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動態 >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國家航天局介紹,未來五年,中國將拓展國際合作深度廣度,啓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助力人類航天事業共同進步。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1

去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表了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聲明,宣佈中國、俄羅斯將與其他國際夥伴一起,共同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28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介紹稱,中俄政府間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協定正在緊鑼密鼓的磋商中,雙方已基本達成共識,今年有望儘早簽署。協定簽署後,兩國航天機構將向全世界正式發佈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宣言。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吳豔華表示,已經獲得國家批覆的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這三個任務將在未來十年之內陸續實施。探月工程四期的目標就是初步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吳豔華說,預計到2035年,國際月球科研站能源、通訊、導航、遠程運輸、天地往返等系統將完成建設,2035年後進入使用階段。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2

啓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落實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合作協定,推廣空間信息服務全球應用,在月球探測、空間站、行星探測、北斗導航等領域。

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國家航天局發佈第五部航天白皮書——《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系統介紹了2016年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重大工程和科學應用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也介紹了未來5年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

拓展國際合作深度廣度 啓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

國家航天局介紹,未來五年,中國將拓展國際合作深度廣度,助力人類航天事業共同進步。中國航天積極參與外空全球治理,在近地小天體監測與應對、行星保護、太空交通管理、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啓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落實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合作協定,推廣空間信息服務全球應用,在月球探測、空間站、行星探測、北斗導航等領域,開展更加廣泛、更多方式的國際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第2張

將培育發展太空旅遊等太空經濟新業態

國家航天局介紹,未來五年將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空間應用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豐富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面向行業和區域發展以及大衆多樣化需求,深化通信、導航、遙感信息綜合應用。加快航天技術成果向經濟社會的轉移轉化,培育發展太空旅遊、太空生物製藥、空間碎片清除、空間試驗等太空經濟新業態。

“十四五”期間將啓動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介紹,“十四五”期間,中國航天任務有這麼幾類:

第一類是要完成好十年前已經開始實施的國家重大工程的收官和運營工作,包括載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也包括要用好探月工程“繞、落、回”的科研數據、月壤等,開展科學分析。

第二類是按照國家規劃,我國要啓動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包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國家航天局還要論證實施重型運載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批覆以後要接續實施。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第3張

第三類是要推動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一體化協同發展,尤其是要協同構建空間基礎設施、包括三類衛星(通信、導航、遙感),形成完善的.空間基礎設施,推廣衛星應用,廣泛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同時爲全世界服務。

第四類是國家航天局會統籌規劃空間科學探索,發射一批科學論證的衛星。同時要用好空間站、月球探測和行星探測這些平臺,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爭取有原創性的科學發現,貢獻人類。

最後一個是進一步深化與國際同行的開放合作,無論是重大工程,還是其他各個方面,衛星研製、衛星應用、空間科學,也包括大中小學生的教育培養等方面,歡迎所有國際同行與中國航天開展多方式、深層次、多維度的合作。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3

1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在國新辦當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介紹,過去五年,共實施207次發射,長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96.7%。

白皮書介紹了2016年以來中國航天活動主要進展、未來五年主要任務,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瞭解。白皮書指出,2016年以來,中國航天進入創新發展“快車道”,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基本建成,衛星通信廣播服務能力穩步增強,探月工程“三步走”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站建設全面開啓,“天問一號”實現從地月繫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第4張

吳豔華介紹,過去五年,是中國航天創新發展的五年。運載火箭加快更新換代,以長征五號爲代表的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陸續投入使用,商業運載火箭不斷涌現,形成陸地、海上多樣化的發射能力,過去五年,共實施207次發射,長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96.7%。航天重大工程亮點紛呈。中國空間站建造全面實施,6名航天員先後進駐,開啓了有人長期駐留時代。探月工程“繞、落、回”圓滿收官,嫦娥四號首次着陸月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壤。天問一號實現中國航天從地月繫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空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形成體系能力。

“這五年,是中國航天賦能社會的五年。”吳豔華說,目前,在軌工作的各類衛星超過500顆,廣泛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爲平安中國、美麗中國、數字中國建設等發揮重要作用。通信衛星爲農村及邊遠地區1.4億多戶家庭提供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農村電商等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遙感衛星影像累計分發超億景,有力保障氣象預報、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災害應急等需求。北斗系統廣泛應用於大衆出行、智慧物流、精準農業,特別是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定位導航服務。航天技術推動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發展,促進了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新業態的興起。商業航天企業蓬勃發展。

在探索突破方面,這五年,圍繞宇宙起源和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係等科學主題,依託空間科學衛星和月球探測、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工程,開展空間科學探索與實驗研究,取得一批貢獻人類的原創成果。“慧眼”成功觀測到黑洞爆發,“悟空”獲取宇宙射線能譜精細結構,“張衡一號”完成全球地磁場參考模型構建,碳衛星獲取全球高精度二氧化碳分佈圖。探月工程任務揭示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證實了月球20億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天琴一號”“太極一號”和“羲和號”衛星爲空間引力波和太陽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預計2035年可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第5張

在國際合作方面,五年來,中國航天與國際同行一道,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推動航天技術助力可持續發展,新簽署約50項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發起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任務中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簽署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協定,成功發射中法海洋衛星、中意電磁衛星,推動北斗標準進入民航、海事等多個國際組織標準體系。高分一號、六號衛星數據通過雲平臺向全世界免費分發,訪問國家和地區158個,訪問用戶約55萬個。中國5顆衛星和3個星座新加入國際減災憲章機制,氣象衛星數據應用於121個國家和地區。通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數據應用等多種方式,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航天能力建設,共享中國航天發展成果。

白皮書說,未來五年,中國航天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開啓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徵程,爲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據悉,白皮書分爲三個部分,全文約1.3萬字。其中正文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開啓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徵程,發展空間技術與系統,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開展空間科學探索與研究,推進航天治理現代化,構建航天國際合作新格局。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表。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