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成長的散文隨筆

成長的散文隨筆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到中年後難免會漸生懷舊之情,一些過往之事會無端的想起並浮現在眼前,兒時的美好時光,雖說生活清苦,可那時所具有的一顆童心處處滋生着好奇,總想問個明白,看個究竟,回想起來心中涌現暖暖的溫馨。自小從有記憶開始,那些充滿童趣的往事,幼稚的話語,用好奇的目光去探尋着那個未知的世界。一些小故事如雨後春筍般的浮現於腦海,彷彿置身在童話般的森林樂園裏。

成長的散文隨筆

最好奇的莫過於孵小雞了,看到那些小東西從蛋殼裏出來,毛茸茸的象個小球,會盯着看個好半天的。常記得每到三、四月份,就會有村裏的大媽們拿着雞蛋來換蛋,要剛生下7天之內的,後來才知道是換回去孵小雞的。

這孵小雞可得有一定的講究,母雞在生完一窩蛋以後會“討婆”的,就是說懶在窩裏不出來,也不準人去碰它,更莫說去動它肚下的蛋了,到那時就可以孵小雞了。一般的母雞都可以孵20-25個蛋的,這選種蛋也有講究的,必須有“喜”的蛋,就這樣收拾到一定數量,給母雞準備一個窩,一般選用籮筐及稻草編織的筐,填上乾爽的柴草保暖,把種蛋和母雞放入。此時的母雞特溫順,把蛋完全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窩在自己的羽毛下,不再挪動了。一天在固定的時間內餵食一次,一般都用稻穀,那時把母雞抱出,把蛋用棉絮蓋好保溫,待母雞食罷,喝過水,拉過屎即把母雞放回窩裏。

就這樣過了8天要在燈光下照蛋,看是否有不良的蛋,聽說在燈光下蛋的上端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黑點的,若是沒有或模糊不清的則要拿掉了。在晚上你若細心聽,母雞會不定時的用啄在翻動它窩下的蛋,應該是爲了受溫均勻。到了18天以後奇蹟就出現了,你靜心時能聽到“唧唧唧”的叫聲,那時母雞也會“咯咯咯”的高興起來了。到了20天就會有小雞出殼了,你仔細聽母雞肚下就會有“篤篤篤”清脆的敲擊聲,這就是小雞在啄蛋殼了,等下你就會看到一個小洞口露出了嫩黃的小嘴,稍後殼破了一隻小雞就從洞口擠了出來,當時是很難看的,絨毛粘在身上溼溼的。不過數小時以後就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在母雞的羽毛下探出一個小腦袋,一身漂亮的絨毛活像一個滾圓的小皮球,黑眼珠不停的轉動,唧唧的叫個不停,真的是可愛極了。此時的母雞特興奮,看到雞寶寶一個個的出來,咯咯的呼喚着,羽毛下面探出一個個的小腦袋,我也久久的待在旁邊不願離開了。

當時在看到小雞費力的自己啄着蛋殼出來,想是否可以幫一把將殼剝大,這樣小雞就能不費勁的出來了?不可,生命都有其出生與成長的過程,人爲的幫助則有害其生長,若沒有了出生時的掙扎過程,他成長的體質將會減弱,覓食或爭食會明顯跟不上其它的小雞,它有可能會夭折的。生命以及萬物的生長莫不如此,我們必須遵循其自然規律,這纔是真正的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愛,幾乎是所有動物都具有的天性,可除人之外的其它動物,它們的愛都具有一定的時間性,知道在什麼時候該獨立而不再對它呵護了,那時它們失去了依懶,必須面對生存而獨自接受現實,這就是生存法則。母雞悉心的看護着自己的一羣雞寶寶走出去曬陽光覓食,母雞“咯咯咯”的在前面引路,一羣小雞則“唧唧唧”的跟在後面,若看到哪隻小雞落後了,母雞會停下來招呼在一起,當覓到食物就呼喚小雞圍攏過來,當小雞受到外來的欺負,母雞則會奮力相救,當臨近傍晚母雞就帶着小雞回窩了。

母雞對於小雞的關愛真是悉心備至,到晚上都鑽進母雞的羽毛下,有調皮的小雞還不時的探出小腦袋,真的是溫馨的一個家庭。母雞也知道在什麼時候該讓小雞獨立生活了,一般在20天以後,母雞就不再看護小雞了,若小雞還要跟上來,它就會驅趕的,至此母雞就完成了它的撫育責任。

從動物的習性上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愛是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放手,一味的溺愛對子女的成長是及其不利的,會阻礙他將來獨立生活的能力,影響他的前途,這是我們該從動物身上所需要學習的,不能放任子女的依懶性,必須促使他去接受各種鍛鍊,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這纔是我們真正需要做到的。

人生途中,有些是無法逃避的,比如命運;有些是無法更改的,比如情緣;有些是難以磨滅的,比如記憶;有些是難以擱置的,比如愛戀……與其被動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對;與其鳥宿屋檐下,不如擊翅風雨中;與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在抗爭中爆發……路越艱,阻越大,險越多,只要走過去,人生就會更精彩。

青春時代是充滿幻想、激情和純真的時代,也是生命枝葉正旺盛地伸展、最需要精神光照的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拓展想象,沐浴人類文明之光,在與無數學者的對話中探尋未來之路,逐步構建自己健全、充實、美好的精神家園。

有些時候,我在想:幸福,到底是怎樣的?我想幸福應該是一種感覺,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其實,幸福很簡單,就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心的工作,一個用深厚感情愛你的愛人和一羣值得信賴的朋友。要學會快樂,遇事只要多往好處想想,就會快樂,就像如果我們掉進溝裏,我們都可以設想說不定剛好有一條魚鑽進自己的口袋。要學會交往,因爲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陷;但是也要學會獨處,缺乏獨處的能力,耐不住寂寞,離開人就活不下去,也是一種災難。要學會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即使會遠遠不如自己的右手,因爲左腦也需要休息,右腦也需要工作,二者融合,定能盡效其力,聚而博遠。有些時候,我們需要一種危機,來激發我們的潛能,喚醒我們的內心深處掩藏的人生激情,來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人的平庸,多數不是因爲自身能力不夠,而是因爲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沒有激發自己的潛能,在平淡機械的生活中埋沒了自己,不要害怕,要勇於拼搏。如果能夠用享受寂寞的態度考慮事情,在寂寞的沉澱中反省自己的人生,真實的面對自己,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廣闊的天空,包括對理想的堅持,對生命的熱愛,和一些對生活的感悟。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誰相伴。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人們總是尋找真愛,卻往往擦肩而去,不是這個時代遠離了愛情,而是人們一開始就沒有想過用一顆心去堅定的溫暖另一顆心,不是愛情不再永恆,而是浮躁和易變的心。

每天晚上疲勞地坐到椅子上時,才感覺真真切切地過了一天。人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努力,而是方向。壓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厲害幾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即使看不到未來,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錯不了,自己選的人錯不了,自己選的人生錯不了。第二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其實,那是夢想。

和許多人一樣,小時候,我一直以爲成長是因爲年幼。我學習,我鍛鍊,我勞動,都是因爲我還小,還得成長。而一旦長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彷彿成長是一種儲蓄,只要存夠了一定的數額,就可以坐享其鹹,再無旁憂。

後來才明白,不是這樣。

成長是一件最漫長的事情,漫長至終生。年齡階段不同,成長的主題不同:一歲成長的是身體,十歲成長的走知識,二十歲成長的是情感,五十歲成長的是智慧……無論哪一方面的側重,對於一個有悟性的人來說,成長都是一種必然的狀態。所謂“活到老,學到者”,學,就是成長的另一種說法。

成長是一件最豐饒的事情。因爲成長,今天的麥苗是鮮綠的,明天就會變成金黃。因爲成長,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會嬌豔綻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長都有着明朗絢麗的色調,有些成長,註定是那種深沉厚重的樂章。你知道種莊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嗎?就是天旱的時候也不去澆水,沒有水莊稼就不能往上長了,但是盞互丘連,它們就會拼命地往下紮根,吸取土層深處的水。這樣,它們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寥實的,再一澆水,就會長得又壯又穩。“蹲”,是一種必要的積蓄過程。不紮實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發達的根系去獲得最豐厚的滋養,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後充滿爆發力地重新站起來。“蹲”,以一種外表的低姿態,隱含着一種內在精神的拔節。“蹲”,是另一種意義的成長。

成長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當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對自己說:不要緊,吸取,教訓,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況,你一定會做得好一些,因爲,你還會成長。每當我看到鏡子裏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顏,我就對自己說:別憂傷,誰的身體都會老去,幸虧你的內心還在成長,這比什麼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遠有比自己年輕的人。但我並不覺得任何比我年齡小的人都是年輕的,同時也不敢認爲比我年齡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爲有無數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年輕,沒有讓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長,而粵正知道成長意義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輕的人。我私下裏認爲,這是命運對於知曉學習的人的一種額外的獎賞。

一直感覺到自己的成長,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長,這讓我感覺幸福非常。

在我二十歲那年,因爲一件關於借錢的事情,一夜之間,我明白了很多。

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曾虧欠我任何。

倘若,你對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當感激,謝謝你們,助我闖過難關。倘若,你拒絕幫助我,趨利避害,或者僅是冷眼旁觀,我當感激,謝謝你們,讓我看清!倘若,你在我身後瞄準我射出冷箭,只要我不死,我依然會感激你,謝謝你們,讓我學會時時警惕!

我亦不再指望父母親能伸出援手。

在我二十歲的時候,我已經有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雖然可能不富有,但決不至於會把自己餓死。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已於我付諸半生精力,是時候迴歸自我了。

所以,到我二十歲這年,我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以前自己自視高明的做法。我不再以疏遠父母作爲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我想,沒有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用零度的聲音,冰冷的語調來和自己對話,甚至寒暄。所以,我越是遠離他們,我的要求越是容易得到滿足。父母親總是試圖留住我的心,哪怕是通過物質的方式。

毫不誇張地說,我自是高明的做法曾經屢試不爽。即使是現在,我想只要我繼續下去,要父母親順從我的意願也不會有任何困難。

只是,我突然就想通了。

我應當活下去,靠自己!

人活在世上,註定孤單。可能有人曾走進我們心裏面,但是,沒有人可以陪我們一輩子。最後,你會發現,對我們不離不棄,生死相隨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身邊的人陪我們經歷苦痛,享受愉歡,趟過平淡。然而他們是乘客一樣,到了各自的站臺就會自動離開,而作爲司機的我們,只有我們自己,一個人到達終點。或許,有人會遇上一個陪他直至終點的人,那麼,我只能說,他是如此的幸運!

但請記住一點,最後一個下車的永遠都是司機,也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離開的只有我們自己,誰都無法繼續陪伴你。

所以,無論是誰,無論他陪了你多遠,無論發生過什麼,永遠不要怨恨,感激吧!感激他們的存在,感激他們出現在你的生命中!感激你目之所及,耳所能聞,感激你所能感觸到的一切!

而我們若是想順從自己的意願活下去,就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我記得一句話,“要掌控未來,就必須控制現在!”

我認定的事情,即便是要穿越千難萬險,我也一定要去做。可能最後還是會失敗,可能失敗的時候,我會摔得很痛!但我還是不希望自己有一天回想起來的時候,因爲自己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而後悔!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瘋狂的事情就是,認定一件事,即便是要步步踩踏荊棘,也要走向它,至死不渝!

什麼書纔算是好書?這個問題在我不同齡年段有不同回答。

小時候,媽媽總會拿一些名家名作給我看,可那時候的我不愛看它們,因爲那一些文字對於當時的我還不易懂,但是聽媽媽說這種書有助於我的寫作,我爲了能夠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就開始看這一系列書籍,雖然我對他們並沒有興趣,因爲不感興趣,所以一般其中的內容我都是印象不深,往往是今天讀的,到下週就全忘了。

這種爲了讀書而讀書的行爲,直到現在我都認爲很慚愧。

但是隨着年齡漸漸增高,當我再次拿起魯迅的文章看時就不會像兒時那樣被當時“人吃人”場景所困擾。而是有了一種更深刻的領悟,在哀嘆中國過去歷史的同時我也不忘感慨新中國成立的艱苦。從那次“重拾舊書”後,我便開始對書有了興趣。起先,我開始從家裏看書。這一看,才發現原來這麼多好書長時間都被我忽略。我細細研讀每一本書,不論是小說還是散文,都能讓我學到許多。有的是讓我學到其中的心境,有的是讓我學到其中的寫作手法,這些都能在我的作文中體現出來。

讀得書多了,自然能總結出一些經驗。

書也需要挑選着看。時間少了,但是書不能不讀。爲了加深印象,我會在書上點評和圈畫。如果遇到好段落,我會將它摘抄下來,方便時常翻看。

可是讀書也需要那份心境。

讀書時只有靜下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特別是閱讀古詩、古文時,多幾分想象,多幾分寧靜,就像在銀盤裏盛雪般透徹。如果能做到這點,可能在公交車上也有幾分感慨。在衆多詩人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杜甫,他的詩是如此的深沉,對情感的流露豪不掩飾。我是在讀了他的詩作後纔對古文感興趣的,我甚至已經會作詩,並受到同學的肯定。我想,任何一本書都是作者花心思的作品,好書這個詞只是在不同人眼裏不同的含義。但是每一本書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只是它存在的方式不同。有的格外引人注目,有的是通過他人介紹面向大衆,還有一些是默默無聞來尋求你的發現。

只有一個人真正愛上書籍了,纔會有好書與他接近。

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心中積鬱終於得以宣泄了,一時間世人皆想不平凡。普天下的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甚至私慾讓衆多國人走火入魔。明明孩子沒有那副天分,卻今天安排孩子學鋼琴,明天安排孩子學繪畫;遇到個休息日,上午要安排孩子學外語,下午要安排孩子學習跆拳道。有的甚至還給仍在小學的孩子安排兩門外語來學。本來孩子求知慾挺強來的,可是讓家長這麼一揠苗助長,剛剛上一兩年學的孩子就開始厭學。這種現象究其根源是私慾在作祟。家長的潛意識裏是想讓孩子來圓他們破滅的夢想。說句不太中聽的話,老的都如此了,還想讓小的能有什麼飛躍!基因裏早就決定了的,還幻想美事。

都說成功來源於百分之九十九辛勞和百分之一的天分。可是沒有那百分之一的天分,即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辛勞也還是無法獲得成功的。觀點雖有些極端,但如果世人能夠按着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成功的概念,就不一樣了。那成功才能成爲:“我欲成功成功至矣!”可國人偏偏不願意接受那與自己相稱的成功,皆幻想成龍成鳳。這就難免“獨孤求敗”了!

女兒上高中了。不知怎麼的,在我的記憶裏那個還騎在我脖子上的娃娃就上高中了。自從女兒還未入孃胎,我就當那個天下沒有任何特權甚至沒有待遇的“官”——班主任。最初班主任沒有任何待遇,後來有了每月12元的津貼。20年間,社會平均工資漲了近三十倍,可是班主任費還是12元,十五六年沒有漲一分。據知情人士說,多次上調班主任費的動議,都被上邊否決了。領導說,班主任的好處多着呢。用不着浪費國家的錢。

領導!領導的孩子都在重點學校,從小就孝敬老師,他們所知道的自然是“老師的好處多着呢!”。在他們的意識裏,普天之下的老師與普天之下的當官的都一樣!他們哪裏知道還有貧民家的孩子要上學,教貧民家孩子的老師還要給學生“反上貢”呀!做班主任的最初幾年,也就是女兒還在襁褓中時,我就全身心撲在學生們身上。每月的班主任費,不僅不能給女兒添一袋奶粉,還要從我的午飯錢裏分些給我的那些找不着爹找不着媽的學生們。萬事不肯低頭求人的我,毫幾次捨出老臉求幾位獨身的女同事,把我那一時沒有爹收沒有媽養的`女學生們帶回家,免得她們在外面流浪。

儘管那時年輕,可是真累呀!不然也不能二十來年下來,剛剛年逾不惑的我就鬚髮白得過半了。那年月,早出晚歸。早晨走時孩子還沒有醒,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經睡着了。趕上學生畢業年級,就得在校住,並且週日(那時不休週六)也要上課。常常半夜裏想念女兒,借個自行車騎一個半小時,跑到岳父那看望女兒(妻與女兒寄居在岳父家)。弄得岳父岳母都不高興。常有怨詞入耳:“誰當老師當成他那個樣!”。是啊,誰當班主任同時帶三個班。不但要管這些淘氣包子,還得爲所教的實驗班的學生準備迎考。

我是一個出色的老師,可我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孩子小學前我基本沒有怎麼管過。孩子上小學了,通過從前畢業的學生把女兒安排在單位附近一個小學裏,想自己管幾年。不想學校恢復完中,自己一個人要幹幾個人的工作。只好把女兒轉回家附近的學校,由妻子來接送。

女兒上小學時,學校常常名目翻新地向孩子推銷一些沒有多大使用價值,可用可不用的資料。因爲家境貧寒,懂事的女兒常常回來不說,老師因爲孩子不買資料,常常罰孩子打掃衛生,給那些買資料的孩子批作業。孩子經常放學回來晚,我一次利用辦公事時,到孩子所在的學校,向一個在該校任教的自己教過的學生一打聽,才明白其中的原委。當時我強抑制住憤怒,回家讓孩子的母親去學校與老師交涉(如果當時我要是見到孩子的教師非把那個教師打個半死不可)。

老師知道理虧,此後不怎麼敢罰孩子放學後打掃衛生了,可是還是經常罰孩子給那些買資料的孩子批作業。並且不讓女兒參加他們班的期末考試。孩子的母親到校請求老師讓孩子參加考試,孩子的老師說學校就這麼定了。愛找哪就找哪去。我實在忍無可忍,給孩子老師打了個電話,告訴她:“她們這種做法是違背國家法律的,本地教育行政部門也有過明確規定製止,我不管什麼學校規定不規定,如果我的孩子不能參加期末考試,就會動用自己全部能量,讓她與她的所有家人從這個城市消失。”並且我派了一些朋友以家長的身份,同一時間到該校要求見這個老師。並囑咐他們不要動手,只是不要告訴學校“他們的孩子”的名字就行,理由是怕學校報復。果然,學校讓女兒與幾位沒有買資料的孩子都參加期末考試了。而且由於女兒經常給買資料的同學批作業,不但總分考了全班第三,數學還得了個全年級第一名。

孩子上中學時,要與小學同學去看小學老師,我當時幾次想阻止孩子,告訴女兒她的小學老師不佩她去看。可是我還是沒有阻止。孩子在小學被老師折磨得心理落下疾病,一聽老師說話就恐懼。常常早晨想起老師安排的事忘了,沒有準備好就嚇得直哭。所以孩子上中學後,在我所任教的學校就讀,儘管我嚴格要求孩子尊重每一個老師,但是對於那些諸如讓孩子把哪些內容寫多少遍的作業沒有完成,我都是搪塞老師說一定幫助孩子把這部分內容落實。從沒有逼女兒去完成那些老師宣泄情緒的作業。同事們時間長了知道我的意圖,再有這樣的作業也不敢要求女兒直接做了,而是考孩子一次,然後讓她把不會的寫多少遍。

在我們中國,學校裏的班額都非常大,老師這麼做是非常辛苦的。於是我多次以同事的名義宴請各科教師,答謝他們對女兒的關照。可這一切一個普通的學生家長是做不到的。因爲班額巨大,老師做不到都如此對待。要想都達到這個標準,班額不能超過三十人。可是大多數的地方官爲了拍賣學校校園供他們揮霍,把學生擠在幾所學校裏,大量裁減教師,使基礎教育的質量不但沒有提高,還相對落後了。畢竟教學設備那些死的東西仍須要教師來操作。各地把拍賣校園的錢拿出一少部分,裝備學校教學設備,名之曰“現代化”。欺騙輿論,欺騙無知的國人。

高一的時候,語文老師曾在我隨筆本上有過一段留言,大致上說的是成長。那時候的成長,說的是思想、閱歷、學識。這樣的成長讓我很嚮往。因爲那是最純潔美好的象牙塔,是最沒有功利性甚至目的性地沉浸在書海與思考之中。

後來我知道,還有一種叫做文學功底的東西。於是我把考進文學系作爲整個高中的精神依託。翻閱着各種文學家的著作,甚至以某個作家與境界爲目標,規劃起自己未來幾年中,要趕超哪些人,完成怎麼樣的著作......

可能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一個叫做現實的東西吧。理想中的成長,是隨着你的意思進行的。然而現實中的,則由不得你了

高三填寫志願的時候,我有那麼一刻是真空的。做了整整三年的夢終究化爲泡影。我發現自己那些小打算是卑微甚至可笑的。我不敢和師長提起我真實的想法,因爲我不敢想象他們聽到後的反應。

不屑?嘲笑?甚至憤怒?

進入大學後,一度覺得成長是越來越現實的東西。或許在我選擇“金融”這兩個字的時候,人情世故就是那麼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我越來越發現成長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它強迫性地改造你,完全不符合你最初的意願。你不得不去適應,去違心。

這一段歲月,是我最痛苦的。掙扎在殘夢與現實之間,甚至發覺自己與環境格格不入。離開了高中那個純學術的庇護所,我再也無法逃開世故的腳步。

好在,我及時地想起了一句話。每個人都要走兩條路。一條是必須走的,另一條,則是自己想要走的。只有走了必須走的路,才能走自己想要的。

或許,理想的成長就是這樣有條件的吧。

最現實的成長,是世界選擇你。長成你從未想、最不想變成的模樣

而最理想的成長,是你在選擇這個世界。長成你夢寐以久的嚮往。

朋友們都陸續拿到了自己的通知書,散落四方的星辰呀,珠海,廣州,上海,哈爾濱……晶瑩剔透的果酒,襯着星空,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

“我很年輕,不用和誰告別,靜靜地坐在一角……”海子的《小站》,或許更像青春地離別。

有很多後悔,像是旋轉木馬上的青春,最後轉的暈頭轉向,只有夢想藏在心底,選擇以這種最腳踏實地的方式,在歲月裏考驗自己心底讀書寫字的夢想是否足夠堅貞。

揮揮手告別,我們都只是自己,只是自己,和曾經談天說地,訴說着理想的人告別。最後我們都會有各種的職業,各自的生活,我尋找到了很多同我一樣愛寫字,愛讀書的人,大概是錢最大的用處,偶爾週末乘上列車去旅行。

我會在三尺講臺上傳播着讀書治國平天下這樣傳統的思想,在這個過於絢爛的人世間,偶爾會迷失自己。當然,也相信,無論一個人想去任何地方,這兩者都是最最基礎的東西。

告別,是爲了更好的成長,我們多少都需要孤獨去面對這種成長。

朋友還是順着筆名關注了我,然後在我遇上挫折時問一句還寫下去嗎?我笑着說,寫呀,爲什麼不寫?寫的不好,該學習學習,該進修進修唄。我總是苛責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的怎樣,但我會努力做好,也會堅持下去。

十年如一日。 有時會自暴自棄,有時會無所是從,寫作和讀書都是很苦的一件事情,想寫出沉而有刻度的文字,想好好學,都需要付出超出日常的毅力天賦不可。筆記做的亂七八糟,生活也過的亂七八糟,寫的亂七八糟,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好,會沒有那麼難。像坐在地上的孩子一樣觀察這個世界,每一步都只能踏踏實實地走。

很多時候想要有速度就會落下質量,想要質量就會落下舒服,有時候筋疲力盡簡直不想繼續了,看看自己曾經對人的承諾,看看默默支持的人兒呀,就會默默把這個想法掐死,繼續在紙業間穿梭,燈與影子照在頁面上,讓我忽視掉很多東西。

在這平凡的世界裏,像主人公一樣平凡而踏實上進的我們,要再見了。

夜仔細想想,燈便亮了。風想吹滅燈光,卻吹化了成長。

--題記

我常常伸出手,試圖切斷記憶的軌道,不讓它們從身旁流走。卻忘了手指間的縫隙,會讓所有的事情悄無聲息的流走。就如成長,慢慢慢慢的改變了彼此的模樣,唯一不變的是那份堅定執着的夢想。成長,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隨着光陰荏苒,滲透如我漸長漸壯的身體裏,留下不可磨滅的永恆印記。

童年,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似夢幻般美好的時光。那時的我們,可以依偎坐在石頭上聽長輩們訴說那永不老去的故事,可以扶持爬上山頂看那東昇西落的太陽。在朝霞裏歡聲笑語,在暮雲中追逐嬉戲。我們天真的想摘樹梢上的月亮,固執的要把水裏的星星收藏。沒有人取笑我們魯莽,沒有人斥罵我們荒唐。因爲我們都還只是孩子。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與循循善誘的教導滋潤着我:從兒時打鬧到同窗學習,朋友無邪的笑容和肯定的眼神激勵着我:從一字一句到整段整篇,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與孜孜不倦的教誨鞭策着我。我感受着這世間的真善美,更明白自己稚嫩的內心裏所懷的崇高理想。

燈亮着,理想也在一旁閃閃發光。

青春,便是一段激情澎湃的似浪濤般洶涌的歲月。在最叛逆的少年時光,懷揣着無人可及的高傲與自以爲是,年少的我宛如一株山

野裏的梧桐,旁若無人的生長,渴望將那稚嫩的枝條,衝出騰蔓的纏繞,成爲那插入藍天的張揚的主幹,然而,狂風暴雨無情,它們一

次又一次將我重傷。失敗接踵而至。那麼,我應當就此放棄、停止不前嗎?不!我要在歷練中成長,不斷戰勝失望與彷徨!當我穿過荊

棘面朝眼光,我要向那一片屬於我的蔚藍天空吶喊:這是青春,這是理想,這是成長!

我們在不斷長大,在完成着必須經歷的蛻變。我知道,時間抹去了往日的自由與快樂,曾經多少清晰的腳印在無情歲月中已模糊不

清。但我更明白,我血管裏流淌着的是青年人滾燙的熱血,心裏頭裝的是明天的太陽!爲此,我必須勇敢而堅強地面對成長,執着而堅

定地去奮鬥!

成長的辛痠痛楚,提醒着我們切勿重蹈覆轍:成長的孤單彷徨,提醒我們不再獨自悲傷:成長的倔強張揚,提醒我們學會與人友

善。所有一切成長路上的磕磕撞撞,只爲了醞釀有朝一日實現理想的那一份精彩與輝煌,是那一份精彩與輝煌,讓我們的成長路上充滿

光亮!

夜已深了,熄燈入睡。成長還在繼續……

午後,朋友向我抱怨:工作按部就班,生活單曲循環。聽着聽着,我也感同身受,看着窗外那棵春天移植來的手舞足蹈的古槐,不禁遁入朋友的哀傷情緒中。

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裏,我們平凡得像公園裏的一株草,我們卑微得像風中的一粒沙。我們自小成長在閉塞的邊城,憑藉一紙大學錄取通知書爲媒,與大都市“聯姻”。四年的大學時光在幾度草木枯榮中匆匆瞥過,那一顆顆珍珠般璀璨的美好,還沒來得及端詳,卻已定格成過往雲煙。

可就在這幾年時間裏,我們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專業侷限,只能在機會多的大都市緊抓機遇,牟取生計;習慣了城市的節奏,卻感覺不到一絲歸屬感。驀然回望,只剩下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故鄉。不曾想,我們竟成了“無家可歸”的孩子。

我們這羣客居“帝都”、“魔都”的年輕人,如無根浮萍般,任意飄蕩;如無影明月般,無依無靠。在都市璀璨的煙雲下過着所謂白領的生活。濃濃的鄉愁情結在睡夢囈語的滋養下,不知疲倦地瘋長。內心總念念不忘遠在千里之外的那山、那水,以及在那個地方生活的親人、朋友。我們總堅信,不論擁有多少財富,不管歷經何種陸離,唯有純粹的愛才是生命的最原始的底色。可事實上,家鄉悄悄走遠,遙不可及。

看着眼前這棵背井離鄉的老樹,莫名的親切感似一股暖流瞬間傳遍全身。我仔細審視眼前這棵滿臉皺紋枝繁葉茂的老樹,老樹疑惑地打量着胖嘟嘟的我,熟悉而陌生。相同的是,我們都來自千里之外;不同的是,老樹已經將根深深地扎到土壤,而我,依舊是無根倦客。想到此處,羞愧和不甘如滾滾而來的潮水,在我心頭氾濫成災。

老樹不能像我們一樣自主選擇成長的軌跡,在多舛的命運際遇裏,沒有抱怨,沒有頹唐。唯一抗爭的方式,就是拼命地成長,就像那懸崖上盛開着的百合花,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它那田田的枝葉和挺拔的風姿,成爲公園裏最美麗的風景。我們真應該像這棵古樹一樣成長,紮根土壤,昂揚向上。

老樹那粗壯的腰身,可得有不少歲了。也許,它剛出生時,一定長得跟野草一樣,但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清晨枝葉上晶瑩的水珠,是一步步靠近夢想深深的喜悅凝成的淚滴。老樹正是憑藉着這樣執着的堅守,完成了自己作爲一棵樹的使命,也維護了作爲一棵樹的尊嚴。我們真應該像這棵古樹一樣成長,不畏前路遍佈荊棘,勇敢追逐夢想。

老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自己的廟宇裏吟唱着自己的歌,紮根於一方土壤,以工匠的精神狀態,堅定地成長。它的生活日常何其枯燥,它的生活圈子何其侷限,它的生活姿態何其卑微。它雖被匆匆的行人忽略、遺忘,煢煢孑立,但卻緩慢堅定地成長着,不知不覺間,已亭亭如蓋。我們真應該像這棵古樹一樣成長,一圈一圈年年歲歲,看似畫圓,實則是在不斷壯大。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難道老樹就不懷念它千里之外的那片故土和親友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儘管回不去了,它還是會努力地踮起腳、伸長脖子,孤獨地四處張望。它依舊滿懷信心地綠着。因爲它知道,遠方有它剪不斷的鄉情,有它割捨不了的血肉親情。我想,每當有自南向北的炊煙到訪,伴着搖曳的清風,必定激起它心中鄉情的漣漪。我想,待到月圓夜,它也一定會發出“天涯共此時”般朦朧的情思吧!

相比老樹,我們何其幸福。至少,我們還知道故鄉的方向。雖然被生活流放千里,但每當在夢中聽到故鄉炊煙的呼喚,便可尋一個週末,乘着月光與其相會。感悟炊煙飄浮游蕩的的魅力,讓空虛的心多一分實在,多一分激動,多一分柔軟與溫馨,也多一分詩情畫意。其實,在茫茫人生路途中,路過的風景,邂逅的人,定格的畫面,纔是真正回不去的。所幸的是,儘管我們回不去了,但它們卻始終未曾離我們遠去,那就是它們賜予我們的愛。

像一棵樹一樣成長,不管身處何方,都要努力紮根,積極向上,勇敢的追逐夢想。讓鄉愁在心田發芽,是對久違鄉情的追憶,是對新生活的希冀,也是對家鄉深情的回望。

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待明白過來,只能選擇認真的老去

-------三毛

如果說成長也會有代價的話,那就是對於所擁有的曾經,我們都有說再見的時候。

在時光的間隙中,我們尋覓着,那些青春,或許隨着一陣微風,我們會氤氳出一絲甜蜜--高中,最純真的年代,那是我們人生中最美的一段菁華,在那些年代的時光裏,我們曾如此瘋狂……

還記得那些一下課就扎堆在一塊討論八卦的女生嗎,她們是如此可愛,對吧!還有那些在操場上揮灑汗水的男孩們,你們是否曾爲他們着迷過!

或許,哦,不對,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曾經了,它雖然離我們遠去,但還是會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裏,無法抹去。

在那一天,我們哭了,因爲我們要分開了,我們或許爲了那些真摯的友誼,或許是爲了那些曾一起奮鬥的日子,或許有的還會爲了那些爲說出口的誓言,就這樣哭了,哭的那麼徹底,也許這是成長路上必經的路,也是我們對即將失去的青春說再見的時候。

漸漸地風吹乾了我們的淚,我們背起行囊踏上了一條彼此分開的道路。在這裏我們要學的最多的就是一個人生活,因爲寂寞也是成長給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考驗!也許你現在還是單獨一個人,也許你也交了不少朋友,但是會不會在某一個時刻你會很無奈的看看天空,會不會在笑得最開心的時候,突然沉默,不爲什麼,也不知道是爲了什麼。

但是即使要一個人走,一個人面對,一個人支撐,一個人體會,爲了我們的夢想,我們仍會前進,仍然要成長不是嗎?

也許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長的代價,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將年華錯落成詩……

如花的春季,閱讀輝煌的明,如水的心境,閱讀幽靜的歲月;如雪的靈魂,閱讀奇妙的童話;如夢的歲月,閱讀麗人生。

生活是什麼?是歡笑,是淚水,是美妙的花,是苦的酒,是輕鬆得不再輕鬆的甜歌,

是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腳印——

小學時,我的成績特差,上課經常走神,考試總是不及格。有一次上數學課,數學老師讓我做一個簡單的解答題,而我卻無從下手,老師氣憤的在我面前扔下一句:“呆腦子!”頓時,教室裏響起了同學們的笑聲。那一刻,任同學們的取笑在我耳邊迴旋,我幼小的心靈差點崩潰。

我狼狽的衝出教室,一路小跑衝回家,媽媽聽了我的事情後,臉色頓時青了。然後她撫摸着我的頭,嚴肅的說:“孩子記住,只要努力,別人有的我們也會有。”媽媽講完這句話時,我分明看見她的眼圈溼潤了,這是我出生以來第一次看見媽媽哭,從那一刻起我記住了媽媽的話,我不再讓媽媽爲我流淚。

從那以後我每天拼了命的在學。上課如果走了神,我就會在自己的手掌上寫個“心”字意思是要提醒自己專心致志。別的同學能用一分鐘學會的知識,我學不會,那麼我就用十分鐘,一小時,直到學會爲止。

就這樣,我憑着這份苦勁和勇於嘗試的精神,在期末考試中有倒數上升到正數第三。我的進步,使老師和同學們吃了一驚,他們想不到原先一個“呆腦子”的人,竟然能取得如此驚人的進步。

當我從老師手裏接過鮮紅的獎狀時,我的眼淚不知不覺流了下來。我終於用我的不斷嘗試證明了我不是一個“呆腦子”。

我拿着獎狀跑回家,小心地遞給媽媽。頓時,媽媽傻了眼,等我回過神時,媽媽已經緊緊的把我抱在懷裏,嘴裏顫抖地說:“你做到了,你做到了。”

那一刻,我的心裏徹底明白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去嘗試。其實失敗就是成功的開端,只有在失敗中成長,在失敗中嘗試,才能經受住暴風雨的襲擊。

腳下的路還很長,既然已經踏上了人生的航程,就不可拒絕讓步;既然已選擇了遠方,就不要停留;既然風帆已揚起,就不要拒絕起航。讓我們在嘗試中健康成長,讓我們在不斷嘗試中走向成功吧!

努力着,因爲我們成長着!努力,漢語釋義是把力量儘量使出來。力量使出來,大家都會。但何爲儘量呢?

細細讀來,這”儘量“一詞總給人帶來一種不一定行的錯覺。

每當我們向別人求事的時候,人家一句儘量,就能把我們的希望澆滅的所剩無幾。

每當老媽要求我談女朋友的時候,我總是給老媽一個答覆:我正在努力的找着呢。

然後,我一直在努力着。

看來,有的時候,儘量或者努力是敷衍他人的最好的藉口之一。

這幾天,我加班加點,累的要死。累到何種程度呢?

下班回家洗個澡,直接睡覺。醒來後,洗洗臉,接着上班。飯,來不及吃了,直接在路上買了點酥餅,一瓶礦泉水,這就是一天的伙食。

現在想來,我都有些心驚膽戰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我忙嗎?真忙!

有意義嗎?

意義不大。

我只是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存活。

現實就是這樣,不得不如此。

有的時候,我就不得不自我嘲弄:你努力的樣子,看起來好失敗。

人本能是反感沒有價值的活動的,我也反感。

有的時候,上班坐着,就能感覺到疲憊不堪。

我看起來在努力的工作着,實際上是閉着眼睛在做事。

在一個崗位上待久了,熟能生巧,基本無方向可研究了。這裏所謂的”努力“,無非就是做着以前重複的事,過着單調的生活。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低品質努力者。

想的少而做的多,做的還都是重複性的動作,一直待在舒適區,成長性更是少的可憐,難怪是低品質努力者呢。

真正的努力者,他們有他們節奏,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何時幹什麼,都有着規劃。他們不像我們,不會用努力來麻痹自己,因爲他們知道,我們自己嘴中所謂的“努力”只是一劑安慰自己的麻藥而已。

“我已經很努力了”這句話也只能對自己說說而已,自我滿足自我欺騙一下,安慰一下自己失敗的心靈。

世上的努力分爲兩種。

一是清醒的努力。一是不清醒的努力。

清醒的努力和不清醒的努力兩者區別在於,人們是否明確且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這麼,自己想要達到的一個方向或者目的。

拿我來講,工作時,我處於一種不清醒的努力。因爲我不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只是爲了生活而生活,成長的速度相對而言是比較慢的。

真正的清醒努力者,他們所幹的事情一定是爲了自己內心中朝向的目標在前行,有着自己的方法,有着自己的節奏,不急不慢,卻又比大多數人成長的速度很快。

所以,我常常佩服那些勇敢跨出那一步的人,脫離現實因素,不怕困難,只爲心中目標而去前行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都值得我尊重和敬佩,那是我身上所沒有的。

真正的努力者,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努力,他們朝着夢想前行的過程中,是富有激情的,是富有狀態的。

他們享受那種狀態。

因爲這已經是他們的本能。

他們會思考如何將問題解決,怎樣提升效率,更多的是把焦點集中在如何把事情做好。

而我們的狀態,卻還是停留在“做”和“不做”的狀態中,在目標的選擇上,停留在猶豫徘徊之中,浪費了大多時間。

努力,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爲自己而做的。

上學的時候,常常看到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同學,學習成績卻不咋地,看起來不怎麼努力的同學,有的時候,學習成績卻是好的出奇。

我們那個時候,把這種現象歸結爲天賦,腦子笨和聰明的差別。

長大後,我才明白,這哪裏是笨和聰明的區別呢,只是“努力”的程度還不夠高而已。

一個是“要我學習”,一個是“我要學習”,一個“努力”是被動的,一個“努力”是主動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於是,成長的速度也便有了快慢之分。

若是,我們成長的速度不盡人意,卻感覺到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那麼一定不是命運的安排,一定是自身思維的侷限性或者是方法的不對導致的結果。

努力是爲成長服務的,成長的速度快慢是衡量努力的效果而言的。

當我們享受努力的過程,朝着目標不斷前行,成長是相對比較快的。

當我們痛苦努力的過程,捨棄了快樂,放棄了享受,忍耐枯燥,身體自我的反抗,這樣成長的速度是相對比較慢的。

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朝着目標前行是享受的狀態,那麼方法就是對的,若是痛苦的,不堪的,令人慘痛不忍回首的,那便是錯誤的。

這就是,你所想要的達到的目標是自己喜歡的,真正的喜歡,而不是社會獎懲體系帶給你的目標,那麼你所努力所的事情,便是卓有成效的。

你讓一個不喜歡唱歌的人去唱歌,唱的再多也不會唱的多好;你讓一個不會唱歌卻內心真正喜歡唱歌的人去學習唱歌,那麼次數多了,一定會達到他所想要達到的程度。

一個人成長的速度快慢,就體現在他是否在做着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而和努力的程度大小,關係並不多大。

我喜歡文字,那麼在碼字的過程中,我是順着內心的呼喚,在慢慢的前行着,儘管我累的如狗一般,儘管我也想看會電視,然而,在我內心之中,我是反對看電視的,因爲那樣我會覺得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對我來說,忙裏偷閒,碼字思考,這項宏大的使命對我來說更有意義,更好玩,所以,我只能不斷的前行。

我在前行的過程中,是享受着的,是在清醒的努力着。所以,無論是看書還是看短文,我都是在爲自己的思考而服務的。

於是,我在寫文的過程中,文筆是在快速的成長着。

努力的目的,是在於成長。

努力的方式,卻是各不相同。

所以,有的人玩遊戲能玩出職業,和人聊天吹牛能聊出商業,陪人看電影能看出靈感,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努力着,都是在爲學習而服務的,都是在朝着內心想要的在成長。

而學習,意味着成長。

人生是一步一個腳印,朝着目標,做自己內心喜歡做的事,慢慢來,總會到來的。

現實不許的時候,那就用業餘時間去努力。比如我,下班後,慢慢思考,慢慢寫。

前些日子回家,路過我曾讀書的小學。帶着回憶的心態,決定再去看看。

在公路邊遠遠地望去,引入眼簾的是雪白的瓷磚上刻着幾個大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旁邊是小平爺爺的肖像。記憶中建校時,那裏是沒有什麼宣傳欄的,也就是用水泥塗成的粗糙牆面,爲了好看,還曾用粉筆畫了一副黑板的輪廓,充當起了板報的角色。而裏面的內容則是用來表彰好人好事或者成績優秀的學生。只是當時年小的我們也想在那上面表現自己,常會在放學的時候偷偷的在哪些紅色的字體下面偷偷的寫下自己的名字,到了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再去塗掉。

板報下面則是十幾步長長的石梯,記憶中沒什麼變化,只是歷經了許多風雨,被無數的人陸續走過,表面易磨損的凹凸不平,輪廓已有不同程度的損落。石梯的左右都是短小的階梯,各有一副不鏽鋼的大門把守學校,只是這些門常年都沒上過鎖,因爲學校操場就是一個娛樂的地方,村委會選舉、開羣衆大會,打球也通常都會那裏。

邊而公路的另一邊的不遠處,豎起了一面牆,上面還蓋了頂,有點像現在城市裏的公交站臺。那裏曾是村委會的宣傳欄,上面用粉筆寫了許多關於黨的號召和文件,許多曾經的優秀板書也出自那裏,據說那裏曾有許多板書都是我們學校裏的老師去寫的,文筆工整對稱。那時放學後,我們常常會都留在那裏玩耍——紙飛機,扇煙牌、下雨時也可以用來躲雨。只可惜,現在那裏只剩了一片雜草和早已被風霜腐蝕不清的字跡,顯然,它早已被遺棄了。

打開大門進去,除了牆面重新裝飾過,其他的似乎都沒什麼變化。教室的格局都還未改變,只是現在不需要自己搬課桌了,學校裏都統一配給了,然後六年級也給撤了。近看了我們當年坐過的教室,回憶頓時涌上心頭。

一九九六年,在這所學校裏,開始了我的求學之路。記得纔去上學時,操場都還沒修好,由於車子無法上去,沙子、泥沙都是靠人力背上來,然後倒在操場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小山丘,爲此不少年齡小一點的同學都會摔,摔了之後就會在旁邊哇哇大哭,以至於老師後來說下課不準出去玩,我也摔過幾回。下課後,老師一一護送我們離開,後來操場在我們放暑假時加緊趕工,在那個暑假就修好了,只是,在上學的前幾天,我到學校去玩,不小心踩進了操場,一個大大的腳印就印在上面,水泥還未乾,我慌慌張張的就溜了…….

而現在,能記住有關它的事情已經沒幾件了,差不多聽媽說,我二年級的時候拿過班上第一名,然後當時的班主任獎勵了我一個新書包和獎狀,書包背了一學期就爛的不成樣子了,獎狀貼在大門上被風不知道吹到哪裏去了。但這之前我記得好像還捱過打,當時也沒有老師不能體罰學生這一說,只是記得父母們常伴在嘴邊一句話兒:黃金條兒出好人!現在想起來,都有點滲人:犯了重大錯誤、簡單不能再簡單的語文、數學題做錯了等等,都要體罰。錯一個打手掌十個;打了屁股一個,看我們選擇。而我不想選的結果是老師直接把我褲子一提,撅在凳子上,痛痛快快的打了個夠!最後還被罰站在教室外面,要想好了爲什麼捱打,想好了才能回去。

離學校的不遠處,有一座橋,有很悠久的歷史了。自我記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裏,經歷了一次大地震也完好無損。在新公路改造前,橋與地面幾乎是現在的兩倍,當時橋的兩邊都沒加防護欄,只有每隔五十釐米就鋪了一大塊笨重的大石,石頭表面還凹凸不平,走起路來還搖搖晃晃的。放學時,那裏就成了我們的娛樂地,膽子大的,就在橋上面跑步,膽子小的就在橋洞下面鑽,我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有那麼大的膽子,索性就在上面跑步。而攀爬橋下面那些岩層的場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後來橋改進了,也加了防護欄。不過是我們已經離開了幾年之後。也才知道原來那座橋主要作用是用來輸送水給對面的農夫灌溉莊稼。

當時小學教師匱乏,一名老師不得不擔任其他幾門課程,而差不多是一名老師就負責了一個班的全部責任,這門課上完了馬上就來下門課,如果老師太專注的話,那麼這一個上午就成了一門課程。到了千禧年之後,狀況就好多了,老師也不那麼辛苦了,但也是錯綜教課,一個老師往往是負責了這個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同一門全部課程。現在可能早已改變,但是當時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看同一張臉講述的不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學校的初期我們是沒有鈴聲系統的,上下課就老師說了算,而沒過多久,不知道誰(可能是校長)從哪裏弄來了一個空鐵圈,像是在下水管道給鋸出來的,長度約十釐米,黑褐色的,然後找了一根鐵棒,就是一根很長的螺絲桿,用頭的那邊敲打鐵圈,別說,那聲音比現在的某些智能鈴音都清脆響亮。開始是老師按時敲打,從一到六年級,一個年級負責一週。可能是老師本來就很忙,經常誤時。然後就教給學生敲打,老師負責對時,時間到了,老師揮手示意一下,坐在前面最靠窗邊的同學就出去敲打下課鈴聲。最後老師也懶得對時了,就直接將懷錶交給班上一些不怎麼愛學習的學生,叫他們每天上課下課敲打鈴聲,有幸的是,我曾也被選中幾次,也漸漸喜歡這鈴聲,因爲這鈴聲以來,就又是休息的時候了。

在那個年代,網絡沒有現在這樣發達,甚至連手機都沒有普及。而有的僅僅是一些閒散的公話超市,兩部座機,一根電話線,就組成了簡單的公共電話廳,而現在,幾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已找不到它們的痕跡,時代的發展已經不需要它們。而那時的學生們,他們表達情感時還是用筆和紙,將心意書寫在文字的明信片裏,羞答答的遞給對方。特別是臨近畢業時,收到的和送出的就更多了。

每次回到家,都要徹底打掃我的房間。瓦片遮蓋的房屋過一段時間就會有灰塵附着在房間的各個角落,必須徹底清掃才能住人。這次我打開了那些在角落已沉積多年的書本,有些書本已發黃,而有些作業本早已生了蛀蟲。偶然看到了幾本厚厚的包裝盒。在時間的沉澱裏它們都已乾枯、頁面發黃,散發出書本特有氣質。打開看,是一疊厚厚的明信片,正面是那個年代最風靡的影視劇:情深深雨濛濛、春光燦爛豬八戒、還珠格格,西遊記等等。背面則是許多同學的畢業留言,簡單的話語,卻傳遞着濃濃的祝福。

最數我歡樂的是從三年級開始,每一學期的每一週都要花一天時間去中心小學(鄉鎮最大的小學)學習計算機,開始是星期三,然後星期四,最後星期五,小學的最後時間,就是星期六去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是最高興的,因爲上街就以意味着父母會給我一些零花錢,而平時上學每天回家是不需要什麼錢的,買書本什麼的父母就給包辦了。雖不多,但是卻夠我們吃一碗涼麪皮兒(一種由大米粉蒸煮而做的食物)了。但結果就是我們幾乎都不用來吃涼麪皮兒,全買了小吃和小玩具。吃的滿嘴油膩膩的去聽老師講計算機,結果是老師的講的啥也沒記住,倒記住了“大刀肉”、“辣子杆杆”、“棉花糖”、“絞絞糖”等等這一類的小吃。現在,有些已經吃不到了,有些已成了奢侈品(辣條)。

而去學計算機大多數的情況是父母大多會選擇在那天上街去,等到下午兩點鐘去接孩子們,而更少的是父母沒來,然後獨自一人回家。但由於之前來時把錢都花光了,很多時候他們只有餓着肚子慢慢的走回去,回去已差不多下午四五點了。而我,就是屬於這個少數派,差不多都是獨自走回家去,走着走着,我就習慣了一個人走了,還好回到家,父母早已知道我的肚子餓了,中午做好了飯,都會給我單獨盛出來一些留着,然後我就吃了飯,一路跑去找父母,也順便告訴他們在街上發生的一些趣事。

現在回到家,從家裏到街上的這段路程,我還是習慣每次走路回家,因爲在這條路上,我走了整個童年。但也由於這樣,我才養成了邊走路邊思考的習慣。現在沒事一般都不上街了,一是無聊,二是灰塵多了,還不如去看看那些沒被污染的山林。

我恐懼時間的流逝,感覺生命也在一點一點的不斷消逝,我們卻無力挽留,只能夠呆呆的看着很多東西被不斷帶走,而被帶走的往往是我們很珍惜,又或者是我們還沒來得及珍惜的東西。時間過得太快,眨眼間以前那無知的少年就快要消逝不見,眨眼間我們心中也多了那麼多牽盼。

眨眼間有好多好多東西裝進了我們的腦海心田,那就是成熟吧。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不經意間,當你的視線掠過他們的不再年輕的臉,他們的容顏,那悄悄爬上額頭的皺紋,那不知何時冒出來的白髮,那略帶疲憊的臉頰,突然發現我們似乎從未認認真真的去凝視過他們,似乎我們真的沒有意識到他們老了。

我們給他們的關心真的太少太少。突然留意起父母的話語,以前的鏗鏘有力呢?竟然顯出幾分疲憊,竟然漸漸變得無力。我知道:這是因爲我們長大了。當我們說出那句“您辛苦了”。

那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話語,或許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意識到心裏壓抑的情緒竟是那樣的無法控制,沒說過這話的人是無法想象那種感情,那是靈魂的釋放,你也會清楚的明白你還有多少事情沒去做,還有多少承諾要去兌現,你還有多少責任要去承擔。讓父母意識到你已經長大了,就不要再繼續無知着。

或許一個人的由幼稚到成熟的轉變僅僅是一瞬間,那一瞬間你看到了父母眼中的種種無法言說的感情,那一瞬間你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是需要什麼都靠父母的孩子,哪怕是我們還不夠成熟,還不夠獨立,但我們是真的長大了,我們真的該做些什麼了。

爸媽的眼中,我們一直都是孩子,需要照顧的孩子,需要他們付出一切的孩子。可是有那麼一瞬間,你會讓他們意識到你長大了,是真的長大了,他們會驚慌,會不知所措,哪怕他們希望着我們長大。當我們不再依賴他們的時候,他們又該做什麼,他們又爲了什麼去努力,他們會意識到自己老了,是真的老了。

而這一切都是我們讓他們意識到的,也就是說:把他們變老了的人,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時間都去了哪裏?爸媽的時間獻給了我們,獻給了這個家。而現在,我們的時間已白白浪費了十幾年,我們不要再浪費下去,不能再無知下去,不能讓父母意識到了我們的長大卻還爲我們付出着。

長大吧,長大了就做出個長大了的樣子。是我們浪費了時間,我們得承擔起責任,我們要加油,我們要努力,我們不是小孩子了……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