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抗美援朝戰爭是具有一定意義的一場戰爭,抗美援朝的勝利也是必然的。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瞭解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的相關內容。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1

抗美緩朝戰爭在1953年7月雙方簽訂協議之後標誌着抗美緩朝的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羣衆性運動。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爲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2

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是剛剛站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強大的美國互爲主要對手進行的一場涉及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的較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強調的,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 第2張

一、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出發,作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並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1950年10月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侵朝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面對世界上最強大、武器裝備最現代化的美軍,中國敢不敢出兵、能不能同美國進行戰爭較量?這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也是擺在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面前異常艱難的重大戰略抉擇問題。中國黨和政府站在戰略的高度審時度勢、權衡利弊,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這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辯證統一的科學體現,是敢於鬥爭的勇氣與善於鬥爭的智慧緊密結合的成功典範。毛澤東把出兵朝鮮的決定電告在莫斯科的周恩來:“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爲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總之,我們認爲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歷史證明,“抗美援朝決策,使中國獲得戰略利益是巨大的,甚至超過了決策者原先的預料。”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美國再也不敢輕易在軍事上作侵犯中國的嘗試。新中國擁有長期的和平建設和社會改革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於抗美援朝的正確戰略決策以及所取得的偉大勝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得出結論:“經此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受到極大鼓舞,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

二、鋼鐵之師令天地動容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交戰雙方武器裝備水平對比極爲懸殊的條件下進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武器裝備相當落後;而面對的是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掌握着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全部先進武器的美國軍隊。然而就是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爲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以劣勢裝備進行殊死搏鬥,即使戰鬥到最後一人,仍然堅守陣地,頑強地同敵人血戰到底,將中國軍隊不怕苦不怕死的戰鬥精神發揮到極致。長津湖之戰,在接近零下40攝氏度的惡劣天氣中,志願軍全連官兵死守戰位,忍受極度嚴寒以戰鬥姿勢受凍犧牲,凝結爲一尊尊凜然的冰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的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向死而生,展現出讓對手肅然起敬的“謎一樣的東方精神”。英雄們爲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決不後退一步的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這支鋼鐵之師歷經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連續進行了5次大規模戰役之後,把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從而成爲了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和代價,但最終贏得了勝利,令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麼得來的呢?中國人民志願軍勇往直前、浴血奮戰,充分發揚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這是取得一切勝利的決定因素。習近平主席與基辛格博士討論抗美援朝戰爭時,基辛格表示“困惑”,說中國軍隊缺乏後勤保障、空中支援,裝備如此之差,居然沒有“打輸”。習近平主席告訴他:“我們靠的是一種革命的戰鬥精神,我們的戰士是不怕你們的,無論拿什麼武器,都敢與你們較量。”

三、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和代價,最終贏得了勝利,切實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新中國的國際威望和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財富,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爲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爲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爲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在中華民族精神族譜中佔有重要地位,必然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它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70 年後的今天,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深刻挖掘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在新時代汲取戰略決策的精髓和智慧,繼承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3

抗美援朝五大戰役

抗美援朝的五大戰役是指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經歷的五次大的戰役。這五次戰役從1950年開始到1951年結束。這五次戰役鍛鍊了志願軍的意志同時也給美帝主義沉重的打擊。

第一次戰役

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至11月5日結束,共12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敵我雙方在運動中由遭受進入交兵。我之基本意圖爲穩定局勢,站住腳根,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理,爲爾後作戰創造條件。志願軍參戰部隊共6個軍18個師,敵方參戰部隊爲4個軍10個師另1個旅1個團。敵我兵力爲1∶1.2(敵海空軍未計在內)。10月19日,志願軍在緊急情況下入朝,原準備搶佔龜城、泰川、球場洞、德川、寧遠、五老裏一線,組織防禦。後因敵人已超出志願軍預定組織防禦的地區,並繼續分兵冒進,志願軍即採取了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針,利用敵未估計到志願軍參戰這一戰略上的突然性和敵分兵冒進的弱點,以一部兵力(第42軍之第125師)於東線黃草嶺地區進行防禦,阻敵前進。同時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軍、第50、第66軍和第42軍之第125師)於西線之宣川、龜城、博川、雲山、溫井、熙川等地區,在運動中將敵各個消滅。此役於10月25日打響,志願軍實行大膽的戰役迂迴,配合正面主力堅決英勇地進攻,獲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贏得了初戰成功,殲敵1.55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企圖於“感恩節”(11月23日)之前吞併朝鮮、結束戰爭的計劃。

抗美援朝戰爭是哪一年取得勝利的 第3張

第二次戰役

從1950年11月6日開始,至12月24日結束,共49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誘敵深入、正面突擊與戰役迂迴相結合。第一次戰役後,敵雖遭志願軍沉重打擊,仍毛病地判斷志願軍兵力不大,輕視志願軍氣力,發動了所謂“聖誕節”(12月25日)攻勢,企圖佔據全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此,志願軍決定採取故意示弱、誘敵深入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爭取將陣線推動到平壤、元山地區。在戰役佈勢上,志願軍以剛入朝之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於東線長津湖地區爭取在運動中殲敵一部;同時,集中主力於西線博川、價川、德川、寧遠地區,向敵實行反突擊。根據第一次戰役的教訓,西線採取雙層戰役迂迴,以兩個軍(第38、第42軍)從敵翼側薄弱部(德川、寧遠地區)突破,向敵縱深猛插,斷敵退路,主力四個軍(第39、第40、第50、第66軍)由正面配合,實行戰術上的分割合圍,各個消滅敵人。東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法。西線和東線參戰部隊在缺少冬裝的情況下,冒着零下40度的酷寒氣溫,艱苦戰役,克服了敵人,殲敵3.6萬餘人,光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之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領土,迫敵於“三八線”以南轉入防禦,基本上改變了戰局。

第三次戰役

從1950年12月31日開始至1951年1月8日結束,共8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主要從政治上斟酌必須打過三八線,中朝部隊向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發起進攻。戰役企圖爲粉碎敵人利用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的防禦,不給敵以喘息機會。中朝兩軍以5個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和人民第1軍團)於西線向東豆川、漢城實行主要突擊;以4個軍(第42軍、第66軍和人民軍第2、第5軍團)分別向濟寧裏、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隱裏、洪川方向實行突擊。作戰中,經急促炮火準備後即全線發起進攻,突破敵防禦後,迅速投入第二梯隊,向敵縱深實行穿插迂迴,切斷敵人退路。全線進至“三七線”附近時,即停止了追擊,轉入積極防禦作戰。此役,是志願軍入朝後首次大範圍向預有防禦準備之敵的進攻。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連續作戰7晝夜,殲敵1.9萬餘人,向前推動80至110千米

第四次戰役

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至4月21日結束,用時87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一翼進行堅守防禦,從側翼實行反突擊和作頑強的機動防禦作戰。在三次戰役中,敵遭中朝部隊連續打擊,損失慘痛,被迫退至“三七線”,將兵力集中後稍事整理,即趁志願軍轉入休整之際,向北發起進攻。志願軍因連續進行了3次戰役,減員甚大,極度疲勞,部隊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補充,又值酷寒季節,工事構築不容易,食糧缺少,且運輸線延長,補給十分困難,在戰役第一階段,以3個軍(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箝制敵主要進攻團體;在東線橫城地區誘敵深入,集中主力6個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實行反突擊。東線反突擊獲得了成功,但進攻砥平裏受挫,未能打破敵全線進攻。戰役第二階段,志願軍全線轉爲機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經過艱苦奮戰,制止了敵人的進攻,將陣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此役共殲敵7.8萬餘人,敵每天前進不到1.5千米,志願軍贏得了掩護戰略豫備隊集結的時間。

第五次戰役

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至6月10日結束,共50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爲粉碎敵軍登陸計劃,提早發起進攻戰役。參戰部隊共15個軍,即除使用原本的志願軍第9兵團和第39、第40軍,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外,還投入了剛入朝的2個兵團6個軍(即第3兵團的第12、第15、第60軍,第19兵團的第63、第64、第65軍)。戰役的基本指點思想是,以一部份兵力突破敵防禦後,直向戰役縱深發展進攻,割裂敵全部防禦體系,集中主力對預期消滅之敵實行兩翼迂迴,配合正面突擊,分割包圍,各個消滅敵人。戰役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放軍集中3個兵團12個軍(內人民軍一個軍團)於西線實行主要突擊,經7天激戰,推動50餘千米,殲敵2.3萬餘人,造成東線之敵翼側暴露,迫敵主力退至春川、漢城地區組織防禦。第二階段,敵爲破壞志願軍的進攻,繼續北犯,志願軍迅速調劑部署,轉移主力,以第3、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雄團體向東線之敵實行主要突擊。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軍和南朝鮮軍的聯繫,消滅縣裏地區之敵,爾後向縱深發展。以第19兵團在西線箝制美軍主力,積極配合行動。此階段消滅南朝鮮軍第3師、第9師大部,將第5師、第7師擊潰。第三階段,實行戰略轉移。敵及時以戰役豫備隊梗塞了缺口,構成東西相連的防禦體系。志願軍經連續作戰,糧彈基本用完,繼續進攻亦有困難,決定停止進攻,以一部兵力進行機動防禦,掩護主力轉移休整。轉移中,志願軍第180師遭受了嚴重損失。此役共殲敵8.2萬餘人,消耗與緝獲了敵大量物質設備,鍛鍊了剛入朝參戰的部隊。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