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動態 >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其實從去年以來,多家險企就頻頻出現清理網點的動作。2021年險企分支機構淨減少448家。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1

曾幾何時,“機構開到哪裏,業務就做到哪裏”是保險行業最真實的寫照。但是多年的“圈地運動”在2021年卻出現了另一番景象。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統計,2021年,有2197家保險分支機構退出市場,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爲971家。綜合險企新設和退出的分支機構計算,2021年險企分支機構淨減少448家。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險企分支機構的加速“撤退”,與近兩年來保險業發展增速放緩不無關係。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及監管政策趨嚴影響,保險行業原保費收入同比出現下降。當然,險企對於分支機構的裁撤,也與保險業線上化、自動化和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有着直接關係,開拓新業務對物理網點的依賴程度正在逐漸縮小。

在此背景下,未來,保險機構的線下網點是否會被替代?“關停潮”是否會在2022年延續?

“瘦身”意味着什麼?

據業內統計數據,2021年,在45家保險公司獲批撤銷的1700家分支機構中,人身險公司達1146家,財產險公司爲591家。

對於每家保險公司而言,這樣的“瘦身”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某大型保險公司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目前國內各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精簡合併,本質上也是行業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2021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明確了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設立、改建、變更營業場所、撤銷等流程的規範和要求。比如,保險公司申請籌建省級分公司,上一年度及提交申請前連續兩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於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於75%等,這些都對保險公司開設分支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實際上,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和撤銷並非易事。據業內人士透露,保險機構在二、三線城市開設的每一家支公司,需要投入的前期費用約300萬元,人力配置約60人,包括5至10名內勤人員和約50名銷售人員。機構撤銷,也同樣需要滿足監管要求。按照《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撤銷分支機構,應審慎決策、程序規範、控制風險,不得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分支機構撤銷的,應當進行公告,並通知有關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交付保險費、領取保險金等事宜作出妥善安排。另外,已在重點幫扶縣設立的銀行保險分支機構不得撤銷。

去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的《推動財產保險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集約化銷售組織管理;科學劃分和有效整合銷售渠道,通過渠道細分和銷售運作模式改善,降低銷售成本、提升經營質效;鼓勵中小公司強化銷售渠道垂直管理,縮小管理半徑,合併裁撤低產能分支機構,降低運營成本。

顯然,保險機構的“瘦身”意味着要“強身健體”。“精簡優化”“提升經營質效”是監管部門爲保險行業未來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確立的方向。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第2張

高質量發展必經的“陣痛期”

近兩年,保險業破釜沉舟式的改革明顯加大了代理人清虛力度。伴隨着規模人力、增員效率的大幅衰減,在現實的經營困境下,擺在保險機構面前的經營成本與效率的抉擇是顯而易見的。

一位險企高管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大影響,同時也改變了險企的運營模式。隨着數字化發展,險企紛紛將部分線下營銷與服務遷移到線上。從監管部門明確的線上化、集約化發展考慮,砍掉分支機構節約運營成本是必然,也是行業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不難發現,從2021年壽險行業撤銷機構數量排在前十的公司來看,國壽、平安、太保、泰康及人保5家頭部險企撤銷的機構數量最多,達上千家。記者梳理髮現,頭部壽險公司撤銷的機構主要以營銷服務部爲主,集中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和一些鄉鎮;中小險企撤銷的機構多以支公司爲主。

在壽險資深人士李女士看來,“這一輪保險分支機構的精簡優化,短期是爲了適應保險線上化趨勢,但從中長期來看,保險業務仍依賴於分支機構實力來支撐。”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王凱表示,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或撤併,既屬於市場行爲,又要符合監管規範。對保險公司來說,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選擇將業務集中在特定區域,同時從其他地區撤出部分分支機構,是一種合理的經營策略。

線下化能否被線上化取代

儘管保險分支機構嚴重縮水,但在消費者看來,保險分支機構無論怎樣變化,自己最關注的還是服務質量。

“現在我更願意通過手機在App客戶端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如購買車險等。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的報價都很透明,並且在線上與客服溝通比較順暢,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就能完成,十分方便和快捷。”在北京一家行業協會工作的王女士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她已經爲家裏的長輩和愛人都投保了重疾險和惠民保等產品,目前還想爲剛剛上學的孩子購買保障性強的保險產品。“從投保方式看,如果涉及較爲複雜的健康保障類產品,我更希望通過代理人或是到保險公司門店諮詢保險產品以及理賠條款等。”

顯而易見,數字化平臺具有更高效的線上金融服務水平,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羣體更傾向於線上消費,對線下保險機構的需求明顯下降。與此同時,當消費者瞭解信息渠道變得越來越多,保險意識也會逐步提高。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第3張

“市場競爭的加劇與線上銷售模式的發展趨勢,對於保險從業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未來趨勢看,保險代理人或保險經紀人更需要具備專業性,除了要有紮實和豐富的保險知識外,還必須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凸顯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爲健康管理和財富管理方面的專家。”前述險企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保險公司撤銷分支機構,一方面,因爲關停部分業務量小的分支機構能夠降低險企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傳統保險公司考慮撤銷或減少分支機構數量,也考慮將重心轉移到線上業務,是順應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這些都不代表可以取代線下經營模式。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保險機構“關停潮”是否還會在2022年延續?

業內普遍認爲,保險分支機構的裁撤會隨着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而進一步演進,但是並不會一直持續。應當看到,保險行業除了保險產品銷售,實際上還承擔着防災防損、定損理賠等重要服務功能,而這些功能並不能全部通過互聯網實現。此外,對於一些處在競爭劣勢的中小保險公司來說,無論是覈保、定損還是理賠,都依賴於線下網點和人力來吸引客戶,線上營銷並不具備優勢。

“儘管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但並非所有保險公司都有實力來參與這波‘浪潮’,尤其是保險產品的服務性也使其無法脫離線下機構,因此,線下保險機構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與此同時,保險需求中的服務比重越來越高,且有些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依賴於線下場景和物理場所。未來,保險分支機構的數量和質量將是險企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要素。”該負責人如是說。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2

1月19日,邯鄲銀保監分局同意批覆了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關於撤銷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分公司第二營銷服務部等33家營銷服務部的請示》。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開年以來,各家險企已經撤銷近50家網點。

其實從去年以來,多家險企就頻頻出現清理網點的動作。根據銀保監會數據統計,2021年,2197家保險分支機構退出了市場,而2020年的這一數字僅爲971家。綜合險企退出的分支機構和新設機構計算,2021年險企分支機構淨減少448家。

分析人士認爲,險企分支機構加速退出,與低迷的行業發展不無關係。而從深層次來看,隨着保險行業線上化、自動化和數字化的程度不斷提升,保險業務對物理網點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小。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第4張

2021年險企淨撤銷網點超400個

根據邯鄲銀保監分局的批覆,中國人壽的33家機構撤銷後,不得再以原機構的名義辦理業務,並妥善處理機構撤銷後的一切善後事宜,切實保證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此外自批覆之日起15日內將上述機構的許可證上繳邯鄲銀保監分局 ,併到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有關注銷手續。

無獨有偶,富德生命人壽保險公司開年也是動作連連,1月17日丹東銀保監分局發佈了“關於撤銷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丹東開發區支公司的批覆”,同意撤銷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丹東開發區支公司。

1月11日鐵嶺銀保監分局同意撤銷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原支公司。

從目前公佈的情況來看,中國人壽裁撤的力度較大,富德生命人壽、 平安人壽、陽光人壽、大家財產保險等都有所動作。根據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有近50家險企網點已經被撤銷。

其實從去年開始,險企就出現明顯的“瘦身”,各類分支機構淨減少448家,財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呈現出明顯的不同。從財險公司來看,2021年新設機構數量仍超過退出機構數量,淨增加分支機構595家,而壽險公司分支機構共退出1382家,新設分支機構339家,淨減少1043家。

去年撤銷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中,既包括中國人保、泰康人壽等頭部公司,也有亞太財險、浙商財險、農銀人壽等中小公司。被撤銷的分支機構,以四級機構支公司和營銷服務部爲主,佔比達98%,也有少部分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中心支公司。

業內人士認爲,險企分支機構的加速“撤退”,與近兩年來保險業發展增速放緩不無關係。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及監管政策趨嚴影響,保險行業原保費收入同比出現下降。另一方面,線上服務逐漸取代線下服務,年輕的客戶羣體的消費習慣更傾向於線上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對物理網點的依賴程度不斷下降。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第5張

2022年依然是裁撤大年

實際上,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和撤銷並非易事。據業內人士透露,保險機構在二、三線城市開設的每一家支公司,需要投入的前期費用約300萬元,人力配置約60人,包括5至10名內勤人員和約50名銷售人員,此外還要經過消防、 使用面積、使用期限、功能佈局等層層考覈。

機構撤銷,也同樣需要滿足監管要求。按照有關規定,保險公司撤銷分支機構,應審慎決策、程序規範、控制風險,不得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分支機構撤銷的,應當進行公告,並通知有關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交付保險費、領取保險金等事宜作出妥善安排。另外,已在重點幫扶縣設立的銀行保險分支機構不得撤銷。

去年9月份,青海銀保監局就一口氣否定了某財產險公司擬設立5家支公司的申請,理由是該公司最近一年內受到保險行政處罰。

“其實去年9月中旬, 銀保監會就發佈《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財產保險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根據《指導意見》,銀保監會要求,首先推進集約化銷售組織管理。鼓勵中小公司強化銷售渠道垂直管理,縮小管理半徑,合併裁撤低產能分支機構,降低運營成本。對於險企來說,今年依然是裁撤大年,壽險的裁撤力度會大於財險,從目前來看,三四線城市的網點是撤銷的重點區域。”華南一家小型壽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該負責人坦言,冗餘的網點對於險企的確是不小的負擔,不管是成本上還是人員上或是管理上,都讓不少險企感覺吃不消。“線上化運營已經是大勢所趨。監管也鼓勵保險公司加快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開設分支機構是追求大而全的傳統思路已經不合時宜。”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3

去年9月中旬,在保險從業11年林春娥(化名)失業了。

“鎮上的網點被合併到市裏,我住鄉下不方便,年紀也大了。”林春娥本是一名鄉鎮保險業務員。2021年夏天,她所在的銅川市耀州支公司董家河營銷服務部被撤銷,業務被支公司全權承接,林春娥不得不放棄這份工作。

她見證了保險行業的大擴張,最終也成爲保險業變革路上一顆滑落的螺絲釘。

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2021年有2197家保險分支機構退出市場。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監管披露文件發現,被撤銷機構主要集中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和鄉鎮,中小險企撤銷機構多以支公司爲主。江西、黑龍江、河北銀保監局2021年撤銷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數量均超過百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經過近30年粗放發展,保險代理人渠道已長期處於低產出、低收入、鑽營“花式”套利、人員高進高出的困境,裁撤分支機構,減少線下網點和代理人規模,已成爲保險業改革不得不經歷的陣痛。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第6張

帶着“客戶”入職

回溯至2010年,快速擴張是保險業主基調。

當時,以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爲代表的壽險公司將擴張戰略重點放在廣袤的鄉村地區,發力搶灘縣域保險市場,鄉鎮保險網點遍地開花。

浪潮下,只有小學文化的林春娥加入中國人壽,成爲一名保險業務員。

“ 保險公司並不注重代理人的個人背景,在乎的是我們能不能拉來客戶,簽下保單。”林春娥僅經過6天培訓,就正式上崗。

2010年7月,中國人壽時任董事長楊超公開披露,當時,(中國人壽)已經建成15000多個農村網點,有34000多個保險先進村,有30多萬農村營銷員。

保險業務的核心收入來源於保費,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大險企爲提高保費收入,普遍採用“拉人頭”方式,爭奪市場份額,帶動保費增長。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招募的代理人也是客戶。”一名已離職的明亞保險經紀代理人小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新人培訓結束,往往需要完成一定業績才能轉正。爲順利入職,很多代理人會爲自已及家人買保險,也就是用所謂的“自保件”完成業績考覈。

“有新人加入,就意味着有更多潛在客戶資源。”小林表示,每一個保險代理人身後都意味着一個龐大的關係網,鄉鎮更是“人情社會”,熟人間的信任感更強,“人海戰術”便成了拉動業績增長的重要手段。

因此,保險行業也存在“一人入職,全家參保”的情況。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第7張

保險代理人高速增員,准入門檻也不斷降低。2015年4月,新《保險法》取消保險銷售(代理)、保險經紀從業人員資格覈准事項;8月,原保監會發文取消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和審批。至此,保險業務員准入門檻的設置權由監管層轉交各家保險公司,標準大大降低,這也成爲保險業務員激增的基石,各大險企迅速開啓一波史無前例的增員潮。

據申萬宏源數據顯示,保險代理人數量從2015年的471萬人增長至2019年的912萬人,四年增長93.6%。

保險增員,分支機構亦快速擴張,縣域保險分支也逐漸飽和。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出席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時指出,我國普惠金融機構數量和資金數量都增長較快。目前縣域保險機構數量平均有11.9個,保險網點多達26個。

口碑都爛了?

靠着“人情牌”和“人海戰術”大幅增員,保險業迎來紅利期,也埋下了隱患。

“收入越來越低,想不走也不行了。”林春娥感概,鎮上年輕人越來越少,很難發展新客戶。保險代理人的收入主要來自新單業務,籤不下新單,收入就銳減。

“過去,險企主要靠增員拉動保費增長,但傳統的增員正面臨較大困境。”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分析指出,當下整個勞動年齡人口在下降,增員更難了。另一方面,很多代理人實際是兼職,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需要,面臨非常高的流失率,這種模式也不可持續。

保險代理人制度下的業務員缺乏保障,主要收入來自於業績佣金。保險公司僅以保費爲考覈標準,該模式使得惡性競爭和欺詐時有發生。

此外,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對保險產品的金融屬性理解不夠深刻,導致銷售誤導投保人、理賠不暢等問題不斷出現。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數據顯示,2014-2019年,保險行業的消費者投訴量由27902件上升到93719件,短短5年間翻了3 .35倍。以2019年消費者投訴的情況來看,保險合同糾紛投訴88745件,佔投訴總量的94.69%。

這也給保險業口碑帶來很大影響,更爲一衆險企的經營種下苦果,保險業的罰單金額不斷走高。2019年,保險業罰單金額已增至1.7億元,2021年高達 2.9億元。 與此同時,2021年銀保監繫統對保險業共開出的罰單數量約2000張,同比增長22.5%,有1276家次保險機構被罰。

保險機構2021開啓網點大撤退 第8張

從處罰內容來看,“予以投保人約定以外的利益”、“虛列費用編制虛假材料”及“欺騙投保人”皆是高頻違規行爲,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也遭遇了深層次的消費者信任危機問題。

林春娥離開行業前夕,最苦惱的便是長期險退保增加,“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太好,再加上社保保障越來越好了,很多人不願再繼續繳納高額保費。”客戶退保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糾紛,林春娥作爲直接和客戶打交道的人,除了被投訴,還會被客戶埋怨是“騙子”。

保險代理人制度的弊病也受到監管注意。

2017年,監管不斷髮聲,強調“保險姓保”。監管部門於當年發佈“134號文”,叫停快返型產品以及年金附加萬能的產品形態。簡單、易銷售的保險產品計劃受限,導致銷售難度上升。這也加速了壽險代理人隊伍開始向專業化轉型。2019年3月,銀保監會下發《關於開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數據清核工作的通知》,開展執業登記數據清核整頓工作。

單純依靠增員拉動保費的模式已不可持續,保險公司開始優化代理人結構。2021年上半年,五家上市險企的個險渠道前所未有地出現大幅減員,較上年同期合計減少了128萬人左右。

林春娥自稱是被行業更新拋下的“螺絲釘”。

“幹這麼久,也沒見發家致富。”林春娥的丈夫自嘲道:“因爲賣保險被大家誤解,現在終於有機會緩和關係了。”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