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這句話是韓非提出來的,因爲認爲法律要時刻保持公正,也不能偏袒任何的官達貴人,否者一切的法律都是虛的,一起來看看了解一下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1

1、“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韓非子提出的。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一個成語,釋義是法律不偏袒有權有勢的人,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指法律應公平公正,一視同仁。阿:偏袒,遷就。繩:墨線,木匠用來取直的`工具。撓:彎曲。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即韓非,爲韓國國君之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韓非子》一書。

2、“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出自哪裏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出自《韓非子·有度》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韓非子·有度》: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闢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繆,絀羨齊非,一民之軌,莫如法。

譯文:所以用法令治國,不過是制定出來、推行下去罷了。法令不偏袒權貴,墨繩不遷就彎曲。法令該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爭。懲罰罪過不迴避大臣,獎賞功勞不漏掉平民。

所以矯正上面的過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紛亂,判斷謬誤,削減多餘,糾正錯誤,統一民衆的規範,沒有比得上法的。整治官吏,威懾民衆,除去淫亂怠惰,禁止欺詐虛僞,沒有比得上刑的。

3、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什麼樣意思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一句成語,它的主要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法律是不諂媚於權貴的,它不向有權有勢的人、不向有錢的人低頭,而是能夠主張公平正義。

繩不撓曲就是說木匠在畫線的時候,用的那個噴墨的繩子,它不管你的木頭是怎麼樣彎曲,它都能夠打上直直的痕跡線,這就是告訴我們,做事情是有原則和準則的,而且是堅定不移。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2

韓非。“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出自《韓非子·有度》,這裏的“繩”是指中國傳統木匠用來打直線的墨線,“繩不撓曲”原意是說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如果墨線沒有拉直,木匠活也就無法正常進行。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意義

韓非認爲法律要時刻保持公正,不能偏袒權貴,否則法律將形同虛設。作爲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的思想深深影響了秦王嬴政,嬴政在秦國推行法家思想,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韓非在提出“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後,又具體指出,“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意思是說懲罰罪過不避讓大臣,賞賜善行不遺忘百姓,懲罰和獎賞應一視同仁,不應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區別對待。這種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一直爲很多清官能吏所認同。

思想理論

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爲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等著作。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第2張
  

在這些文章中,韓非重點宣揚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峯,爲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爲以後的封建社會時期君主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政治理想

韓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他面對戰國末年新舊勢力激烈鬥爭和諸侯割據的局面,總結了天子弱小而諸侯強大的歷史教訓,主張建立統一的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在他的著作中,出現像“新聖”“嚴天子”“王資”“帝王之資”“兼天下”之類的詞句就反映了他的這種願望;

而他在《揚權》篇中更明確地指出這種統一的君主集權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以統一代替分裂,以集權代替割據。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3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這句話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提出的。意思是說法律並不會因爲有權貴的人而改變,就像陌生永遠不會遷就彎曲的'木頭一樣。這句話也表明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和我們現代所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很相似。

法家代表人商鞅是怎麼的?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法家曾在戰國時期一度佔據主導地位,這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有韓非子商鞅,商鞅變法我們在歷史書上應該都學過,商鞅本是衛國人,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但是在衛國卻久久不得重用,當時,秦國勢力雄厚,廣納天下人才,商鞅得知後,便投奔秦國,通過賄賂,秦孝公身邊的寵臣順利見到了秦孝公,雖然剛開始也只是說一些治國的方針,二人交流並不太順利,直到第三次商鞅說起了他的霸道之術,強調以法攻天下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是誰提出的 第3張
  

秦孝公十分感興趣就重用商鞅,商鞅也在秦國開始厲行變法,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城門立木,變法就必然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商鞅變法很快就受到了舊貴族的阻撓。

雖然實施得很成功,但是秦孝公死後,商鞅因爲觸動了太多階層的利益,而被舊貴族們陷害。後來,秦惠文王下令車裂了商鞅。秦惠文王用商鞅之死調和了與舊貴族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穩固了自己的統治,至此秦朝勢力日漸雄厚,也爲後來秦國統一天下奠定基礎。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