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清明節的介紹100字

清明節的介紹100字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的介紹100字,清明節爲中國重要祭祀節日之一,位於公曆4月5日前後。在中國歷史文化傳承中,祭祀祖先的問題十分重要。下面爲大家分享清明節的介紹100字。

清明節的介紹1

清明節的簡介100字左右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的介紹100字

清明節的簡介100字左右二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爲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

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的簡介100字左右三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爲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的介紹2

清明節的來歷 篇1

我國最早的太陽曆以及《國禮·春官》明確記敘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的天文歷的最基本常數。農耕社會以後,勞動人民發現日、月、年構成了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基本形成了24節氣。24節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編排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謠。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謠的第五位。也是農曆曆法中的第五個節氣。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家家門口插柳條,祭掃墳墓和郊外踏青。

農諺中也有"清明忙種粟"的說法。作爲以花信爲標誌的花信風。清明的花期爲一侯桐花,二侯麥花,三侯柳花,充分點明瞭清明節氣的花期和花種。《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的介紹100字 第2張

清明節的來歷 篇2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明清以來,有“吃清明團”、“送百蟲”、“水嬉”等風俗。由於清明和“聰明”諧音,故又稱“聰明節”,江南民間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說法。現今,清明有祭祖、掃墓、祭掃烈士墓、植樹、踏青以及吃青糰子等風俗。

清明節的來歷 篇3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爲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爲同一個節日,成爲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的來歷 篇4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

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的來歷 篇5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節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介紹3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

清明節作爲中華民族祭祀大節,早已存在。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於祖先的敬重之情與日俱增。而清明節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發展。之後又融合了,還是結合上巳節的風俗文化。

早在唐代以前,北方進行掃墓,祭祀知識主要是在寒食節和寒衣節。根據《禮經》文獻記載。唐代之前,北方並未出現清明節掃墓祭祀的情況。但到唐代時,清明節上墓祭拜,已成爲社會風氣。唐代爲中國各地掃墓文化相融合時期,並擴大至全國各地,因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冷清,便與清明節相融合。而後清明節保持了它固有的時間和習俗。

清明節的介紹100字 第3張

清明節的風俗文化

清明時節在中國曆法中,爲公曆4月4日~6日。而清明祭祖活動從長爲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還有許多地方存在着一個月時長的祭祖活動。作爲中國最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與其他純粹的節氣大有不同。

清明節主要由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組成,旨在傳承信仰與家庭祖輩文化。因全國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習俗,所以各地節日活動也存在差別。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這兩項活動爲南北統一風俗。清明踏青,謂之探春,尋春,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俗節令性活動。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爲郊遊的最佳時間。

清明節地域文化差異

在香港,澳門以及廣東清明掃墓,稱之爲拜山掃山。檔案廣東有着行清與踏青習俗存在,這兩者頗爲不同。每年拜山初始,首先將祖墓周圍清掃乾淨,扎紙,擺上祭祀物品。在完成祭拜儀式後,要回家一起歡聚一堂。因在廣東清明節爲最盛大祭祖時期,所以存在着舉行清明會,吃清明宴的習俗。在浙江,清明又被稱爲祭清明。

即清明要祭祖,祭拜要用統一物品來進行選擇,場面隆重盛大。在江蘇則會舉行划船比賽,謂之撐會船。同時在安徽,清明節將至,婦女也會選擇祭拜蠶姑,或者插柳。在湖北各市,清明之時,有着掛紙習俗,以五彩燈籠爲標誌,掛於祖墳之上,鳴鞭炮。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