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教學時數:

4課時

課後作業:

1.課外選擇一個聽說遊戲,課外在小組中展示,上課抽查。

2.小組合作編寫幼兒園聽說遊戲活動方案

教學過程:

一、總體介紹本節內容

聽說遊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教育活動,活動的目標是以培養兒童傾聽和表述能力爲主,活動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聽和說的理解和表達方面。它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兒童進行的語言教育活動,含有較多的規則遊戲的成分,能夠較好地吸引兒童參與到語言學習的活動中去,並在積極愉快的活動中完成語言學習的任務。使用遊戲的方式來開展語言活動都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因爲它能滿足兒童的學習需要,深受兒童的喜愛,併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聽說遊戲活動的基本特徵

(一)語言教育目標內隱於遊戲之中

教師通過對聽說遊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將近階段根據兒童語言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需要所提出的語言教育目標,內隱於聽說遊戲活動的內容和過程中,落實到兒童接受理解和嘗試掌握的教育過程中去。

(二)遊戲規則即爲語言學習的重點內容

教師在設計聽說遊戲時,根據具體的教育目標,選擇適當的語言學習內容,並將本次活動的語言學習重點轉化爲一定的遊戲規則,遊戲的規則可能是競賽性質的,也可能是非競賽性質的。當兒童參與聽說遊戲時,他們必須遵守一定的遊戲規則,按照規則進行遊戲,並在活動中鍛鍊聽說能力。

如小班“商店裏的東西”遊戲中教師制定的遊戲規則是,“顧客”一定要對售貨員說清楚買什麼商品,售貨員才能將商品賣給他。如果發音不清楚,暫時不賣,直到說對了再賣給他。這就要求兒童必須發準“柿(shì)”、“石(shí)”、“車(cheē)”等音,才能順利地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三)活動過程中逐步擴大遊戲的成分

聽說遊戲活動兼有遊戲和活動雙重性質,從活動組織形式上看,具有從活動人手,逐步擴大遊戲成分的特徵。由於聽說遊戲活動帶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活動開始時,教師需要幫助兒童理解活動的內容,交待遊戲的規則,並且示範遊戲的玩法。然後教師帶領兒童開展遊戲,在兒童熟悉遊戲規則,逐步掌握遊戲規則後,再放手讓兒童獨立進行遊戲。應當說,聽說遊戲活動開始時以活動的方式進入,而最後以遊戲的方式結束,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開始時體現得最爲明顯,而後隨着兒童熟悉水平的提高而逐漸減少,直到兒童完全自主地進行遊戲。

三、聽說遊戲活動的主要類型

(一)語音練習的遊戲

這類遊戲是以練習兒童正確發音,提高兒童辨音能力爲目的的一種活動。它的形式和結構都較簡單。在聽說遊戲中,着重爲兒童提供練習發音的機會,以利於兒童學習或複習鞏固發音。可以讓兒童着重練習他們感到困難的或容易發錯的語音,也可以組織兒童進行方言干擾音的練習、普通話聲調的練習、發聲用氣的練習等。但每次練習的語音不要過多,以免難點過於集中,影響兒童的學習效果。

(二)詞彙練習的遊戲

這類遊戲是以豐富兒童的詞彙和正確運用詞彙爲目的的。學前階段兒童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大量積累詞彙,增加口語表達的內容。應該說,學前兒童的詞彙是在日常生活經驗的積聚過程中逐步地增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個研究能確切地證明究競一個兒童每天能習得多少詞彙。用聽說遊戲的活動方式幫助兒童學習詞彙,是專門考察兒童對詞彙敏感程度的機會,這類集中學習詞彙的遊戲,着重引導兒童練習詞彙運用的經驗。

1.同類詞組詞的經驗

2.不同類詞搭配的經驗

(三)句子和語法練習的遊戲

學前階段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大量地積累句型,按語法規則組測成句,這是他們語法習得和發展的重要階段。一般來說,學前兒童將從簡單句過渡到複合句水平。要兒童理解和掌握並且熟悉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的練習。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獲得運用句法的機會,而聽說遊戲是有意識地幫助兒童練習,可以讓他們通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

(四)描述練習的遊戲

這類遊戲是以訓練兒童用比較連貫的語言,具體形象地描述事物,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爲目的。它要求兒童語言完整、連貫,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如大班聽說遊戲活動“金鎖銀鎖”,讓兒童念兒歌以對答的形式,幫助兒童學習用簡短而有節奏的詞語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這種遊戲主要在大班進行。

四、聽說遊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基本結構

聽說遊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有其獨特的規律,按照下列結構去沒計實施活動,可以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創設遊戲情景,引發兒童興趣

在聽說遊戲開始時,教師需要調動一些手段去設置遊戲情景。

1.用物品創設遊戲情景

教師使用一些與聽說活動有關的物品,或者玩具、日用品等,佈置遊戲的情景,製造遊戲的氛圍,引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2.用動作創設遊戲情景

教師用動作表演,讓兒童想像出遊戲的角色,或者遊戲的場所,進而產生遊戲情景的氣氛。

3.用語言創設遊戲情景

教師通過自己所說的話,直接描述或指出遊戲中角色以及所處的環境。

(二)交待遊戲規則,明確遊戲玩法

在創設遊戲情景之後,教師接着就要向兒童交待遊戲的規則,這一步驟的目的是要兒童通過教師佈置任務,講解要求,明確遊戲的玩法。教師通過用講解和示範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兒童理解遊戲的規則,

教師在交待遊戲規則時,要注意:

第一,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講解。在交待遊戲規則時,切忌噦嗦、冗長的解釋,以免兒童抓不住要領,不能及時領悟理解遊戲規則,影響遊戲的進程。

第二,要講清楚聽說遊戲的規則要點和遊戲的開展順序。聽說遊戲的規則要點一般都是遊戲中兒童要按照規範說出的話,教師應當讓兒童基本明白說什麼和怎樣說,以便他們能夠在參與遊戲時付諸實施。同時要幫助兒童清楚地理解遊戲開展順序,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什麼角色做什麼。這樣他們才能夠順利地開展活動。

第三,教師用較慢的語速進行講解和示範。教師在交待遊戲規則時使用的語言應當是相對減慢速度的語言。尤其是針對遊戲規則回答問題或說一句話時,一定要保證讓兒童聽清楚,因爲這種語言帶有示範的性質。

(三)教師指導兒童遊戲

教師指導兒童遊戲,有利於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熟悉遊戲規則,進一步明確和掌握遊戲的玩法,掌握在遊戲中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思路,從而爲獨立開展聽說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兒童自主遊戲

通過前面三個步驟的活動,兒童已經比較熟悉和掌握遊戲的規則和玩法,具備獨自開展聽說遊戲的基礎。

遊戲內容:猜朋友可愛的小動物水裏、地上照鏡子商店裏的東西水果在哪裏造火車猜謎學謎遊戲請你告訴他我們要請一個人看誰說得多音樂和怪聲改錯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5

操作目標:

1、認識3種動物的名稱及其外形特徵。

2、初步瞭解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學說相關的短句。

操作材料:

1、各種動物形象(嘴部開口)。

2、各種食物卡片。

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選出1~2種動物愛吃的食物,邊送入動物的口裏,邊說出“××,××請你吃××”的短句。

第二層次:分別選出3種動物各自愛吃的食物,用普通話說出相關的短句。

第三層次:在以上基礎上說說這些動物有什麼本領。

操作說明:

根據動物的習性,挑出相應的食物卡片進行餵食,邊喂邊進行語言表述。

指導建議:

1、允許幼兒餵食時有多樣性的選擇。

2、引導幼兒在餵食時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行爲。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6

 一、設計思路:

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幼

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瞭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瞭解連環畫的形式,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製作成連環畫,並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並能通過繪畫表現出來,製作成連環畫。

3、與同伴協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任務。

三、活動準備:

1、白紙裁成32k,數量7倍於幼兒人數。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

3、水彩筆、連環畫、動物圖片、訂書機。

 四、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

1、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1)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麼樣子?

(2)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

(3)小蝌蚪去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後來又碰到了誰?最後它找到自己

的媽媽了嗎?

教師小結:小蝌蚪遇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大家的幫助

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討論:怎樣製作連環畫?

1、師:小朋友知道什麼是連環畫嗎?(連環畫就是由一張張連續的畫面,

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畫。)

2、怎樣來做連環畫呢?

①.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有幾個情節就畫幾張紙。

②.把畫好的故事內容按照先後順序排列並寫上頁碼。

③.裝飾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

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畫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故事。

④.裝訂。

三、請幼兒欣賞圖畫書,邊思考邊討論繪畫方法。

教師:這麼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麼畫?(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時怎麼分

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

四、播放故事,幼兒繪畫,製作連環畫,老師巡迴指導,給予及時的幫助。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根據情節的發展表現完整的畫面。

難點: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五、幼兒之間互相欣賞、交流。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學習將物體按顏色進行匹配。

2、嘗試用多種方法讓圓筒發出聲音。

3、充分體驗遊戲與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旺仔牛奶筒

2、製作好的“會唱歌的旺仔寶寶”範例一個(在牛奶筒內放入一些物品,使之發出聲音)

3、佈置“旺仔寶寶的家”:鋪地墊,上面放人手一個旺仔牛奶筒(紅、黃、綠三色);大型積木(紅、黃、綠)三塊放地墊後

4、材料人手一盒:豆類(紅豆、黃豆、綠豆)或雪花片積塑(紅色、黃色、綠色)分類放於紅、黃、綠三塊大型積木上;剪好的即時貼圓片(紅、黃、綠色)

活動過程:

一、製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

1、以“旺仔寶寶”的口吻激趣

①師出示範例,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向旺仔寶寶打招呼。

②以旺仔寶寶的口吻說“今天我又來跟你們做遊戲了,我的本領可大啦!聽,我還會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搖一搖,唱一唱,搖一下,唱一下,搖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領大不大?”“你們喜歡我嗎?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歡跟我玩,今天我還請來了許多好夥伴。”(教師和幼兒一起走到“圓筒寶寶的家”裏)

2、感知1和許多、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①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這兒有許多旺仔寶寶,看,都有些什麼顏色呀?”幼兒介紹(紅、黃、綠)

②鞏固1和許多。

讓每個幼兒拿1個旺仔寶寶,輕輕地和旺仔寶寶說說話。

提問:“你拿了幾個旺仔寶寶?”“你拿了1個什麼樣的旺仔寶寶?”

3、製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練習顏色匹配

①設疑:“你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嗎?”

“爲什麼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而你們的不會唱歌呢?”

“怎樣讓你們的旺仔寶寶也唱起歌來呢?”

②提出要求:紅寶寶說“我要找紅朋友”,綠寶寶說“我要找綠朋友”,黃寶寶說“我要找黃朋友”。

③介紹材料:“這些紅朋友、黃朋友、綠朋友都在哪兒呀?”分別介紹豆類、雪花積塑。

④放“找朋友”音樂,幼兒邊邊看邊找相同顏色的物體匹配、撿放豆豆或花片,要求邊放邊數。

5、幫旺仔寶寶戴帽子――找相同顏色的圓片匹配、粘貼(封口)

①設疑“調皮的豆豆逃了出來,怎麼辦呢?”

②用好方法把圓筒封口

二、嘗試用多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

1、幼兒跟教師一起邊讀兒歌邊搖旺仔寶寶

2、設疑“旺仔寶寶除了搖一搖會唱歌,還會怎樣唱歌呢?”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教師觀察

4、邊評價邊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拍、搓、轉、滾、敲身體各部位等)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8

活動設計:親子游戲2則

親子游戲:找食物

【適合年齡】3-6歲

【遊戲目的】

1.認讀:魚、骨頭、蘿蔔、青菜。

2.複習以往學過的漢字。

3.在瞭解貓、狗、兔最喜歡吃什麼食物的基礎上,體驗遊戲識字的樂趣。

【遊戲準備】

1.貓、狗、兔的動物頭飾、字卡頭飾若干,大灰狼頭飾一個。

2.魚、骨頭、蘿蔔、青菜以及要複習的字、詞卡若干,認讀字條三條。

3.獨木橋兩座、玩具槍一把。

【遊戲步驟】

一、貓、狗、兔最喜歡吃什麼?

1、讓幼兒分別猜謎語,猜對後,扮演該小動物的老師就站出來。

2、向幼兒分別提問:貓最喜歡吃什麼?狗最喜歡吃什麼?兔最喜歡吃什麼?出示相應的字卡,請幼兒上來一邊摸一邊讀出來。

3、讓幼兒找到相應的食物字卡送給"貓”、"狗”、"兔”吃。

二、我的媽媽在哪裏?

1、"貓”、"狗”、"兔”分別問幼兒:"你們誰喜歡做我的小寶寶呀?”然後給幼兒戴上相應的字卡頭飾。

2、遊戲"我的媽媽在哪裏?”三位老師每次站在不同的位置,讓"小動物”找自己的"媽媽”。

三、過關卡。

師:森林的的那一邊有許多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但途中要經過兩道關卡才能到達。

1、第一道關卡"請讀字卡,讀錯小心大灰狼!”

讓幼兒在紙箱中抽出一張字卡,並正確讀出來,否則大灰狼就會跑出來把他吃掉。

2、第二道關卡"此路不通,請走獨木橋!”

在獨木橋前面,有一道貼着字卡的障礙牆,小朋友只有把字正確讀出來後才能順利通過。

四、順利到達森林有食物的地方

1、請小動物在場地四周找自己喜歡的食物吃。

2、讓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小點心與家長共同分享。

3、讓小朋友領着家長把吃剩的"食物渣”放到相應的"垃圾桶”裏。

五、小動物回家,結束活動。

親子游戲:轉轉樂

有些孩子平衡感差,還老暈車,這是因爲4歲以前的孩子前庭功能發育尚未成熟,4歲後纔不斷趨於完善。平衡感的發展對於孩子十分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平衡能力不好,會影響迷走神經的發展不足,造成迷走運動神經核功能上的混亂,一旦這些功能發展不完整,孩子在將來的身體協調甚至於學習上都會產生嚴重的困擾。

【適合年齡】

3-4歲。

【遊戲目的】

通過遊戲刺激幼兒的前庭系統,訓練幼兒平衡感的發展。

【遊戲步驟】

1、準備一把有手把的旋轉椅。

2、讓孩子坐進旋轉椅中,讓孩子的雙腳跨出旋轉椅外,雙手扶住旋轉椅內的把手,記得提醒孩子背後向後靠穩,然後家長開始慢速旋轉椅子。

3、家長可以跟孩子輪流遊戲,讓孩子也擔任轉椅子的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手眼協調及肌肉發展。

【小貼士】

旋轉椅子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若孩子感到害怕,那麼可以降低旋轉的速度,並安撫孩子,或暫停遊戲。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9

《送禮物》遊戲活動介紹:

《送禮物》是語義發散類的遊戲。語義發散能力指的是處理詞語信息時的發散思維能力,比如從多個角度理解詞語的含義、運用多種句式寫作生動的文章等,都需要這種能力。本單元的遊戲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從不同角度對物品進行分類的發散思維能力。

在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60種日常用品卡片,以“給兔寶寶分禮物”爲遊戲情境,讓幼兒通過獨立探索、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和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分類的活動,讓幼兒學習從多個角度靈活進行分類,引導幼兒開動腦筋、開闊思路,更加靈活地去認識事物和事物間的共同點,從而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本單元由四部分活動組成。

《送禮物》遊戲活動安排:

活動1:兔媽媽的禮物

活動2:兔爸爸的禮物

活動3:找朋友

活動4:禮物接龍

《送禮物》遊戲活動目標:

理解物品的多重屬性

根據物品的共同點靈活進行分類

學習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下面向大家介紹4個活動中的一個活動――活動2“兔爸爸的禮物”

《送禮物》遊戲活動2 兔爸爸的禮物

遊戲材料準備:

教具:藍邊大卡片30張

570) h=570;"/>

幼兒材料:

兩人一組,共用一套遊戲材料:

“兔寶寶的家”遊戲拼版

兔爸爸的禮物卡片1張(30張小卡片)

570) h=570;"/>

重點:

認識卡片上物品的名稱、功用及特徵,能按物品的相同點進行歸類,進一步理解多種分類方法。

流程:

1、認識卡片上的物品 2、遊戲“分禮物” 3、幼兒合作“分禮物”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30張藍邊大卡片,請幼兒說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提示與建議:

教師可以在上次活動的基礎上,擴展故事情節,引發幼兒繼續活動的興趣。例如“這次兔爸爸要給兔寶寶分禮物”,請幼兒說說都有什麼禮物。

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幼兒不太熟悉的一些物品重點說明,比如扳子、錘子等。

(二)遊戲“分禮物”

玩法:讓幼兒在自己的小卡片中找出有共同點的三張卡片,擺放在遊戲拼版每個兔寶寶“家”門口的禮物箱上。擺放後,說出自己分禮物的理由。

提示與建議:

在幼兒獨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問問幼兒選擇卡片的理由。對於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建議來啓發幼兒的思路。

(三)兩人一組,合作進行“分禮物”遊戲。可以兩人分別扮演“兔媽媽”、“兔爸爸”,一起商量來給八個兔寶寶分禮物。

提示與建議: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合作和相互交流中,幼兒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從多個角度去認識事物。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幼兒互相表達分禮物的理由,引導幼兒學習接納別人的不同意見。

尋找共同點的方法(僅供參考):

屬於同一類:文具、電器、工具、傢俱……如電視、錄音機、電風扇都是電器。

有相同形狀:如垃圾筒、沙拉醬、飲料都是圓柱形。

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書架、牀、桌子都是木頭做的。

有相同的功能:如電視、鋼琴、錄音機都能發出聲音。

是做某件事情所需要的:如錘子、扳子、改錐都是修理東西用的。

有某些相同的特徵:如垃圾筒、沙拉醬、飲料都是打開後才能用。

活動延伸:

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遊戲指南》玩法一“挑選禮物”的遊戲。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圖形畫小雞

2、能大膽表現小雞的各種姿勢

活動準備:小雞實物、彩筆、紙、畫冊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老是這有一個謎語,看看那個小朋友最聰明能最先纔出來。

小小身子胖乎乎,尖尖嘴巴兩隻腳。愛吃蟲子愛吃米,唱起歌來嘰嘰嘰。

幼兒:老師,我知道!是小雞!

師:看一看,這是誰呀?快來跟小雞打個招呼吧!

師:仔細觀察一下,小雞是什麼顏色的呢?小雞可愛不可愛呀?小雞怎麼叫呢?我們來學一學吧!小雞喝水了,又去捉蟲子了。小雞吃飽了,散散步休息一下吧。

二、觀察小雞的形態由什麼圖形組成

師:看一看。小雞的頭象什麼圖形呀?嘴巴呢?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幼兒觀察後回答)

三、畫小雞

師:小雞覺得自己沒有夥伴很孤單,我們來畫小雞給他作伴吧!

師示範邊畫邊說兒歌:小雞頭,小雞尾,小雞眼睛小雞嘴,兩條細細小雞腿。

四、幼兒自由畫小雞

鼓勵幼兒畫不同形態的小雞,並講述自己的小雞在幹什麼。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結束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11

活動目標:

1、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找規律快樂。

2、能認真觀察物體的顏色排列規律,並按規律進行排列。

3、學習用多種方式探索和尋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按紅、黃、黃規律穿成的花瓣項鍊,盒子,記錄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ABAB直線型花瓣項鍊,引導幼兒觀察項鍊的顏色排列規律。

(1)請幼兒討論花瓣顏色的排列順序。

(2)教師將幼兒的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2、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鍊,感知環形項鍊的顏色排列規律。

(1)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鍊,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排列規律。

(2)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沿相反方向觀察項鍊顏色排列順序,並記錄排列規律。

(4)讓幼兒觀察、比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順序。

3、遊戲:“猜一猜”。

(1)將項鍊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裏,請幼兒猜猜盒子裏藏的是什麼顏色的花瓣。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再打開盒子,進行驗證。

(3)根據幼兒掌握情況,隱藏不同數量的花瓣再次進行遊戲。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操作方法。

(2)幼兒操作。

第一、二組:畫一畫。

方法:請幼兒從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張,根據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紙上畫出一串項鍊。

第三、四組:猜一猜。

請幼兒猜一猜山洞和大樹後面藏着什麼樣的動物和娃娃?

5、活動評價。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體上的花紋排列規律,如地墊、餐桌布、牀單、衣服等,豐富幼兒有關排序的經驗。

中班數學:鈕釦分類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會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感受生熟雞蛋不同的重量、外形等。

2、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想象、探索慾望和興趣。

3、感受到生活的奇妙和樂趣,進一步熱愛生活。

【活動準備】

1、5個生雞蛋和5個熟雞蛋。

2、一把手電筒。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談話:小朋友吃過雞蛋嗎?吃過生雞蛋還是熟雞蛋?生雞蛋能吃嗎?如何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呢?(引發幼兒討論。)

2、引導幼兒上前觀察生雞蛋和熟雞蛋,可從生熟雞蛋的外形、重量上區分。亦可讓幼兒摔破雞蛋區分。鼓勵幼兒自由想象。

3、讓幼兒自主思考,分成幾個小組討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

4、教師到各個小組傾聽小組討論過程,可引導幼兒利用手電筒照射生熟雞蛋不同,讓幼兒發現被照射到的生雞蛋裏面是液體的,而熟雞蛋是不能透光的。

5、教師引導幼兒將雞蛋放到桌子上旋轉,從旋轉速度和圈數大小判斷生熟雞蛋。轉得順利是熟雞蛋,因爲其蛋黃、蛋白、蛋殼是一體的,轉得不順利是生雞蛋,因爲其蛋黃、蛋白、蛋殼沒有連在一起,加大了阻力,向心力分離了。

6、讓各組幼兒發表本組討論結果,並且讓他們表演他們的方法並嘗試說明原因。

7、最後,教師鼓勵幼兒回家與父母在一起討論如何區分生熟雞蛋,向父母請教。也可回家區分一些別的物品,讓幼兒的探索慾望得到滿足。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13

活動由來

賽龍舟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娛樂活動,以其激烈性、比賽性贏得孩子們的喜愛,且孩子們也有許多關於划船的生活經驗。因此,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藉助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和對賽龍舟的興趣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鼓勵幼兒運用美術語言回憶以往生活中的經驗,並大膽表現龍舟比賽這一內容。

活動目標

1.在喜歡和了解賽龍舟的基礎上,樂於用美術的語言大膽表現賽龍舟。

2.能夠自主運用線條、色彩、構圖等美術語言,通過對龍舟比賽中人物表情、動作等細節的刻畫,表現出龍舟比賽時的激烈景象。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龍舟的結構以及龍舟競賽活動已有初步的認識。

2.物質準備:PPT課件,各種紙張和筆,各種泥和水粉顏料。

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充分欣賞和感知圖片的基礎上,體會龍舟比賽的激烈。

難點:能大膽刻畫比賽中人物的表情、動作,來完成自己的創作。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觀看PPT,引發幼兒的討論。

(1)他們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這是龍舟比賽的?

幼:在賽龍舟,因爲有觀衆,還有水和龍舟。

(2)這樣的比賽給你什麼感覺?爲什麼?

幼1:很熱鬧,因爲有許多人。

幼2:很着急,因爲藍旗那艘船快要落後了。

幼3:很緊張,我們在參加比賽的時候心臟會咚咚咚跳得很厲害。

幼4:很瘋狂,因爲他們都想得第一,所以就得很快地、很瘋地划船。

(3)你是怎麼看出這些船劃得很快的?

幼1:我看到他們都很使勁兒。

師:你是怎麼看出他們都很使勁兒的?

幼1:他們都張着嘴。

師:你是從表情看出來的。還能從什麼地方看出來嗎?

幼2:手,他們的手很用力,手上的肌肉都鼓起來了。

幼3:水花,水花揚起來濺得很大!

(4)(出示圖片)看看這艘船上的人用不用力?

幼1:用力。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幼1:因爲這些人的動作幅度很大,身體都快貼到船上了。

幼2:他們的動作很整齊。

師:你的眼睛真尖,我們在划船的時候,大家整齊劃一的動作才能劃得很快啊!你們看他們的船槳擡得一樣高,他們的身體動作都差不多,所以這艘船一定劃得很快。

(5)(出示圖片)這三艘船裏哪艘是第一?

幼1:小一點兒的船是第一。

師:你真棒!近大遠小,遠一點兒小一點兒的船是第一,你們同意嗎?

幼:同意。

師:你們是怎樣看出來小一點兒的船是第一的?

幼2:因爲小一點兒的船被擋住了,沒照着。

師:爲什麼呀?

幼2:因爲船已經划過去了。

分析

本環節選擇了最具有典型特徵、最貼近本次活動目標的圖片給幼兒欣賞,引導他們從人物的表情、動作、參照物的樣子以及龍舟的排列順序,感受它們與龍舟划行速度之間的關係,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激發起想像和創作的慾望。

2.創作部分: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1)創作啓發:我們剛纔看了這麼多的圖片,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也來畫一張賽龍舟的作品,老師要看到你的龍舟是劃得最快的!請小朋友們自己選擇材料來畫一幅龍舟比賽的作品。

分析

大班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對材料的熟悉程度、表現手法都有了自己獨特的方式,因此我們在引導幼兒創作時,爲他們提供了色彩組(彩色水彩筆、丙烯、彩鉛等)、泥塑組(不同質地的泥)和剪紙組三組材料,鼓勵他們運用自己喜歡的美術表達方式進行創作。

(2)觀察引導:觀察幼兒利用誇張的線條、多彩的顏色在想像的基礎上創作出龍舟比賽的場景,教師觀察並支持幼兒大膽表現。

①對於創造性思維發展較好但繪畫技能較弱的幼兒,教師通過語言提示或個別示範的方式,引導其完成主要場景。

師(見陽陽很快畫完一艘船後在畫水浪的時候有些爲難,只畫出了一條線):陽陽,老師覺得你龍舟畫得真不錯,現在你是在畫大浪嗎?

陽陽:對!

師:浪花是捲起來的吧?往上的?

陽陽:對!(拿着畫筆往前畫,並向上畫了捲起的線條。)

師:對!就是這樣子!再多畫個浪花,你真棒!

十分鐘後回來,教師看到陽陽已經用自己的方式畫完了浪花,正在紙的上方畫一艘小龍舟……

分析

陽陽是典型的想像能力強但技能發展弱的幼兒,在他繪畫大浪花出現困難的時候,我及時地跟進指導,用語言和手部動作的提示,使他突破了障礙,接下來的繪畫得以順利地進行。他還運用近大遠小的關係,表現出了賽龍舟時激烈的場景。

②對於創造性思維較弱但繪畫技能較好的幼兒,教師鼓勵其大膽想像,熟練運用線條、色彩及構圖等技能,從一個角度表現賽龍舟時的激烈場景。

師(看到泥工組的凱凱製作了一艘龍舟後看着船有些發呆):凱凱,你做的龍舟真不錯!你想怎樣表現龍舟比賽的激烈?

凱凱:我就想表現他們划船很使勁。

師:那你想從他們的動作還是表情表現?

凱凱:我想讓他們的動作都一樣!

師:很好啊!那你想表現他們怎樣的動作?你來學一學。

凱凱做了一個舉起船槳划水的動作。

師:我喜歡你這樣使勁兒的動作,你開始製作吧!

不一會兒,一個使勁兒划水的小人做好了。

分析

凱凱的技能發展非常好,但想像力發展稍弱,經常不知道去表現怎樣的場景,我用漸進式提問的方式引發他去思考,鼓勵他從一個維度表現龍舟比賽的激烈程度。

③對於幼兒在繪畫時出現的問題,教師給予積極的正面的引導。

師(看到用水粉表現方式的兩個孩子樂樂和團團遲遲沒有下筆):畫水粉畫的小朋友今天可遇到了挑戰!想一想怎樣才能在這一張紙上畫龍舟,這張紙肯定畫不下,怎麼辦?

樂樂:我們可以局部放大!

團團:我們可以就畫一個龍頭和半截船身。

十五分鐘後,兩個畫水粉的孩子已經用局部放大的方法和遮擋關係畫好了一艘龍舟……

分析

水粉表現方式對於這幅作品來說有難度,儘管樂樂和團團無論繪畫技能還是想像力都發展得不錯,但我觀察到他們繪畫時也沒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在他們還沒有下筆的時候,我就用之前的經驗啓發他們,爲他們的繪畫活動提供了支持。

3.作品分享。

(1)同伴分享:幼兒爲身邊的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2)集體分享:哪一幅作品讓你看到龍舟比賽時激烈的情景?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到的?

分析

在評價環節中我圍繞本次活動的目標,從人物的表情、動作和參照物的樣子來引導幼兒發現最貼近目標的作品。這一環節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也從情感上教育幼兒要懂得、學會欣賞別人的藝術創作。

另外,我還及時抓住有創意的作品,如泥塑組的小朋友用很粗的泥條表現人的四肢,體現了龍舟比賽中人物的強壯,從側面反映賽龍舟的激烈等,幫助幼兒歸納和拓展了美術創作中有益的經驗。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14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班小朋友上學都要媽媽背書包,活動少,手臂力量得不到鍛鍊。我通過這樣的課程想鍛鍊幼兒的肩、手、臂、的肌肉力量。

活動目標

一、練習肩上揮臂投物,增強上肢、肩、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二、培養小朋友手眼協調能力。

三、幼兒瞭解流星,流星和星星的區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的上肢得到鍛鍊。

難點: 讓幼兒瞭解流星,用手模仿流星。

活動準備

一、雞毛毽子,塑料筐兩個。

二、塑料盒、綠色包裝帶、藍色皺紋紙佈置山坡、草地、小河,距離又遠道及排列。

活動過程:

一、幼兒扮小星星自由進入場地,集中在老師周圍。教師當月亮姐姐,師生一起隨音樂準備操,活動上肢、肩、背等身體部位。

二、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導幼兒練習肩上揮臂投遠。

教師:星寶寶在天空很寂寞,有的想飛到大地媽媽的懷抱,你們願意幫助小流星去他想去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將小流星(雞毛毽)投到遠處的山坡、草地、小河,幼兒將“小流星”撿回,並告訴大家,自己將“小流星”送到哪裏。討論:

(一)誰將“小流星”送的最遠,請動作示範。

(二)你們想將小流星送的更遠麼?

三、教師講解示範動作要領,幼兒學習肩上揮臂投物運動。

四、遊戲:(誰投的遠)

幼兒分組進行遊戲,看誰的流星飛過小河,誰的流星飛過上坡,哪個隊飛過上坡的流星多就獲勝。

幼兒活動設計教案15

活動設計意圖:

《綱要》要求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確定活動的主題,強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鼓勵幼兒與周圍環境發生有意義的互動。在預設活動“聰明的烏龜”中,班上幼兒在觀察烏龜時,一幼兒自豪地介紹說:“烏龜的殼硬硬的,要是有誰來吃它,它就會把身體全縮在裏面!”,孩子們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動物怎樣保護自己”這一個問題上。作爲時刻關注幼兒的我,及時地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所在,開展了與之相應的活動“誰來保護我的寶寶”。該活動把《綱要》的要求和“做中學”的理念比較好的結合起來,兩者互相促進。活動中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他們提出問題,研究問題,使師生有效地互動起來……

活動目標:

一、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體驗和探索“動物怎樣保護自己”,豐富幼兒的科學小知識

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造,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三、支持幼兒在活動中的想象和創造,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令其在探索、創造的過程中展現自我表達的獨特性,獲得自信心,學會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活動準備:

一、幼兒聽過《聰明的烏龜》的故事,共同收集有關“小動物怎樣保護自己”的圖片、VCD;課件製作“蛋寶寶”。

二、實驗操作的記錄單,幼兒記錄用具人手一份。

三、雞蛋若干個,棉花、膠布、積木、紙盒、網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過加工、製作可以保護物體的材料。

活動方式:集體活動、分組活動相結合

活動重難點分析:

一、要實現“幼兒與環境發生有意義的互動”,我們在活動中就必須“正確處理好師生互動關係,推動幼兒的探索活動”這是活動的難點之一。

二、在孩子們探索活動中,要“展現自我表達的獨特性,獲得自信心,學會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也是重點之一。教師應認識幼兒的思維,接過幼兒拋出來的球(活動的突發事件,善於激發幼兒的智慧,與幼兒交流經驗,與幼兒共享情感,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對方的支持。

三、“做中學”重視活動中的集體記錄,這集體記錄應真正體現教育價值。

活動過程預設:

一、以故事《聰明的烏龜》情景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對問題“小動物怎樣保護自己”的思考興趣。 教師:小烏龜真聰明,懂得用自己的殼保護自己,可其它小動物遇見敵人怎麼辦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其它小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 1 、出示圖片,請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體驗和探索,發現小動物保護自己的辦法。 2 、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幼兒將“小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記錄在實驗單上。

三、在視頻上“跳”出一個搖搖晃晃的大雞蛋(插曲:《老母雞》,教師將幼兒的興趣轉移到“保護 蛋寶寶”上來。 發現問題:蛋寶寶沒手沒腳的怎樣保護自己呢?討論結果:“雞媽媽會保護它!”、“我在蛋寶寶上邊畫上老虎,大家見了都怕它!”……

四、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進行探索,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自主的活動中激發幼兒關愛、保護蛋寶寶的情感。 1、設置情境, 引導幼兒繼續尋找保護蛋寶寶的方法。 (情境:老師將雞蛋遞給小朋友時,“啪”的一聲,雞蛋掉了、破了! 發現新問題:哎呀!畫上大老虎也保護不了蛋寶寶!聰明的小朋友會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保護它呢? 2、幼兒討論,將預計的保護方法記錄在實驗單上,激發幼兒按設想方法進一步探索。 3、指導幼兒探索保護雞蛋的方法。 1、爲幼兒介紹現有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結伴,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探索。教師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兒進行實驗:可以看看小實驗的預計記錄,瞭解幼兒的實驗設想,再與幼兒一同進行實驗,引導幼兒不偏離實驗走向。 2、請幼兒將實驗結果記錄在實驗單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間互相介紹和演示探索結果。 4、師生共同歸納保護雞蛋的方法,將其整理記錄出來(集體記錄:文字、繪畫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將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殼包裹上一層蠟、泥土、網袋等)。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殼加上“護架”)。…… 5、請幼兒欣賞叔叔阿姨爲保護蛋寶寶的工具及方法。(如:運載蛋的紙蛋槽,箱子,冰箱裏的蛋架等) 4、教師對“保護雞蛋的方法”進行小結:除了這些,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繼續動動 你們的腦筋,探索發現出新的方法。

五、以輕鬆活潑的歌表演《小小蛋兒把門開》結束活動。教師:雞媽媽有了我們幫忙,它的蛋寶寶再也不會受傷了。它呀,將雞寶寶孵成一隻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雞來,讓我們來把小蛋兒的門兒打開吧!

延伸活動:

一、可引導幼兒欣賞VCD《動物的自我保護》,不斷豐富孩子的的科學小知識。

二、請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繼續探索,並將探索到的保護蛋寶寶的方法記錄在小實驗活動單上。

三、尋找其它需要保護的物品,開始新的探索。

附:活動評析

一、孩子們是沿着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堅持,很專注地參與,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急於表現自己的想法,活動氣氛輕鬆,幼兒的潛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二、老師通過創設情境,把幼兒的興趣轉移到保護蛋寶寶上來,從而幫助他們發現新的問題,能持續不斷地探索下去。在不斷的操作中,孩子們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發展。

三、在探索“保護蛋寶寶的方法”過程中,教師藉助開放性問題“爲什麼蛋寶寶破了呢?”,與幼兒有效地互動,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對事物進行深入研究。

四、在操作實驗前讓孩子做出實驗預測,預測後再動手做實驗去求證。孩子們將實驗過程中發現的情況用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記錄下來,不僅通過語言,而且通過某種符號去表現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