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的故事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貝多芬的故事1

1770年12月16日,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座小城波恩,同往日一樣開始了它一天的生活:選侯(有資格被選爲德國皇帝的侯爵)的宮邸裏樂團在舉行演奏會;劇院裏、貴族的沙龍裏迴盪着歌聲;這是一座音樂空氣十分濃重的城市。下層社會的人們,在聖誕節前夕,則各自爲着生計奔波勞碌着。

貝多芬的故事

就在這一天,城裏一位姓貝多芬的宮廷歌手家裏,一個男孩子降生了。孩子很健壯,放開嗓門哭叫,似乎在向人間宣告他的到來。孩子的出生給一家人帶來了喜悅,孩子的祖父路德維希慈祥的臉上掛滿了笑容。他高興地對兒子約翰說:“這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叫路德維希吧。”

爲孫子起名的老祖父肯定沒有想到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這個名字,居然會征服歐洲,征服世界,列入了世界大音樂家的行列,成爲世界文化名人。

貝多芬的祖父原爲比利時人(也有爲荷蘭人的一種說法),20歲時來到波恩,此後就定居下來。他做過宮廷樂團的歌手,晚年當了樂團的樂長。爲人豪爽,有個性,他算是貝多芬家族中出色的人物。貝多芬的父自己慘蒼詮?⒗滯爬鐗備枋鄭?歉銎接怪?玻喜歡喝酒,每次喝醉回來便對妻子叫罵不休,弄得家裏缺少和諧的氣氛。貝多芬的母親據說是出身名門,死了丈夫再嫁給約翰的。每天在貧窮與丈夫的折磨下,默默地操持家務,是個溫和善良而又能幹的女人。

畢竟是個音樂世家,也許是還有些遺傳基因,剛剛呀呀學語的貝多芬就喜歡聽琴。每當老祖父彈奏鋼琴,他不哭也不鬧,全神貫注地聽,成了老路德維希的小“知音”。

好景不長,貝多芬剛剛過完3歲的生日,他的祖父因病逝世了,時爲1773年12月24日。小貝多芬還不大懂得死是怎麼回事,但他知道慈祥的老祖父再也不能給他買吃的,給他彈琴,象往日那樣疼愛他了。直到以後許多年,他提起祖父還是充滿了崇敬,身邊始終保留着他的一張照片。

祖父死後,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僅靠約翰那點菲薄的薪金,儘管貝多芬的母親拼命節省,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約翰也是一個不爭氣的傢伙,30多歲的人,沒有本事卻能喝酒,越窮越喝,越喝越窮。有時他也想改變一下家庭經濟的窘困,除了當宮廷樂師之外,去兼任家庭音樂教師來貼補家用。因爲他的任性與酗酒,主顧們往往不敢用他。

貝多芬4歲那年,一天他父親把他叫到身邊,以少有的溫和的聲調對他說:“你今年4歲了,莫扎特象你這個年齡時就能彈小步舞曲,5歲開始作曲,今年才18歲已成爲名音樂家,到處開演奏會,能賺很多很多的錢。”

貝多芬怯生生地聽着,一動也不敢動,他還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話,但父親的態度很和善,已經使他很滿足了。約翰有他的想法,他自己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把注押在孩子身上,想讓貝多芬成爲第二個莫扎特。他培養出一個神童到處演奏,錢就會源源而來。他把貝多芬當成了“搖錢樹”。

從此貝多芬被關在屋子裏,學習鋼琴和提琴的彈奏。約翰充當兒子的教師。他脾氣暴躁又過於急於求成,每天規定的功課多得小貝多芬不能勝任,稍不如意則打罵呵責。貝多芬人坐在琴凳上,心早就跑到外面同小朋友一起玩皮球、捉迷藏去了。他恨父親,也恨這架老式鋼琴,多羨慕街上那些又跑又叫的小夥伴們啊。

有一天小貝多芬趁父親不在家,央求媽媽說:“媽媽,讓我出去玩一會兒吧。就一小會兒,回來就練琴。”

媽媽是最能理解孩子的,她也不滿意丈夫的教育方法,就叮囑小貝多芬:“去玩一會兒吧,千萬別讓爸爸知道了。”

“知道了,媽媽。”小貝多芬飛也似地跑了出去,象只出籠的小鳥一樣。誰知他剛到街上就被喝得醉醺醺的父親發現了,約翰大發脾氣,揪着耳朵把他捉了回來。小貝多芬嚇壞了,求助地望着媽媽。媽媽鼓足了勇氣勸丈夫說:“約翰,孩子還小啊,才4歲……”

“你懂什麼!我是音樂家,我要怎麼做,就得怎麼做。”約翰既固執又蠻橫。

小貝多芬被迫又坐在鋼琴前,眼淚一滴滴灑落在琴鍵上。

鄰居們也看不下去,有時也當面勸約翰別這樣對待孩子。他聽也不聽。一次半夜喝醉了回來,竟從牀上把貝多芬喊起來練琴。

這種殘酷的練琴,沒有使貝多芬對音樂產生反感,形成心理上的障礙,實屬幸運,這也許是貝多芬的個性獨特之處。

貝多芬8歲那年,約翰認爲兒子可以爲他賺錢了。他在科隆音樂學校大廳,搞了一場鋼琴演奏會,標價每人1塊金幣。爲了增加票房價值,調動聽衆的好奇心理,他故意在廣告上把貝多芬說成6歲,以達到神童演奏的效果,1778年3月26日的科隆報紙上赫然刊登着“6歲兒童音樂演奏會”的消息。這次演奏還算成功,從此他不斷地帶着貝多芬四處旅行演出。貝多芬上了小學之後,稍稍擺脫了父親的控制,在學校裏他纔有點自由的時間。

童年的日子是值得留戀的,可是貝多芬的童年沒有夥伴,沒有童年的歡樂。他是孤獨獨的。他時常偷偷地站在小閣樓的窗前,望着街上的行人,小朋友們在追逐戲嬉,小貝多芬多想跟他們一樣無拘無束地玩啊,跳啊。環境使他過早地成熟。一個10歲的孩子,坐在萊茵河邊,對着緩緩北去的河水,想着、想着……在沉思中他忘了一切,精神恍惚。長大以後,這種沉思竟成了習慣。一生中他能夠忍耐着寂寞、孤獨,也許是在童年的性格中奠定了基礎。沒有孩子的天真,沒有他撒嬌弄乖的家庭條件,他只有從音樂裏去尋求安慰。他愛萊茵河岸邊的綠野、樹上的鳥鳴、遠處教堂的鐘聲,這些都能使他忘掉憂愁,得到慈父般的撫愛。

萊茵河莊嚴地流着,它給了貝多芬以音樂的天賦,也給了他少年時代的貧困和孤獨……

貝多芬的故事2

提起音樂家的名字,沒有比貝多芬更響亮更莊嚴的了。他是音樂的英雄,——不,是人類的英雄。所謂英雄,並不是個人事業的野心家,它是從人類生活的提高出發,必要時甘心交付出個人的生命。因此,貝多芬沒有一般的傷感的氣息,雖然痛苦始終糾纏着他的生命。

他說:“大多數人爲了一點好事便迴腸蕩氣,這可不是藝術家的天性。藝術家是火一樣的,他們不會哭泣——人得憑音樂從他的精神打出火來。”貝多芬的一生充滿痛苦和折磨,他創造了許多撼人心魄的音樂作品。

他的成長的道路異常艱苦,他貧困、失戀、耳聾、孤獨,生活的波折沒有使他屈服,反而塑造了他堅強不屈,正直不阿,不向困難讓步、不向命運低頭的性格,他不畏權,不媚勢,心中惟以音樂爲上帝,勤勉敬業,頑強奮鬥,爲世界樂坊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音樂遺產。他的音樂作品熱情激昂,振奮人心,就向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併發着炙熱的激情。貝多芬沒有一根媚骨,既使在貴族圈中,一發覺到別人在他的彈琴聲中繼續談話的時候,他也毫不猶豫的拍上鋼琴,憤然離席:“我纔不高興對豬彈琴。”

貝多芬生於1770年。他具有音樂的血統和天分。14歲時,他愛公立學校唸書,音樂教育則從4歲開始,8歲時已經拉一手好提琴。有人預言它是莫扎特第二。後來他(又)有轉入莫扎特門下。因爲生活的不安,戀愛的失望,聽覺也開始煩攪他,在別人的眼中,貝多芬變成一個怪人。幸虧他的工作力是旺盛的。從無數的筆記中可以看出,他沒有放棄對音樂執着的愛。1826年12月,貝多芬患肺炎,後轉水腫病。三個月的治療無力使他好轉。1827年3月2日,貝多芬就此告辭了人世。他下葬時有兩萬人(爲他送行),有一位老太太說:“這裏埋葬的是音樂的主帥!”

貝多芬的故事3

名人檔案

全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生卒年:1770~1827年 國籍:德國

主要成就:“樂聖”。代表作有《命運》、《英雄》、《田園》等。

在26歲的時候,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耳朵在慢慢失聰。後來,他竟完全喪失了聽力。但這樣的遭遇,不僅沒對音樂家造成災難性的傷害,反而激起了他的反抗和爭鬥,最終創作了《英雄》等偉大作品……

上帝派來的使者

事實上,還不到12歲的貝多芬已經在音樂界嶄露頭角,在波恩選帝侯的宮廷樂隊裏擔任管風琴師了。因爲他的父親長期酗酒,母親體弱多病,家裏還有兩個弟弟,所以,年少的貝多芬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貝多芬的演奏很受歡迎。一次,他在教堂裏即席演奏,教堂中的神父和前來禱告的人們都深深地被他吸引了,連在教堂外打掃的清潔工也不由自主地放下掃帚聆聽。整座教堂只有貝多芬手指下的琴鍵在低吟,在訴說。扣人心絃的樂聲迴盪在教堂的每一個角落。

貝多芬演奏完後很久,教堂裏還寂靜無聲,人們都還沉浸在貝多芬給大家帶來的夢幻中。最後,神父走上前來,緊緊擁抱住貝多芬,淚流滿面地說:“孩子,你是上帝派來的使者!感謝主,我們聽到了主的聲音。”

由於出色的音樂天賦和才華,貝多芬深得年輕的選帝侯的喜愛,選帝侯經常指名由貝多芬爲歌唱家伴奏。不但如此,與大音樂家莫扎特很有交情的選帝侯,決定送他到維也納,讓莫扎特來培育這棵音樂的幼苗。

迎接命運的考驗

命運總是會反覆考驗稟賦優異、將有大作爲的孩子。

貝多芬到維也納剛剛兩個星期,莫扎特的訓練纔開始,他就得知了母親病危的消息。貝多芬只好匆匆告別大師,趕回波恩探望母親。回家不到兩週,可憐的母親就撇下3個未成年的孩子,離開了人世。從此,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擔,就只能靠貝多芬稚嫩的肩膀來扛了。

不幸中萬幸的是,在從維也納回家的路上,貝多芬結識了一位非常有身份的旅伴——華爾斯坦伯爵。貝多芬的音樂才華深深地打動了伯爵,這一老一小一見如故,很快就結成了忘年之交。而當伯爵看到貝多芬如此艱難時,便慷慨地給予他經濟資助,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

貝多芬一頭扎進了音樂的海洋,如飢似渴地吸收營養。但時間稍長,從小頑皮、厭學、11歲就輟學回家的貝多芬就表現出了在學習上進取心不足的問題。華爾斯坦伯爵敏銳地發現了他的弱點。

一次,華爾斯坦伯爵聽完貝多芬的演奏,沒有像往常那樣急於鼓掌,而是撫摸着貝多芬烏黑的亂髮,語重心長地說:“孩子,沒有文化,就好像天空沒有了陽光, 人沒有了靈魂。一個沒有文化的藝術家是不可想象的。”華爾斯坦伯爵的點撥使貝多芬豁然開朗,他開始廣泛地閱讀古典文學的經典著作,也廣泛涉獵政治、哲學和 科學文化知識。

向維也納進發

就在貝多芬沉迷於音樂和文化知識中的時候,偉大的音樂家海頓兩次訪問了波恩。海頓也注意到了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在第二次到波恩時,他見到了這位音樂奇才,並認爲貝多芬應該去維也納深造。

貝多芬也想去維也納,但他轉念一想,酗酒的父親、年幼的弟弟怎麼生活呢?就在貝多芬左右爲難的時候,還是那位華爾斯坦伯爵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極其英明地 預見到,震撼維也納甚至世界樂壇的,除了海頓、莫扎特,一定就是貝多芬了。因此,他不僅自己在經濟上資助貝多芬到維也納學習,還設法說服了選帝侯,讓他同 意貝多芬以休長假的名義前往維也納,並照付貝多芬的薪水。

故事中來

貝多芬能夠在親王面前不懼不傲,完全是因爲他很有自信,知道自己的能力。而也只有我們練好自己的本領,才能夠在各種偏見面前保持尊嚴。

1792年11月2日,貝多芬帶着華爾斯坦伯爵的推薦信離開了波恩,再次來到自己嚮往的音樂聖地維也納,投身海頓等著名音樂家的門下,進行正規而刻苦的訓練。

不懼不傲的音樂家

貝多芬在維也納舉目無親。

但細心的華爾斯坦伯爵早已爲他做好了安排。貝多芬拿着華爾斯坦伯爵的信,找到了他的親戚——奧地利的利奇諾夫斯基親王。

上下打量着身材矮小、衣冠不整的貝多芬,親王不由得懷疑他是不是真有音樂天賦。但由於是華爾斯坦伯爵的推薦,利奇諾夫斯基親王不好拒絕貝多芬,便勉強把他安置在自己官邸的地下室裏,還提出要收7個弗洛林的租金。

後來,貝多芬在親王的家庭音樂會中做了精彩演奏。親王這才漸漸放下了傲慢的架子,對貝多芬客氣起來。親王請貝多芬搬到了寬敞明亮的客房,空出好幾間房子供他創作和生活,同時還給他安排了兩個僕人,親王府中的樂隊也讓貝多芬試演新的作品。

親王的恭敬並沒有使貝多芬感到不安,他認爲這是對他的音樂才華和付出的回報。

他對朋友說:“世上沒有什麼比大人物更渺小的了。”

“跟貴族打交道很容易,只要你有值得他們佩服的地方……”

貝多芬的故事4

童年時他忍受了父親打罵,一天彈10多個小時的琴,沒有磨滅他對音樂的熱情和摯愛。

他19歲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默默地任勞任怨地爲生活忙碌,但他沒有感到生活的黯淡,他仍在爲音樂而不斷地努力。他忍受了親人們的一個又一個的死亡:4歲時死了最愛他的爺爺,9歲時他的妹妹死了,11歲時他的弟弟死了,17歲時他的母親逝世,同年他的妹妹也夭折了,22歲他的父親逝世,他沒有被悲痛擊到,而把悲痛轉化爲樂曲。他32歲時耳聾,一個音樂家聽不見聲音,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可是他卻在這期間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獻給愛麗絲》《第九交響曲》

想想貝多芬耳朵聾了還在不斷地努力作曲,而好腳好手的我,卻總是碰到挫折就想打退堂鼓,碰到失敗就選擇放棄,自故偉人多磨難,學習貝多芬在逆境中前進!

他想着音樂創作時,在飯店裏坐了半天,又出去了,還向酒店老闆說:“結帳。”他產生樂思時,忘記了約會,竟讓好友一連等了幾天。搬家時他有了靈感,收了錢的馬車伕沒法找到他,只好把他的鋼琴和樂譜堆在了廣場裏……

想想自己,還沒有什麼東西能使我迷戀到廢寢忘食。()學習貝多芬做到忘我,纔會有所成。我爲貝多芬的關愛兒童和老人而激動:他爲一個女盲童彈奏,把歡樂送給了她,寫下了不朽的《月光》。他幫了一個小女孩愛麗絲的忙,爲將要逝世瞎眼老人彈奏了《獻給愛麗絲》著名的鋼琴曲,讓老人看到夢想中的天堂。

我喜歡音樂、熱愛音樂,我不是貝多芬,我也不可能成爲貝多芬,但貝多芬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心!

貝多芬的故事5

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執着於音樂創作,經常達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吃飯。

一天,飢腸轆轆的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準備用餐,點過菜在等待的間隙,他用手敲着桌子,嘴裏哼唱着,他一拍腿,有了,腦中閃過音樂的火花,他趕緊拿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快速地記錄起來,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忘記了一切。

不一會兒,廚房裏的菜做好了,看到貝多芬一副專心致志的樣子,服務員便不忍心去打擾他,靜靜地躲在一旁,打算過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後,服務員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馬上從口袋裏掏出錢要服務員結賬。服務員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服務員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菜價付過錢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衝出了飯館。

“人不癡,不成事”,正是由於有了這種癡勁,貝多芬才爲人類留下一部又一部的音樂作品,成爲享譽全球的音樂巨人。

貝多芬的故事6

太陽一如既往地在空中沉默着。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懶懶的灑在窗臺上,樹上時而傳來鳥兒們嘰嘰喳喳的說話聲,空氣中洋溢着暖洋洋的氣氛。

綠葉上的露水順着葉面滑落下來,滴落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晶瑩地一閃,即逝。就像有些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時間一樣短暫。

“你們真的要領養這個孩子嗎?”一個戴眼鏡的婦女手牽着一位很漂亮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十歲左右,但她的眼中完全不見同齡孩子應有的天真、無邪,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發寒的冷漠。

“是的,院長。”對面站着的一對夫妻臉上一直掛着微笑,“她的母親生前是我們的好朋友,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抽空找這個孩子,現在終於被我們在這裏找到了。”語氣中的激動很明顯。

“那你們自己有孩子嗎?”婦女扶正了她的眼鏡。

“有一個兒子,現在在國外學習,我們打算領養這個孩子後,我去國外陪兒子,我丈夫就在這一邊處理公司的事,一邊照顧這個孩子。”女人很溫柔地看着小女孩,但眼神卻顯得有點空洞。

院長想了一會兒,俯下身來,撫摸着小女孩的頭髮,對她說道,“以後你就有家了,他們就是你的爸爸媽媽,知道了嗎?”

小女孩看了一下那對夫妻,又朝窗外看去。窗外不時傳來的歡聲笑語,讓她的心裏滿是不捨。但是她從未有過一個家,對於孤兒院的孩子而言,誰不想體驗一下家的感覺,誰不想感受一下家的溫馨。

許久,她收回了目光,微微地點了點頭。

那對夫妻對視了一眼,都開心地笑了開來。他們就是今後要和自己生活的人呢,女孩想道。

院長把小女孩領到了大門口,將小女孩冰冷的手放到了那對夫妻的手裏,“她雖然不愛說話,但卻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請好好照顧她。”

“您放心,我們會的。”

小女孩的眼睛一直望着院內,彷彿在等待什麼。生活了十年的地方,如今就要離開了,總是有些依戀。

院長放心地點了點頭,“那走吧。”

貝多芬的故事7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爲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鄉下一家簡陋的旅店裏,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閉目欣賞樓上優美的鋼琴聲。琴聲一會兒低沉,一會兒高亢,低的時候像珠子在盤中滾動,高的時候像雷鳴震撼着大地。

“這是誰彈的呢?”旅客想。忽然,“嘀”的一聲,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他睜開眼睛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正好滴進他的眼裏。他跳起來,放開喉嚨喊:“來人呀!來人呀!”

“什麼事?先生。”服務員慌慌張張地跑進來。

“樓上是誰呀,怎麼往地板上倒水!” 旅客生氣地問。

服務員看看漏下的水,答道:

“上面住的是當代德國的大音樂 家貝多芬先生。”

“哦!是貝多芬!難怪彈得這樣好!”旅客一聽這名字,怒氣立刻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去提醒他不要讓水漏下來呢?”

“不,不,你不要打擾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輕步走上樓去,透過門縫見貝多芬正全神貫注地彈着。琴邊放着一盆水。他正對這水納悶納悶,突然,看見滿身大汗的貝多芬把手指往盆裏一浸,又繼續彈下去。啊,原來貝多芬苦練得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冷水冷卻一下。因爲太緊張匆忙,水濺滿一地,順着板縫滴到樓下去了。

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離開。當他下樓時,不禁暗暗嘆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成爲偉大的音樂家!”

貝多芬從4歲長到了8歲,經過4年的刻苦練習,他的鋼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親也感到滿意,於是便讓他在音樂院舉行了一次獨奏音樂會,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親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悅。

17歲的時候,貝多芬來到維也納,他以非常崇敬的心情拜見了莫扎特,莫扎特給了他一個很難的曲子讓他即興演奏,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說:“你們要注意這個孩子,他將來會驚動全世界的。”由於自己的刻苦努力,他終於在維也納藝術舞臺上佔有了一席之地,經常以鋼琴家的身份登臺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正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後來徹底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個殘酷的打擊,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打垮貝多芬,他還是靠頑強的毅力創造了大量優秀作品,在他的《命運交響曲》裏,我們都能聽到他和命運做鬥爭的聲音。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裏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裏,帶着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

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爲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爲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

貝多芬的故事8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慘遭鞭笞的童年聲聲疼~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爲第二個神童,以便*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悽慘痛苦命運下,貝多芬渡過了童年。 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練,程度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弗如。

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爲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遂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爲了實現理想,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爲了報答,貝多芬日後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

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裏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爲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後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此後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瀰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札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

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爲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羣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貝多芬的故事9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痛苦與不幸,但他卻以頑強的意志西對人生,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也有許多鮮爲人知的習性與怪癖。

他在30歲時耳朵便聾了,隨着耳聾的加重,脾氣越來越暴躁,內心世界與外表行爲產生強烈的矛盾。他從不讓任何人接觸他的房間,房內亂得一團糟,椅子上到處是紙張,墨水灑到了鋼琴裏,紙頭下面是裝着剩菜的盤子。有時候,他脾氣發作,很可能把一盤食物、肉汁和所有的東西,朝侍者的臉上摔過去。貝多芬從來不肯換衣服,他的朋友們怎麼勸說也無效,他們只好在夜間偷偷地溜進他的房間,把他穿破了的衣服取出來,把新衣服悄悄留下。

他常常發牢騷,說人家不貧識他,說他的錢不夠用。事實上,貝多芬已名揚天下,極受人尊敬,經濟狀況也比他僞裝的要好得多。在他死後,有人發現他桌子底下的一隻抽屜裏藏有一筆數目不少的錢。耳聾使貝多芬變得多疑。他無緣無故地譴責他的朋友、他的發行人和劇院經理欺騙他,但第二天又會覺得過意不去而向他們道歉。他曾答應把一部重要作品賣給六位出版商,結果卻賣給了第七位。他還把自己的一首舊曲子,冒充爲新作,賣給倫敦音樂協會。

貝多芬喜歡讀柏拉圖與莎士比亞的書,但卻對數學一竅不通,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全。他寫信時往往正文很短而附註很長,附註往往比原信長四、五倍。他每天有遠途散步的習慣,每次要走五英里的路,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貝多芬生性孤做,蔑視權貴,對不尊重他的人狠狠回擊。在他故居的書桌玻璃板下現在還保存着兩張字條:一張是他哥哥寫來的:“我請你到我家吃飯。土地的所有者卡爾上。”另一張是貝多芬的回覆:“我不屑去。音樂的所有者貝多芬復。”

貝多芬的故事10

貝多芬的成長故事

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可有誰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貝多芬的音樂給後人帶來了無盡的享受,可他卻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創作的作品。

請注意這個天生的音樂家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後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讚!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可惜此後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後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爲音樂僕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着一種悲慘的生活 要是幹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於事,他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餘生中從事音樂創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後,他終於創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崙的,但他聽到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塗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爲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貝多芬只有一個

1809年10月,法軍佔領維也那,趨炎附勢的奧地利貴族們爭向佔領者們獻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強迫貝多芬爲法軍軍官彈奏鋼琴聽,這使貝多芬忍無可忍,他操起一隻凳子向公爵扔去,並在當晚離開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公爵,您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卻是由於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另一次,當貝多芬與歌德一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后,太子和一羣貴族們。面對他們,歌德立刻讓路,而貝多芬則坦然地說: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但歌德還是摘下禮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貝多芬則揹着雙手,闊步向前。結果太子認出是貝多芬,連忙脫下禮帽向他致意,其侍從們也畢恭畢敬地分列兩邊,目送貝多芬挺胸而過。那次,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嚴。

貝多芬54歲時,創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前後用了六年時間來創作、修改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全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結果聽衆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喝采聲,鼓掌次數多達五次!而皇族成員出場也不過鼓掌三次。

貝多芬自勵人格的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上講,貝多芬之所以會在極度困苦的狀況下,一再創作出輝煌無比的音樂篇章,這與他的自勵人格有極大關係。自勵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能很快將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爲自我勵志的動力,並在不斷的奮鬥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自勵人格的人還很善於昇華個人的精神痛苦,他們會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當成個人成長的契機,從而磨練個人的意志。

貝多芬的可貴在於他每每生活失意時,都會在音樂創作中尋求內心的平衡。例如,貝多芬因失戀而譜寫出《致愛麗絲》,因嚮往自由而譜寫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因失聰而譜寫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的音樂創作都飽含對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滿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證明他有這個能力!

貝多芬的可貴還在於他永遠傲視達官顯貴,不因自己出身卑賤就去刻意巴結他們。他在音樂創作當中也突出體現出他的傲骨,他譜寫的旋律可比驚濤駭浪,可如氣壯山河,充滿了個性特徵。

一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

貝多芬的故事11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

一天,公爵家裏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裏,帶着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

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爲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

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爲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

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裏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鬥,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準備向裏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爲貝多芬躲在房間裏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

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裏奇諾夫斯基爲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他們;他說過一些話,顯示他心裏對他們的感激,但這種感激並不授權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貝多芬的故事12

18世紀末的維也納,是音樂氛圍最濃的城市。在顯赫貴族的客廳裏,音樂表演成了一件高貴跟時興的事。所以貝多芬也就常常處在貴族及領有各種頭銜人物的包抄之中,可他老是高昂揚起他那獅子般粗暴的大頭顱,從不獻媚於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裏,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這多少個不是別人,正是侵犯了維也納的拿破崙軍官。公爵爲了取悅這幾位來賓,便十分客氣地要求貝多芬爲客人們吹奏一曲。但貝多芬決然毅然地謝絕了。當公爵由懇求轉爲請求的時候,貝多芬惱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門,在滂沱大雨中憤然離去。

回到住處,他把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給他的胸像摔了個破碎,並寫了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因爲偶爾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完整是靠我本人。公爵當初有的是,未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正如貝多芬所言,因爲偶爾的出生,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過無數的公爵。然而,歷史最公平,時間最無情,當這些顯赫一時的公爵一個個都灰飛煙滅,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貝多芬卻不從人們的記憶中消散。貝多芬沒有高尚的出身,卻有不朽的作品,恰是它們,爲貝多芬博得了無尚的聲譽。

貝多芬的故事13

不是藝術史家把貝多芬命名爲“樂聖”而讓世人記住了他,而是他的音樂作品被世人反覆欣賞使貝多芬成爲了“樂聖”。貝多芬已經離世180年,是什麼樣的情感力量牽引着後人在他的音樂世界流連忘返?是什麼樣的音樂要素製造的情感漩渦左右着千百萬樂迷在他的聲音海洋上顛連沉浮?

最能引發世人精神共振的,可能正是貝多芬的生命歷程和他的音樂作品所呈現的“受難―抗爭―復活”的情感節奏和精神結構,在這個意義上,貝多芬可能是最有“樂感”的文化巨人。

命運常常佈下苦難的天羅地網來考驗那些成就偉大事業的人,貝多芬的生活軌跡似乎註定是百折千回的不斷掙扎。貝多芬出身平民之家,酗酒成性的父親用暴力驅使4歲的他開始修習音樂;他11歲起就輟學,13歲謀到大風琴演奏者的職位幫助父親養家餬口,成爲一名音樂“童工”;17歲那年,他失去了關愛自己的慈母,可謂少年失怙。

他一生無數次戀愛卻總是無功而返,一直未能過上他所渴求的婚姻生活;他終生辛勤工作,卻常常陷於貧困境地。在生命的晚年,貝多芬更是承受了太多的不幸:親人和摯友相繼離世,讓他飽嘗孤單的滋味;弟弟死後爲爭奪侄兒的撫養權,與弟媳曠日持久的官司使他心力憔悴;嗜賭成性的侄兒甚至以開槍自殺來回報伯父對他的厚愛,令貝多芬悲傷不已;就在去世前的12天,貧病交加的貝多芬還給朋友寫信,懇求神明免除他生活的窘迫。

對於音樂家貝多芬來說,失聰纔是命運女神送給他的最殘酷的禮物。從26歲開始,貝多芬逐漸失去聽力。倘若他從事的是其他職業,耳聾也許不會太影響他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貝多芬是憑着聽覺來創作的音樂家,耳聾至少給他帶去三重巨大的打擊:耳朵日夜轟隆作響使他飽受生理的折磨;失去辨析音律的能力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可怕的影響。

殘疾更讓他走向自卑和自閉的心理困局,他甚至認爲自己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1902年,在失聰痛苦的煎熬中貝多芬產生了自殺的念想,他寫下了留給弟弟們的遺書。是音樂藝術讓貝多芬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他不斷勸慰着自己:“啊!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不能離開這個世界。”他吶喊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噢!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貝多芬把自己這份在苦難中獲得新生的體驗,灌注進隨後着手創作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中。交響曲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以飛揚激越的節奏塑造受難和反抗的英雄形象,力敵千鈞、氣貫長虹;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英雄死了,在悲嘆和沉思中人們擡着他的靈柩緩緩前行;第三樂章“詼諧曲”充滿悠閒自在的情調,爲第四樂章英雄的復活和民衆的狂歡作鋪墊;第四樂章爲“終曲”,它發展了貝多芬1800年的舞曲《普羅米修斯的創造者》中已經動用的旋律。

在這部交響曲裏,貝多芬爲他所禮讚的英雄找到了希臘神話的“原型”。作品歌頌的英雄不是拿破崙(很多人以爲是這樣),而是一切承受苦難、超越苦難而終獲新生的英雄。通過創作《第三交響曲》,貝多芬本人走出死神的誘惑陷阱,有如鳳凰涅磐般奇蹟地“復活”了,因此,傅雷認爲《第三交響曲》“真正的英雄應該是貝多芬自己”。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以及另外許多音樂作品也重現着“受難―復活”的基督教母題,從他的受難英雄音樂羣像那裏,人們依稀看到了耶穌懸垂於十字架上爲世人“贖罪”的身影。與年輕時代有所不同,深處不幸中的晚年貝多芬更爲關注宗教的救贖問題,他曾經在病痛的折磨中默想着“一切的災難都帶來幾分善”的命題;他時常翻閱荷馬史詩《奧德賽》的德文譯本,並在歌頌痛苦的詩句下面劃上一條條的紅線:“我的心靈經歷千錘百煉,不畏痛苦!因爲我忍受的痛苦,早已不計其數。忍受痛苦煎熬而仍能祈求上蒼保佑的人,當能與不朽的神明同樣高貴聖潔。因爲,儘管他們的生命屢遭不幸,沉浸在哀傷之中仍能心中有歡樂。”

貝多芬晚年拖着老病身軀,耗時4年於1824年完成了《D大調莊嚴彌撒曲》的創作,他在談到這部作品時曾說過:“我的目標是不僅在演唱者中,而且在聆聽者中喚醒和永久地澆灌宗教的情感。”《D大調莊嚴彌撒曲》抒寫着人們內心深處對神明的祈求、呼告和讚美,成爲貝多芬作品中最具有宗教力量的作品之一。

《第九交響曲》(合唱)的創作經歷了更爲漫長的7年,它同樣完成於1824年,貝多芬是在自己崇敬的詩人席勒之《歡樂頌》的啓示下寫就這部不朽之作的。貝多芬在第一樂章裏謳歌着人們歷經千難萬阻仍不斷抗爭的偉岸精神,經由發揚踔厲的第二樂章,充滿抒情沉思品格的第三樂章,通向第四樂章對全體民衆參與的盛大狂歡節場面的描寫:“歡樂啊,美麗的神的火花,/ 極樂世界的仙女。/ 天女啊,我們如醉如狂,/ 踏進你神聖的天府。/ 爲時尚無情分割的一切,/你的魔力又把它們重新連接;/ 只要在你溫柔的羽翼之下,/ 那裏的人們都結成兄弟。”這部交響曲構思宏闊、氣勢磅礴,堪稱是關於人類的起源、演進、發展直至戰勝一切苦難,建成自由、歡樂、美好世界的狂歡史詩。這是對貝多芬1812年創作的《第七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兩部狂歡節頌歌的推進,它洋溢着古希臘的'酒神精神。

雖然經歷了不同時期樂風的變化,但是貝多芬的多數音樂作品都縱貫着統一的意旨:在苦難中不懈地抗爭和追求,獲得身心的自由和解放。如同他的音樂作品一樣,貝多芬本人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感動着兩百多年來億萬民衆的心靈。貝多芬對於世界文明的貢獻,絕不僅僅來自於他在近代音樂史上非凡的創造性和影響力,更重要的在於他是近代文明的“範式”性人物,他的音樂和他的人生呈現出了“苦難―掙扎―新生”的人類文明永恆精神結構。如果說古希臘神話中那位反抗天神的意志,爲人類盜取火種而遭天譴的普羅米修斯是人類文明原初時代英雄的“原型”,那麼貝多芬可謂是近代人類生命意志最有啓示意味的文化強者。

歷史上有各式各樣的強者:有人恃強力創造豐功而青史留名,有人借時勢成就大業而顯赫一時,有人憑着天賦、智慧給人類帶來豐厚的思想而百世流芳。貝多芬是別一種類型的強者,他雖然“不能征服王國像拿破崙”,但是他可以“征服心靈、感覺和情操”(傅雷語)。

對此,羅曼羅蘭有很獨到的闡釋:“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者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在此英勇的隊伍內,我把首席給予堅強而純潔的貝多芬”。

徑直地說,貝多芬的偉大來自他的精神感召力,他是一個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貝多芬的故事14

1770年一個寒冬的午夜,生活在萊茵街波恩巷的貝多芬家依然燈火通明。一位面色蒼白的少婦正躺在小閣樓裏的一張牀上精疲力竭地喘息着,淌滿汗水的面頰上浮現出極其痛苦的神情。4個小時過去了,她孕育的那個小生命還是遲遲不肯來到人世,又熬過了艱難的一個小時,突然,一個嬰兒強有力的哭聲劃破了寂靜的黑夜,一個小生命誕生了!這就是與祖父同名的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一個世界級的音樂大師。

貝多芬的父親約翰.範.貝多芬是一位遠近馳名的高音歌手,後來當上了俸祿非常優厚的宮廷樂師。與此同時,他還擔任家庭教師,爲波恩城裏的一些富家子弟教授唱歌和鋼琴

後來,他和一位正在孀居的年輕婦女瑪麗婭.瑪格達蕾娜.克維利希結了婚。

婚後,約翰嗜酒如命,常徹夜不歸,可是小貝多芬的出世卻給約翰一家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沉浸在爲人父母喜悅之中的約翰夫婦不禁端詳起兒子的小模樣來。只見他們的兒子生得結結實實,高高的額頭閃着智慧的光澤,烏黑的頭髮異常濃密。兩隻灰藍色的大眼睛裏閃着非凡的光彩。約翰越看越感到驚訝,他禁不住對妻子說,這孩子相貌不凡,將來長大了,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

約翰一邊預言着兒子的未來,一邊對妻子說,他再也不喝酒了,他要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好父親。

聽着丈夫這近乎懇求的話語,瑪麗婭感動地點了點頭,心中默默祈禱他這回是真的能改酗酒的惡習。

早晨耀眼的陽光照在這座白雪皚皚的波恩城,也照在了這座剛剛誕生了新生命的小閣樓,併爲它帶來了融融暖意。

一陣敲門聲,打斷了約翰夫妻的談話,約翰連忙打開門,進來的是他的父親--宮廷樂隊的指揮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先生。這位身材不算太高,但體格健壯,有着一雙充滿生氣的眼睛的老藝術家,在萊茵街乃至波恩城都十分受人尊敬。

聽說自己得了個大胖孫子,一大早,路德維希便興沖沖地來到了兒子的家。

約翰把父親領到了搖籃旁,老路德維希終於看見了躺在裏面的孫子。只見他紅潤的小指頭在微微地顫動着,小嘴在慢慢地蠕動着。望着睡夢中的小孫子,老路德維希不禁喜形於色,久久地望着這個嬰孩,捨不得離開搖籃邊。

他這會兒興奮得舞動雙臂,這股勁兒比指揮了一首振奮人心的樂曲更讓他激動。

時光荏苒,半年過去了。波恩終於熬過了漫長的嚴冬,生機盎然的春天再次降臨人間。

小草探出頭來,枝葉悄悄地舒展開來,散發出幽幽的清香。布穀鳥在毛樟樹枝頭飛來飛去,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絃的鳴叫來抒發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約翰一家並不是由於春天的來到喚醒了對生活的希望;而是由於小貝多芬的出世。

約翰從此戒酒了,因爲做了父親後,他感到身上有一種神聖的家庭義務,作爲宮廷樂隊的樂師和波恩城裏非常出色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演出十分頻繁,但他注重從小培養兒子的樂感。

貝多芬的祖父是宮廷樂隊的指揮,小貝多芬從小就立志要像祖父那樣成爲音樂家,但是祖父的逝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的命運。

1774年4月7日,貝多芬的弟弟卡斯帕.安東.卡爾.貝多芬出生了。多了一個弟弟,貝多芬感到家裏熱鬧多了。

小貝多芬才只有5歲,卻經常遭到父親的鞭打,父親總是非常嚴厲地逼迫他苦練鋼琴。

其實,就在貝多芬睜大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環視面前的世界之時,一個響亮的名字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他就是非凡的音樂"神童"莫扎特。這位比貝多芬僅僅大14歲的神童,5歲就能作曲,6歲時便以其出色的鋼琴演奏令慕尼黑和維也納的皇親國戚們目瞪口呆。此時,這位天之驕子正在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帶領下,巡迴演出,不僅贏得了鮮花和掌聲,而且還賺得了可觀的鈔票。

在約翰心中,貝多芬的未來就應該像莫扎特那樣。他希望兒子來繼承家族的事業與榮譽,更期盼兒子能一舉成名,改變家裏較爲困窘的處境

爲了讓兒子能成爲名揚四海的音樂大師,約翰還真是費了不少心血。早在兒子蹣跚學步時,約翰就經常把他抱在膝頭,讓他用纖細的小手指在鋼琴上學彈一些簡單的旋律。不久之後,在約翰的督促下,小貝多芬又開始學拉小提琴和彈鋼琴。

父親望子成龍,這可累壞了小貝多芬。每天他都要和父親走過半個波恩城,到父親的酒友家裏去,因爲這位先生家裏有一架音調很準的鋼琴 小貝多芬繼承了他祖父與父親兩代的音樂血統,非常喜愛音樂。

他父親有時在家裏彈着鋼琴,唱着歌的時候,此時不管他在做什麼,都會放下來飛奔過去聽父親彈琴和唱歌。

儘管小貝多芬還只是5歲的孩子,可是卻表現出一副認真的神情。

可是自從他開始學習鋼琴起,只要是約翰在家的時候,他就連1分鐘的空兒也沒有了。

只要稍微彈錯了一點,或者累得想打瞌睡的時候,約翰就毫不寬容地舉起鞭子來,痛打兒子一頓。

每天的練習,並不是一個鐘頭或兩個鐘頭而已,有時甚至持續一整夜。

儘管小貝多芬十分喜歡音樂,可還是忍受不了他父親這種近乎殘酷的訓練方法,有時就哭着反抗。

經他媽媽一番柔聲細語地安慰,小貝多芬往往一面哭,一面點着頭,又坐到鋼琴旁邊去繼續練習。

和同時代地位相當的其他男孩相比,貝多芬所受的早期教育算不上好,但也不算太差。

這要歸功於約翰的努力。同時,歷史應當原諒約翰的某些短處,因爲不管怎麼說,當潛藏在兒子身上的天資一顯露,他便早早覺察到了。他竭盡自己的全力,嚴格地向小貝多芬傳授音樂基礎知識。

爲了更好地培養小貝多芬,約翰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爲兒子選購了一架鋼琴。當這部昂貴高級的樂器被人擡進家裏的時候,瑪麗婭和兒子小貝多芬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的確,在當時,波恩城裏能夠買得起鋼琴的人家,是屈指可數的。然而,爲了兒子的未來,約翰幾乎是傾家蕩產買下了這架鋼琴,這對一個俸祿一般的宮廷歌手來說,實屬不易。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小貝多芬好像懂事了許多,每天都要坐在椅子上,在約翰的指導下練琴,年復一年。

1776年10月1日,貝多芬的二弟尼古拉斯.約翰.貝多芬出生了。也就在這一年,貝多芬上學了。他非常喜歡學校開設的功課:音樂、拉丁文、算術......尤其是音樂課,勤奮的他,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天賦和才華,引發了音樂老師的好奇與偏愛。

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貝多芬的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一些難度較高的古典曲譜,他不僅能彈得流暢自如,而且還能彈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童年的生活對貝多芬來說,顯得歡樂不足而沉重有餘。這種有些扭曲的家庭教育,又養成了他早熟、愛捉弄人和孤僻的古怪性格。

童年的貝多芬,除了祖父之外,還很喜歡媽媽。

媽媽的溫柔與呵護是小貝多芬生活中的一縷陽光,照亮了因父親苛刻教育而變得有些冰冷的心,使小貝多芬擁有了不少的歡樂。

瑪麗婭也非常喜歡這個聰明而有些孤僻的孩子。丈夫的冷漠,生活的困苦,日常家務的勞累讓她感到壓力重重,不堪重負。有了小貝多芬的陪伴,瑪麗婭才意識到生活並非對她太過殘酷。可以說,兒子的成長與進步是瑪麗婭的惟一慰藉。

大自然是小貝多芬的至愛,他常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到森林裏玩,尋找森林的居民--松鼠、野兔和小鳥。

小貝多芬也常常和媽媽一起散步,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一天傍晚,母子倆手牽着手,漫步在萊茵河畔。落日的餘暉撒滿了水面,使萊茵河水也染上了一層金色。望着一艘艘遠去的輪船,小貝多芬想如果有一天也能夠登上那樣的大船,到遠方的城市裏去開演奏會,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遠方的都市--維也納!音樂之都維也納!

這孩子的神情,也立刻興奮起來。

一個非常新鮮幽麗的清晨,陽光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空氣是清冷而甜蜜的。波恩巷裏此刻正瀰漫着一股潮乎乎的水氣,樹影子漸漸淡了,星斗漸漸少了,天空也顯得逐漸升高了。

約翰告訴小貝多芬,選帝侯王爺星期天想聽一場戲,他在劇中演一個主要角色,如果小貝多芬好好練琴,就讓媽媽帶着他去聽。

孩子聽到這些話,以爲自己聽錯了。不過,他的興奮情緒實在無法掩飾。去選帝侯宮廷聽戲!終於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小貝多芬不禁手舞足蹈起來。他從來沒有這樣開心過。

約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小貝多芬見到了大劇院金碧輝煌的大廳,見到了一排排紅色天鵝絨椅子,見到了貴族老爺和梳妝打扮得讓人驚訝的貴婦們,尤其是,他頭一次聽到了一支完整的樂隊奏出的音響,神奇的樂音。他看見父親在臺上做着誇張的動作,唱着悅耳動聽的歌兒。

這天晚上,他上牀睡覺的時候,腦子裏還是一片喝彩聲。睡着以後,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穿號衣的人,舞着手中的指揮棒,似乎把自然界的所有元素都釋放出來,似乎內心所有的熱情都噴涌出來。

童年的貝多芬,儘管有些憂鬱,但他那純真、頑皮的天性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他立志長大後去音樂之都維也納闖蕩。

大自然是美的,小貝多芬的心靈在大自然中受到了一種純潔的洗練。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是優美的樂章,與大自然的接觸陶冶了小貝多芬的情趣,潤澤了他的心靈,在未來的藝術生涯中,他將這些天籟之音,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上學了。他非常喜歡學校開設的功課:音樂、拉丁文、算術......尤其是音樂課,勤奮的他,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天賦和才華,引發了音樂老師的好奇與偏愛。

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貝多芬的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一些難度較高的古典曲譜,他不僅能彈得流暢自如,而且還能彈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童年的生活對貝多芬來說,顯得歡樂不足而沉重有餘。這種有些扭曲的家庭教育,又養成了他早熟、愛捉弄人和孤僻的古怪性格。

童年的貝多芬,除了祖父之外,還很喜歡媽媽。

媽媽的溫柔與呵護是小貝多芬生活中的一縷陽光,照亮了因父親苛刻教育而變得有些冰冷的心,使小貝多芬擁有了不少的歡樂。

瑪麗婭也非常喜歡這個聰明而有些孤僻的孩子。丈夫的冷漠,生活的困苦,日常家務的勞累讓她感到壓力重重,不堪重負。有了小貝多芬的陪伴,瑪麗婭才意識到生活並非對她太過殘酷。可以說,兒子的成長與進步是瑪麗婭的惟一慰藉。

大自然是小貝多芬的至愛,他常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到森林裏玩,尋找森林的居民--松鼠、野兔和小鳥。

小貝多芬也常常和媽媽一起散步,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一天傍晚,母子倆手牽着手,漫步在萊茵河畔。落日的餘暉撒滿了水面,使萊茵河水也染上了一層金色。望着一艘艘遠去的輪船,小貝多芬想如果有一天也能夠登上那樣的大船,到遠方的城市裏去開演奏會,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遠方的都市--維也納!音樂之都維也納!

這孩子的神情,也立刻興奮起來。

一個非常新鮮幽麗的清晨,陽光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空氣是清冷而甜蜜的。波恩巷裏此刻正瀰漫着一股潮乎乎的水氣,樹影子漸漸淡了,星斗漸漸少了,天空也顯得逐漸升高了。

約翰告訴小貝多芬,選帝侯王爺星期天想聽一場戲,他在劇中演一個主要角色,如果小貝多芬好好練琴,就讓媽媽帶着他去聽。

孩子聽到這些話,以爲自己聽錯了。不過,他的興奮情緒實在無法掩飾。去選帝侯宮廷聽戲!終於得到了這樣的機會!小貝多芬不禁手舞足蹈起來。他從來沒有這樣開心過。

約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小貝多芬見到了大劇院金碧輝煌的大廳,見到了一排排紅色天鵝絨椅子,見到了貴族老爺和梳妝打扮得讓人驚訝的貴婦們,尤其是,他頭一次聽到了一支完整的樂隊奏出的音響,神奇的樂音。他看見父親在臺上做着誇張的動作,唱着悅耳動聽的歌兒。

這天晚上,他上牀睡覺的時候,腦子裏還是一片喝彩聲。睡着以後,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個穿號衣的人,舞着手中的指揮棒,似乎把自然界的所有元素都釋放出來,似乎內心所有的熱情都噴涌出來。

童年的貝多芬,儘管有些憂鬱,但他那純真、頑皮的天性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他立志長大後去音樂之都維也納闖蕩。

貝多芬的故事15

一年秋天,貝多芬像往常一樣外出演出,他來到了一個位於萊茵河畔的小鎮上。也如往常一樣,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悠然地散步着。

夜晚寧靜優美,邊走邊思。這時,忽然聽到有鋼琴彈奏聲隱隱約約傳來,這曲子是他的作品。從琴聲中可以聽出,演奏者雖然技巧還不夠熟練,但情感真摯,似乎想通過琴聲把自己的內心情感盡力表現。

貝多芬自然順着琴聲走了去,停到了一間農舍前,正在此時,琴聲戛然而止,屋裏傳出了話語。

女孩說:“這首曲子真難彈呀,只聽過別人彈過幾遍,但總是記不住,要是能聽貝多芬親自彈一遍該多好呀!”一個男人的聲音,“是啊,要是音樂會的門票便宜點該多好啊”女孩安慰說,“先生別難過了,我也就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完後秒懂,推開房門輕輕地走了進去,這樣不打招呼就進去真的好嗎?只見茅屋裏點了一支蠟燭,昏暗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放着一架古老的鋼琴,一位年輕俊美的女孩坐在琴前,她衣衫襤褸、身形消瘦,但面龐清秀。這女孩似乎聽見了有人進來,便警覺地轉頭,貝多芬看到女孩的神情,忽地驚訝,因爲她雙目失了。

皮鞋匠,從穿着上來看這個進來的人不像是壞人,(咳,他家也沒啥可偷的可搶的)便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乎?”貝多芬說:“不,我是給這位女孩彈琴的。”

女孩聽到這話,吃驚地連忙起身,把琴凳讓給貝多芬。貝多芬坐在琴前,從容地彈起了剛纔女孩彈的那首曲子,女孩聽得入了神,一曲終了,她激動地說:“您彈的真好啊!您是?難道是貝多芬先生嗎?”貝多芬並沒有正面回答,“你喜歡聽嗎?喜歡的話我再彈一曲。”

這時窗外刮進來一股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透過窗子照進了房間,好像一切都披上了銀紗,格外美麗。貝多芬凝望着站在他旁邊的窮苦兄妹倆思緒萬千,藉着清幽的月光,彈起了一首寧靜優美的樂曲,美妙的旋律猶如涓涓細流緩緩而出。

兄妹倆人靜靜地聽着,彷彿面朝大海,明月初升。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薄薄的雲層照耀下來,頓時海面上起了大風,捲起了大浪。

被月光照耀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拍向岸邊……

兄妹倆聽着醉了,彼此凝望,此時皮鞋匠看到妹妹被月光照耀的面龐,顯得格外美麗。此人此物此景,如同夢中。當他們清醒過來才發現貝多芬早已悄然離開,而剛剛彈奏的那首曲子,是貝多芬即興發揮之作。貝多芬急忙回到旅店,花了一夜把剛纔彈奏的曲子記錄了下來。

這就是傳世名曲——《月光奏鳴曲》。直到現在,不論是誰,當再次奏響、聽到這首《月光》,都能聯想到美麗的月色,及這動人的故事。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