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關於暴雨的情況我們是沒有辦法阻止的,但是也有很多應對暴雨來臨的措施,是大家都應該瞭解的,下面就爲大家分享關於暴雨自救指南圖片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1

判斷出現洪澇災害的情況下,立即進行避險:

尋找穩固的高地

1、 地勢較高的廣場、堅固的多層高層公共建築的2樓以上區域(高於水面)。

2、避免在橋樑,尤其是河道上的橋樑上避險,因爲河道形成洪澇可能會沖垮橋樑。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避免進入危險區域

1、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設施,超強洪水有可能沖垮堤防或者漫過堤防。

2、避免進入建築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

3、避免進入地鐵等設施。

4、不要進入地下涵洞、過街隧道等。

5、不要進入地下人防工程。

6、不要進入地下商街。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2張

7、避免靠近老舊建築物。

8、遠離山坡,雨太大可能會造成次生災害,如泥石流等。

9、不要站在樹下和樹旁,不要靠近廣告牌。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3張

10、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以及汽車後面,水衝下來,連車帶水撞到,會很危險。

11、不要穿拖鞋涼鞋,更不要光腳,涉水很容易受傷滑倒。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4張

暴雨天氣不要使用交通設施

1、不要開車到處跑,暴雨之下,地面情況完全被掩蓋,無法準確判斷積水情況,一旦滑入低地,十分危險。

2、儘快離開公共交通設施。暴雨之下,公共交通設施也存在危險,無論是公交車、地鐵、出租車,乃至高鐵等都可能中斷,在地下停運的地鐵、在低窪地帶的公交車,都非常危險,離開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3、如果離開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體行動。全車人一起撤離,最好彼此手拉手,確保無人掉隊。

4、在暴雨下,積極尋找安全位置的時候,不要急着去打電話、發朋友圈、自拍、玩手機等,雨水可能會損壞手機、太早消耗掉存電,後果可能很嚴重。

5、找到高地,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去使用電話和外界聯繫。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5張

遠離電力設施

1、避險過程中一定要遠離電力設施,遠離高壓線、高壓電塔、變電器,遠離有供電危險標誌的一切物品。

2、遠離電線和繩索狀的物品。

3、遠離電閘、配電箱。

4、在無法確保身體和手乾燥的情況下,不要碰觸插座、開關等帶電設備。

5、避免站到露天的高處,避免雷擊。

個人通訊

1、在戶外遇險,要確保手機能支持到救援人員抵達、確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後還有能力和親友聯繫,因此節約用電!

2、在離開交通工具的時候,可以給親友發個消息,無論微信還是朋友圈,標記自己的位置、車輛的位置、自己撤離的計劃,然後和大家一起撤離。

3、到達安全位置後,再發一條信息,標記自己當前的位置和身邊人員的情況,告知大家自己暫時安全,併爲了節省電力會減少和外界聯繫。

4、如果周圍水情已經導致自己無法離開,可以立刻向警方彙報自己所處位置、有多少人、周圍水情、緊急通訊方式等,然後停止使用手機,等待救援。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6張

5、如果周圍環境支持你給手機充電,或者你手中有富餘的充電寶等,可以立即充電,但是減少使用手機。

6、在可能的情況下,確認親友的安全,並向親友提供必要的指導,要求親友節約用電。

7、當獲得親友達到安全位置後,約定每隔2-4小時或者更久通訊一次的低頻度聯繫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訊消耗。

8、災情之下,周邊電力、信號都有可能中斷,也有可能出現全民集中通訊導致信號擁堵,遇到這類情況不要慌亂,設法和公安部門取得聯繫,告知你的困難,等待政府救助。

9、如果有收音機,可以使用收音機收聽政府發佈的消息。

社區自救和居家自救

1、在災難來臨時,居委會就是最基層的離你最近的政府。積極和居委會取得聯繫,和自己的樓長、單元長取得聯繫,就能快速組建居民自救集體。

2、低樓層的人員應立即做好轉移的準備。如果水沒有漫進單元,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做人員轉移的準備,整理需要攜帶轉移的物資。

3、老弱病人等需提前進行轉移。如果可能,申請借住到高樓層的鄰居家中。如果不便,可以暫時在高樓層過道、樓梯上進行安頓。

4、有需要使用呼吸機、氧氣瓶的人,需及時將維生設備搬遷出來,申請接入鄰居家的電路上,確保在供電正常的情況下能夠維持生存。及時給備用的氧氣袋充氣,確保在斷電後還能夠獲得緊急的氧氣供應。

5、提前備好老人、兒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

6、斷掉家中的電源,避免家中進水導致設備短路和電線短路,造成電火災。

7、拔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線。

8、關閉各級燃氣開關,避免燃氣泄漏。

9、隨身攜帶手機、充電線、充電寶,確保有通訊能力。

10、如果有無線電愛好者,有對講機和小型電臺,請攜帶好,並告知社區人員,這些可能成爲特別重要的救援通訊設備。

11、家中如果有便攜式收音機和電池,也請帶上。不僅可以確保自己能夠獲知外界的信息,也能幫助鄰里乃至社區。

12、關閉門窗,儘量避免進水。

13、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備用的食物,如餅乾、方便麪等。

14、如果家中有游泳圈、充氣艇、充氣牀等物品,可帶在身邊。

15、可隨身攜帶水果刀、剪刀、創口貼、外用消毒藥物、抗生素,以及家人日常使用的藥物等。

16、攜帶打火機。

17、如果有救助用的繩索之類的,也一併帶好。

18、在社區的組織下,可以組織起一個善於使用工具的團隊,製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設施。

企事業單位自救

1、在暴雨和洪水來臨的時候,不必要求全員在崗,而應該及時組織人員撤離到安全位置,積極應對下一階段的事態。

2、企事業單位如確保安全,應積極啓用自己手中的救援物資。做好救援物資的管理和分發,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對臨近地區的人員提供必要的支援。

3、企事業單位如有確定安全的場地(如地勢較高的廣場、可容納較多人員的房屋等),可積極做好開放接納避險人員的準備。

4、企事業單位可以組織自身的安保團隊,負責自己物業和轄區範圍內的秩序管理,並設法和當地公安部門取得聯繫,將現場情況及時上報公安部門,獲得相關的指導。

5、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企事業單位應該設法打通自己周邊的通道,使用自己的`通訊設施、信息發佈設施和戶外設施,對外發布信息,告知自身安全情況、人員情況、可提供場地情況、可提供物資情況。

6、在可能的情況下,設法保證提前儲備好水、糧食、食物、衛生用品等。除可以確保本單位駐留人員使用外,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救助需要的人。

公共預警和準備

1、通過各種手段,立即發佈災害信息,包括網絡、電視、廣播、空襲警報、流動車輛、企事業單位動員、社區動員等。

2、公共預警應對暴雨的時間、強度、可能災害情況作出預告和說明,在可能情況下,應提供自救指導,

3、發佈緊急求救熱線,並確保求救熱線暢通。

4、防汛救助組織、人員和設施就位,各級指揮系統暢通。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2

遇到暴雨自救的方法

1、其實,暴雨天氣不宜進行戶外活動,活動前查好天氣預報。在7-8月份去山區旅行的話,應該提前做好功課,留意當地天氣預報,如有暴雨,可以改變日程。

2、如果在戶外活動中遇到暴雨,就要做好安全措施。暴雨天低窪地帶積水較多,有的店鋪或者違規拉接電的地方被水淹了,很容易出現漏電現象。大家在出行路上,經過有積水的地方時儘量繞行。

3、戶外活動身邊備好防止傷風感冒的藥品,一旦發現有感冒症狀馬上吃藥。

4、因雨天路滑,容易摔倒,在外宜慢行,切忌快速奔跑。在積水中行走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井或坑、洞中。

5、不要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匆忙跑過有積水的地方,特別是周邊都沒人經過的積水地帶,以防因積水漏電而發生事故。

6、出門不要忘了帶上雨具,如被大雨淋溼回到家,千萬不要在淋溼的情況下吹空調,這樣會導致感冒。

7、雨天駕車需特別留心路上的行人、自行車、摩托車。這些人在下雨天打傘、穿雨衣之後,視線、聽覺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稍不留意便會發生意外。因此,遇到行人時,應提前減速慢行,多鳴笛,耐心避讓。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7張

8、在夜間雨中駕駛時,地面因積水會反射光線,適當地變換遠近燈光,有助於及時發現前方障礙物。

9、在安營紮寨時,要選擇河流上游、平坦的地方。不要紮在河旁邊、下游或是山坡,因爲下雨後,水位暴漲會很危險。

10、出發時遇到暴雨,則活動取消。

11、如果山中沒有避雨的地方,就快接近營地了,還是走回營地紮營。

12、若行進中下暴雨,離營地還很遠的話,可以先搭帳篷躲雨,等到雨小點再行路。

13、如果在山區旅遊時遇到暴雨,應儘快下山,下山時要儘量避開山體容易滑落的地區,千萬不要在溝道內避雨,以免遭山洪或泥石流的襲擊而造成人身傷害。

14、爲了預防山洪,團隊做好防護措施:先把路繩固定在河道兩邊的岩石或是樹木上,將扁帶做成簡易安全帶綁身上,再用快掛把身體和主繩拉在一起。這樣過河,隊員就不會被湍急的流水沖走。

15、在躲避山洪或泥石流時,應選擇到溝道兩側高處,沿着山體的溝槽向上行走,不能順溝道向下遊方向逃生。

16、在駕車行駛時突遇山洪,要迅速將車開到地勢較高的位置,注意避開山體滑坡、滾石和泥石流。

17、被山洪困在山中,要選擇高處平地或山洞等離行洪道遠的地方休息,用通訊工具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無通訊工具的,可尋找一些樹枝和其他可燃物點燃,同時在火堆旁放一些溼樹枝或青草,使火堆升起大量濃煙,以引起搜救人的注意。

18、如果開車的話,不能聽音樂,會影響判斷泥石流。如果是徒步過山區,就不能戴任何帽子,因爲會遮擋住視線。

19、如果滑坡發生時,正身處滑坡的山體上,在大岩石下蹲着較爲安全。因爲大岩石塊會擋住從山上滾下的碎石,不至於被砸傷。躲避在樹林密集的地方,碎石滾落遇樹就會減速,這樣傷害會減小,比貧瘠的地方要安全得多。

20、防止石頭的砸傷,我們要第一時間保護好頭部,可以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8張

21、颱風來臨切忌往高處跑,因爲越往上風越大,幫着擋風的植被也就越少。

22、強颱風過後不久,一定要在房子裏或原先的藏身處呆着不動。平靜持續不到1個小時,風就會從相反的方向以雷霆萬鈞之勢再度橫掃過來,如果你是在戶外躲避,那麼此時就要轉移到原來避風地的對側。

23、如果突遇颱風來不及跑,可以在較深的山洞裏躲避,但不要站在山洞口,因爲洞口較淺會形成穿堂風,存在安全隱患。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3

【什麼是洪災】

洪災是指一個流域內因集中大暴雨或長時間降雨,匯入河道的徑流量超過其泄洪能力而漫溢兩岸或造成堤壩決口導致氾濫的災害。

洪災多發於6月至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節,7月中旬至9月的颱風季節,都易暴發洪災,致使農田受淹,村莊被衝,房屋倒塌,財產受損,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洪水到來之前,要儘量做好相應的準備。

1、根據當地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的洪水信息,結合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條件,冷靜地選擇最佳路線撤離,避免出現“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動局面。

2、認清路標,明確撤離的路線和目的地,避免因爲驚慌而走錯路。

3、自保措施:

備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夠食用幾天的食品,準備足夠的飲用水和日用品。扎制木排、竹排,蒐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適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裝置以備急需。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作防水捆紮後埋入地下或放到高處,票款、首飾等小件貴重物品可縫在衣服內隨身攜帶。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訊設備。

暴雨自救指南圖片 第9張

【洪水到來時的自救】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牀、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儘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繫,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注意: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杆、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4、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儘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6、洪水過後,要做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什麼是山洪】

山洪最常見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區沿河流及溪溝形成的暴漲暴落的洪水及伴隨發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攔洪設施的潰決也可引發山洪。山洪災害是指山洪暴發而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基礎設施毀壞及環境資源破壞等。山洪災害分爲泥石流災害、滑坡災害和溪河洪水災害。

【遇到山洪時如何迅速脫險】

居住在山洪易發區或沖溝、峽谷、溪岸的居民,每遇連降大暴雨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晚上,如有異常,應立即組織人員迅速脫離現場,就近選擇安全地方落腳,並設法與外界聯繫,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僥倖或救撈財物而耽誤避災時機,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

【遭遇突發山洪怎麼辦】

1、一定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周邊環境,儘快向山上或較高地方轉移;如一時躲避不了,應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發時,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兩側快速躲避。

3、山洪暴發時,千萬不要輕易涉水過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應及時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繫,尋求救援。

泥石流相關資料

【什麼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與山洪相伴,其來勢兇猛,在很短時間裏,大量泥石橫衝直撞,衝出溝外,並在溝口堆積起來。

泥石流的破壞性很強,沖毀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莊、城鎮,給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帶來極大危害。1970年南美祕魯的安第斯山發生冰川泥石流,將3000多萬立方米的冰雪泥石衝入容加依城,頃刻間全城被徹底摧毀,3萬居民全部遇難。

在泥石流多發地區建新房,切記一定要選擇安全地帶。當地居民要隨時注意災害預警預報,選好躲避路線,避免到時措手不及。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險】

1、在溝谷內逗留或活動時,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窪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圍環境,特別警惕遠處傳來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異常聲響,這很可能是即將發生泥石流的徵兆。

3、發現泥石流後,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4、暴雨停止後,不要急於返回溝內住地,應等待一段時間。

注意:野外紮營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爲營址,儘量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溝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