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書的隨筆

讀書的隨筆

來源:時尚冬    閱讀: 6.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書的隨筆1

在這篇文章裏體現出母親用溫暖的雙手給了我們這個世界,尋覓那個懷抱,我們不用睜開雙眼,僅憑着溫暖的熟悉的安全的全力以赴的氣息,就能找到……

讀書的隨筆

因爲荷葉傾側過來覆蓋紅蓮,正如母親爲兒女遮風擋雨,荷葉無畏無懼地爲紅蓮遮蔽風雨。荷葉象徵着母親。作者由眼前生動的場景,而聯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幻化出“荷葉母親”如詩如畫般美好的形象。

“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庇?”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遇到煩惱憂愁時,除了母親,沒有人能夠幫助我排憂解難。“心中的雨點”是用來比喻生活中的煩惱;“無遮攔天空下的蔭庇”是用來比喻母親爲我們遮風擋雨。這句話抒發了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讚美的思想感情。

讀書的隨筆2

喜歡翻開書本時的那股墨香味。

在清閒的午後,在落日的黃昏,一杯清茶,一縷書香,看親情如燈,悄無聲息的照亮我們生命裏的每一個角落,直至我們潸然淚下;品人生如棋,在無常的生活中抱一顆平常心,在平凡事中領悟到蘊藏着的深情……喜歡看的書有許多,小說、散文、詩歌、童話、漫畫、歷史、科技、神話,都是深受我的喜愛。讀小說,我在曲折蜿蜒的心路上行走;品散文,我在詩意的天空自由飛翔;看漫畫,我在幻想的世界放聲大笑;學科技,我在科學的天地暢想未來。在書的芳香中,我成長着,快樂着。

喜歡楊紅櫻輕鬆幽默的寫法,喜歡她筆下那聰明機智的吳緬,調皮搗蛋的馬小跳,小大人似的路曼曼,善解人意的冬陽,喜歡他們的善良勇敢,喜歡他們的敢作敢當,喜歡他們的率真可愛……喜歡秦文君貼近生活的語言,喜歡她筆下那出口成章的才女林曉梅,喜歡那永遠長不大的小女孩賈梅,也喜歡那嘴硬心軟的哥哥賈裏。喜歡的作家還有很多很多,伍美珍,鬱雨君,商曉娜……書是街燈,讀的書多了,心中的路也就寬闊明亮起來;書是路牌,在你迷茫是爲你指引方向,爲你採集一路芳香;書是驛站,任你在這放鬆心情,諦聽時代的足音,追尋生命的履記。書不會說話,卻無時無刻不在與你的心靈對話;書不會行走,卻時時刻刻催促着你的思索……。

在充墨香的文字裏,我行走着,成長着,快樂着!

讀書的隨筆3

現在的“節”名目繁多,除了像國慶,元旦等法定節假日以外,更多的是商業性的。如菊花節、茶葉節、啤酒節、龍蝦節、讀書節……等等。現在又有了“讀書節”,宣傳讀書不是壞事。中國人自古就崇尚讀書,只因後來讀書帶上了功利色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人的念頭就歪了,使這個本來很雅的事弄得有點不雅。因此也就有了“讀書做官論”,大家都來讀書,讀書就是爲了做官,但世上又那有這麼多的官讓你去當。既然讀書當不了官,於是就覺得讀書沒了意思,於是又有了“讀書無用論”。可見做任何事,功利心不能太急切,否則達不到目的就會抱怨。

現在的書品種太多,魚龍混雜,書的品位也是良莠不齊。那包裝更是花裏胡哨,打開書頁,滿眼都是“刀光血影”,要不然就是“親愛的,你別急……。”讀起來確乎有點血脈崩張,意亂情迷,然而合上書頁留下的可能就是空虛。因此讀書既要有選擇,也不能太功利,否則讀書就沒有了意義。我對讀書不敢寄於厚望,不希望讀了書就能功成名就,不敢說讀了書,情操就能一下子高尚起來,更不敢有讀書報國的遐想。

我讀書只是爲了消遣,只是爲了打發多餘的時光。沏一壺茶,躺在沙發上,打開書頁,就能領略到古人慷慨激昂的那種境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似乎是于謙向你緩緩走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那是文天祥的浩然之氣;“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這是看破紅塵的李白;“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氣貫長虹的岳飛。合上書頁,你也可以回味窗外的大千世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春的嫵媚;“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秋的豪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江南春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塞外風情,如果沒有書,即使身臨其境,也難體會其間的意境。讀了書,即使不出門也能領略這如畫如詩的場景。現代年青人憧憬情愛,書裏當然也有愛的柔情:“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是愛的思念與等待的寫實;“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展現了愛在等待之後帶來的驚喜;“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對愛的忠貞的表白;“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是擲地有聲的愛的誓言;“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體現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愛的纏綿。這些經過千錘百煉的詞句,纔是真正的情愛真諦,書之外是難以尋覓的。讀書的情趣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讀書可以勵志,讀書能夠怡情;讀書重溫已逝歲月,讀書再現人間萬象;讀書增長知識,讀書開闊視野。多讀點書,有選擇的讀點書,總歸是有好處的,這就是所謂“開卷有益”吧。

真的希望能把讀書節辦好,真的不希望把雅的事做俗,真的希望書商也要雅一點,不要假借這聖潔的殿堂,塞進不潔的私貨。但願我不是杞人憂天,但願大家都能夠讀到更多的書,更好的書。

讀書的隨筆4

本文的題目我引用了《史典》中的句子“樂至無如讀書”,意思是說人的一生如果能養成讀書的習慣,那實在是一件快樂無比並且受益無窮的事情。

我有兩個非常好的網友,一位是聲望很高的部隊轉業幹部,一位是一家工廠的高級鉗工,大概五十多歲吧。每天晚上都堅持讀書到深夜,令我敬佩,這種精神難能可貴,是我學習的楷模。

現實中,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共識——讀書是貫穿一生的事。但是,我想在我們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時間能用來讀書呢?據統計學家計算,假定一個人的壽命爲100歲的話,那他吃飯、睡覺、工作、娛樂、生病、做家務等會花去92。5年,剩下的7年半,即2737。5天,纔是用來讀書的時間,而這一點點時間還有事實防備“臨時外出、緊急意外事件、沒有計劃與目標的瞎忙乎”……由此看來,人的一生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實在是少得可憐,而這很少的時間如果不是用來讀書學習,而是像闊少亂花錢一樣隨便的擲掉。豈不是很可惜嗎?錢用去了還可以再賺取,可是時間糟蹋了卻不能重新找回。

這樣的體會可謂至深,那就是——通過長期的讀書能夠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充實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爲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無論一生中遇到什麼樣的風浪坎坷,都能夠保持一種“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平常心態。這樣的人卻時在物質生活上清貧寒酸,但絕不會“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在名聲地位上也許並不顯赫,但在精神上卻屬於“打不倒的巨人”孔子生前曾稱讚他的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賢者安貧守道,其心志繫於精神世界,根本無閒暇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和官場得意的快感,這樣的人被孔子連連稱賢,很是了不起,讓人傾慕。其實,孔夫子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據說他晚年酷好讀《易》,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以至韋編三絕(連接竹筒的皮繩子磨斷三次)。除此之外,還真沒聽說過孔子在物質享受方面有何特別的慾望和奢求。

一個人通過自學的讀書可以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因爲書中有奉勸、慰藉、理解,有大師陪伴你在思想、探索。在孤獨的雨夜獨自打開典籍,就像叩開先哲聖賢的大門,屋內春意盎然,陽光盤桓。老莊的棒喝,惠特曼的誠摯解懷,魯迅的投槍匕首從你臉邊搜搜掠過……我們與大師們超越了時空的阻隔,都成了好朋友,且一呼即來,從不反目,不亦樂乎。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能真正踏下心來讀書的人並不多。因爲我們所受的誘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稠密,我們的虛榮往往使我們更在乎那些外在的亮眼的東西,而對於讀書這種費時卻健心的事往往不屑一顧……是的,我們喧囂的心靈已經難靜下來與讀書默默地相對,即使也還有一些癡情的讀書者在爲書籍作最後的守望,但書在很多時候不是被附庸風雅當成了飾品,就是在“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的託辭聲中蒙上了歲月的風塵。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書,可使我們回到過去的時光,更可以使未來的時光延長或縮短,可以使人們的生命獲得更大的價值。

書到用時方恨少,今天我寫此文章,也是對自己的一大指責,人生中的遺憾。開頭提到的兩位網友朋友,文化底蘊很深,出口成章,滿腹經綸,這和平時讀書是分不開的,我非常賞識他們。在今天的精神領域裏,還能執着的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

讀書的隨筆5

倘若我們能夠透過自己的書窗窺見古人窗前的那輪明月,那麼,精明的現代人才算擁有了完整意義上的聰明。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有什麼比滋養心智更需要的?

現代城市裏的樓房越高,越是鱗次櫛比,離月亮的距離就越遠。都市裏五彩繽紛的燈光早已把明月擠壓爲昏黃的一片,明月照樣從海上升起,但共此時的都市蝸居里,投射過來的只是高樓斑駁的影子。如果有幾片月光擠進霓虹燈光、白熾燈光留出的`縫隙,也如受到污染的水。汽車笛聲、影視音響、電話鈴聲,將月光攪得更加渾濁並且支離破碎,留不下一小片安靜,來安放一張書桌。偌大的一座城市,月光和書籍很難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如果說門是生活的進出口,那麼窗可以說是天的進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樓割裂了,明月難以進出生活在喧囂里人動盪的心靈。即使是在閉門索居的日子,有幾個人端坐書窗前,讓月光佈滿內心空間?何況天上的那輪明月,只徘徊在都市的邊緣,在城裏辦理不到一份“暫居證。”

錢鍾書先生說: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慾望;窗子許我們佔領,表示享受。現代都市人進出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門,卻極少去擁有一扇用以心靈眺望的窗子,更無閒人閒讀書的閒情去掬一把透過書窗的月光,洗滌心靈的塵垢。

偶然記下宋代劉子軍的兩句詩: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明月不知讀書人已去,淹沒在都市的紅塵中;明月夜深來照的,也不是書聲朗朗的書窗了,有的只是裝潢和功利了。都市裏,也有很多讀書人,但這些人想的是文憑、職稱、職位,急功近利的他們懂得用描譜儀鑑定金錢的金黃色的純度,卻無暇顧及書窗上那輪明月的皎潔銀白。臨月漫披卷,憑欄且數星,看不見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書中文字爲腹內經綸,想的的只是經世致用,讀書蛻變爲苦事。月窗攙燭影,風葉亂彈琴,舔燥的大概是名利裹挾着的喧囂吧。

月是應該鑲嵌在窗子裏看的,好比一幅畫配了鏡框。開了窗邀約清風明月進來佔領,其實是擁有一輪屬於自己的明月。錢鍾書先生還說,窗比門代表更高的人類進化階段。我以爲書窗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書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現代人淪落的一種方式;讓高樓大廈侵佔了心靈的家園。

讀書本是一件賞心樂事。歸有光在《項脊軒志》寫到書窗玩月的情景:三更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姍姍可愛。我想,還有半牆的明月篩落到他飄逸的心頭吧。閒讀書,讀閒書,讀書閒,注重的是讀書時的閒逸,忘卻虛名浮利,獲得一種周國平先生所說的“豐富的安靜。”並不是休閒是纔讀書,而是讀書時讀出閒情逸致,把知識化爲腦中的智慧,滋養心靈。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閒的心態去讀書,讓書窗上的那輪明月將思緒漂白、沉澱。

書窗上的那輪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燈紅酒綠的繁華並不完全拒絕棲居的詩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託閒情。明月多情,隨人處處行。

讀書的隨筆6

閱讀一些深刻的文字的時候,感覺就是對心靈進行一番洗禮。有的時候會很迷茫,很困惑,自己能否參透作者筆下的禪機?像一個溺水的人,慢慢在文字中掙扎,漸漸睏倦,昏昏欲睡。只好把書本拋向一邊,滿屋盤旋,企圖從文字裏掙脫出來,放棄與智者對話。但文字的魅力叫你無從逃避,捧書再讀,在痛苦的思索中,緊鎖的眉頭慢慢舒展。像是推開了一扇窗,春風和陽光一齊擠進來,鬱悶的心一下子晴朗起來,咬牙切齒,和那些文字做一個了斷。

文字的深刻不是晦澀,讀不懂和讀不進去是兩個層次。讀不懂恐怕與作品有關;讀不進去是讀者的能力不夠。

大海的深邃與小溪的清澈同樣令人沉醉。一種可以益智,另一種則可以怡情。我不知道我更鐘情於什麼,我總希望我的文字更加深刻一些。可在閱讀的時候,喜歡冰心更甚於魯迅。魯迅是在悲天憫人,解剖人性,他是用手術刀寫作;冰心在歌唱,她的歌裏也在講述人生的哲理。那是一棵大樹和一朵鮮花,大樹的褶皺裏鐫刻着歷史,枝頭累疊着警世名言;可是鮮花有着更加動人的美麗。鮮花用美麗的綻放與凋零詮釋人世間的美與醜,愛與憂傷。

在欣賞美的同時領悟人生的真諦,豈不是一大快事?美麗的文字從不妨礙思想的深刻。

平淡卻可以回味的文字更易於閱讀,也更具有閱讀的價值。表面華麗而毫無思想的文字,味同嚼蠟,索然無味。思想深刻而文字過於艱深,是作者太過憤世嫉俗,在考驗讀者的耐力。

那些大家的散文看似波瀾不驚,但大海的深處卻是暗流涌動。每一滴水都帶有時光的痕跡,每一朵浪花都深藏着歷史的煙雲。這應該就是文字的魅力。

我們之所以喜歡閱讀,是因爲總會有一些文字讓我們感動,感悟。叫我們無法罷手,難以釋懷。

像高山的巍峨,大地的廣袤,飛流的飄逸,小溪的靈動;花的芳香,鳥的流影;佛家的禪語,詩人的清淚。皆爲情懷,都成文字。

一花一世界,一字一感嘆。文字的魅力難以言表,所以,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就是我們的夢想。

美的文字淨化心靈,深刻的思想塑造人格。能夠叫讀者讀懂,讀進去,文字纔會有生命力。讓美好的文字親近每一顆心靈,讓深刻的思想薰陶每一個大腦,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讀書的隨筆7

外飄起了沾衣欲溼的杏花春雨,濛濛的,絲絲涼涼,心裏好清爽。在飄雨的夜裏,我忽然有了品味讀書的願望。

我愛書。因爲讀書不受時空侷限,思接千載、出入六合,與大家巨擘攀談,同泰斗耆宿交流,和巨人英雄對話,嚮導師領袖請教。好書是一扇軒窗,能吹來絲絲清風;好書是一泓清泉,能滋潤乾涸的心田;好書是一輪明月,能使人豁然開朗;好書是一縷陽光,能溫暖和撫慰心靈;好書是一位智者,能給人哲理啓人睿智。

我愛書。我讀了蘇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我讀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讀了李清照“悲悲慼慼,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我讀了李後主“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我讀了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讀了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讀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我讀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書中,我明白了“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的修養,明白了“繩據木斷,水滴石穿”的真諦,明白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道理。我領悟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領悟了“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的美德,領悟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領悟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險峻,領悟了“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空靈。我知道了“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的寂寞,知道了“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的絕望,知道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快樂。我懂得了黛玉葬花之悽美,懂得了破釜沉舟之豪壯,懂得了草船借箭之妙算,懂得了邯鄲學步之愚笨,也懂得了烽火戲諸侯之荒唐。

我愛書。當我流連於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潔的漢宮秋月,當我吟詠着君子好逑的《詩經》,魂兮歸來的《楚辭》,當我欣賞着李太白的杯中酒,感嘆着曹雪芹的夢中淚,當我品讀着莊子的逍遙雲遊,孔子的顛沛流離,魏王的老驥壯志,蕭峯的英雄氣慨,楊過的專一癡情,郭靖的俠義正氣……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陶醉,更讓人憧憬呢?這就是書籍的力量,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聽窗外的細雨霏霏,閉上眼睛,沉浸在清香而深邃的氣息中,想象着花兒沐雨的清爽,一天學習的疲憊和煩惱頓消,心靈得以淨化——讀書的感覺真好!

讀書的隨筆8

“賣書嘍!賣書嘍!”咦,誰在校園裏賣書呢?哦!原來是我們淘書樂活動開始了!操場上不知從什麼時候已拉起了一座彩虹橋,五顏六色的旗姑娘在風婆婆輕輕地撫摸下跳着優美的舞蹈。一個個“小書店”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同學們忙碌地穿梭在書海中,臉上洋溢着歡樂的笑容。

我也成了一名小老闆。“五元賣嗎?”一位小弟弟眼睛貪婪地盯着《一年級的小豆豆》小聲地說。我頭一搖:“不賣!”。“可我……我只有5元錢。”小弟弟雙眼還是死死地盯着那本書,可憐巴巴地說。看着小弟弟天真的表情,我心一軟答應了。此時操場上討價聲、還價聲、說話聲匯成了一曲生活的交響曲。不一會兒,小書店的書被一搶而光。我心裏樂開了花。

輪到我來淘書啦!我像一隻歡樂的小鳥飛向知識的海洋。《一千零一夜》、《昆蟲記》……這都是我夢寐以求的書,我在書海中尋找着。一眨眼,我就買了5本書,如獲至寶。拿着心愛的書,我乾脆坐在操場上,迫不及待地看起書來,享受着閱讀的快樂。

“讓生命充滿閱讀的喜悅。”我是個愛讀書的小姑娘,我喜歡天天在書的海洋中快樂地暢遊。

讀書的隨筆9

中午安凡掛電話回來,說午休時在宿舍看悟空傳,被沒收了。書是班級圖書角的,讓我買一本賠回去。我笑他,這本書你不是小學的時候就看了嗎,怎麼又想看了?他說好久沒看,挺想的。我當然是一口答應,對於他們想要的書,我一向是極慷慨的。

放下電話,不禁想,果然叛逆的年紀最是喜歡孫悟空,喜歡這樣的書。

北美豹貓安凡接觸悟空傳的時間有點早。我一向喜歡孫悟空,喜歡他那種天不怕地不怕毀天滅地的氣概。重讀西遊記只肯看到大鬧天宮,等他被如來一把壓入五行山下後就不肯往下翻了,太過憋悶!家裏的悟空傳一直是我時常會去翻起來的,特別衝着裏面一張孫悟空一身盔甲神氣至極的明信片。有一回,不知心情爲何,我一連讀了五遍,北美豹貓安凡一向是粘着我的,不禁頗爲好奇,等我看完,便迫不及待地拿去翻了。於他的讀書,我一向是由着他去,就連他喜歡的血腥恐怖的我連封面都不想看到的書,我也沒禁止他買。當時看完,他大約是一知半解吧?小少年拿了書中的幾句到班上賣弄,很是得意,因此對這本書感情不同?但後來他的興趣主要還是在星際以及懸疑上。沒想到如今又重新想起,大約是因了這個年紀吧?

叛逆的年紀,大約就喜歡看這些打破規則的英雄,喜歡這樣的氣概。喜歡頭破血流依舊百折不回;喜歡明知失敗的結局依然一往無前。是的,這個年紀,喜歡的不是大團圓,而是悲劇的英雄。喜歡熱血義氣甚至悲傷與死亡。

當初我叛逆的年紀還沒有悟空傳這樣的書,那個時候最喜歡的是莊子,想象瑰奇有趣氣勢蓬勃澎湃。想着那種神魂在天空遨遊,該是何等意氣風發的事情呵。以至於我如今基本不看網文,但修真的偶爾碰上還是會翻幾頁的。想着生亦何歡死亦何惱;想着脫了這累贅的軀殼感受萬物的變幻。

什麼年紀讀什麼書,確實的。

我以前一直不喜歡論語,總覺得它如同一個嘮叨的老者,說着一些明哲保身的話。老子的道德經肯定也是不喜歡的。覺得寧願生命如煙花般短暫而燦爛。

前幾年重讀論語,居然很是耐心了。居然覺得其間真理頗多,孔子不愧是個練達人情的聰明人呵。父親最近聽書,聽的是說老子的,拿許多東西來問我,說他對老子極爲欽佩,說聽了他,整個人都心平氣和起來。才覺得,老子與孔子,真的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幾個人中的呵,他們對人的理解直到今天依然適用。

一個朋友說他每週給他的倆孩子讀論語,他的倆娃,一個小學,一個幼兒園。他建議我說也該給孩子讀論語了,言下之意我的娃已經初中,還沒開始讀有些遲了。

我只是打着哈哈跳過去。

我以前也曾想過什麼多少歲要給孩子讀論語什麼的。如今我打消了這個念頭。什麼年紀讀什麼書,當年的我不喜歡論語,如今我的孩子估計也不會喜歡。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又哪裏能讀得懂老子與孔子?

讀書的隨筆10

燈光照在午夜的時針上,鐘面上就跳動着超前和滯後兩個陰影,有點像車輪上移動着的輻輳,慢慢的鋪填滿了一天的光陰。作爲一個現代人忙碌的一天,也就是用一個又一個的計劃、任務充塞着的一天。我不知道這個旋轉的車輪加速到什麼程度,纔可以擋住對面照射來的那一束虛無的光線。在夜晚讀着書的時候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的激情,讀書的意義則在於不斷地激起這種激情。

每天讀書50頁後,擡頭看到時針跳躍過了今天和明天分界,繼續走在沒有路的圓周裏,有時會無法理解它迷幻在春夏秋冬裏的反覆。但每一個跳躍都充滿了神祕,因爲生命在每一個瞬間都承受了無常顫慄中的喜悅。匆忙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也時常迫使人們作亡命的跳躍,平庸者也許會慶幸自己沒有遇到挫折的痛苦,卻也無法得到痛苦中的喜悅。亡命的跳躍則大多是因爲寂寞,一陣瘋狂以後,又往往陷入更深的寂寞,而讀書給人帶來的的樂趣則是最長久的。

於是我覺得:無論是平庸還是瘋狂,忙碌的時候,都不能忘記了回到自我來讀點書。“忙”字是豎心傍一個亡,在忙着應付別人的時候,別把心放在了亡字下,忘了我們當初爲什麼哭着來到這個世界上。掙點錢,可以改善一下居住的條件;讀點書則可以改善一下靈魂所處的環境。

人們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多古人認爲,通過讀書,可以得到顏如玉般的美女。但我卻覺得,一部好書的魅力,是絕對超過一個顏如玉的美人的。也有一些乍一見似乎是“顏如玉”的書,從背後看看讓人陶醉,側面看看也讓人想入非非,但正面一看卻會讓人趕緊撤退,那一定不是自願要讀的書。但是有時候還必須去讀這樣的書,那就很難會有多少快樂可言了。

讀書的快樂在於讀自己想讀、愛讀的書。有時會爲書中的精闢而傾倒,有時爲只能理解隻字片言而心有不甘,有時也會發現總有幾處文字的差錯而不以爲然。於是隨着書頁的翻動,情感也爲之起伏,這樣就越發令人手不釋卷了。

一切遊戲都是人生戰場上的小型演習,勾起的多爲克敵制勝的好勝本能,然而一陣宣泄之後的那種征服的快樂,卻總是比不上讀書以及讀書所帶來的學識,讓人感受到的快樂來得長久。而且讀書的樂趣還不受個人條件和年齡的限制,它是可以讓人終身受用的。我的朋友常說:“坐着讀書,躺着思考,站着做人。”讀書之所以讓人快樂,也全在於它引發了人們的思考,而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維的火花。正是思維的火花讓人直立起來脫離了低等動物,並讓人享受到做人的尊嚴。

有文章說:紹興三味書屋的“三味”,源自宋人的《李淑書目》。李淑說的是:“詩書爲太羹,史爲雜俎,子爲醯醢,是爲書三味。”吃是維持生命的第一要務,也是口腹之娛,讀書的好處與重要也可以與之相提並論,而在“娛”的方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爲精神的愉悅總是比生理的愉悅更耐久,即使是食物,有的時候也需要動用精神的力量去消化。壽鏡吾的孫子壽宇說他祖父也曾對他說過:“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最富的人、最有權力的人並不是最快樂的人,而一個僅能達到溫飽的人,只要有一本自己喜歡讀的書在手,就能源源不斷地從中得到快樂。因爲書指示和不斷校正了他去得到真理的方向,讓他明白掩蓋在事物背後的真實,從而可以比較從容、比較有尊嚴地面對人生,這是可以讓人一生受用不盡的。所以蘇軾說:“誰知聖人意,不在古書中。”也正如《中庸》所說:“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也。”讀書的“三味”,也就是咀嚼書外之味的樂趣。

讀書的隨筆11

讀書是一種享受,我們可以在享受中得到體會;讀書是一種體會,我們可以在體會中得到樂趣;讀書是一種樂趣,我們可以在樂趣中獲得知識。我讀書,我快樂!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它可以引導我們奮力前進。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脫離庸俗,脫離無知,走到哪裏,彷彿都有一種書的清香伴隨着我們,書香瀰漫,讓我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有文化底韻的人,都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一種高貴的氣質。書籍,它教導我們要腳踏實地的做人,問心無愧的邁向成功。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而讀書則是和書交朋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培養文化修養。如果經常去閱讀,去思考,便能從中找到新的知識點。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還可以把知識點牢牢地記住,就像刻在腦海裏一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多讀健康有益的書,努力地學習,才能爲自己幸福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讀一首古詩,詩情畫意即刻展現在我們眼前。南北朝民歌《刺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北方大草原的遼闊,青草豐盛,牛羊成羣的迷人風光;賀知章的《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通過讚美柳樹,更讚美了春天,歌頌春的無限創造力,使讀者聞到春的氣息;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則表現了春天夜雨後清晨的美麗景色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王維的《鹿柴》——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句都能讓人陶醉。

讀一本童話書,就能讓人開開心心,消除煩惱,因爲童話書裏藏着許多有趣、奇妙和神奇的故事如:《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漁夫和妻子》……這些故事有的讓人開心,有的讓人傷感,同情故事中的主人公,還有的讓人懂得很多道理。

讀一本意義方長的書,能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讀一本作文書,又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從中吸取精華,就像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美味的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書就是這麼重要的夥伴,所以,我讀書,我快樂!

讀書的隨筆12

教師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新的時代更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一名教師,應該以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以教師的愛培養學生的愛,以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建立適應社會要求的知識結構。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觀念,增強素質,煉就過硬的思想素質與業務能力,才能成爲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才能贏得教師的尊敬,贏得學生的愛戴,贏得家長的讚譽。

一、身令其正,德才兼備

“四面山風來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個人需要靈魂的自強不息,民族需要靈魂凝聚人心。而一個高尚的靈魂,純潔的靈魂對於爲千百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來說,尤爲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爲一名教師,就更應該注重自身的師德建設。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一切都在發展變化。對於教師的品德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與以前的人們相比,教師的心靈上少了許多束縛和制約,但並不意味着可以放鬆乃至放縱,而正相反,對教師而言要求更高了。大浪淘沙,真金百鍊,去掉外在約束之後,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準繩——那就是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民族意識和責任意識。只能這樣,教師纔不至於迷失方向,以此來教育人,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愛灑向學生,用血和汗灌溉着一方方土地,把自己的一切無私的奉獻給教育事業。您現在閱覽的是

二、率先垂範,更新知識

教師要把眼光放遠,視野放寬,及時瞭解各類前沿知識,這樣不至於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作爲教師,應該什麼都懂一點,但更要精通其中一兩點,這一兩點就是與自己教學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方法。隨着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的全面鋪開,在研究型課程中,教師首次成爲被學生選擇的對象。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教育頭腦,具有豐富的知識才幹。教師向社會了解新知識,其次由自己昇華新知識,最後向學生傳授新知識。這就是教育接力賽的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因此,教師應以紮實技能和踏實工作,履行職責,教書育人,回報社會;錘鍊黨性,身體力行地實踐黨的教育方針,爭做模範;抓緊職業能力的學習,學習真知識,更新新知識,傳授給學生真才實學。

三、以心換心,縮短距離

愛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纔會是持久的。基於這一點,教師更應該不斷擴大與學生的知識距離,縮縮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她需要教師的愛和關心,需要教師像父母一樣在生活上關懷備至。當然,愛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且是一種活動。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爲學生着想,體諒他們的難處與痛苦。教師首先應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其次教師以心換心,與他們溝通情感。這樣,如果他們真正體會到這是出於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那麼學生一定會愉快地接受。

 四、勇於實踐,超越自我

在三尺講臺上,教師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沒有辭藻華麗的豪言壯語。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是用堅定的步伐走自己的路。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腳踏實地,不斷進取,努力創新,勇於實踐,無私奉獻。只有這樣,纔會擁有一個嶄新的自我;纔會不斷超越自我;纔會奏響永不消逝的強音——《愛的奉獻》之歌;纔會結出輝煌的碩果;纔會有教育的春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願每一位教師在教育這塊園地裏揚起風帆,讓它乘風破浪,去搏擊,去征服一個又一個的艱難與險阻,從而達到勝利的彼岸。

讀書的隨筆13

以前讀過不少詩文,總覺得那些人就是無病呻吟。有牢騷的發牢騷,有高興的抒懷一下,詩歌一首,奇文一篇,就這一首首的流傳下來。

但是,自從教書以來,閒暇時間仔細品讀,詩句中的一些妙處還是能慢慢品出來的。比如易安居士的《聲聲慢》就是詩詞中的功夫茶,大口飲是沒有味道的,只有放到小茶杯中細細品,其中的味道才能依着舌頭,直入心頭。

人人都說開頭的十四個疊字用的特別好,人人都說好,那大家也就都說好,它肯定也差不到哪裏去,但是,好在何處呢?以前還真沒沒有好好品味過。

閒來無事,偶把書卷,翻到了李清照的《聲聲慢》。看着密密麻麻的批註,又認真讀了一遍。讀着,讀着,我內心深處的淒涼頓然升起,原來,開頭疊字的妙在它的情境的渲染,在於它傳遞的欲言又止,欲罷不能,無可奈何的心境。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動作由大到小,心境卻由小及大,再融爲個人悲劇。‘尋尋’’是一個比較大的動作,找的範圍也廣。

晚年的李清照,再也找尋不到當年“驚起一灘鷗鷺”天真,當年“依門頷首,卻把青梅嗅”的羞澀。如今的她,如一葉孤舟,飄然無定。站在當年和趙明誠生活過的宅院中,她在尋找。

推開花園的門,厚厚青苔摩擦着門軸,吱吱扭扭作響,明城是你嗎?你是不是要在門後給我一個驚喜?可是,空空的門後只有秋蟲的哀鳴。

她繼續尋找,到了當年把酒吟詩的花亭。她捨不得打開那簾屝,似乎明城正在依着它小憩。她慢慢拂過青帘,依稀看到明誠在對她微笑,明城是你嗎?你是不是要把金石上的銘文與我一起參悟?沒有回答,只有秋風打珠簾的噠噠聲。掀開,只見菊花殘,滿地傷!

淚在眼角肆虐,明誠你爲什麼要躲着我?看,這是咱們的《金石錄》,即要殺青,這不是你畢生的心願嗎?空蕩蕩的院落沒有迴應,只有秋風颯颯。

一路秋風蕭索,她踉踉蹌蹌來到了書房。書房似乎傳來研磨聲,翻書聲。她猛地推開房門,卻只有空空的案桌對着自己,卷殘塵微。明誠,我知道是你,爲什麼躲着我?當年你託付我的幾十箱的古董散失殆盡,所剩無幾。一路漂泊,伶仃孤苦,你可知我對你的思念?書房沒有聲音,只有淡淡的墨香。

她走近書架,一格格地“覓”,似乎明誠,以及他們所以美好的回憶就藏在這書格之間。一本本的珍藏的古書被攤開,一張張當年的字畫被展開,物是人非,明誠,你怎能捨我獨去呢?

這荒誕的人世間,除了你,還有誰,能懂我?“花面不如奴面好,倒教郎比比看”。秋葉散盡,明誠你是否聽到我內心掙扎無力的吶喊。

坐在這寂寥的案前,聽着窗外颯颯的秋風,看着那當年的印跡,嗅着刊印書中的墨香,她知道,明誠再也回不來了。

尋尋覓覓之後,看到的卻是滿目蒼涼,聽到卻是勁勁秋風,空空蕩蕩之下,感受到的卻是冷冷清清。

國破家亡,風雨飄搖,後繼無人,想我一身才學,也只能落得一句“才藻非女子所事也”,悽清無形,悲涼無限。

最後,所有的一切揉碎在她的心間,只化作“悽悽慘慘慼戚”的六粒血滴,摔碎在她的心澗。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用她細緻入微的觀察,爲我們開闢了一片文字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之下,我們洞悉到文字之奧,語言之妙。

讀書的隨筆14

閱讀給予你人生的不是外在的成功,改變的是你對人生的認識和思想境界。通過讀書來吸取書中的營養,豐滿內心、看清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僅可以養心,而且能讓你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生活,和動物有什麼區別?但一味的追求精神境界,脫離集體,孤立地活在自己的精神空間,那就真成了異類。

做人既要做到有思想又具備理智,是人都食五穀雜糧,並不是讀書比別人多些理解就高人一籌。你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但不要拿自己的標準去度量他人。每個人經歷不同,眼裏的世界也不盡然相同,對生活的認識各有感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現實要接地氣,與生活相融合。

本好書不但可以淨化心靈,甚至影響人的一生。初讀《簡愛》和《飄》是上初中時,書中女主簡愛和斯嘉麗柔弱外面下蘊藏的那種堅韌、頑強的性格對我的影響卻至今。

簡愛生活在寄人籬下的環境,飽受欺負,但她靠着堅強的意志完成學業,最終成爲一名家庭教師。她對自己命運、價值、地位的思考和把握,和對人格理性的認識,以及勇敢地追求真愛,都令我欣賞。看完《簡愛》,內心受到強烈震撼,她那種剛柔並濟的性格,她的大度與寬容,深深地打動了我。

每當遇到不順,想起《飄》裏的斯嘉麗在經歷情場失意,戰亂、家園重建、愛女夭亡、丈夫出走、生活一團糟情況下,面對困難和挫折時都不向命運屈服,獨自挑起全家的重擔。她那種不悲觀不泄氣的精神同樣給我帶來內心的顫動,並激勵我勇敢面對人生。在別人看是絕望而斯嘉麗眼裏始終充滿希望。本生長在一個優越家庭的貴族小姐,在人生中最孤獨和艱難的階段都不向命運低下高貴的頭,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從斯嘉麗身上,我看到了女人的獨立,與時俱進,不畏艱難,對生活積極的一面,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力量。男人能做的事,女人照樣能獨立做,女人的舞臺不僅僅在家中,哪怕生活虧待了你,只要不絕望,相信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讀書可以讓你徹悟真、善、美,一篇美文能滋潤心田。失意煩惱時或許書裏某一句話正好適合你當時的心境,頓時豁然開朗,因而解脫,這便是書帶給人的智慧。

所以,書在一定時候,是人的精神食糧,空虛寂寞時,唯有書可以充實你那空洞的部分。一個人無論多麼成功,也有失意的時候,生活中能懂你的人,恐怕只有自己。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遇到知己,甚至有時會感覺身邊的人近在咫尺心在天涯。這個時候,書能讓你找到精神的慰藉。

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情操的陶冶,書讀得多了,心逐漸也變得仁愛、寬容、豁達起來。這就是文字的力量,你讀的書表面上並看不出什麼,無形中卻在改變你的氣質和品味。愛讀書的人面容裏蘊含一種淡泊和從容,對生活的態度也相對比不愛讀書的人坦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當然,這個差別僅僅侷限閱讀帶給人對生活的不同理解,無關身份、事業和成敗。

讀書是一種興趣,至少有一部分人喜歡把讀書當成業餘生活的一部分。也有部分人會把時間放在運動,美食、旅行上,不管以哪種方式放鬆,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消遣,都是生活之道。能保持心情愉悅,就是天然良藥。

對我個人來講,如果枕邊沒有兩本書,睡覺都不踏實。也許有人會笑,“那是你不困,就不信你沒書睡不着覺。”說的沒錯,我也有倒頭就睡的時候。這裏所指個人習慣而已,喜歡在夜深人靜時,靜心翻看幾頁書,待睏意襲來,枕書而眠。

人的脆弱,往往在夜深人靜時轟然來襲,乘虛而入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像“嗜血鬼”纏身,消耗你毫無防備的能量讓心無力掙扎。我們無法憑單薄的軀體與“心魔”抗衡,但可以藉助外界的力量改變困惑,用另一種方式轉移“心魔”的侵蝕,讀書便是克服胡思亂想的天敵。

讀書的過程,是聆聽另一個靈魂的聲音,從作者的文字裏感知不一樣的多彩世界,領略他人的遭遇,豐富自己的情感。把閱讀當成是在和一個靈魂高尚的人對話,切記金玉良言,讀一篇好的文章,勝過無數說教。通過他人的經歷和人生感悟,去思考自己。書籍猶如一盞明燈,幫助我們驅散無知的黑暗,照亮你的心燈。

讀書不僅能使人靜心,還可以修爲一個人的性情。涉世難免浮躁,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當一顆心感到迷茫時,書便能爲你指引方向,從閱讀中豐富心靈,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用微笑坦然的心態稀釋心中的鬱結。

書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你的不足。讓人自省、自勉、勤奮,讓你不再彷徨猶豫,保持清醒冷靜地頭腦分辨是非。

書帶有靈性,它是一個智者,能幫你打開智慧之門,爲你指點迷津,不讓你走彎路。有心人看得懂,走馬觀花的人不過是書的過客。讀後通過思考,結合現實,能讓你透過別人的人生看清自己。用凝思去讀書才能體味到書中有情,感悟到作者的心靈。

讀書能讓人內心清澈,埋頭一片淨土之間,兩耳不聞窗外事,心自然就變得寧靜。

書籍給了我生命中最安然的時光,與書爲伴,都市的喧囂和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都歸於了平靜和淡泊。在書的海洋裏遨遊,感動着別人的故事,吸收着書中的營養和陽光,在墨香中與智者對話,心靈也隨之清透。讀一本好書,如品一壺好茶,過後還脣齒留香。

正因有讀書這個愛好,促使我今天寫一些心靈片語,不安於只從別人的文字裏品讀人生,我要把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也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如果我的思想能與你產生共鳴,證明你也有寫這個潛質。那麼,就行動起來吧,這個世上,只有人不敢做的事,沒有人做不成的事。

這便是讀書給我的信心,有人用彩墨繪畫人生,有人用旅行遊記人生,有人用鏡頭拍下人生,我用自己的文字揮灑人生。不管如何演繹,只要自己喜歡,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各人興趣取向不同而已。

我的人生,與書結緣,終生相伴。

讀書的隨筆15

臧克家說過:“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的確,書如同一個風雨故人,可以陪着你闖關渡險,真心以對。生活有時逼得人像上了發條似的不停地旋轉,疲憊不堪。可書卻像一個溫馨的港灣,容你停泊,讓你休憩,紮好遠航的風帆。 生活中,我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閒暇之餘,我喜歡將自己關在書房裏,走進書的海洋,盡情的暢遊。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繁星春水》中,我感受着母愛的那份自然,感受着冰心老人那極富哲理的心靈感悟。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敬配三毛不向單調的生活屈服, 棄鄉投奔撒哈拉的勇敢與志氣,學到了只有對別人禮貌,熱心幫助別人,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的感謝與敬畏。

我讀書的類型有很多。平時,我最喜歡讀的是小說,因爲我可以跟隨故事情節來感受主人公的生活態度。

最近,我正在讀一本名叫《傲慢與偏見》的小說,我非常喜歡女主人公伊麗莎白,伊麗莎白是一位有主見又極富自尊心的姑娘,她對愛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夠保持自己女孩兒應有的矜持,堅持自己的看法,不會被金錢和慾望所扳倒。從這本小說中,我學到了在生活中,我們應有自己的見解,執着於自己的信念,讓自己成爲一個有主見的人。 隨着知識的增多,我讀的書目也越來越多。我漸漸學會從書中品味生活的道理。在讀高爾基的 《童年 》時,我讓自己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讓自己明白不要總是不滿足,比起殘疾人,我們有着健康的軀體,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能夠看到大千世界無數的美景··我們要知足常樂。在書的引導下,我學會了獨立自主,在生活中,主動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父母,不讓父母傷心。在社會中,友善地對待別人,廣泛交友。在學習上,樂於幫助他人,讓自己一天天的進步。 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情趣。 我在書的世界裏感悟,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在茫茫的書海中,悄悄地長大。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