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歷史記載着過去發生的人和事,以史爲鑑可以明過失,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研究歷史的原因,很多記載可能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下面分享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1

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因爲他是個一心爲國的將領,如果一心爲國的將領都死了,大明當然得完了。

樊忠(1400-1449)陝西人氏,明朝名將,天生神力,勇武過人,因耍一手好錘,在英宗駕前擔任護衛。因與宦官王振不和而憤怒擊殺王振。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

人物事件:

土木堡之變中,權傾一時的司禮監王振不顧百官反對而挾持明英宗出征瓦剌。征途中,王振爲私人利益而置三軍安危於不顧,屢做錯誤決策,致使20萬明軍陷入絕境,20萬大軍全軍覆沒(官方號稱爲50萬)。

當時,明英宗身邊的護衛將軍樊忠義憤填膺,喝道:“王振老賊,是你這奸佞誤國葬送我大明50萬將士,汝罪惡滔天,饒你不得,吾爲天下誅此賊!”

說罷舉錘擊斃王振,一時大快人心。後爲掩護英宗撤退被亂箭射死,年僅49歲。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2

土木堡之戰中,王振這個禍亂大明十幾年的奸佞終於死了,由於他的愚蠢,十幾萬明軍、數十位文臣武將以一種毫無價值的方式戰死在那裏,更加令人氣憤的是‘永宣盛世’也隨之終結。

雖然王振是死了,但關於他的死因卻是衆說紛紜,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

二、《殊域周咨錄》中記載王振被瓦剌騎兵所殺;

三、《明史·王振傳》中記載王振被亂兵所殺;

四、《明史·瓦剌》中只說了三個字——振亦死;

五、《英宗御祭王振碑文》中說王振是‘自刎而死’。

關於這五種說法,《明史紀事本末》中的記載最詳細,因爲它不僅指出了王振就是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還給出樊忠的具體動機——爲天下誅此賊,所以這一說法也就成了流傳最廣的說法;

《殊域周咨錄》中的說法最讓人難以接受,既然大奸佞王振是被瓦剌騎兵殺的,那他不就成了‘爲國捐軀’,難道戰後還要給他追認個‘烈士’?這讓那些本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士卒和文臣武將們如何能瞑目!所以這一說法受衆面最窄;

《明史·王振傳》中的記載最有意思,既然王振是被亂兵所殺,那麼這個亂兵有可能是明軍,也有可能是瓦剌騎兵,所以這一說法等於什麼都沒說;

《明史·瓦剌》中的記載最簡略,‘振亦死’三個字給人的感覺好像什麼都說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難道殺死王振的既不是瓦剌騎兵,也不是明軍。所以在戰歌看來,這一說法似乎是爲了證明最後一種說法的真實性;

《英宗御祭王振碑文》中的記載最具說服力,作爲土木堡之戰中跟王振距離最近的一個人,明英宗定然知道王振的死因,並且這個碑文是明英宗復位後給王振建‘旌忠祠’時所寫的,這個時候的明英宗毫無必要在王振死因這個問題上撒謊。所以這一說法最有可能是真的。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 第2張

戰歌在心理上更願意相信第一種說法,因爲只有這種說法纔有大快人心的感覺。但是我們看《明史·王振傳》中記載的說法,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是在表明王振被樊忠所殺和王振被瓦剌騎兵所殺的說法都對,既然對的話,那它爲什麼不明確指出,反而是用一個模棱兩可的‘亂兵’,所以這種模棱兩可實則是對這兩種說法的否定。

再來看《明史·瓦剌》中記載的說法,僅僅指明王振是死於土木堡之戰,關於他的死因卻是諱莫如深,而這實際上是再一次否定了王振死於明軍或瓦剌騎兵這兩種說法。

如果真是這樣,那王振的死因可就真成了謎,因爲戰歌實在難以相信王振這個奸佞小人在兵敗之時有‘自刎而死’的勇氣!看看史書中的記載,那是何等的英雄人物纔有勇氣在兵敗之時自刎而死,比如項羽烏江自刎,雖然他是‘楚漢相爭’中的失敗者,但是他的舉動卻讓人們心中的敬佩和惋惜油然而生。

然而正是想到了項羽烏江自刎,戰歌才明白了,也許《英宗御祭王振碑文》中記載的說法是對的。因爲只有這樣,纔會導致《明史·王振傳》中記載的模棱兩可和《明史·瓦剌》中記載的諱莫如深。況且,史書中對於人物的刻畫一般都是非黑即白,英雄人物幹什麼都是光明正大,奸佞小人幹什麼都是居心叵測。所以不管王振到底是怎麼死的,他都不可能是‘自刎而死’。

需要強調一點,戰歌寫本文的目的並非是爲王振犯案,因爲當戰歌知道明英宗復位後親自寫了《御祭王振碑文》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活該被瓦剌騎兵俘虜。但是在分析了關於王振死因的五種說法後,戰歌才知道他沒有撒謊。

既然明英宗沒有撒謊,那爲什麼王振的真正死因不能被記錄在史書中呢?因爲王振已經被定性爲奸佞;因爲需要王振爲土木堡之戰的慘敗負責;因爲明英宗的兒子是明憲宗。

如果明白了這些,那麼也就能跳出史書中對於人物刻畫非黑即白的羈絆。要知道史書的內容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構成的,而這每一個人物你都很難用一個詞去給他定性,比如說暴君和孝子會是同一個人;比如說有情有義和冷酷無情能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比如說‘忠孝難兩全’這句話。所以只有跳出非黑即白的羈絆,才能看到鮮活生動的歷史。

當你能看到鮮活生動的歷史後,才能明白爲何那些高明的史官們會不約而同的選擇用非黑即白去刻畫人物。因爲歷史還有另一個規則——懲惡揚善,因爲記錄歷史是給人看的,所以儘管說了這麼多,但戰歌心中還是更願意接受‘王振被樊忠捶死’這種說法。同理,之所以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不也是因爲人們心中都只願接受這種說法。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3

在《大明風華》中,朱棣已經去世於北征歸來途中。在朱棣去世之時,朱瞻基和楊士奇爲了保證太子朱高熾順利繼位,拉攏了朱棣身邊的一個護衛首領,一起對付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個護衛首領就是樊忠。

樊忠說,他小時朱棣曾救過他的命,並讓他負責牽馬,他當時就發誓,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報答朱棣。樊忠之所以答應朱瞻基和楊士奇,是因爲他知道朱棣雖曾對皇位的繼承人有過疑慮,但最終是希望朱高熾繼承皇位,並傳給朱瞻基。樊忠幫助朱瞻基和楊士奇,也是在完成朱棣的心願。

在《大明風華》中樊忠的出現並非偶爾,因爲在歷史史料中,有部分史料記載,樊忠在土木堡之中一時氣憤,殺死了大太監王振,爲保護朱祁鎮力戰身亡。按照《大明風華》的劇情發展,樊忠這個人物既然已經出現,日後殺死一代專權宦官王振的重任也就落在他身上了。

土木堡之變中,權傾一時的王振力勸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聽從了王振的建議,竟在兩天內集結20萬大軍出征。出征途中,朱祁鎮又在王振的建議下更改行軍路線,導致被蒙古騎兵追上。最終在土木堡,明軍20萬大軍徹底被也先率領的蒙古軍擊敗。

當時樊忠是在朱祁鎮身邊任護衛將軍,見到這種情況,心中義憤填膺,舉錘擊殺王振。後來樊忠拼命掩護英宗撤退,不幸被亂箭射死,爲朱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爲什麼樊忠死了大明完了 第3張

不過,在歷史上,關於樊忠的記載是非常少的。《明史》明確記載明英宗朱祁鎮的護衛將軍叫樊忠,爲保護朱祁鎮英勇戰死,但王振卻並非樊忠所殺。實際上,樊忠也不可能殺死王振。理由有二:

1、史料記載王振死於亂軍之中,但肯定不是明軍的人殺死。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奪皇位後,曾說親眼看見王振死於敵人之手。

2、朱祁鎮不會允許樊忠殺死王振。王振被後人定位爲奸臣,更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但朱祁鎮卻不這麼認爲,在土木堡之變中,朱祁鎮仍然非常信任王振,怎麼可能允許樊忠殺死王振呢?朱祁鎮後來重新當上皇帝后更是恢復了王振的官位,赦免王振的家人。由此可以看出,朱祁鎮從頭到尾都一直信任王振。

《殊域周咨錄》:初有謂王振陷虜中反爲虜用者,振族誅,第宅改爲京衛武學,至是振黨以聞。上大怒曰:“振爲虜所殺,朕親見之。”追竄言者過實,詔復振原官。刻木爲振形,招魂以葬。塑像於智化寺北祀之,敕額曰旌忠。以僧照勝奉其香火。

關於樊忠的身份,《大明風華》中說樊忠是孤兒,被朱棣所救,這種設定也不符合常理。因爲劇中樊忠的年齡應該在30歲左右,被朱棣救時可能只是小孩子。據此推算,正統十四年時,樊忠的年齡應該在55歲左右。而在歷史上一些史料記載樊忠戰死時是49歲。問題是不管是55歲還是49歲,這個年紀都顯得有些老邁,如果是在京城守衛、保衛在皇帝身邊沒有什麼問題。但隨軍出征的話,皇帝隨時都有可能遇到突如其來的危險,保護皇帝安全這種重任,肯定會要求更年輕的將領擔任,樊忠年紀太大了。

所以《大明風華》中讓樊忠作爲朱棣的護衛提前出現,又讓他在後來作爲朱祁鎮的護衛擊殺王振,這種設定本身就是相互矛盾。從永樂二十二年到正統十四,中間可是隔了整整25年的時間。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