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國考職位表的設置是具有高度科學性的,合理有序。後面幾列是對考生的要求。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1

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北京職位表已公佈(),全國共招31242人,報名時間:2021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間,報名方式:網上報名。()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爲11月28日,本次考試不指定複習教材,不舉辦也不委託任何機構和組織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

公務員考試怎麼選擇職位

第一、自己是否具備考試報名資格

想要清楚自己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可從四方面來分析,分別是戶籍、學歷、年齡、專業。在國考考試中,只有小部分崗位會有戶籍要求,基本上不會太多;學歷方面也對於專科、本科、研究生都會設有崗位,大家不用太擔心了;而年齡則需要在18—35週歲前報考,高學歷可放寬至40週歲;專業方面具體還是要根據當前的招錄信息做參照。

第二、哪些崗位是好崗位

關於選擇好的崗位,在大多數考生眼裏,在乎的兩點無非就是工資和仕途。所以在國考報考時,想要工資高肯定得去發達城市,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崗位收益。而仕途方面那就省級要優於地市級,從部門的角度,綜合部門更適合仕途的道路,具體如何選擇還是要看同學自身的因素來選擇。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 第2張

第三、怎麼選崗位更容易進面

這可從兩個因素來分析進面的難度,首先看“招錄比”和“報名人數”,另外這還有一些其它因素,比如:學歷、政治面貌、基層工作年限、基層工作經歷、機構層級、證書等衆多因素,這些都需要同學們提前查閱近些年的數據來做對比和參考。

第四、最科學的報考策略是什麼

最後呢,也給同學們一些建議和方法,幫助大家順利“過關”!

1、在報名前,多查閱近三年各崗位的進面數據表,根據自身的情況來篩選心儀的報考崗位。

2、在報名開始後,查閱當年的職位表,記憶選哪個篩選,不要着急報名,可多多關注招錄比和報名人數。

3、報名截止前兩天,在心儀崗位中選擇招錄比最低的崗位報考,再根據上述提到的因素進行篩選報名。

4、及時地關注報考信息,以便有其它情況。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2

國考職位表佈局原理

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國考職位表的設置是具有高度科學性的,合理有序。前面幾列是招錄職位本身的'性質,如部門名稱、職位名稱、部門代碼、職位代碼、機構性質、機構層級、職位屬性、職位簡介、考試類別、招錄人數等;後面幾列是對考生的要求,如考生的專業、學歷、學位、政治面貌、基層工作經驗、服務基層項目工作經歷等。既然知道了這個職位表佈局原理,我們就能更好地入手“多快好省”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職位表新增了兩列“工作地點”與“落戶地點”,考生要看明白,工作地點與落戶地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部分職位並不是落戶於工作地。

第一步:從自身條件入手先選取自己能報考的職位

無論職位有多好,你有多麼中意,如果你本身的條件達不到,再喜歡也是徒勞的。所以,我們選取職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從浩如煙海的職位中找到自己能報考的職位。

建議考生先從“政治面貌”和“基層工作經歷”入手篩選,這兩個條件可選擇的範圍較小,有助於目標的鎖定,剔除大量不能報考的職位。比如選擇不限政治面貌、兩年基層工作經驗之後,可能就剩下更少職位可選擇了。

選完之後可以從“學歷”和“學位”入手篩選,這兩個條件選完之後,剩下可選職位就是很小一部分了。

最後考生可以從“專業”入手,根據自己的專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職位。

自身條件是客觀存在的,是考生主觀意識不能改變的,因此要先從自身條件入手選擇自己能報考的職位。

2022北京國考職位表 第3張

第二步:從職位本身入手選取自己喜歡的職位

經過了上述層層篩選,考生可報考的職位一般就所剩無幾了。下一步考生要做的就是看招錄職位本身,是否符合你的預期,比如招錄部門、機構層級等。

在這一步,考生最關心的莫過於“機構層級”,大家一般都希望報考中央級別的職位,所以考生可以先在此列篩選出自己想去的機構層級,然後再看招考部門,是不是你想去的。從考生報考的經驗來看,考生都希望去中央層級的單位,但實際情況卻往往會事與願違,經過第一層篩選之後,中央層級的職位要不然寥寥無幾,要不然篩選出來的部門不是考生想去的。

因此,在這第二步裏,考生要學會“退而取其次”,如果你想去A部門,但A部門適合你的職位沒有你想要的中央層級的職位了,那可以退而取其次,選取此部門的省、市、縣等職位。如果你非想要去中央層級的職位,那隻能換部門選擇適合你的職位。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