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數學的教學隨筆(15篇)

數學的教學隨筆(15篇)

來源:時尚冬    閲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的教學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的教學隨筆(15篇)

數學的教學隨筆1

[片斷]:

用小棒擺平行線

師:你擺的是平行線嗎?請同桌互相檢查。

生:他擺的不是平行線。這兩條線向下延長後會相交。

生:向上延長就不會相交。

師:那它們是兩條平行線。

生:不是,上面不相交,但下面相交了就不是平行線。

師:你怎麼知道下面會相交。

生:延長後他們會連的越來越緊,最後連在一起。

師:延長後他們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最後相交。

師:你擺的是平行線嗎?你怎麼證明。

生:延長後不會相交。

師:為什麼不會相交呢?怎麼知道你擺的就是平行線呢?

生:我把兩根小棒緊靠着直尺擺,然後再抽出尺子,兩根小棒就不會跑了,就擺出一組平行線。

師:你用直尺固定小棒,這個方法不錯。

生:我用尺量,我這兩根小棒的左邊寬5釐米,右邊寬也是5釐米。

師:兩邊寬一樣就是平行嗎?

生:兩邊一樣寬,怎麼延長都不會相交,它們的寬始終是5釐米。

師:如果兩邊寬不一樣呢?一邊是3.1釐米,另一邊是3.2釐米,它們會相交嗎?在哪邊相交?

生:會相交,短的一邊相交,延長後短的一邊會越來越短,最後就交在一塊了。

師:原來兩條平行線兩邊的寬相等,如果不相等,延長後就會相交。

師:中間放把尺子後,兩邊的寬度怎麼樣?

生:兩邊的寬度也是一樣的。

師:其實這兩種方法道理一樣的,都可以幫助我們擺出平行線。

……

[反思]

以往教學平行線的畫法時,許多學生對教材上介紹的方法不理解,大多數學生都是用模仿的方法在畫平行線,至於為什麼這麼畫,學生們知之甚少,再加上如果按標準的畫法畫又比較麻煩,師生都愛在這上面偷懶,導致不少學生畫得很隨意。如何讓學生掌握平行線的畫法,感知平行線的特點是畫好平行線的第一步,平行的兩條直線延長後為什麼不會相交,是因為兩條平行線中間的距離是保持不變,無論怎麼延長,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始終不變,這樣他們就不會相交。掌握了這一點,可以幫助學生從距離不變的角度思考:怎樣才能使兩邊的距離不變呢?只能通過平移,隨手平移尺子容易移動,不容易畫,最好的方法是能夠找到一個靠山(尺子),引導學生思維向這方面轉變,讓學生通過自己嘗試找到方法,經歷畫平行線方法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平行線的畫法。

不過,這只是教學的理想狀態,效果還要等學生真正學過畫法後才能下定論。

數學的教學隨筆2

一、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説,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説;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説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數學的教學隨筆3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當時瞭解了税收意義以後,我給出一個百分數5%,如果按收入的5%收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説明應該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飯店一年收入20xx萬元,他應該交税20xx×5%=100(萬元),又有學生舉了一個例子。接着我告訴學生,這個5%叫做“税率”,誰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義呢?學生思考一分鐘後,一個數學程度較好的學生順利地説出了税率表示的意義。我板書税率意義後讓學生複述“税率表示交税款佔收入總數的百分之幾”,然後總結税率公式:應納税額÷收入=税率,並由此讓學生推出求應納税額、收入的計算公式。此處教學環節感覺不夠流暢,有些牽強。如果我告訴學生5%叫做“税率”後,能利用學生求納税額的例子,讓學生去發現怎樣求應納税額(即:收入×税率=應納税額),再由此讓學生理解税率的意義,以及總結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會更加順理成章。

二、有關計算技巧。在練習環節,學生計算書上練習三十二第三題時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導學生進行有關百分數計算時,我告訴學生一般情況下,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即:方法一)。此種算法,學生在把百分數化小數,特別是百分數的分子小於10時化小數,非常容易出錯。如果改成方法二,計算時把250000縮小100倍,把5%去掉%擴大100倍,結果不變,計算起來也簡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數學的教學隨筆4

無意中看到一片文章,吳正憲老師關於PISA奪冠引發的思考,即從數學教學走向數學教育。我曾經也教過數學,對這篇文章頗有感觸。

中國學生在PISA測試評估中平均成績第一,引發世界關注,同時也引來了各界有關管中國數學教育的思考和探討。吳正憲老師在此文中闡述了數學教育的價值,並針對數學教學提出,給學生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為數學教學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引領我們從數學教學走向數學教育。

教書育人是數學教育的使命與責任。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數學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學生會計算、會解題、會考試,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啟迪,潛能的激發,人格的培養,同樣要重視。要使數學教學由單純的數學學科走向豐富的數學教育,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數學教學不應該僅僅侷限於教會學生做對題目,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不能把學生看做一個會做題的機器,而是要在數學課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要守數學教學的規律,堅守兒童數學學習的規律。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過信息篩選、整理,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在提出眾多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核心問題組織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特別是鼓勵算法多樣化,思考方法多樣化。把數學融入實際的生活中,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代入感,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併產生探究下去的決心,這樣也算是真正把數學運用在生活中了。同時,不能只靠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展開數學課堂,學生的講是更好的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思考過程,並讓他們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找到數學學習的捷徑。

給孩子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數學的教學隨筆5

學在原教材中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很多孩子往往一遇到應用題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我想這不僅與原有教材的編排思想有關,更與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與教學方法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原有的小學數學教材在每個學期都分門別類地安排了一些應用題的學習內容,並且各內容之間既相互銜接又各成一個模塊。很多學習的內容都是以某一模式為代表展開的,學生在學習這些應用題的過程中與其説是開發他們的思維,不如説是讓他們在模仿中學習解題的技巧。因而,在整個的編排中很突出解題技巧的運用與學習,這樣一來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傳授最多的是如何解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掌握的也是如何解題,雙方的教學重心由發展思維轉向到掌握解題技巧上來了。

可能正是由於我們對應用題這種理解,我們不斷地演繹着教材中的解題技巧,把教材中的每一個與解題有關的技巧吃透、用透,而我們教師在這樣的整個環節當中,都是以一個成人的思維在進行思考,從數學這一科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沒有想到我們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徵。可能正是在這種潛意識的驅動下,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寫出計算時的想法(小標題),理清每一步的數量關係(畫線段圖),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理性地認識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以為這樣一來孩子的應用題就學好了。

然而,事情的結果恰恰與我的出發點相反,雖然一部分孩子初步掌握了線段圖的畫法,但也就是個依葫蘆畫瓢,變化一下數量關係還是不會。還有一部分孩子本來能完整地理解題意並能解決相應的問題,給我這樣一折騰,反而出現了許多不該應有的錯誤,自己原有的思維給擾亂了,沒有收到我預想的學習效果。

面對孩子們出現的這些情況,我想在下一環節的應用題學習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誘導和鼓勵學生學習一些科學的思考方法,但不對學生的解題策略進行一些強制性的統一,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路會更寬一些,想法會更多一些,或許學習的效果會好一些的。

數學的教學隨筆6

《圓的認識》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課前尋找準備,課後解釋生活,使課內與課外密切聯繫,將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先讓學生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觀察生活中的圓,二是剪圓形紙片。這就首先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確的圓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感性認識上的準備。這樣的教學打破了以往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知識的侷限性,使整個數學活動聯成一氣、

2、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做為主線。

在引導學生理解圓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將課本中圓的特徵這一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探究,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我則真正成為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對於圓心——半徑——直徑——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這一系列知識的學習上都體現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3、着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時,用“折”、“畫”、“量”的方法得到了學生所需的知識。

4、通過佈置課後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知識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對自己有很多啟示:課堂教學反饋的目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影響的一種檢查、瞭解。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中明確教學的成效,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或維持、或精簡、或加深、或推延,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從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明顯感到對學生動態生成的反饋信息處理不夠有效,使教學設想沒有完全展現而留下了遺憾。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高於實踐,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生活中有數學,存在着數學思想,把生活和數學有效地聯繫起來,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學生善於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並不斷地體驗成功。

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特意製作了一張個人信息資料,為了加深大家對我的瞭解,請看大屏幕(實物投影事先做好的表格)

陳老師個人資料

性別: 女 身高: 1.63米 體重: 49.5千克 興趣愛好:上網、聽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時)

師:看清楚了嗎?在這些表示我身高、體重、時間的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1:都有小數點

生2:都是小數

師:是的,象1.63、49.5、0.5……這樣的數都是小數,我們以前在三年級的時候都已經初步認識過小數,誰能説一説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兒還見到過小數呢?

生1:超市裏

生2:商場裏商品的標價……

師:看來小數真是無處不在啊!對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1:我想知道小數是怎麼來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數的加減法該怎麼算?……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有着濃厚的興趣,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

二、小數的產生

師:通過測量陳老師的身高是1.63米,你測量過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嗎?

生1:1.3米

生2:1.42米

師:我和這兩位同學的身高都是1米多,那你們能用整數表示我們的身高是多少米嗎?注意單位是米。

生:163釐米

師:注意單位是米

生:(竊竊私語)

師: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米嗎?

生:不能,因為它比1米多,又不足2米。

師:是的,我們的身高都在1米和2米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通過測量和計算往往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除了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分數表示外,又想到了用小數表示,這樣小數就產生了。(接着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

教師以和學生談話交朋友為題,出示個人信息,學生從信息中發現表示教師身高、體重…….的這些數都是小數。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由此想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一數學基本理念除了老師明白,怎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這就要求我們去充分地挖掘課堂教學資源。有這樣的一句話“我看見了,但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知識”,已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所以,老師在數學課上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生活與經驗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在具體的場景中,使學生學會綜合並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也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課堂生活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這就是“活”化課程資源的效果。讓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教師只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質疑……。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發現更多的計算和估算策略,能把計算和估算融會貫通,深刻體會估算的價值。

我主要以計算為主,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搶答、對號入座、數學醫院、開萬寶箱”的闖關遊戲。在前三關遊戲中,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掌握得較好,當遊戲進入最後一關“開萬寶箱”時,就“如何能很快的打開箱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討論得很激烈,最後一致認為,把“估計積的範圍”和“尾數法”這兩種聯合起來使用既快又簡便。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萬寶箱的密碼是532,鑰匙有“26×32、14×22、18×24、34×32、28×19、37×21”,首先同學們利用“尾數法“排除了“14×22、34×32、37×21”三把鑰匙,還剩下三道題,又排除了兩道“26×32”和“18×24”,最後還剩下28×19。這時同學們都高興地叫起來,“鑰匙找到了”“萬寶箱可以打開了”甚至還有學生再問,“老師萬寶箱都有什麼寶貝?”就在同學們都興奮下來的時候,人羣中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有問題,我在書中看到,尋寶時往往會出現一些陷阱,誰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陷阱呢?”“如果是一個陷阱呢?”教室裏靜悄悄的。這時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説:“老師,我認為還是把準確結果算出來比較好,因為估計的得數畢竟是近似數。”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還是這麼麻煩,還不如一開始就計算準確得數,省得浪費時間。”“是呀,還是要一題一題的計算”有幾個同學應和着。這時,班上的數學尖子方岳翔站起來説:“老師,我認為只要算一題就夠了,用尾數法排除的三道題一定不能打開箱子,用估計法“26×32”和“18×24”這兩道題的得數根本不在密碼的範圍之內,所以也一定不是打開箱子的鑰匙,只剩下“28×19”可能是打開箱子的鑰匙,所以我們只要把這道題算一下就好了。”我看到很多同學都會意地笑了。這節課給我很大的啟發,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只要我們教師去認真地分析教材,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絕大部分知識和解題的技巧技能都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得到。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會覺得有成就感,這樣不僅能把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同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形成。

數學的教學隨筆7

內容提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探究學習,通過教師創設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學生再提出新問題,再解決新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自主性探究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不怕困難的治學精神;增強了學生合作意識,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關鍵詞:問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應用遷移;拓展昇華

現代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在教學只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面對傳統教學與新課程改革這一矛盾,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貫徹傳統教學中的精神,如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認真作業,又要在教學中加強改革,如探究學習,合作交流,數學問題貼近生活等.這樣才能使學習具有激情,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價值觀更加正確.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將來就更加能適應社會,為建設祖國奉獻出自己的智慧.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導入新課時,設計問題一定要聯繫生活實際.只有學有用的數學,這樣才能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設計問題一定要情境豐富,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即使提出的問題是不正確的,也要民主對待.不能打壓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培養每個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全面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的教學隨筆8

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如何理解數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 、 創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鬆化,“若隱若現”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後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温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裏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只滑梯,2個鞦韆,3只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二 、體驗生活,在生活實例中啟蒙數感

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鋭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1.聯繫身邊事物,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着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如在教學認識數時,開展了“天天和數交朋友”辨論會,有的學生慷慨陳辭:“早晨要看手錶幾點起牀;打電話要看電話號碼;進教室要看幾樓幾班……我們每天不和數打交道就不行”……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

2.感受生活實例,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實例,並從中深刻領會數學知識,不僅能使學生加深數學與生活相聯繫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於捕捉生活現象,採擷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有些同學不理解5-0=□,我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説明為什麼5-0=5?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了起來,紛紛舉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説有5個蘋果,吃了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吃,所以還剩5個,5-0=5。生2:今天媽媽給了我5元錢,我現在一點也沒用,還有5元錢,列式5-0=5……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確了不管5個蘋果,5元錢還是其他物品,只要減去0,就都是從5個東西里去掉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去掉,所以5減0還是等於5。從而在這些生活實例中體會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了數感。

三、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展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並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並得到表現。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1.構建活動平台,讓學生感應數在何處

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台,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把握數的大小、順序等相對關係,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應數無處不在,體驗數感的存在。如為了讓學生感應信息數字化,教師構建一個活動平台:讓學生把自己父母的居民身份證號碼抄下並且解讀。當明白了身份證號各位數字所代表的信息後,請學生當一次校長助理,仿照身份證號碼的設置,為學校設計全校學生的學號。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應到數能表達和交流信息,而且數就在生活中。

2.開放活動時空,讓學生感受數有何能

學生對數學一般有枯燥無味、神祕難測之感。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開放活動時空,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使之感受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在認識釐米、米以後,我帶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小組合作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結合估算實際丈量校園內某一地方的長度,進一步加深對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往後我又隨機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以繩子當籬笆,去圍一塊地,開展“看哪個小組圍得多”操作活動,學生很有創意的想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圍法,有在操場上圍成長方形的,有靠一邊圍牆的,還有找一個角靠了兩邊牆圍的……學生通過相互比較,最後擇優選定了操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就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單位概念教學“鮮活”了起來,學生也更加喜歡數學,更好地應用數學,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以人為本”, 在估算中增強數感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確計算。新課標也指出估算相對於精確計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廣泛的實際應用,更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各種有利時機,改變學生對估算的認識,創造性地活用教材,讓學生常估算,多交流,從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強估算意識,形成較強的量化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從而發展學生的數感。

如:“一本書9元,全班52人,全班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在估算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10×50 = 500,估計在500元左右。”有的學生認為:“10×52 = 520,不到520元。”有的學生可能説:“9×50 = 450,肯定比450元多。”對於這些方法,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併為他們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不斷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發展估算的意識和策略,從而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自主的意識,進而形成一種習慣,使學生在不斷地估算中發展自己的數感。

綜上所述,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沉澱的、積累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在較長時間的充分感知、體驗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來。教師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深入鑽研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創設有助於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對數的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良好數感,提升數學素養。

數學的教學隨筆9

我從教學小學語文轉為小學數學教學,進入一個新的教學領域,深感教育經驗不足,缺乏教育實踐經驗,這幾個月來,通過聽取有經驗的教師講課,交流經驗,使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有很深的體會。

一、要給孩子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三年級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小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那麼,怎樣才能使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呢?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課前我鑽研教材,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定具體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不僅縮短了導入新課的時間而且使學生比較容易的獲得知識,從而簡化了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自身的厭學情緒,我通過與學生聊天來獲得具體學生的信息,對症下藥,效果比較明顯。

還有就是老師要管好兩個手指,少伸食指,指責學生;多伸拇指誇讚學生。好學生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是指責出來的。

二、每堂數學課的課前三分鐘口算訓練

口算要克服粗心 ,在課餘,尤其是考試後,我常聽到有些學生、家長、老師説:“知識是掌握了,就是太粗心了,以後改了就好了。” 好像老師們也只注重方法的訓練,學生和家長也不把這粗心當成一回事,這個粗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怎樣改正,可能沒有很好的探究過。其實口算能力薄弱是學生計算能力差的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書寫方面的習慣和速度、口算基礎、簡便方法的運用、心理因素都是影響學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認為“粗心比無知更可怕”,因為無知的東西容易學,可粗心的毛病很難克服。

我一般在每堂計算課前3鍾進行口算訓練,口算的內容儘量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關,訓練的方法多樣化。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遊戲等等。用孩子喜愛的計算遊戲來提高他們大腦運算技能,從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三 、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這主要是針對中、差生。每節新內容過後,總有些知識,部分學生沒有弄懂,就要通過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對這些知識進行鞏固。比如在教學了”面積和麪積單位’,學生面積的概念,面積單位的正確使用還有些模糊。我就經常問一問,門的大小是它的什麼?應該使用哪個面積單位?電腦鍵盤上的數字鍵大約是1( ),電腦屏幕的大小大約是8( ),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變着花樣幾次練習後, /article/學生就都能掌握了。對於錯題讓學生多做多練,再加做相似的類型題,出錯就較少了。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時間可以使我們的經驗不斷增加,努力學習,不斷反思,我相信我們的能力肯定會有所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數學的教學隨筆10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的教學隨筆11

隨着新課程新理念在教育領域中的全面推廣,對於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同時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師不能再搞題海戰術,讓我們的學生感到數學深奧、繁瑣、枯燥,因為畏懼數學而排斥數學,這就違背了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教學的要求。縱觀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少教師都有這樣的煩惱:反覆練習的習題,學生仍會犯錯,而且載倒在同一個錯誤上。不少學生都有這樣的怨言:數學題目怎麼這麼多,這麼難,我做來做去還是不會做。因此建立一個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系統的,可操作的“錯題集錦本”已成為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需求。學生可以在“錯題集錦本”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因為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這幾年我們農村中學的生源數量急速下降,學生的素質也讓人擔憂。幾乎所有的農村學校的教師都苦於學生難教,多數的學生學習習慣差,對於數學學習更是沒有心思。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看到數學就聯想到深不可測的題海

教師總認為只要做的多,學生就不會在考試中因為遇到陌生的題目而束手無策;只要反覆的練習,就會熟能生巧。於是大搞題海戰術,結果自己心力憔悴,學生氣喘吁吁,差生如此,連優生都叫喊學習的枯燥。最終造成學生害怕學習,逃避學習。

二、一錯再錯懊惱自己沒有學數學的天賦

學生的錯題,教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講解“透徹”,可沒過多久,學生還在同道題中犯同樣的錯誤。搞得教師或懷疑學生的智力和上課的專注,或懷疑自己教學方法上的缺失。可憐我們的孩子心灰意冷:“哎!老師不説我也知道自己有多笨了,我看這輩子我是沒能力學數學了!”畏懼數學的深不可測,最終放棄,沒有學的勇氣。

三、臨近考試“鬍子眉毛一把抓”

臨近考試,數學複習存在兩種弊端:要麼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優點和缺點茫然不知,根本做不到查漏補缺;要麼有更多的學生“鬍子眉毛一把抓”,累得支架不住,對自己沒信心,自卑喪氣,自暴自棄。

針對這些原因,教師就要引領學生揭開數學神祕的面紗,讓學生親近數學,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習的興趣,這是數學老師最棘手的問題。

目前國內外都重視了錯題集錦本,研究應用已經相當成熟,但真正適合每個孩子的錯題集錦本還真是不多,至少我們找不到符合我們農村每一個孩子的錯題集錦本。它們要麼集錯量繁重,我們學生承受不起,發到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要麼集錯沒有針對性,我們學生覺得只是留於形式,為集錯而集錯。我們組的教師為之想方設法,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就有了我們自己的 “錯題集錦本”。這些錯題源於學生自己的錯誤,自己集自己的錯,自己分析自己的錯誤,自己解決自己的錯誤,為學生搭建自己學習數學的平台。希望通過 “錯題集錦本”的建立,拉近學生與教師的關係,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習的能力。同時,將錯題集錦本的應用建立於師生兩個層面,系統的、可操作的,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大創新。建立“錯題集錦本”對促進數學教學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其他學校也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基於上述理由,我們組決定進行初中數學錯題集錦本建立的研究。

數學的教學隨筆12

在假期中品讀了大夏書系《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第二版。雷玲老師在書中介紹了數學名師的教學藝術,展現了名師的經典課例,闡述了名師的教育觀點。在細細品味中體會着各位數學名師的教育理念。

書中的數學名師有: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的劉可欽,有着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追尋情理交融的課堂的葉素雲,有着樸素課堂之美的劉斌,將美孕育於數學課堂的張齊華,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追求數學教育價值的夏青峯,讓學生在“數學活動與”“遊戲探究”中煥發生命活力的繆建平。八位名師不同的教學風格,都展現着數學教學的魅力。

繆建平老師在“生活數學與探究性學習”和“探究性遊戲的設計與教學”種,學生們受益匪淺。繆老師的教學,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了基礎。

遊戲是兒童非常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把學生們喜愛的遊戲引入數學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個性,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獲取知識。探究性遊戲合理運用於課堂教學,擴大了學生的參與度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繆建平老師提出“讓孩子做兒童數學家”,在他的指導下,孩子們對生活環境充滿好奇,獨具數學“慧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們善於思考,有所創新。

“數學活動”和“數學遊戲”是繆建平老師的課堂亮點,學生喜歡,相信數學教師也都喜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該為此做些什麼呢?穿插一些適合的遊戲,如在混合運算時,可以讓孩子模仿情境中的場景,提高學習興趣;在地方課時,安排有趣的數學探究遊戲;在認識周長時,讓孩子課下測量不同物體的周長等。我在努力讓我的孩子們喜歡我和我的數學課。

數學的教學隨筆13

導學案的使用已經上了軌道,在實施中,我對導學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認為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導學案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下面是我在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做法,説來與大家共勉。

1:導學案的使用,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

用導學案教學教師要努力做到放手讓學生閲讀教材,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放手讓學生討論重點、難點和疑點,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建構。總之,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師絕不包辦代替。

導學案的基本思路是:複習回顧——設問導讀——自學檢測——鞏固練習、拓展練習。學生在這個流程中要努力做到:

第一,學生根據導學案過程有層次地學習教材,完成導學案上的問題。

第二,自學時,用筆標出疑難點,並將問題寫在導學案相應的知識版塊處,以便於老師的學情調查和在課堂上合作學習。第三,所有同學必須要解決學案中的基礎部分,完成自學檢測,然後可以做提高題。

2: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要把握課中和課後的知識生成

知識的生成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知識是學習的對象,知識的生成則是一種能力,對於學生而言,掌握知識固然重要,但舉一反三學會知識的生成更為重要。

課堂因激揚生命而美麗,教學因問題生成而精彩。課堂要想不斷有動態生成的精彩,就需要有高質量的預設。另外,動態生成的課堂,必須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着學生靈性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師生、生生在寬鬆和諧、互動合作的空間裏展開心靈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在教師的點撥、追問下,在同伴的點評質疑中,才會有新的創造、新的生成。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針對同一個話題學生之間產生對抗質疑,雖然許多問題可以在對抗質疑中解決,但還是有某些難題可能得不到最佳解決方案,應該鼓勵學生課後進行集體討論,通過和其他學生合作探究,充分發表意見,尋求最佳答案。從中培養綜合性、創新性思維方法。

數學的教學隨筆14

很多中考狀元、中考學霸分享自己經驗時都提到要學會建立錯題本。的確,一個好的錯題本,有助於知識的掌握與提升。但是很多同學都不明白應該如何建立一本錯題本並且好好的利用這本錯題集。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怎樣建立和使用數學錯題本。

第一:如何建立錯題本?

首先,你需要理解,錯題本是對自身錯誤的系統彙總。可能很多同學會説,這些錯誤就讓它放在卷子上不也一樣嗎?將來看卷子就是了。其實,這是一個關於統計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統計的效用是相當重要的。當我們把錯誤彙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律性,尤其是當我們對錯誤進行了總結之後。比如:我們將數學錯題本上的問題總攬一下,可能很容易就發現,一遇到數形結合的問題,自己就很容易出錯,那麼,我們在這部分的基礎方面就需要下點功夫了!

其次,很多學習比較浮躁的同學滿足於知道自己這道題錯了,但是,認識往往不是很深。有時,即使讓他馬上重新做一遍原來的題目,可能還是拿不到滿分,其關鍵是步驟和過程。這時,建立錯題本,將錯題抄錄下來,並重新分步解出就顯得很有檢驗效果了,而且很有鞏固作用。

再次,錯題本不是簡單地將題目和答案抄錄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和預防類似錯誤出現的方法。這是一個自身逐漸學習和修正的過程,會讓自己對這一類錯題的認識逐步加深。同時,對於一些題目很長的錯誤,大家可以採取一些簡單有效的做法,比如:由父母幫助抄錄題目,但是由孩子自己重新解題並總結;或者將有關試卷複印,然後剪切下來錯誤的題目,粘貼在錯題本上等等,從而節省孩子的寶貴時間。

最後,建議大家在錯題本上完善幾個功能,就象模塊一樣,讓“錯”變得非常清晰。比如:標註出“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馬虎”等錯誤原因,標註出“錯誤知識點”:數列、函數、解析等,標註出“同類錯誤”:第幾頁第幾題等等。另外,可以考慮運用出題法,針對自己的常犯錯誤,給自己出幾道題目,考察自己對概念掌握、條件運用和知識結合的理解程度。

第二:如何使用錯題本?

1、經常閲讀。錯題本不是把做錯的習題記下來就完了。同學們要經常在空閒時間或準備下一次考試時,拿出錯題本,瀏覽一下,對錯題不妨再做一遍,這樣就使每一道題都發揮出最大效果,在今後遇到同類習題時,會立刻回想起曾經犯過的錯誤,從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題不能錯兩次,同一類題目不能錯兩次,從而減少習題量。如果各科都建立錯題本,這樣經常温故知錯、持之以恆,學生的中考成績至少會提高20分。

2、相互交流。由於基礎不同,各位同學所建立的錯題本也不同。通過交流,同學們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到啟發,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提高練習的準確性。

俗話説,吃一塹,長一智。如果同學們能從做的錯題中得到啟發,從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成績就能有較大的提高。中考並不需要燈光下的熬夜苦戰,也不需要題海中的無邊漫遊,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

3、給每科建立一本錯題集。每天做當日作業前,把昨天的錯題解決後再開始新的作業。對每道錯題都要重新摘錄,然後做錯誤過程陳述、錯誤原因分析、錯誤類型總結、最後將正確解題過程寫出。

數學的教學隨筆15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多次的聽推門課、示範課、研討課,給我的感受很深。作為一名主抓教學的領導,我們在落實課標精神的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似乎不是很受重視。其實不僅在低年級,而且在中高年級教學中,教師都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説,加強對學生説的訓練 。

現在多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幾何圖形的解題能力,這是對的,無可非議的。但是用什麼手段來實現教學要求呢?不少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教師講得過多,越到高年級,學生説話的機會越少,到了畢業班,只能是教師“滿堂灌”了。課堂裏,教師講,學生聽,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 動”變成了“單相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同時,學生的作業負擔沉重,在課堂裏做練習,放學後有時還得參加“基礎班”、“補課班”或“智力班”等,無非也是完成各種練習。畢業班可能還要加碼,參加課外的“提高班”,回家還要完成大量作業,象這種不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卻“堤內損失,堤外補”,練習題不加選擇,進行“題海戰術”,學生對數學課只能 望而生畏!

這種現象一定要改變,從學校內部來説,一定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認為數學課的教學方法也要改革,除了採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學及實驗動手等手段外,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説 的訓練,通過説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氣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有計劃地對學生加強説話 訓練好處很多,主要歸納為以下兩點: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確規定,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 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説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説話是否完整,説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 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學習。

在小學階段,由於年齡特點,學生學習數學概念 、性質、法則是個難點。在平時測驗、考試中錯誤率較高。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物、教具、電教演示或實際事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所學的概念、性質、法則含義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多講,理解其意。我們要防止死記硬背,但並不是説不記不背,對有些概念、公式,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學以至用。又通過設計的各種練習,學生便會切實掌握這部分基礎知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加強説的訓練,這對學生的思維培養的作用是很大的。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