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大家對於傳統節日都是比較喜歡的,節日是我們要過的特別日子,這個節日或許是傳統節日,也有可能是西方流行的節日,也有各種各樣的紀念日,下面看看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及相關資料。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陽曆12月21~23日)、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節日,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習俗吃年糕、餃子、湯圓、以及各種美味餚饌爲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衆多活動,家家團圓,極盡天倫之樂。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較爲普遍。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三

清明節除了講究禁火、祭祀、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的活動主要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爲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繫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喝重陽酒、吃重陽糕等風俗。

冬至節——公曆12月22日或23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2

中國的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分別爲——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小年和除夕。

一、傳統節日介紹

1、內容:中國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記錄着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澱着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2、四大傳統節日:除了十二大傳統節日、十七大傳統節日等說法外,流傳最多的是“四大傳統節日”的說法。四大傳統節日分別爲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它們也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3、傳統節日的形成原因:一爲節氣,二爲風俗習慣。節氣爲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除了節氣之外,風俗習慣纔是形成傳統節日的根本原因。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爲節日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

4、傳統節日的形式:傳統節日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記錄着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澱着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3、傳統節日的意義: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首先大部分的傳統節日都有和家人、愛人團聚的習俗,因此,傳統節日能促進家庭和睦和社會穩定。此外,傳統節日在今天還有可以放假休息、出門旅遊等的意義。

二、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

1、春節:時間爲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有拜年、貼對聯、灑掃除塵、吃餃子、放爆竹、收壓歲錢等。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節期間,各家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

2、元宵節:時間爲農曆正月十五日。習俗有吃元宵、花燈會、祭神、舞龍舞獅、踩高蹺等。元宵節別稱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3、清明節:時間爲公曆四月五日或六日。習俗有踏青、掃墓、植樹、放風箏、吃青團、插柳等。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清明節位列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端午節:時間爲農曆五月初五。習俗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菖蒲、纏五彩繩、喝雄黃酒、避五毒、躲端午等。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天中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稱呼和習俗最多的傳統節日。

5、七夕節:時間爲農曆七月七日。習俗有香橋會、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緣、結紅頭繩等。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七夕節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爲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爲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6、中元節:時間爲農曆七月十五日。習俗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7、中秋節:時間爲農曆八月十五日。習俗有家人團聚、賞月、祭月、吃月餅、燃燈、花燈會、觀潮、喝桂花酒等。中秋節象徵家庭團圓和幸福。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位列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 第2張

8、重陽節:時間爲農曆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秋遊、祭祀鬼神、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爲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9、冬至:時間爲公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習俗有祭祀先祖、吃餃子、吃湯圓、喝羊肉湯等。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但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在北方多數人有吃水餃的習俗,南方人多數人有吃甜食的習俗。

10、臘八節:時間爲農曆十二月初八。習俗有吃臘八粥、吃臘八醋、醃臘八蒜、吃臘八豆腐、吃臘八面等。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11、小年:時間爲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習俗有打掃屋子、沐浴、吃竈糖、祭祀鬼神等。小年,別稱祭竈節、竈王節、掃塵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12、除夕:時間爲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習俗有吃年夜飯、貼對聯、燃爆竹、祭祖、守歲、掛燈籠等。除夕爲歲末的最後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三、排列規律

1、這十二個傳統節日的排列規律並不是整整齊齊地分不到十二個月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傳統節日以臘月、正月最多,以秋冬節日最多。而夏季的傳統節日非但較少,在重要性上也不及秋冬的節日。實際上體現了我國是以農爲本的社會,重視收成和祭祀,體現了我國重視家庭重視親人重視祖先的傳統。

2、這十二個傳統節日的順序顯然是以農曆或公曆的順序排列的`,也可以認爲是按照節氣、季節排列的。這些傳統節日,從春節到除夕,涵蓋了一整年是時間,是中國-民族的文化精髓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們現代人過節、放假、和家人團聚、和友人出遊的重要時間。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3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

1、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2、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3、龍擡頭:

龍擡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擡頭。

社日節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爲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曆法來定,後來因曆法變動改用陰曆定節期。

5、花朝節:

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

一般於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爲踏青。

6、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爲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7、寒食節: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爲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8、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9、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 第3張

10、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

11、中元節: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12、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13、重陽節: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爲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爲重九。

14、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衆稱爲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15、冬至節: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16、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 ,日期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古時我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17、小年: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爲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竈等。

18、除夕:

除夕,爲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爲歲除,意爲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