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長期以來,我國顯示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單點突破爲主,“技術孤島”現象嚴重。有數據顯示,中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隨着主流技術完善,中國的顯示產業正向新型創新方向不斷邁進。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1

“芯片問題的解決,短期靠市場,長期靠能力。”

靳陽葆認爲,應該把目前汽車行業芯片荒的問題放到中國半導體產業怎麼能夠跟得上,立得住的背景下考慮。確保中國半導體行業能夠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裏面佔有一席之地,確保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安全,“這是比較關鍵的”。

站在產品的角度分析,根據算力的性能和工藝水平把汽車芯片分爲三個梯隊:

一梯隊,高性能、高工藝的芯片,屬於技術梯度最高的芯片,典型代表是各種AI芯片、主控芯片。這部分芯片的供應之所以成爲卡脖子問題,是因爲國內尚沒有自主掌控其技術能力。

二梯隊,常見芯片,MCU微控制器、該部分的芯片具有中高算力、工藝要求較高的特點,也是此次出現供貨斷檔的主要類型。

三梯隊,功率芯片、通訊芯片、傳感器與執行器、存儲芯片等,屬於低算力、工藝要求較低的芯片。此類芯片大部分都由傳統汽車芯片的企業內部製造,但部分企業內部的產能及工藝水平也越來越無法滿足供應需求。

“三個梯隊芯片,不是簡單通過技術升級能做到提升層級,各個梯隊中間都隔着‘一堵牆’。”蓋斯特管理諮詢公司副董事長何偉認爲,要跨過這堵牆,需要從芯片製造的全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升級。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

隨着產業的升級,在軟硬件解耦之後,汽車產業分工會發生三方面根本性的改變:整車企業主導芯片設計;芯片企業從T2升級到T1;軟件一定要介入整個芯片開發過程,而不是芯片開發完成再開發軟件。

同時,他也提醒道,雖然整車企業主導計算平臺設計,但這並不代表車企要深入參加所有的研發環節,很多方面也並非是車企的領域,因此車企應該根據自身能力量立而行。

站在傳統車企的角度來看,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周海鷹說:“現在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核心的主機廠都在積極佈局新能源三電,電機、電池、電控。”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 第2張

動力電池方面,東風通過跟寧德時代的合作,佈局電芯公司和PACK公司;網聯化和智能化方面,東風正在以汽車安全,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融合的安全網關域控制器開發,安全整車的測評分析能力的角度切入;智能網聯方面,東風將自己定位於專注安全網關域控基礎軟硬件產品與服務,對自動駕駛偏重於算法和數據的應用比較少,而是向域控化發展。

而任職於汽車零件企業的尹玉濤認爲,從國產芯片來說,還需要從製程要求、設計品質保證PPM值、高可靠性、量產積累、芯片自主IP研發的性能以及計算芯片的自主可控等多重層面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不過,“汽車芯片除了車規工藝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穩定性,還有一要點--高性價比。”

原誠寅指出,“很多模擬芯片不是我們做不出來,而是因爲做不出來低成本、大批量、高穩定、一致性的模擬芯片,這導致中國的芯片產業的夥伴沒有辦法去和像TI/ADI競爭。這塊也是對芯片未來發展有一定的引導意義。”

最後且最重要的問題:“芯荒”還要延續多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祕書長葉盛基說:“如果從全年來看,有望抹平影響,到2022年年中汽車芯片供應有望恢復正常。”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2

還記得當初,中國在佈局顯示產業的初期一度面臨“缺芯少屏”的局面,顯示面板曾經是我們的痛,其也是中國第四大進口產品。可是如今,中國的顯示產業規模已經成功登頂,全球第一,年均增長超20%的中國新型顯示產業正在爲全球產業鏈注入持續動能。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 第3張

隨着從萬物互聯到萬物顯示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能夠爲傳統顯示產業帶來革新,逐漸向新型顯示方向邁進,給予創新帶來更多機遇。

有數據顯示,中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2012年的740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725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0%,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爲全球產業鏈注入持續動能。”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在2020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上表示。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是全球顯示產業的最大市場,同時產業規模也是排名第一。不過顯示領域應該是充分國際化的行業,如今所處的國際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以美國爲首的部分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限制中國科技水平的進一步發展,顯示領域也不會例外,因此中國顯示產業的未來發展走向已然發生轉變。

顯示大國向強國轉變

隨着主流技術完善,中國的顯示產業正向新型創新方向不斷邁進。從性能上來看,屏幕顯示提升了對比度,正在追求更低功耗,而集成度方面也逐漸突出,手機屏下指紋、攝像頭技術正在加快發展。顯示的形態也越來越多樣,有摺疊的、拉昇的、捲曲的,延續了去年的發展勢頭。

在LCD領域,中國顯示企業在生產線數量、產能規模、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均佔據了重要地位。在當前熱門的OLED領域,儘管相較於國際企業起步稍晚,但國內OLED顯示技術與應用已不斷取得突破。

前瞻研究院此前指出,三星仍然是全球柔性OLED顯示器的領先企業,在技術和市場上佔據着主導的'地位。不過在2017年其壟斷格局已經被中國企業京東方打破。

目前,京東方擁有成都、綿陽、重慶3條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羣智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京東方柔性OLED在國內以86.7%的市場佔有率居首位。隨着可摺疊智能終端迎來突破時機,以及新產品訂單交付和品牌客戶進一步擴大,京東方全球核心競爭力也將持續提升。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 第4張

除了京東方,另一家中國OLED龍頭企業維信諾在自主創新中也擁有了7800餘件與OLED相關的關鍵專利。調研機構Omdia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產柔性AMOLED出貨佔全球比重爲10%,到2020年上半年已達到18%。根據國產LTPS LCD智能手機面板歷史出貨佔比的發展路徑進行預判,國產柔性AMOLED面板出貨佔比將在未來3至5年得到快速提升。

此外,被視爲“下一代顯示屏技術”的Mini LED和Micro LED領域,國內企業也有不少突破。京東方2020年11月18日在全球創新夥伴大會上發佈了Mini LED背光液晶面板和Mini LED直顯屏。2020年10月TCL科技全球首發最窄邊框Mini LED顯示屏,並表示已具備薄型化+窄邊框的量產能力。

科技部原副部長、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雙任理事長曹健林指出:“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中國已經成爲終端顯示產品最大的生產國。雖然我們的顯示產業做得很大,生產效率很高,在主流液晶顯示以及大家公認近期內會實現規模量產的Micro-LED或者印刷顯示都已經開始有成果出來。”

“如果說液晶是今天的主流技術,那麼Micro-LED和印刷便會是明天的主流技術,事實上在今天和明天的主流技術研發當中,一些關鍵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例如很多顯示材料和一些關鍵裝備,仍然依靠進口。”曹健林告訴記者。

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佔了全球70%的顯示產品,顯然中國已經是顯示的大國。不過要實現中國顯示產業由大到強,完成實質性的轉變,仍然有所謂的“卡脖子”問題存在。

材料和設備,突破的關鍵?

長期以來,我國顯示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單點突破爲主,“技術孤島”現象嚴重。爲此,近日科技部正式批覆由TCL牽頭成立的廣東聚華新型顯示研究院建設“技術創新中心”,作爲新型顯示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創新載體,“技術創新中心”的正式掛牌以及“戰略聯盟”建設,標誌着我國顯示產業的凝聚力進一步提升,全產業鏈協同創新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曹健林表示,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首先要解決好中國顯示產業今天面臨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卡脖子”問題。

“今天中國顯示產業規模已經成爲全世界第一,可是依然在材料、關鍵裝備等方面具有諸多所謂的堵點和卡脖子問題。雖然我們一直希望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很好的國際環境,但是面對目前較爲複雜的政治等環境問題,中國顯示產業需要做好完全的準備。”曹健林認爲。

我國如何破解缺芯少 第5張

曹健林進一步指出,顯示產業僅在廣東可能已經有上萬億人民幣的產值,如果這些產業和設備因爲某些卡脖子的原因停產或者不停產而效率降低,這將會嚴重影響未來的發展。如果仍然需要強烈依賴別人,依然不具備基礎創新能力,這將會是非常危險的。

目前,我國顯示面板上下游產業鏈中,包括蒸鍍OLED材料、印刷OLED/QLED材料、氧化物TFT、玻璃基板等產品國產化比例較低,面臨“卡脖子”窘境的背後仍面臨衆多技術短板問題,既有上游材料廠商技術和產品本身的問題,也有產業鏈上下游銜接整合不夠的問題。

中國的未來發展取決於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一些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而這些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取決於如何解決當前制約我們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如今卡脖子問題主要集中在顯示產業的上游,包括了材料、設備等,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曹健林表示:“集中資源,逐個攻破,目前金融界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行動,對材料、設備等顯示上游產業投資也有一定的成效,回報率也不錯。”

據瞭解,目前中國顯示產業以萬億單位計算,而在上游比較薄弱的材料、設備等方面,有千億的市場機遇。“發展到今天,我們國家滿足產能的需求是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關鍵材料、關鍵設備,這些很多還在發達國家手裏。”曹健林指出。

面對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柔性顯示等,如果要想改變永遠跟着別人走的現狀,那就需要把所謂的短板問題,包括材料、設備等攻克。

曹健林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顯示產業,關鍵材料、關鍵裝備所佔的比重非常低,低於5%。”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的成立反應了從國家層面已經意識到顯示產業的短板所在,未來必然會加大在上游材料、設備方面的投入,這對於技術、投資等公司與人才會是一個好的機會。

產學研協同,急產業所需

“怎麼樣才能消滅卡脖子的問題?答案就是對卡脖子問題進行系統的攻關。”曹健林表示。

以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爲例,其目的便是把產業鏈的上下游聚集起來,針對在攻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協作。此外也需要實施產、學、研的協同,當然也要有金融投資界的幫助。

曹健林認爲:“通過網絡式、全鏈條或者大規模的集中資源,協同攻關,能夠比過去更有效、更迅速解決這些所謂卡脖子問題。”

據瞭解,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由國內新型顯示面板龍頭企業、材料企業、裝備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計112家單位組建,作爲非營利性的聯盟組織,旨在服務和促進顯示產業發展和開展系統創新,共同研究制定和完善產業技術標準,推動研發創新資源和知識產權共享。

此外“戰略聯盟”與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國際信息顯示學會、季華實驗室等7家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密切合作,爲我國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新舉措。

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選擇的任務是按照國家需求去做,其所選擇的研發方向必定是今天產業急需的。它擁有兩大優勢資源,其一是智力,多地方參與能夠集中全國的智力資源,其二是資金,能夠得到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包括金融界、產業界的共同支持。

“衆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企業即使再強大,也不能做出很多事情,大家一起來做,可能會做得更好。”曹健林對記者說。利用“創新中心”與“戰略聯盟”,能夠很好集合全行業共同解決行業的痛點。“事實上這裏面的產業鏈非常互補,可能對某些企業來說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但是通過聯盟求助,別的成員或許可以很好互相幫助,共同解決。”

對目前我們國家芯片面對的困難似乎要比屏幕大,曹健林表示:“從技術上來講,屏比芯簡單。”十多年前,我們國家也面臨缺屏少芯的局面,實際兩者問題出現是有一定的共性,解決途徑也是類似的途徑。

“目前屏和芯的兩個戰場都在同時開打,只不過相對來說解決屏的困難基礎要比芯更好一點,可是實際上芯的戰場攻關也已經開始取得成績,只不過相對來說芯片的攻關要比屏幕難度更高。”曹健林告訴記者。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