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服飾搭配 > 服裝搭配 >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文藝永遠是人類進步的基石,我們在下筆時可以參考其他人的寫法,書籍對我們空虛的靈魂進行了填補,閱讀可以使我們得到思想上的飛躍,一起來看看第七天讀後感800字的優秀範文。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1

說到“七”這個數字?你會想到什麼?排序?天數?還是其他?

初看這個本書的題目——《第七天》就不由得讓我想起在佛教故事中,“七”這個數字代表圓滿。而在《第七天》的正文前,作者引用了《舊約·創世紀》中的一段話,“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第七天》這本書的內容新穎,餘華用荒誕的角度寫了一個普通人(楊飛)死後七天由於他(楊飛)沒有自己的墓地,無法得到安息。只能在生與死的邊境遊蕩,不知不覺慢慢遊盪到“死無葬生之地”這個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作者用一個死者的角度來描述現實的世界。在作者筆下,死者的世界(“死無葬身之地”)是溫暖的、至善的、“人人平等”的,一系列對現實的描寫與死者的世界描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回味無窮。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

書中內容都是日常見怪不怪的雜聞,比如說:陪酒公關、暴力 執法、強制拆遷、食品安全、城市鼠族、賣 腎 換錢、等等。在這些雜聞中,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現實的焦慮、無奈、絕望;對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弱肉強食、不公平、慾望、權力等等現象的憤怒。

與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活着》相比,《第七天》沒有那麼讓人覺得沉重。雖然在《第七天》這本書中通過雜聞對現實的描寫讓人覺得現實世界的殘酷與冷酷,但其中又不乏生活中的小溫暖與幸福。比如說:李青對楊飛的懺悔;伍超對劉梅的愛等等。

書中多次提到“雨雪”這個意象,對這個意象有許多的描寫。或許作者是想表達自己對現實世界“善良”一詞的看法?又或是其他?通讀全文,雖然有些情節看起來荒誕,但是放在死者的世界,這又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這也是作者的厲害之處。

文中的多重連環式描寫讓人不禁感嘆。楊飛——李青——李青的後夫,楊飛——楊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楊飛——楊金彪——養父兄弟姊妹,楊飛——鼠妹與伍超——肖慶,楊飛——李月珍夫婦——楊金彪,楊飛——李月珍夫婦——二十七個嬰兒等。每個人的故事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但細細品來卻又有一定的聯繫。每個人的故事都由“楊飛”這個主環穿起來,環扣一環,讓人回味無窮。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2

這是一個比《活着》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

一開始獲悉餘華新書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時候,我想到的是聖經裏面的創世七天,看完整本書後,才發現這個名字企圖在吻合中國傳統的“頭七”,雖然書的前面寫着了《舊約創世紀》的句子。書的內容看似很荒誕:寫的是一個死去的靈魂在七天裏的見聞和回憶。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餘華用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穿梭於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着現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輩們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這個年代正在奮鬥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業買房結婚然後相濡以沫努力過着平凡人的生活……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 第2張

小說文風很緊湊,快速有力,不點綴不渲染,有一種死亡般的寒冷和壓抑,把人逼到角落裏,堵着喘不出氣。活着的世界裏充滿了艱辛,死亡卻只是絕望的開始。殯儀館裏,沙發坐的貴賓區穿的都是工藝極致的蠶絲壽衣,每個都在兩萬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葉紫檀,每個都在六萬元以上,刻着富麗堂皇的圖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區,卻會有人因爲在同一家店買同樣的壽衣比別人貴了50塊而唉聲嘆氣。當然,還有沒有壽衣沒有骨灰盒沒有淨身沒有化妝的人……

然而作者意圖並不在這裏,餘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着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隻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裏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裏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裏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裏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裏構建出來的暖巢,於殘酷現實裏流露真實的人性溫暖。“死無葬身之地”爲現實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個烏托邦,用荒誕的變形記演繹出一種底層世界的冷暖人生。

說一些題外話。

餘華被譽爲當代最具苦難意識的作家,其實不管是《活着》、《兄弟》,還是《第七天》,都很好地踐行着這一點。看到有人批判餘華,說這三本書是在走下坡路,我不敢苟同。一個作家的風格總是在改變嘛,我看書從來不刻意去把它和其他的進行比較。喜歡一個人,就會爲他改變,比如我喜歡韓寒,喜歡他青澀懵懂的《三重門》,也喜歡他現在放蕩不羈的批判。另外,感覺這種苦難的書看起來好艱難,網上看到有人看的飆淚,我發現我很難做到,可能看一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什麼的還有可能,但是這些苦難的,真心是沒有經歷多少,理解起來總是有種情感上的隔閡,只能將自己進行各種不透徹的代入。我也不知道現在這種狀態對不對,不是以一種近乎病態的苦難悲觀來看待問題,就是以一種異常天真格格不入的不在乎心態來對待。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3

花了三個多小時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新作《第七天》,發現裏面的故事都是似曾相識,比如強拆事件、棄嬰事件、襲警事件等等。作者將這些事件串聯起來,成爲一篇小說,但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作者對這些事件傾注的情感,作者幾乎就像微博大V一樣將這些事件進行轉播和改編。

第七天讀後感800字 第3張

《第七天》和《活着》都是描寫死亡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貴是生不如死,但死後能夠買到墓地安葬;而《第七天》中的人物都是各種慘死:有跳樓死的、有被車撞死的、有賣 腎死的、有治不起病死的,還有被強拆死的。這些底層的死者死後因買不起墓地,都是死無葬身之地,不能夠得到安息。《活着》更多地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而《第七天》更多地體現了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對底層民衆生活的關心,爲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民打抱不平,同時表達了對各種政府不作爲的不滿。

主人公的幽靈楊飛,一路行進,從殯儀館出發,一路跌跌撞撞,見到一羣和他一樣死無葬身之地的亡魂,這其中有作者的親人,鄰居,也有陌生人。他們都是生活在底層的人民,遭遇到各種慘死。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第三天中楊飛回顧自己的身世,楊飛的母親在火車快進站時上廁所生下楊飛,楊飛從廁所丟到鐵路上被年僅21歲鐵路工人楊金彪撿到,從此開始了他們之間父子情深的故事,讀之無不爲之動容。楊金彪對楊飛傾注了無限的愛,上工他將小楊飛綁在背上,衝好奶粉放在胸前給小楊飛吃。他能夠根據小楊飛的聲音判斷他是否餓了、渴了,還是需要換尿布。因爲楊飛的存在,他拒絕了所有的女孩,終身未娶。當楊飛要與親生父母相見時,他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爲楊飛置辦行裝。爲了楊飛能夠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他毫不猶豫地支持楊飛到北方城市工作;當他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時,爲了不連累楊飛又離家出走。

我覺得這部小說的神來之筆就是塑造了楊金彪的形象,他一生善良勤勞,爲曾經遺棄楊飛二十四小時而內疚一生,死於異鄉後,爲了能夠與楊飛見一面,他自願在殯儀館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維護着公平正義。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