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榮譽稱號獲得者

榮譽稱號獲得者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榮譽稱號獲得者,感謝每一位時代楷模、共和國的榜樣人物、國家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爲國努力,以國之名,向榜樣致敬。以下分享榮譽稱號獲得者。

榮譽稱號獲得者1

“外交工作傑出貢獻者”李道豫:時刻牢記國家利益至上

“民族團結傑出貢獻者”熱地:“肩負起維護祖國統一的責任”

“人民英雄”張超:爲祖國奮飛

麥賢得:鋼鐵戰士的人生堅守

“人民藝術家”郭蘭英:永遠爲人民歌唱

98歲秦怡:我願用一輩子謳歌黨,謳歌祖國

“人民科學家”程開甲: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

“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樊錦詩:只要莫高窟存在,就要把它陪好

“人民教育家”高銘暄:情繫刑法的“90後”

“人民科學家”顧方舟護佑萬千兒童遠離小兒麻痹症:一生做了一顆小糖丸

樊錦詩:敦煌的召喚一生的歸宿

“人民楷模”李保國:“我願把知識和能力全部貢獻出來”

董建華:“一國兩制”的踐行者和捍衛者

榮譽稱號獲得者

顧方舟:護佑幾代國人健康成長

草原母親都貴瑪

南仁東:二十二年逐夢“天眼”,只爲仰望星空

“人民英雄”申亮亮:藍盔戰士赤子心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探索星空不停歇

“人民楷模”布茹瑪汗·毛勒朵:半世紀,放牧巡邊在祖國最西端

李保國:“把我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我”

朱彥夫:一心爲民的優秀共產黨員

“人民英雄”艾熱提·馬木提:守衛邊疆鎮平安

王繼才:“讓我一輩子守着這面旗!”

“人民楷模”王啓民:一生奮鬥爲祖國建設“加油”

吳文俊:創“中國方法”,尋數學之“道”

“人民楷模”王有德:每一抹綠色都浸透赤子情深

“人民教育家”於漪——教文育人 德智融合

申亮亮:不能忘卻的維和英雄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屠呦呦——與青蒿結緣 用中醫藥造福世界

高德榮:“我們整族脫貧,就是最好的獻禮”

葉培建:走進星際探索的大航天時代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終生報國不言悔

榮譽稱號獲得者2

向沙漠宣戰 訪“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有德

面對面丨向沙漠宣戰 專訪“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有德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王有德剛接受完手術出院,就與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職工一起商討林區抗旱的事情。雖然已經退休8年,但那裏的一草一木總讓他牽掛不下。

一生只幹一件事

記者:你這一輩子都在跟黃沙戰鬥,所以你的身體其實也承受了特別大壓力吧?

王有德:還行,截至目前我覺得還行,都是小病。

記者:就證明你現在也沒停下來是嗎?你還在做跟治沙相關的工作?

王有德:一直在幹,退休以後還幹。

1985年,32歲的王有德調到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前身——靈武縣白芨灘防沙林場擔任副場長。那時的白芨灘,幾乎見不到綠樹,風沙肆虐,面臨着沙逼人退的困局。

王有德:那是在這個沙漠裏面,沙漠裏面沒有水,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去栽樹,栽上如果不重視,沒有責任心,栽下去活不了。職工栽樹的時間都是每年春季植樹造林,這個時間大家都要進入沙漠,住進沙漠裏面去栽樹,樹栽上以後不管,第二年一颳風以後,全部苗都刮出來了,最後全軍覆沒就活不了。每年造林,每年不見林;每年栽樹,每年沒有樹。

從上任開始,王有德決心帶領白芨灘防沙林場的職工向沙漠宣戰。1953年,王有德出生在位於毛烏素沙漠東南邊緣的靈武馬家灘,風沙曾給他留下沉痛的記憶。

小時候,王有德目睹着黃沙一次又一次爬上窗臺,一次又一次灌滿窯洞,最後逼着全村人搬離故土。

王有德:那純粹就沒法生活了,沒法生存了。通過多少年的治理,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堅持不懈與沙漠抗爭,用心血和汗水換回來的綠色家園,就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要愛護一草一木。

治沙先治窮

也就在王有德出生那年,爲阻止黃沙進入黃河,白芨灘防沙林場成立,1985年林場被批准爲縣級自然保護區。然而,受計劃經濟體制、幹部職工觀念陳舊等因素的影響,林場生產多年徘徊不前,王有德來這裏時,固定資產不足40萬元, 159名職工只能靠着每年10萬元的財政撥款艱難度日。

王有德:人的生存環境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林場喝水是含氟量高的水,你看有些娃含氟量高的水喝上幾年以後,那些娃的眼睛往外凸,臉都綠綠的。職工的腰都朝前彎腰。住的房子晚上看着天上的星星,一下雨,外頭不下雨了,屋內還滴答滴答在下雨。所以說大部分職工都不願意在深山老林裏來受苦,來植樹造林,都要要求調走。

看到眼前這一幕幕,王有德下定決心:必須進行改革!他向職工立下三個承諾:職工不富不走、場子不活不走、沙漠不綠不走。面對人心渙散的爛攤子,王有德決定先從聚攏人心開始。

王有德:這是一個堅定理想信念問題了。作爲一個黨員、一個領導幹部圍繞老百姓需求上。一看雙職工退休以後看病都要用車40公里,用手扶拖拉機拉下來,腸子都蹾斷了,沒有柏油路,都是土路、石子路。最後,我就把我家房子抵押貸款,把我妹妹的、哥哥的、親家的、我父母親房子全部抵押貸款。

貸了錢以後就在靈武縣城蓋了八套二層小樓房,就解決了八對雙退職工。搬了下來搬到縣城以後是解決兩代人的問題,一個退休人員看病就醫難的問題,買糧難的問題解決了;再一個孫子輩的上學問題解決了。

王有德的另外一項措施是發展副業,擺脫傳統“靠沙吃沙”的僵化思路。爲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他在林場推行同工同酬、按勞取酬,打破“大鍋飯”,實行責任承包制。

王有德:這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很多人積極性。特別柳編,編的籮筐,一個籮筐是一塊錢,職工夫妻兩人一天可以編25個筐,就賣到25塊錢。他們倆人工資加起來,一天才5塊多錢,當時這一下子就有幾倍的工資,幾天的工資,所以積極性逐步從這裏頭調動起來了。

1986年7月,王有德帶領職工打響了第一場治窮、治沙攻堅戰——在北沙窩流動沙丘地帶種植近千畝果園。之後,王有德像是“長”在了沙丘裏,他和職工一起吃住在工地上,一連幾個月不回家,在所有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果園漸漸有了雛形。

與此同時,他四下籌措資金,帶領職工發展養殖,柳編、開辦飯館、旅館、修理廠。就在事業稍稍有了起色的時候,20世紀80年代末,通過貸款,林場準備與另外一家單位合辦的磚窯廠卻出了問題。

榮譽稱號獲得者 第2張

合辦磚窯廠遭遇挫折,成爲王有德創業過程中最爲難熬的一道坎兒。後來,他到處找門路,通過重新招商引資,磚窯廠才得以起死回生。

王有德:建起來以後,當年生產了紅磚158萬塊,當年利潤就實現了4萬元。1990年亞運會,亞運會火種是8點鐘點火的,我們磚場是10點鐘點火的。我當時定的就是爲國家增磚添瓦,建起來了以後,這個磚廠可給林場掙了錢了,養活人了。

有了產業,林場收入開始逐年增加,職工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大家看到了希望,有了積極性,造林治沙的工作自然取得了進展。

說起治沙,王有德總是辦法很多。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不斷改良傳統治沙手段的基礎上,王有德又帶領林場職工進行了草方格固沙實驗,創造性使用小麥秸稈這種遍佈寧夏平原的材料進行固沙。

王有德:就是一個人一年挖一萬坑,栽一萬棵樹,扎一萬個草方格,治沙面積100畝,從治沙當中實現收入一萬元,這是全場職工都要完成的一項任務。你任務完成以後有獎勵,任務完不成有罰。

比方說成活率的問題,我們定的是85%,你降低一個百分點,我們叫你賠償苗木成本50%,提高一個百分點就獎勵你苗木成本的50%,這種機制在林場運行是非常好,職工最後都是把這個治沙造林,當作自己的口糧田。

由於自然環境惡劣,許多樹苗在白芨灘難以成活,王有德帶領林場職工引進新的苗木品種,攻關培育技術。

王有德:引入了一批樟子鬆栽上以後,金龜甲吃頂芽,蟲子吃頂芽,這個頂芽一吃針葉樹就不長了,說到底這個苗子就廢掉了。我就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怎麼辦?就開會號召職工抓蟲子,金龜甲那個東西,你晚上抓掉了以後天亮又來了,它又上樹了,又吃那個頂芽,感覺到這個苗子栽不成。

最後我就抽菸,把那個煙綁到這個樹幹上,綁上,朝樹幹上一綁以後,這個蟲子打滑就上不去了。最後就是穿裙子,就是喇叭口,綁塑料,首先把這個樹的頭保住。

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

然而,在漫長的治沙歲月中,這樣的創新實驗並不輕鬆。王有德和林場職工一起吃住在沙窩裏,高溫酷暑、風雪嚴寒,艱苦的環境和高強度的勞動考驗着每個人的極限。“寧可掉下10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後”,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

王有德的家距離林場並不遠,但他很多時候顧不上回家。常年忙碌,他落下了嚴重的胃病。

爲什麼要幹這份苦差事?也有身邊的人不理解王有德的選擇,因爲上級部門曾提供過更好的職位,想調他去做財政局局長、鄉鎮黨委書記,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王有德:不行,房子蓋完以後組織要調我到一個鄉鎮當黨委書記。我當時就跟組織談了,我說我不能離開。因爲貸款蓋房子這都是貸款,房屋抵押貸款都幹了

都已經抵押上了,再加上發展多種經營貸款,場裏貸了六七百萬塊錢,向職工做過,向家家戶戶做過承諾,把職工的思想逐步逐步工作做到,最後凝聚到一塊以後開始幹,乾的時候你作爲一個領導,一個黨員,你要率先垂範,你不能失去威信。

也就是帶着這樣的承諾,王有德帶領着白芨灘林場職工治沙造林30年,直到2014年從崗位上退休,他總結說自己幹了兩件事,一件是讓沙漠變綠洲,另一件是讓職工變富裕。

三十年間,王有德帶領着林場職工共營造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不但構建起阻擋毛烏素沙漠侵蝕的綠色屏障,更是讓沙漠從黃河東側後退了20公里,創造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

王有德:現在每看到一片綠洲,每看到一個分場,每看到一棵樹我都感覺到很自豪、很驕傲。過去中聯部、外交部經常把外賓,外國人邀請到我們治沙現場,要到白芨灘來參觀、來考察,來了以後有一位大使館外賓就問我,你這麼大年齡沙治到什麼時候?我說一直治到世界去,爲世界人民造福,爲人類造福。

退休後,王有德創建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治理修復荒灘6000餘畝,建設生態防護林3000餘畝。目前,他正在規劃建設中國最大的沙漠公園。

王有德:只要我能幹一天,我對治沙、對造林、對生態就追求一天。苦,但是它苦得有樂、苦得踏實、苦得人感覺到非常好。

榮譽稱號獲得者3

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學習心得體會

英雄本色永不褪色 抗疫精神永續傳承

8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女)“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頒授至高無上的勳章榮譽是對英雄們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作出卓越貢獻的褒獎,也在全社會營造了崇尚英雄、學習榜樣的濃厚氛圍。英雄們心懷祖國與人民,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獻,到“最危險的地方”去戰鬥,無私無畏、敢打硬仗,將爲民情懷融入奮鬥之我、青春之我,盡顯英雄本色。

他們具有忠誠、擔當、奉獻的崇高品質,在奮鬥實踐中唱響激昂雄壯的時代樂章,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旗幟,繪就了中華兒女衆志成城、不畏艱險、愈挫愈勇的壯麗畫卷。

鐫刻家國心,“磁針情”迤邐山河壯闊。什麼是家國情懷?往大處說,這是一種賡續於傳統、流淌於天地、熔鑄於血脈、貫穿於古今的真摯情懷,是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合抱在一起的水乳交融,是心向祖國和人民的“磁針情”。往細處看

這種情懷是醫護人員白衣執甲與疫作戰的堅守姿態,是舍小家、顧大家的千里之行,是仁者心、醫者情的連夜奮戰,是手捧光與熱、送去愛與暖的傾情奉獻;這種情懷是解放軍的晝夜星馳、火速支援,扛起的是千鈞重擔,捍衛的是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安全;這種情懷是黨員幹部不辭辛勞地駐守在防疫陣地,

用衝鋒在前的每一秒、履職盡責的每一分、拼盡全力的'每一刻,鑄成守護人民的倔強姿態,爲人民築牢疫情防控的堅實堡壘。這份“磁針情”朝向的是國家,溫暖的是人民,匯聚星漢燦爛,迤邐山河壯闊!

榮譽稱號獲得者 第3張

激揚決勝力,“磐石志”激盪波瀾浩蕩。戰退疫情洶洶之來勢,撲滅疫情高漲之氣焰,並非一蹴而就,而是英雄們以常抓不懈的韌勁和堅如磐石的意志所構築出的克敵制勝的銅牆鐵壁。在這場持久戰中,英雄們站得出來、豁得開去,時刻繃緊思想之弦,以無堅不摧的“磐石志”消融“百丈冰”、驅散“刺骨寒”,堅定掃除疫情寒冬的決心,激盪奔向勝利的波瀾浩蕩

重重難關嚇不退英雄們決勝的鬥志,艱難險阻壓不垮英雄們挺立的脊樑。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在研究室、手術檯、病人面前從不曾有絲毫鬆懈,始終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用決勝疫情的“磐石志”與病毒作鬥爭,不捨晝夜;白衣天使李蘭娟忙於重症患者救助,不顧護目鏡在臉上壓出的深深勒痕,只爲“加時”與疫賽跑

“不鬆勁”地與病魔較量,積力爲功,他們的“磐石志”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只有踏石留印、抓鐵留痕的行動。正是英雄們這種“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頑強意志,使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成績喜人。

提振精氣神,“戰鬥魂”掀起雄風萬卷。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英雄們凝聚磅礴力量,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勁頭,築實防疫之盾,擺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護衛陣仗,他們的硬骨雄風是鳴響風的角弓,是蓄滿力的勁弩。劍鋒所指,充盈着同新冠肺炎一戰到底的凜然士氣,兵矛所向,凝聚着戰則必勝的堅韌意志。

這股精氣神爲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戰鬥魂”,鍛造了對抗疫情的強大武器。抗疫英雄們橫戈馬上,在緊要關頭衝鋒陷陣,敢“啃硬骨”、敢“下深潭”、敢“趟地雷”,靠前戰鬥不下火線,網格巡查不留死角,人員排查事無鉅細……

以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掀起雄風萬卷,撥開蔽日烏雲,成爲逆行衝鋒的“硬骨頭”,他們身上是絕不後退的“戰鬥魂”,是強勁奔涌的“戰鬥力”,吹響的是“衝鋒號”,結出的是“勝利果”,閃耀的是“英雄本色”。

越是滄海橫流,越見英雄本色。英雄們,踐行初心、勇擔使命,用負重前行爲我們換來歲月靜好,爲國家安定、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貢獻,書寫了輝耀華夏的恢弘史詩,他們的精神賡續千古、彪炳史冊,滋養着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爲中華兒女立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鮮紅旗幟,英雄本色永不褪色,抗疫精神永續傳承。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