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這本書是中小學的必讀書目之一,在各種各樣的書籍中體味人生,一個精神空虛的人是不能稱之爲完整的人的,讀後感是一種能夠盡情抒發感想的文體,書中自有黃金屋,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

我知道有幸福的婚姻,但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

看到安娜出於嫉妒對渥倫斯基的不信任和無端猜疑,連我都被折磨到了。隱隱的恨她爲什麼要這樣毀了自己的生活。若同卡列寧的結合的不幸根源是因爲沒有愛情,那其實和渥倫斯基在一起也沒有讓她幸福。安娜實在過於自我,他要的是渥倫斯基的愛,但也是自己親手毀了這份愛。當時的縱身一躍也只爲報復愛人。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沒有看書以前我以爲渥倫斯基是個壞男人,並不是的,他也是真心愛着安娜的。是安娜的喜怒無常讓他變冷漠。安娜的生活中只有愛情,她希望渥倫斯基也是如此。但對渥倫斯基來說愛情是生活調味品吧。後期深陷情慾的安娜一切都依附於渥倫斯基,她自己也說自己什麼都沒有一切都是失去了,只能靠自己的愛情吸引力來留住他。安娜的愛像繭也束縛了自己。

另一方面她雖然敢於同情人私奔,卻也無法承受世人的眼光。無法放棄社交,又受不了社交界對她的態度。貫穿全文我也無法理解最初不同意離婚的理由,她愛兒子也只去看過兒子一次。第二個理由更是讓人憤怒,將自己的懦弱遷怒於人是不對的。

一開始卡列寧讓人覺得虛僞,懦弱,不敢面對妻子出軌變心的事實,尋求宗教慰藉逃避現實,在妻子坦白了之後爲了前程考慮要求她維持目前的現狀,甚至允許她與情人往來。但看到妻子產後抑鬱發作的時候那一章讓人大爲讚歎他的寬宏大量,爲愛付出了一切,真心實意的爲安娜着想。但世人都無法愛上一座神像,讓人自慚形穢。

列文這條線着墨很多,但沒啥好說的,樸實的小地主,熱愛自己的土地,正直又善良。全書讓我看得最爽的地方就是當列文看到別人對妻子言行輕佻的時候直接將他趕出家門。

引用文中一句話結束"我知道有幸福的婚姻,但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2

“妻子老了,可你還精力旺盛。你只要看上一眼,就會覺得再也無法愛你的妻子。不管你怎樣尊敬她,一旦遇到可愛的人兒,你就完了,完了。"這段對安娜哥哥婚姻描述堪稱經典。安娜哥哥出軌家庭教師,被妻子發現,家裏雞犬不鳴,五六個娃離不開妻子照顧,他只好困囿於家庭,一次又一次請求妻子原諒,儘管他已經不愛她,但爲了家,爲了孩子,必須裝出愛妻子模樣。這是不幸家庭其中一種。陶麗,安娜嫂子。對她而言,何嘗公平?畢生精力貢獻給家庭,卻遭來丈夫背叛,更難以接受的是他喜歡的是身份地位相貌都不如自己的家庭教師。自尊心碎了一地,卻無法逃離,深思熟虛之後,還是選擇原諒。但一切與之前不同了,她不再信任他,也不願意再愛他,爲了孩子面子只能如此。

記得看川端康成自傳時,有個極深印象。小時候,川端康成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患眼疾看不見,常年閉門不出異常孤獨。而他很貪玩,每晚都玩得很晚纔回家。每天晚歸都很內疚,發誓再也不出去玩了,可第二天傍晚,他又偷偷溜出去玩。回來又內疚又發誓,明天還是依舊。這和男人出軌心裏如出一轍,並非十惡不赦,人性使然。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第2張

我問身邊女性朋友,如果另一半出軌,能原諒他嗎?好幾個朋友都異口同聲,堅稱絕對離婚。但事實上,當她們另一半有風吹草動時,儘管她們不甘心,內心各種糾結,但還是選擇原諒。這就是現實生活。從人性角度而言,一輩子只愛一人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需要多種多樣,一個人不可能滿足另一個人所有感情需要。現代社會又處處充滿誘惑,只要你還有魅力,就不愁沒人欣賞。你是願意守着一顆無趣的靈魂,還是與他人競爭顏值百裏挑一,靈魂獨一無二的人?這是兩難選擇。人生是條流動的河,需要不同支流加入,又分別流向不同河道,這條河才具有生命,否則,死水一潭,生命凝固,枉然來世一遭。這是對生命褻瀆。

當然,男女得公平。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男權思想,要摒棄。婚姻是一項社會制度,以家庭爲單位,社會治理需要。它違反人性有很多弊端,但它也有諸多好處,彼此關愛,彼此取暖,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利於資源整合孩子教育。錢鍾書說,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來。其實,進出無分別,幸與不幸在於自身修練。經營婚姻需要智慧,每個人都要寬容,溫柔以待人性中那點瑕疵。放過他人放過自己,方可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3

去年冬天讀文藝理論方面的書,發現作者極爲推崇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書。後來偶然讀了《不能承受生命之輕》一書,看到裏面也提到了這本書,說是安娜第一次見到伏倫斯基就是火車壓死了人,後來安娜選擇死的方式也選擇了臥軌,這種對稱的情節是一種美。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今年終於抽出時間,從7月1日到8月4日,歷經一個月時間,終於讀完了。今天,我補完了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決定趁熱打鐵,把這些天在我腦子裏盤旋的想法寫下來留作紀念。

因爲本書篇幅比較長,我擔心自己沒有耐力,就事先看了一下網上的簡介,當時在我的想象中,一定是伏倫斯基不愛安娜了,所以她臥軌自殺了。如果這樣的話,和《包法利夫人》就差不多了,後來我發現不是。當初讀完《包法利夫人》,我不信服的一句評論是——社會壓迫了包法利夫人,我覺得並不是,包法利夫人的不幸很大程度我覺得只能怪她自己。

可是,安娜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第3張

安娜是一個美麗又聰慧的女人。伏倫斯基也是真心待她的。只要她能離婚,他願意娶她。即使他沒能離婚,他也放棄了很多和她生活在一起。他們吵架時候,他也多次主動低頭道歉,在她死後,伏倫斯基痛苦不堪,整個人徹底頹廢了。這些都能說明他對她是真心的。

安娜的悲劇確實在於社會。

書裏有這樣一句話——“夫婦之間的不平等,在於妻子不貞和丈夫不貞在法律上和輿論上受到的制裁都不一樣。”

的確是這樣。直到現在,在我們的時代,依然是這樣。女人總是弱勢羣體,即使現在有一些平等,但是,女人總要付出更多。現在的女人爲什麼這麼辛苦?因爲又要工作又要顧家。

但是在我們的時代,如果婚姻不幸福,女人是可以離婚的,孩子也是可以爭取的。但是安娜不可以,卡列寧不離婚,她就不能離婚。她就只能和伏倫斯基過着沒有名分的生活,從而被整個社交界所拋棄,所排斥。

諷刺的是,伏倫斯基卻可以隨意出現在公衆場合,也不被別人排斥,這就是男人和女人受到的不同對待。

正因爲如此,安娜必須待在家裏,無論讀多少書,無論她多麼聰明,但是被外界屏蔽的她,只有伏倫斯基了。而伏倫斯基雖然愛她,但是活着總要有其他的事情,他不可能日日夜夜只和安娜廝守。

而安娜,當她生活的重心只剩下不斷去思慮伏倫斯基愛不愛她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悲劇了。沒有誰能脫離社會而存在,愛情也是。伏倫斯基不在她身邊的每一分鐘,她都沒有安全感,生怕他愛上別的女人,生怕他離開她。於是,在一起時,就總在猜忌,總在吵架。伏倫斯基仍然愛她,但是他漸漸地不再有那麼多耐心去哄她,安慰她。於是安娜就瘋了,她不能接受伏倫斯基不愛她,她要報復他,於是她臥軌自殺了。

愛情像一枝玫瑰花,沒有合適的土壤,花期並不長。而安娜不能接受她的愛情死亡,於是她就搶先一步死了,她成功了,她讓伏倫斯基永遠不能忘記她。但是,他們的幸福,也永遠沒有了。

而這,並不能怪安娜。

她是一個誠實的女人,她向卡列寧坦白了一切,可是,她卻並不能獲得自由。“安娜不愛她的丈夫。她要生活。上帝賦予我們心靈這樣的慾望。”社會道德很少考慮一個人的靈魂,可是有的人她就是有精神需要的。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也算一個政要人物,她也衣食無缺,可是,她沒有愛情,她想要愛情,怎麼辦呢?我們也常常這樣評價一個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作什麼呢?《平凡的世界》裏少平非要離開雙水村去闖世界,爲什麼呢?

什麼時候,道德可以進步到憐憫衆生,關注人的精神需要,那麼一定有更多人可以幸福吧。而人生的質量,不在於外部的吃飽穿暖,而應該更多地取決於內心世界的豐盈吧。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4

耐着性子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書,簡直可以說是磨練人耐性的一本書。一種蒼涼不覺涌上心頭。看完這本書彷彿隨着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吃飯時候還在思索,卻感到頭腦混亂,只是清晰記得安娜死了,而且是臥軌自殺的,很殘忍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方法。無異於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以蛇自殺,這些可憐的人啊!都說紅顏薄命,一些不假的,這些紅顏幾乎都是蘭心惠質,沉魚落雁。哎,可嘆,可惜,可憐……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筆十分之細膩,以至於讓我覺得有些情節和話語很繁瑣,描寫上流社會晚宴和沙龍情景,濃彩重墨,鋪展開來,一點不遜於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後呼應。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龍斯基是在火車站,並且看到了一個臥軌自殺的女人,安娜表現出莫名的憂傷,因此弗龍斯基給那個自殺的女人家屬給了些安葬費,從此兩人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則是安娜自己臥軌自殺,弗龍斯基奔去火車站見她最後一面,相逢和訣別都在火車站,此種筆觸相當獨到,不過未免使故事更具悲傷性。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 第4張

安娜,弗龍斯基,亞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卡季奇,多莉,基季,萊溫。這七個人之間有着極爲複雜的關係,安娜嫁給了亞歷山德羅維奇,並且生下一子,後來在調節表哥阿爾卡季奇與其妻子多莉之間婚姻矛盾時候遇到了阿爾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龍斯基,兩人相見恨晚,彼此一見傾心,墜入愛河。後來經過安娜的調節,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卻因此陷入了尷尬境地。阿爾卡季奇的好友萊溫喜歡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歡弗龍斯基,安娜的出現使得整個故事進入了另一種狀態,基季因安娜“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萊溫則因爲弗龍斯基的出現被基季拒絕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龍斯基也沒有放棄他們之間真摯而熱烈的愛戀。但是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願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於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徵,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弗龍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爲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後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後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後回到莫斯科,在弗龍斯基一再勸導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

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於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弗龍斯基對她的愛,於是她毀掉了自己……基季最後與萊溫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弗龍斯基則傷心欲絕,爲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他自費帶着一個連隊去前線參加了塞爾維亞戰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後多莉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高利貸,於是和好如初……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見見列夫托爾斯泰,很想問問他,爲什麼選擇安娜作爲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爲什麼描寫安娜的時候又着重描述了萊溫的生活、思想。而這兩個主人公在整個故事中都沒有什麼關係糾葛,只在最後,見了一面。以後有機會去莫斯科尋找一下答案吧。或許我該看看列夫托爾斯泰的傳記,瞭解一下他那個時代的整體狀況。安娜和弗龍斯基的愛情,讓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爲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以至於最後各自走向毀滅……愛是什麼?何以有如此魔力?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