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關於茶的散文

關於茶的散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夕陽黯淡了顏色,清風放慢了腳步,落日的餘霞火一般燃燒。

關於茶的散文

掬一盞茶,於落日下細品,讓徐徐的清風緩緩流過面頰。

品茶如品思想,溫熱的茶水慢慢溫暖胃的同時,思想便活活地躍動起來,清茶滌盪着心胸,思想淨化着心靈。

品茶如釣魚,品茶貴在品,釣魚貴在釣,品的是意境,釣的是心情,享受的是過程,若執着於目的,則不免流於庸俗了。

衆多茶中,尤愛普耳。花茶剛猛熱烈,紅茶甜香細膩,綠茶味澀回甘,普耳清香醇厚;

若以茶喻人。花茶可爲精壯漢子,活力四射;紅茶可爲成熟女人,甜美可人;綠茶可爲逆耳忠言之友,話冷心熱;普耳則可爲中年男人,沉默成熟。

熱烈必不長久,平淡纔會永恆,於是便有了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說辭。

音樂的最高境界叫靜音,美術的最高境界叫留白,茶的最高境界爲淡,淡若無味,但回味悠長。

普耳即爲此類茶,淡若無味,但歷久彌香,如同最忠誠的朋友,不動聲色地滋潤着你的心田,沒有其它茶的飛揚跳脫,卻多了一份穩重踏實。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辨若訥。能表現出來的都是小聰明,不表現出來的纔是大智慧。

品茶即品人生。

說起茶,說起茶文化,有人便說,不就是日本茶道嗎?問什麼是日本茶道,當然知道了,不就是:身穿和服,跪在地上,喝幾口,磕幾個頭,目不斜視,口不亂言,賓主肅穆,此爲茶道也。其實,“和、清、靜、寂”的日本茶道乃世界茶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其儀式性強,特別容易被展示,便家喻戶曉了。

中國人喝茶,是把物質喝出精神,把生命品入自然。與日本人的以茶道是來修煉人是完全不同。日本人喝茶,自八百年前榮西大師兩次西渡中國帶回宋代茶文化始,翻開了歷史新篇章。日本茶道,自18世紀實行家元制度,至今數十個流派,各有自己家元,這大概和中國武術界亦各有其山門的道理一樣。茶道的過程,自然嚴謹,它帶有把茶人的茶道觀與茶會表演的情趣統一起來的性質。飲茶時吃的小點心,稱爲“懷石”。

據《南方錄》載,取修行中和尚爲忍耐飢餓而在懷中溫石之意,即“粗茶淡飯“的象徵。日本茶道的重要特徵,是建築、園藝、美術、工藝、宗教、思想、文學、烹調、技能等文化諸種類的融爲一體吧。步入這個脫離現實的、虛構的世界,懷着一生一世只有一次機會的“一期一會”情懷,在露地(庭院)這個人造烏插邦,世外桃源鄉,洗淨雙手,以期與神聖會合。

然後,進入一個高六十釐米的四方小門,一個隱祕場所的入口,然後一個非現實的空間,在這裏進行尚美、品味、聚會的活動。它既有遊戲的特徵,又要求有脫俗的非現實性。因此,它應該說是一種知性,精神性極高的審美活動。古來日本茶道中人,多有雄赳赳的武士,他們從四分五裂中走到一起,即使來到和平之飲的茶前,依然平息不了心中的怒氣。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此刻不得不用環境來制約了。

所以日本人的品茶之處,專門有個露院,那是清潔身心的所在,然後,一扇小到剛夠一個人跪入的門等着你――茶道的門之所以那麼小,實在因爲是腰中的劍過於逼人,人進得,劍進不得。

從前的日本人習茶道,對房子也有特殊要求,小得讓你不得不“促膝談心”。日本茶道中人認爲,只有這樣,鼻頭碰鼻頭面對面人才可能心心相印和推心置腹。然後看來日本人是要拿茶來修煉人的了――那把劍果然放在門外了嗎?中國人不要過這一關的。中國茶人的內在的和平精神,和達到這種和平精神的平和的外在形式,其呈現於世的,往往是一種閒適的生命狀態。

即使是作爲那種閒適生活的主要文化載體――傳統的士大夫文人,已經流水落花春去也,但這種閒適依然有着頑強的遺傳基因。它彷彿已經消失,彷彿已經成爲了失落的人文精神中的一項內容了。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一聯極妙,其實下聯也不遜色“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彷彿見到在晴朗的天光下,於窗明几淨之中寫幾行草書,心中有幾分閒適,又有幾分落寞,便取天目碗、徑山茶,戲而分之,詩而吟之。此等閒情雅興,的確,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人一向就有露天飲茶的傳統,那個曾經寫了如何把七碗茶喝下去的玉川子,常常被後世的畫家拿來當模特,超然地坐在院中的芭蕉樹下,靜候着茶童煎茶。這一個畫面如今已見不到了,倒是近些年來,各種各樣的茶藝館象雨後的春筍一樣的冒出來。

茶藝館裏,首先得有一種閒適的藝術,因爲今非昔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又很無奈。但中國人卻離不開閒適,外面找不到,我們就到裏面來找,自然中消失了,我們就自己來營造。營造閒適,還是有些造作的,但總比沒有要好。人不妨有點閒適,大男人因此而添幾分平靜,小女子則因此而加一份大氣,生活也因此籠罩片刻溫情。

繞過幾條綿延的山路,爬過幾座緩緩的山坡,穿過幾個秀麗的山村,便到了浙江開化的錢江源。都說錢江源山清水秀,果然不假。擡頭,碧水藍天,環顧,茶園青青,四周高山聳立,山中多生翠柏蒼松,泠泠泉水聲,嚶嚶鳥鳴聲,皆傾耳可聞。 看着錢江源頭蓮花尖清澈的泉水,漫步在山間幽靜的小路上,不覺來到一處小山坳。不遠處隱隱地現出三兩幢低矮的房屋。正詫異間,嚮導微笑着示意我們繼續前進,一面指着那三兩幢房屋,一面說道:“法師的隱居處,那兒就是了。”聽說法師樂善好施,今日竟能在此有幸一見,不覺加快了腳步。

跨過一條淺淺的小澗,走過一座古老的獨木橋,便來到了法師的住處。眼前是先前所見的低矮、樸實的小房屋,其中一幢已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舊了。法師今日正好在家,我們去時,正坐在屋內打禪,修身養性。見有來客,欣然起坐,邀我們進屋休息。待我們進屋坐定後,自己卻起身往裏屋去了,說是眼下正是出“明前茶”的時候,到裏屋拿茶葉去了。 我趁機環顧屋內。他的屋子擺設極其簡陋,除了一張牀,一些生活的必備品,外加幾本經書、法衣外,再無多餘之物。嚮導說法師一生爲家鄉做出貢獻無數,自己卻甘於清貧、隱居在此,實屬不易。

正在閒聊,法師已帶了茶葉並茶具進屋,笑道:“我長年隱居在此,屋舍簡陋,還請你們不要見怪。”說着,將茶具、茶葉放在了桌上,“此茶是我前些天在後山頭茶山摘得的,我平日無事時常在茶山料理茶樹。錢江源山高林茂,雲霧繚繞,山之靈、秀、氣聚集於此。加之山中沃土,氣候溼潤,最適合種茶了。此茶可是吸收錢江源頭天地之精華,飽嘗人間之甘露啊!”

“可是開化龍頂茶?”我忙追問道。

法師點點頭:“此茶正是綠色佳茗,錢江源頭一絕——龍頂茶。你們看,”他旋即拿起一撮茶葉,輕輕託在掌心,“此茶外形扁平光滑,集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爲一身。從古至今便享有盛名,‘龍頂’一詞更是朱元璋御賜,就連當代茶界學家也對龍頂茶讚賞有加,稱其形美質優,更具有‘幹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的‘三綠’特徵。”

法師接着取出茶具,在桌上一一擺放完畢,道:“當今市場上的龍頂茶多是經過傳統工藝精緻加工過的,選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爲原料,經過採摘、翻炒、包裝等一系列繁瑣的工序後,才造就了其銀綠披毫、香遠益清、味醇鮮爽的獨特風格,方纔得以在市場上大放異彩,名揚四海。我這茶,沒有經過特別繁瑣的加工,品相自然是比不上它們,可是色香味醇卻絲毫不遜色。這樣的茶,你們恐怕還是第一次品吧?”

說着,法師取出茶具,並水壺、茶匙等,當場演示泡茶。用法師的話來說,茶,乃養生之精,尤其是這龍頂茶,可以解熱渴、驅凝悶、緩腦痛、明眼目、息煩惱。長期飲用更是有力悅志、增益思考。故泡茶也是十分有講究的。

泡茶之水須得用錢江源頭之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否則,便是再高超的茶藝,也總覺得欠缺了幾分滋味。泡茶宜用紫砂壺,待茶葉充分泡開後,湊近壺口,輕輕扇些清香之味,細細品味,不放過其中的每一絲清新,每一點滋味。

要想泡一壺好茶,茶水自然是很有講究的。茶水要煮開,依照小滾爲魚目,大滾爲蟹眼,唯有魚目與蟹眼,茶葉才能顯味。否則,將會致使茶葉浮水、茶香不出,就顯不出龍頂茶的清新之味了。最後一步即爲品茶。品茶時,先聞其香,再觀其色,最後品其味。茶須得細品慢啜,充分體會齒頰留香,方能回味無窮,達到甘澤潤喉、心曠神怡之效。

法師一口氣講完了泡茶之要領,一壺龍頂茶也泡好了。頓時,一股茶香飄滿屋,這是大自然的清新氣息。呷一口龍頂,頓覺滿口清香。我不禁有些詫異,原來小小一“茶”也有如此講究。法師笑着解釋道:“茶,乃是聖潔之物,無論是泡茶人還是品茶人都須得有一顆聖潔之心。唯有心平氣和,心靜如水,方纔能泡出好茶,品出茶中滋味。我這兒還有一些龍頂茶,送給你們,回家慢慢品味吧!”我們謝過法師的一番講解,謝過法師的好茶,拜別法師,繼續前行。手捧法師所賜“龍頂”,心中暗喜:此番問茶,真是不虛此行啊!

回到家後,拿出法師給的龍頂茶。照着法師所授方法一個人在家獨自沖泡,望着上下翻飛的茶葉,聞着撲鼻之清香,醇美甘澤的滋味讓人回味無窮。在一片龍頂飄香之際,耳邊似乎又響起了法師的話:“茶的境界與詩情道心並無分別,心無雜念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人生一葉茶

剎那間看見

歲月在你眼底變遷

隱隱在心底來回遊動

原來

還要面對很多的

出乎預料

卻不是悲傷

守望那片天空

感動

不會被時光流放

疼痛依舊

伴隨心跳遊動

令苦澀茶味相形見拙

卻非黯然神傷

茶與人生,清茗洗塵

故事發生在清朝中葉,是中國南方茶葉經濟從興起到輝煌的年代。武夷山下,茶商陳運德正和崇安城中的茶商方茗梅進行着暗中的較量。一戶龐姓人家卻悄悄在下梅落戶,家徒四壁,貧寒落魄。悲慘的命運讓龐家和陳家方家的命運糾結在了一起。此後,茂瑾在婚姻和事業上遭受了雙重的打擊,成爲方茗梅最大的敵人。爲了爭取屬於自己的自由,也爲了爭取在茶葉貿易上的自由,他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從獄中出來的龐茂瑾在朋友的幫助下擁有了自己的茶行,儘管舉步爲艱,他還是靠着信譽和正直殺出重圍,成爲武夷山三大茶商之一。武夷山茶葉貿易的繁榮吸引了更多的晉商、徽商和廣東十三行商人,也吸引了英法等國商人的目光。大清國的閉關鎖國讓洋人深感貿易的不自由,中國微微開啓的國門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對財富的貪婪。於是,一些罪惡的黑手,也悄悄伸向了風景如畫的武夷山中……

龐氏家族在困境中堅持着,並且擴張着。

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聽說舊憶是一扇窗,總在多雨時分將離人的清愁深鎖,輾轉,一甌苦味繞心頭。今夜我在南國望星,捻一湖月光盈盈,疏淡那逝去的曾經。

有書香的時光會過於溫潤,倒是可以尋一處寧靜,拂袖籠落花埋入書扉頁張。入墨的相思,知味的文字會雋永綿長。無言,那人已經悄然走遠。

有些往事會隨水寄走,靜默無聲地離去。還依舊的,是那顆被風霜和執念沾惹的心。我又聽說,在紅塵陌上,誰路過了誰的眼,帶走的不是一瞬間,而是千年。

倚着一簾蕭瑟的窗牖,隔離門外的浮華,獨對桌上一碗清茶。恁憑過客來去,提筆一一寫下。畫中影來,模糊了昔日的容顏。回憶濃郁期,是在落花時節。

舊物會解,落筆時的句句嘆息。滿紙的文字,遍佈着曾往走過的流年痕跡。將一盞韶光暫借來,我想爲你煮一壺茶,與你說說那些老去的故事。你也只需陪我聽一場雨,賞一秋月。

付了多情在一把油紙傘,千般萬般,乞的是共走一卷煙雨江南。倘若塵緣有允,只路過你的城樓卻能把你的回憶帶走,想必也是好的。暮色蒼茫,千帆過盡處,聽聞一曲離歌一場傷。

如果此刻能有一葉扁舟,我想枕着它,在天地山水間。再將雙手放於水中,漾起波紋,清洗那顆疲乏的心。讓舟順流而下,和一彎輪迴千年的瘦月,不問何方,有自然依偎就好。閉眸之瞬,總有一個帶動牽念的影子。

流溪雲夏,攜一琴一香,弄弦之間。取一荷清露爲釀,擇一隅幽境爲夢,與詩詞佐歡。這日子悠淡,心總是平和的。墨白的古韻,泠泠的古曲,終有一人心會知,且等……且等。

靈山村位於丘陵連綿起伏的靈山風景區內。這裏森林茂密,氣候溫暖溼潤。得天獨厚的地形和氣候,爲出產頗負盛名的茶葉———九曲紅梅,創造了極爲有利的條件。

九曲紅梅茶,當地人也稱爲烏龍茶。說起這茶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個男孩去上學,路過一座橋。發現橋下有兩條魚在搶奪一顆閃閃發光的龍珠,男孩於是把龍珠搶過來,爲了避免同學哄搶,就把龍珠含在嘴裏,一不小心吞了下去。不久,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男孩全身癢了起來,而且越來越癢,好像身上長出了什麼東西。男孩就在教室裏來回跑個不停,這時,先生察覺到男孩身上長出了一片片龍鱗,男孩要飛上天了,而龍沒有水就不會升空,先生於是急中生智,把硯中的墨水潑在男孩的身上。一瞬間,奇蹟發生了,男孩變成了一條巨大的烏龍,伏地西遊,地上留下了一行蜿蜒的水跡。之後,烏龍騰空而起,消失在蔚藍的天際。烏龍騰飛的`地方,便是九曲紅梅茶的原產地——大塢盆地。村民們認爲是烏龍指引他們找到了這種極品茶葉,爲了紀念烏龍,村裏人就把這種濃濃的紅茶叫做烏龍茶。

大塢盆地是九曲紅梅茶的原產地,盆地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特別適合茶葉的生長。每年清明時節,漫山遍野的茶樹長出鬱鬱蔥蔥的新芽,茶農們忙碌地採摘着茶葉,一派豐收的景象。

茶農們採來的新芽被做成紅茶,這就是著名的烏龍茶。過去的紅茶都是由人工製作的,現在改用機器加工。首先把新茶放在太陽下曬焉,然後用機器碾過,這時的茶萎而不碎,且含着汁液。接着,用塑料袋把茶葉包紮好,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袋內的茶葉經過發酵,會散發出茶葉自身的那一股沁人的香味。然後把發酵過的茶葉鋪開在太陽下曬乾,香濃可口的九曲紅梅茶葉就製成了。九曲紅梅茶中的極品,顏色烏黑,精細如絲,曲折如鉤,且伴有清香。

喝茶的時候,先在茶杯裏撒少許茶葉,用熱開水沖泡。起先,杯口熱氣騰騰,杯中茶水清澈,一縷縷九曲紅梅獨特的茶香便擴散開來。漸漸地,熱氣消退,茶葉慢慢舒展開來,那股茶香也更濃郁了,茶水慢慢變成了棕紅色。這時,輕輕呷上一口,你會覺得,淡淡的甘澀中蘊藏着絲絲香甜。

聽老一輩說,這九曲紅梅茶還爲村裏添了不少光呢!1929年,九曲紅梅茶在首屆西博會上,榮獲金獎。

今天我要講的可不是飲茶的禮儀,那也許你要問了,別急,泡上一杯茶,接着慢悠地往下讀。

品味各種飲料的特點,自有咖啡的濃郁,酒的甘醇,可樂的勁爽,果汁的酸甜……而茶則以一種清新而又甘芳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要說茶是飲料,那真算是對它的褻瀆了。它,高尚聖潔到了一種絕妙的境界。將一小撮新鮮茶葉予熱水泡上,茶葉如青螺入水,旋轉着飛速下沉。這時茶葉茸毛輕舒,嫩綠透亮,看上去就使人無限暇意。清淡的香味皆溢滿了那新鮮的空氣當中,深呼吸一下,沁人心脾的茶香充入心扉。輕輕呷一口,甘香四溢,品味不盡。茶水入肚,口中卻感到甘甜未盡,芳香醇美,讓人回味無窮……它,是清靜和安寧的象徵。

其實人生不一定要轟轟烈烈的纔算成功,像茶一樣以溫和的態度與瑣世消磨,甘之如飴,也是一種智慧。

如茶的人們,做事之前就使人感到便氣質過人,身上散發着一種冷靜的大智,非驚乍,非衝動,有一種清寧的感覺。這正如茶剛入杯的時候。

他們做事時,低調,不張揚。但智慧不會被掩蓋,它必定會在安詳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這纔是真正大智的魅力。這正如品味茶的時間。

他們做好事之後,對方會深受啓發,對於他們的一言一語會不斷回咂,使他們深深牢記這些智慧的結晶,受益非淺。這正如回味茶的時光。

茶,擁有着一種耐人尋味的大智,值得我們來細細品咂,不斷回味。抿抿嘴裏的茶,不知是否也有了甘甜回味?

茶,是對記憶的收藏!

喝茶

喝的是一種心境,

感覺身心被淨化,

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

喝茶

喝的是一種情調,

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

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

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窖”熱鬧後的落寞。

茶是對記憶的收藏,

在任何時間飲茶,

都可以感受到那慵懶溫暖的陽光。

坐在一個人的房間,倒上一杯茶,

看着茶葉的翻卷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

茶要沸水以後纔有濃香,

人生也要經歷磨礪後才能坦然。

無論是誰,

如果經不起世情冷暖,

浮浮沉沉,怕是也拼不到人生的濃香。

日子過得久了,歷經了人情冷暖,

就像那三滾後的茶葉,慢慢地沉入了杯底,

用沉默來作惟一微笑的表情,

而那溫軟的茶水也就像我們的內心,

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種場景總讓人如癡如醉,不勝神往;

窗外潺潺的雨夜,

屋內融融的爐火,

閒閒地一捧香茗,

一卷詩書。

紅袖添香的意境,不亦樂乎!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

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

忽上忽下,簇擁着,

沉沉浮浮,變換着不同的位置,

試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

是夜,茶香滿室。

杯中茶由淡變濃,

浮浮沉沉,聚聚散散,

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品人生深意……

英國的下午茶,源起於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因此也稱維多利亞下午茶。

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最爲強盛的時代,在全球各地佔據着很多殖民地和附屬國,自詡爲“日不落帝國”。國家的強大和富足,促使人們注重追求有品位的生活,特別是一些豪門貴族更是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裏,希望追求新的刺激,來填補生活的空虛和無聊。在1840年的下午,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睡醒了午覺,覺得心無寄託,百無聊賴,卻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大約在4點鐘,忽然覺得有點餓的感覺,就讓女僕到廚房給她找點吃食。女僕到廚房一看沒有合適的食物,就索性給夫人烤了幾片點心,沏了壺紅茶端了過來。貝德芙公爵夫人吃着新烤的麪包,喝着紅茶,覺得很受用。幾天後,貝德芙公爵夫人的幾位好友造訪,公爵夫人就命女僕,用點心和紅茶招待好友。不料這些好友異口同聲地讚美,回去後紛紛造訪,並逐漸擴大延展,就形成了流行於英倫三島的下午茶。

隨着下午茶的廣泛流行,下午茶這種飲茶方式變得越來越繁複,從喝下午茶的器具,飲下午茶的擺設,以及配下午茶的茶點,都越來越講究。在下午茶的茶具方面,瓷質茶壺很講究,很精美,還要根據招待客人的多少來選用大小不等的茶壺和茶杯,此爲還要備有糖罐、點心盤、果醬、奶油,以及叉子、餐巾、托盤墊等器物,這些茶具的擺設也有嚴格的要求。精美的茶具,優雅的客廳,在飲下午茶時還有用悠揚的古典音樂來陪襯,這樣,飲下午茶時的心情輕鬆而自在,形成了簡樸而不寒酸,華麗而不庸俗的優雅的氣氛。

飲下午茶的時間是下午的4點鐘,飲用的下午茶多爲紅茶,如大吉嶺紅茶、伯爵茶(以中國紅茶爲基本茶,加入佛手柑調製而成)、火藥綠茶、錫蘭茶等。飲下午茶時配備的茶點有薰鮭魚、火腿、蛋糕、三明治、英式圓形鬆餅、果醬、奶油和水果等。

隨着時代的發展,那種洋溢着維多利亞氛圍的下午茶,已漸漸失寵,但是飲下午茶的形式,在家庭、辦公室所還依然保持着。每天下午3點半左右都還少不了要喝一次下午茶。一般是幾個白領圍坐在圓桌旁,品着下午茶,吃着點心,稍作休息和精神調整。至於藍領往往沒有這麼悠閒,他們常常是晚上下班之後,在吃晚飯時,邊吃飯,邊飲茶。這就失去了悠閒的情趣,完全是出於生理需要來飲茶了。

小時候,我很喜歡吃蜜。吃早飯的時候拌點,出去玩時帶點,吃麪包時塗點……以前我的生活離不開蜜,但隨着歲月的點點滴滴和年齡的增長,我淡忘了蜜,因爲我覺得蜜總是這個味道:沒有辛苦,只有無憂無慮。沒有探索,只是現成的甜。這種甜總有一天會膩的。但茶卻不同,蜜的甜只能滿足味口,而茶的甜卻能滿足心。

我第一次喝茶時,覺得味好苦,好苦,但我第二次喝茶時,覺得茶有點甜了,還有點香淳的感覺。茶的味道不同,也會使人的心情改變。越苦的茶,品到最後,你會覺得越香越淳,讓人覺得很滿足;淡單的呢?它的香也是淡淡的,令人回味無窮。

有付出,就有回報。茶就是這個味道,一開始你會覺得很苦,但喝到後來,你會覺得越來越香。人有時候也是這樣,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這就叫做先苦後甜。你得到的會比付出的多一千倍一萬倍。

人的一生只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先苦後甜,另一種是先甜後苦。甜也會有不同,一種是不勞而獲的甜,就像蜜一樣。還有一種是探索出來的甜,先苦後甜的甜,就像茶一樣。你究竟想要哪種甜,就要靠你自己去選擇。

看吧!眼前呈現的這個杯子是否讓你眼前一亮,潔白的杯身呈圓柱形,高約9.5釐米,瓶口直徑爲8釐米。杯身的側面有一個彷彿一彎新月的杯把。

杯身上描繪了這樣一種景象:深秋後的林子裏一片蕭條淒涼,樹上葉子落光了,赤裸裸,光禿禿的樹枝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秋天的蒼涼。一個少女緊閉雙眼,雙手緊握站在林間。格外顯眼的綠髮沒有遮住她滿臉的愁雲。她在默默祈禱,暗暗企盼,她企盼着陽春三月取代悲寂蕭條。她企盼把溫暖帶給人們,把生機灑遍人間,她正象徵着一種對光明溫暖與生命的渴望與嚮往,也正是人們所追求的崇高的精神。身邊的小貓也閉着雙眼,似乎與少年共分擔這份孤寂。旁邊的長椅子落着幾片枯葉。與之成鮮明對比的是邊上花瓶裏嬌豔可人的花朵,它們是一片死寂中爲秋天氣息奄奄力挽狂瀾。

沸騰的開水奔涌進茶杯裏,千枯的茶葉好像久旱逢甘露,立刻熔光煥發,活力四射地涌起,使人也爲之振奮。雙手觸到杯壁,伴着茶杯底部音樂的響起,然後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端起來茶杯,用鼻子仔細去聞,一股淡淡的酸撲鼻而來,酸中夾雜着幾絲甜味,一種沁人心脾的甘甜。揭開瓶蓋,水氣嫋嫋,輕輕地喝了一口,口中頓生酸意,酸中略呈苦,仔細品味,清新的甜氣縈繞口中,久久不願散去,耐人尋味,令人回味無窮。

仔細品味着口中酸甜苦味具佳的茶,我恍然大悟:平心而論,人生中難勉遇到辛酸與挫折,但受到這一點打擊與坎坷又算得了什麼。只有真能把辛酸與困苦忍耐着嚥到肚中,才能體味到人生真正樂趣與甜頭之所在。一口茶進肚,苦盡甘來,意猶未盡呀!樹,也不再是那美麗的畫圈。而是生活,的確,生活就是一杯茶水;清香裏有一絲苦味。既然人的一生是漫長的,那就一定有挫折,只有克服它們,才能生活在甜美中,感受到透人的清香……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要改變自己固有的觀念,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嘗試新的事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正好是新茶上市,前不久收到竹葉青給我定製的春茶,於是我就帶到辦公室給同事們嚐鮮。幾個老外圍觀了我泡茶的全過程,看着杯子裏豎立的茶芽,都發出嘖嘖的驚歎聲。我告訴他們,看茶就如同紅酒裏的品香一樣,是中國茶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當我把泡好的茶端給他們請他們品嚐時,他們猶豫着接過,聞了又聞,就是不敢張口去喝。因爲在他們的認知裏,茶應該是茶粉、茶包。

而眼前這杯水,充滿神祕魔幻的東方氣息,美則美矣,但真要嚥下肚子,卻有點勉爲其難。

我一再堅持,告訴他們喝綠茶追求的是新鮮,中國人喜歡用每年春季最新鮮的茶葉招待朋友,所謂“新茶老友”。

出於禮貌,他們小啜了幾口,就放在了一邊。下班的時候,每個人的辦公桌上都還放着滿滿的一杯茶。

對我來說,在“推廣”中國文化時遭受這樣的挫敗,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幾個人都誇口自己喜歡吃中餐,我對他們說,你們吃的中餐都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是經過改良的美式中餐,在中國根本沒有人吃,下次我帶你們去吃真正的中餐。

看着他們一臉神往,我一下子來了勁頭。第二天中午,我拉着這幫人去了一家很正宗的川菜館,點了夫妻肺片、蒜泥白肉、水煮魚、回鍋肉和螞蟻上樹。

等菜一盤盤上桌,我的同事們臉上的表情也在慢慢變得詫異。他們小心翼翼地舉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菜放進嘴裏。雖然出於禮貌不停地說很好吃,可是他們的胃沒法撒謊,吃了半個小時,大部分的菜都還是滿滿的一盤。

於心不忍的我只好又善解人意地點了左宗棠雞和芝麻牛肉。看着他們如釋重負又歡欣鼓舞地把這兩道美式中餐裏最常見的菜一掃而光,我在心裏哭笑不得。

在紐約這樣的城市,每個人都標榜自己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他們誇張地標榜自己熱愛中國菜、熱愛韓國菜、熱愛尼泊爾菜——熱愛任何一個國家的菜,就連用筷子都是人人掌握的基本技能。可是很多人這樣做,其實僅僅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社交虛榮心,對他們來說,能夠接受的中國菜也就僅限於改良後迎合了他們口味的美式中餐而已。

到過美國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式中餐是怎麼一回事。全美各地一共有4萬多家中式餐廳,比麥當勞、肯德基和漢堡王加在一起還要多,大城市裏街頭巷尾幾乎隨處可見,如果你開車上路,即使在最荒無人煙的偏僻角落,也能看到中式餐廳像燈塔一樣頑強地矗立在路旁,這些中式餐廳大多是中國移民開的小型家庭餐廳。我在地圖裏搜了一下Chinese Restaurant,結果密密麻麻。

這些中式餐廳裏最著名的菜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左宗棠雞。這個名字其實是誤傳,它真正的名稱是General Tso's Chicken,意思是“左將軍的雞肉”,左將軍就是清朝將領左宗棠。這道菜是用大塊去皮的雞肉裹上面粉,油炸後澆上濃稠的糖醋醬,味道又酸又甜,口感有點像咕咾肉。此外,還有芝麻雞和陳皮雞,味道都差不多。

美式中餐裏最常見的配菜是西蘭花,肉類一般是雞肉和牛肉,由此就誕生了另外兩道美式中餐:西蘭花炒牛肉和西蘭花炒雞肉。這裏用“炒”有點不恰當,因爲所謂的炒,其實無非是把肉弄熟了澆點湯汁,至於西蘭花,則沿襲美國人的習慣,幾乎是生的。

此外,還有雞肉、牛肉以及蝦肉和其他幾種蔬菜的組合,但也不外乎青椒、豌豆和蘑菇這幾種。所有這些菜的味道也都差不多。

美國人不太吃豬肉,所以中式餐廳幾乎沒有豬肉,不過一部分中式餐廳會提供叉燒,當然味道和中國的叉燒是完全不一樣的。

還有一道名菜芙蓉蛋,就是把雞蛋和蔬菜拌在一起油炸,根據顧客口味的不同還會加上牛肉、雞肉或者蝦,另外附送一份不知道怎麼弄出來的濃醬蘸着吃。這道菜各個餐廳的口味差別極大,主要區別在於醬,有些餐廳調製的醬味道還算不錯,雖然口味奇特,但是挺好吃的。

還有用了很多澱粉勾芡的黏糊糊的蛋花湯,酸辣湯也很普遍。

美國人吃完中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結賬時店員會給每個人發一個籤語餅,用雞蛋和麪粉做的,味道有點像蛋卷。打開后里面藏着一張小紙條,一面寫着一句勵志的“心靈雞湯”和幸運數字,另一面則會有一箇中文詞語,配上英文解釋。沒有人知道在中國完全不存在的籤語餅是如何在美國起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幾十年前想出這個主意的人是個天才,因爲這個小把戲在早期美式中餐流行的過程中功不可沒。

這些小中式餐廳彼此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但每一家看起來都非常相似,就像是連鎖餐廳一樣,幾乎都有一樣的店面、一樣風格的燈箱招牌和重複率極高的店名。

菜單也都長得很像。

甚至連外賣盒都幾乎一模一樣,在美劇裏經常能看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的幾萬家中式餐廳就是美國版的沙縣小吃——定位低端,價格低廉,開店極多,風格統一,並且都在唱着一首忠誠的讚歌。

接受度頗高的美式沙縣小吃是快餐,並非中國美食的正統。茶在中國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一席,在美國的接受度卻不高。不過,看到同事們留下的、幾乎沒動過的竹葉青,我也不會覺得失望。衆口難調是普遍現象,更何況是兩種飲食文化的碰撞。真正有特色的無一不是個性的,但凡奢侈的都是需要時間的,例如一年只有一次的新茶。

所以我寧願這一杯早春綠茶,依舊以根根豎立的茶芽和神祕鮮嫩的東方綠,讓老外好奇又猶豫,甚至暫時被“嫌棄”,也不願它爲了快速迎合老外的習慣而變成茶粉、茶包,軟趴趴的一坨,沒了原來的精氣神,然後還要跟其他的茶包競爭。

泰國茶俗:

歷史悠久的泰國,在風俗習慣和禮儀上也呈現出獨特的民族性。

泰國北部地區、緬甸和雲南地區相似,這裏的人們有喜歡吃“醃茶”的風俗,其法與出自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的製作醃茶一樣,通常在雨季醃製。

醃茶,其實是一道菜。將生茶醃製成酸味製品,時拌入食鹽、生薑、花生之類,吃時將它和香料拌和後,放進嘴裏細嚼。因爲這裏氣候炎熱,空氣潮溼,吃醃菜又香又涼,所以,醃茶成了當地世代相傳的一道家常菜。

印度茶俗:

印度人飲茶方式很特別,他們把茶倒在盤子裏用舌頭舔飲。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遞送茶具,就會被看作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爲。因爲印度人認爲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他們喝奶茶,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薩馬拉茶”。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覈定等級和價格。

西亞地區的土耳其人,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紅茶,城鄉茶館普遍,出門飲茶也方便。

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離濃味紅茶,用沸水沖泡,再在茶湯中添加糖、奶或檸檬共飲。

茶道是中華人民的一門傳統藝術,茶道的歷史上可至夏朝,下可至21世紀。今天,我大發“茶興”,把去年春節的那套茶具搬了出來,準備大幹“一場”。

今天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茶道藝術》。回到家,我便把去年春節的那套茶具搬出來,來泡“鐵觀音”。

首先我把茶具整個洗了一遍,洗後我把一小袋“鐵觀音”倒入“茶葉盤”(盛茶葉的小盤子),用茶夾夾一點茶葉放入茶壺,加入熱開水。泡茶的第一步就已經完成了,不過加開水的時候一定要爸爸媽媽幫忙哦!

泡好茶,下一步就是沏茶了。我拿茶壺一邊沏茶,一邊喊着:“嘿!韓信點兵,背水一戰!嘿!關公巡城,過五關斬六將!……”我沏來沏去,無意中看了一下書,呀!我沏錯了。原來沏茶先要沏到長長的茶筒裏,再倒入茶杯中啊!

又一壺茶泡好,我想這一次一定要泡好!

我把茶沏入茶筒中,再快速的把茶倒入茶杯中,這樣“鐵觀音”就沏好了。我聞了一下,啊!真香啊!我趕緊喝了一口,哇!真好喝!。突然,我發現茶杯上,茶壺上都顯出了龍鳳的圖畫。哇!茶具中也玄機。

茶是一門藝術,茶更是一門淨化心靈的藝術啊!

小學畢業後,我就要離開家到縣城讀初中了。雖然不很遠,但是媽媽還是抱着我痛哭了一場,畢竟,離家要走十幾公里的路,每週只能放兩天的假,我是要離開媽媽的身邊了。

平時父母都很忙,幾乎是我一個人做飯,媽媽決定要爲我做一頓可口的的午餐:慶祝也是送行,飯後我就要辭行了,品嚐遊子之種種。 “媽,你就別爲我費心了,讓爸爸做吧!”雖然我一直不大親近爸爸,但我有不想看到媽媽流淚的樣子。“是啊,就讓我來做吧,我會做好的。”爸爸不知道什麼時候進來的,也勸媽媽。於是,媽媽就決定讓爸爸陪我做這頓飯。 在爸爸做飯的時候 ,他一句話也沒有說。我在旁邊默默地看着他燒火,刷鍋|、填水……一切準備停當後,他又細心地將茶葉灑入水中,小心地把茶蛋擺在鍋裏,像怕吵醒熟睡的嬰兒一樣,那麼專注,那麼平靜。我多麼希望他能叮囑我幾句,哪怕一句話也行。可是這希望實在是太渺茫了,因爲他一向都是這樣,沉默寡言,只有我在做錯事的時候,他纔會說我幾句。想起他以前的點點滴滴,我真後悔這頓飯讓他做。

終於做好了,望着桌上熟悉的家常飯,我心裏忽然有一種惆悵的感覺,這就是爸爸做的飯,我多麼希望他能夠說點什麼,多麼希望他能送點什麼給我留做紀念啊!可是他只顧着給我夾菜,好象沒有什麼值得他說的或者是送的,媽媽的筷子和着叮囑攪動着我的心,擺在桌上的茶蛋我根本沒有動一口,我匆匆吃完了這頓午餐,準備出發。爸爸已經開始在廚房裏收拾碗筷了,我低着頭走出家門,走出媽媽那溼漉漉的目光……身後傳來爸爸那熟悉的腳步,“等一等”爸爸拉住了我的手,塞給我一個塑料袋,“這裏有瓶水,你的暈車藥,別望了吃。”臨了,他似乎有點不安地說:“帶上這幾個茶蛋吧,路上備着。”

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層霧,但我清楚地看到了父親對我的愛:手中的暈車藥,紅紅的茶蛋;我也聞到了袋子裏散發出的濃濃蛋香,我還聞到了爸爸那特有的味道……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