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

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大人的錯誤言行會造成對孩子行爲的誤導。通過童話故事進行的道德教育,不要變成枯燥的道德說教,一些道理點到即可,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

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1

記得小學的語文考試,常有一項“解句”,就是讓學生猜作者寫某句話還有什麼弦外之音。我小時候語文很好,作文篇篇是範文但也覺得解句很生硬,作者寫的時候可根本沒有那些個“革命覺悟”,全是後人的牽強,哈哈!

現在孩子們的童話故事,也大多是有一個寓意的,最多的就是教育孩子要有一個良好品質啦。有些爸爸媽媽可能覺得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解文”,對孩子板起面孔說教總有些可笑,找到我以前寫的一篇小文,希望可以給爸爸媽媽一些提示:

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

孩子爲什麼愛聽童話故事?因爲故事裏面有奇特的人物和有趣的情節。通過聽故事,孩子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社會道德認識能力等都會得到發展。但是,我們要記住最基本的一點:給孩子講故事是爲了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使孩子從“聽大人講故事”逐步過渡到“獨立閱讀故事”。在保證了這個基本點之後,再向孩子潛移默化地教授一些閱讀技巧,例如給孩子講《木偶奇遇記》、《狼來了》這類的故事,當孩子聽了完整的故事並對故事產生了興趣之後,我們可以通過目的性較強的提問來幫助孩子理解有關的社會道德規範:“放羊的孩子喊狼來了的時候,爲什麼沒有人來幫他了呢?”這樣的提問也是幫助孩子理解並領會: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核心思想。提醒家長朋友,通過童話故事進行的道德教育,不要變成枯燥的道德說教,一些道理點到即可;隨着成長,孩子對童話裏蘊涵的道理將有逐步深入的理解和體會。

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2

大人的行爲是孩子的榜樣

大人的錯誤言行會造成對孩子行爲的誤導。雖然視頻中姥爺是因爲看到孩子受委屈大哭而做出的即時反應,但是顯然話語有一些嚴重了,這對臨座的女孩兒來說也是一種語言暴力。當大人教育孩子對人要有禮貌時,自身的言行更加有說服力。

對孩子過分的寵溺反而不利於其成長。

老人對孩子呵護備至,但是也容易陷入過分寵溺的誤區。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大人可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但是有求必應的寵溺反而會影響孩子是非觀的建立,最終導致孩子行爲上的驕縱。

大人不必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 第2張

敬老愛幼不應當是大人過分寵溺孩子的藉口。

正如視頻中所講的那樣,鄰座的女生不過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而做出的逗弄孩子的行爲。這本身並不是出於惡意,而姥爺的做法顯然是很沒有禮貌的。在隔輩教育中尊老愛幼不應該作爲不當行爲的藉口,當下熊孩子越來越多,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行爲規範也應該有所重視。

懂得尊重對方纔能夠贏得對方的尊重。

在家長們育兒的過程中,約束自身的行爲可以對孩子的言行做出更好的規範。本着律人先律己的教育原則,父母更加能夠看到教育的成效。作爲父母,即便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的責任也應當被承擔起來。成功的育兒是從身邊的細節入手,家長良好的言行遠遠比大道理的說教更加有意義。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