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

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一說到故鄉很多人都會沉浸於,回憶故鄉的點點滴滴,故鄉對我們很多人來說,它是我童年和成長的見證,來欣賞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

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1

我的故鄉,是座落在決溪河(乳山河)畔中上游南岸的一個小山村,是明朝廢棄的一座屯兵的古營寨,明宣德年間老劉家南小碾一支從乳山的黃格莊搬此居住,得村名曰南寨。

故鄉的河,源自上游的三海山。河流蜿蜒曲折,順流而下。河畔多柳,大自然造物,沒人商量,沒有誰在河畔植柳的記載和傳說,純土生土長。炊煙繚繞的山村,彎彎曲曲的河流,和繁茂茁壯的枰柳相映交輝,像墨客揮毫的一幅畫。

我說的這種枰柳,可不是《詩經》裏說的“惜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楊柳,也不是我的拙作《新春第一綠——柳》的柳,而是故鄉特有的一種喬木樹種,老輩子傳下來叫枰柳,亦叫河柳。

這種枰柳雖不像故鄉的山水和人一樣的顯赫,但它卻與山水和人同在,它的靈性與山水和人融爲一體,在歲月的霧靄中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實現着自己的生存價值。

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

故鄉的枰柳,發小柔弱,它是由樹上成串的種子隨風漂落地面,而後隨水流淌,泥沙於積地下,然後發芽、生根出土。

初見天日的時候,它就像出土在阡陌裏的莊稼苗一樣瘦小,你看它黃嫩中帶着倔強,後經河水的滋潤,成墩生長,呈灌木狀。灌木狀的枰柳幼苗,長勢喜人,開始像長蔥一樣,躥着高的長,三年後的灌木枝條每年可長三四米長,指頭粗的枝條茁壯順直,不生枝杈。

此時,聰明的故鄉人很早就看到了它的價值。他們在每年處暑後,就開始割這種條子用來編制條製品,有糞簍子、擡筐、車扁簍、驢駝簍等;

有的人還稍溼剝了皮,曬出白條,粗條編成大白條簍子,裝地瓜、芋頭、地瓜乾和菜類,名曰菜簍子;小而細的條子就編成送飯簍子,或是正月出門走親戚裝餑餑的出門簍子。那可是漂亮極了,可和現在的禮包、手提包相媲美。

故鄉有一呱,叫“老柿烘滑冰,上下來去”,這呱除了回放過去孩子玩趣之外,還嵌入了平柳的功勞。

說的是故鄉河畔盛產枰柳樹。枰柳樹墩每年有新芽抽條,把條子割下,扒皮曬乾,編出的菜簍子又漂亮又耐用,是村民的一項不菲的經濟收入。老“柿烘”的爺爺是一個編簍子的高手,無疑也就爲老“柿烘”花樣溜冰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和支持。

老“柿烘”滑冰確實很有意思,他把大白條簍子用紅紅綠綠的布條進行了裝飾,前面並排拴四根繩子,由四個人在前面拉着跑,

他端坐簍子中間,頭戴用槅檔(高粱秸)扎的帝王帽子,帽子上插着耀眼的紅絨球,像掛着一個熟透了的柿烘,耀眼顯嚇,指揮吆喝着拉手。

四個拉手稱爲四大金剛,他們頭戴槅檔扎的武將頭盔,並且每人手握一根一米半的松木棍子,棍子下端插着一根1號鐵釘,其用意是爲了往上游拉的時候,用棍子往冰上一插,能使上勁。就這樣,綵帶飄耀,上上下下,來來往往,在決溪河的冰上滑來滑去。

每當他們出現,簡直就像當初隋煬帝的御船行走在大運河上一樣,好不風光的。據說,老“柿烘”的爺爺每年冬天要把三四隻大白條簍子投到冰上。

從此人們也把他的這一行爲總結爲:“老柿烘滑冰,上下來去”的呱。這白條簍子就是上述的枰柳條子編成的,這呱可能是故鄉有關枰柳的最早記憶和記載。

故鄉的枰柳樹不僅美化了河畔的環境美,而且爲家鄉人民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他們對枰柳樹的青睞和關注、開發和利用的手法空前絕後。

他們在每年砍條子的時候,從來不是掠奪性的,而是在每墩條子裏留出一根最粗壯、最順直、也是最有造就的條子,讓它們長成參天大樹,樹大根茂,

既可充分吸收水分,又可用龐大的根系固堤防水患,待樹長大後,人們就割樹作木材用,這無疑是山水和人樹雙嬴的舉措。

枰柳的美,不光以高大蔥蘢的樹冠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粗大的樹幹,鋸倒之後,剝了皮涼幹,像瓊脂一樣美觀,它沒有疤節,是上好的門板和菜板的製作材料。寬大橢圓型的柳樹葉子,更是給人帶來好多好處。

記得三年自然災害的歲月裏,春天青黃不接,人們餓的肚皮貼脊樑的時候,就去捋枰柳葉子用來充飢,他們把捋來的嫩黃葉子,回家用熱水浸泡到沒了顏色,用來碴渣吃,噴香順口,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生命。

小時候,我們把長成的枰柳樹葉子用石頭顛爛,撒到河裏藥魚,當魚被藥的昏昏沉沉的時候,撈魚的喜悅無以倫比,真是開心極了。撈出的魚放到魚簍裏,上面再捋一些平柳葉子覆蓋在上面,能保證魚新鮮不臭。

哦,故鄉的柳樹,在耳濡目染中養就了堅貞不屈的性格,就是在負重的歲月裏,它也從不低頭彎腰,它的樹幹始終是直的。

它的枝條,見證着故鄉歲月的變遷和興衰;它的葉子,就像跳躍在決溪河水面的音符,抑揚頓挫,隨着河水嘩嘩的旋律,演奏着故鄉人民的喜怒哀樂,跟隨着時代的主旋律,展示着自己生命的輝煌。

我愛故鄉的人,愛故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更愛故鄉河畔的枰柳。

劉方計,山東乳山市崖子鎮南寨人。

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2

最憶是故鄉

城市繁華,我卻依舊掙扎在它的邊緣;鄉村靜謐,我卻慢慢淡出它的視線。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卻好像沒有主演過。

在這些個角色裏,給我最深的最甜的回憶還是我的故鄉——台州市黃巖區上鄭鄉下鄭村,一個四季如畫的浙南小村,那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村莊,想必誰見了都說漂亮。

如若不是,就不會夏有百公里外來此游泳的城裏人,若如不是,也不會冬有百公里外來此買土豬肉的城裏人。

春天的時候,是紫雲英盛開的季節,這種植物在開花的季節着實漂亮,在割完麥子的田地上瘋狂的滋長,但不是徒有紅花,在沒開花的時候,它的莖葉可是香甜可口的很,清炒着吃就是一盤可口的野菜,和年糕混炒就是一盤香甜的主食,

當它開花的時候也是最美的時候,同時也是它最悲劇的時候,會淪爲豬的主食,伴豬度過一個春季,有時笑嘆“好花被豬糟蹋了”,也許這樣纔出好肉吧。噢,還有艾草,也是這個季節的植物界主角,因爲清明節的祭奠品少不了青糰子,做青糰子少不了艾草。

當我想吃青糰子的時候,也到了上墳的季節,兒時正因己年幼,方顯長輩尤年輕。對着靜寂的祖墳,擺上一桌好菜,倒滿幾盞酒碗,點燃幾竄鞭炮,年幼的孩子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

不知死爲何物,覺得好玩,卻不失禮貌,乖巧的採一堆野花獻上,臉上掛着天真的笑容,等着回家把那桌已供奉的美食大快朵熙。

春天的時候,也是竹筍冒尖的季節,江南多丘陵,丘陵多山筍。筍是山裏人待客的珍品,送客的禮品。沒待筍有出頭之日,那毒眼的挖筍人趁着晨霧早就深入山林,不讓它們入土爲安,竹筍硬是還沒長出來卻被挖了出來,也許這樣的筍吃起來才更鮮美。

“夏天夏天悄悄來臨帶來小祕密”,初夏的'時候,正是枇杷成熟的季節,江南多丘陵,丘陵造萬物,枇杷也是江南的一大果品,這種果物很甜,“大紅袍”很甜,“大白沙”更甚,吃了幾顆手上便是黏黏的,

可見這糖分的含量不是吹的,就像火車不是推的。可不知爲什麼,自己家的枇杷樹全部是“大紅袍”,別人家也基本上是,難道這“白沙”就是那樣的難產?物以稀爲貴,也許這就解釋了它更甜的道理。

初夏的枇杷不寂寞,陪伴它的有櫻桃,酸酸甜甜的感覺另有風味,唯一缺憾的是,櫻桃今天紅了,明天它就落了,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那個最合適採它意中人。

山上的櫻桃爲誰紅又等誰摘,靜靜地等待是否能有人採摘,錯過了它最美的季節,便留下一世的缺憾!

夏天的時節又是水稻成長的季節,這是江南水鄉之人的主食,莊稼人分外看重,故鄉與浙北平原不同的是,灌溉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爲故鄉丘陵是梯田,梯田往往只有一個水源,順勢而下的山泉

,這種泉水不大卻是涓涓不止,誰家的田都需要水的滋潤,莊稼人又天生的本分與善良,不會很誇張的往自家的田裏開很大的口子灌水,導致有些一天還放不滿一田水,但梯田最高處的人家往往是最先放滿水的,

一是位置的優越,二是不敢晚上來放,因爲山上有野豬,野豬還不可怕,畢竟是豬!有些不知名的山獸可不是好惹的主。

自己家的稻田在半山腰,我記得那時晚上經常陪祖母去放田水,因爲祖母天性善良,不會與人爭水,寧願晚上,在別人睡下的時候去半山腰放水,好奇的我經常跟去,不是因爲勇敢,是出於發自對祖母的愛,那時候不知何爲是風景,

現在想想,夜晚的鄉村,潺潺的泉水,低鳴的蟬眠,咕呱的蛙聲,閃閃的滿天星,還有祖母的陪伴,便是這人世間迄今回憶最美的風景吧!風景,風景,被風一樣的吹走了,還是一種景嗎?

再站在那山腰,我已感覺不出那是一種景了,因爲我還在,有人卻已經永遠的不會在了...

秋天自然是收穫的季節,秋天的收穫是從稻穀的成熟開始,這種水生的植物,上面攀附着各種昆蟲,讓人割稻割的渾身發癢,疼痛難熬,這個時候,最期待的是等稻穀收完,扔下工具往溪水裏趕,

只要不是深秋,江南的溪水自然不會太冷,在溪水的洗滌下,一天的疲憊與癢痛感隨水而逝。大人們的與水親密接觸是傍晚,而孩子與水的交情恐怕更深,中午驕陽似火在天上烤着,孩子光着身子在水裏鑽着;

更有幾個野孩子乘着天黑好辦壞事,晚上的時候在田頭拔幾塊番薯,摘幾個玉米棒子,拾一捆柴火,放在岸邊烤着,然後鑽到水裏去玩了,等累了倦了,皮膚都快被溪水泡的發白了,

就起身去吃着野味燒烤,那股清香甜美的味道不知是新鮮的緣故還是溪水的緣故,反正我現在已經嘗不到那種味道了。

番薯是江南丘陵秋天的一大收穫,在丘陵黃土種出的番薯絕對不是其它土地種出的番薯所能比擬的,

有兩種番薯,一種甜如蜜,是做番薯乾的好材料,一種粉如慄,是做綠豆麪的好材料。自家的番薯地是半山腰的位置,已經離野豬林很近,與其被野豬糟蹋了,還不如趁早採回來喂家豬。

劉方計我愛故鄉河畔的枰柳 第2張

挖番薯也是種技術活,我經常一鋤頭下去,挖上來的便有幾個被我砸成兩半了,因此基本是看客的份,看着祖母在旁邊挖,自己在旁邊削着吃,渴了的時候,祖母會帶我去一個有山泉的地方找水喝,

祖母怕碰過土壤的手把水弄髒了,隨手摘一片寬碩的樹葉捲起一個漏斗去舀水喝,那水在我的印象裏好甜好甜,同時我也佩服山裏的人勤勞與聰明,勤勞的本分,聰明的實在。

秋天的主角當屬桔子啦,故鄉也因此出名,人稱桔鄉黃岩。桔子多到什麼程度呢?摘的時候全家人出動還不夠,還需要親朋好友一起幫忙。存放的時候多到地窖裏放着,牀底下放着,春節過後吃不完河裏爛着。

每到深秋,漫山的桔林裏掛滿燈籠似的黃果子,便讓人多份豐收的喜悅。靠山吃山,農村人很感激大自然的恩賜,同時也很自豪,每年的秋天能收穫這種甜果。

從“黃岩蜜桔甲天下”的美譽中不難發現,桔子最好的棲息地便是故鄉。農村的孩子沒有機器貓、變形金剛的陪伴,兒時的我會在挑兩大竄結成一起的桔子掛在牀頭,就像陪伴自己的玩偶。

故鄉的冬天也逃不出寂寞與蕭瑟,田裏的草枯黃,山上的樹很多也枯黃,樹下的蕨類植物更是枯黃,在天氣好的週末,兒時的我們經常背一個揹簍,手拿一個木耙,去山上耙枯黃的松毛與蕨葉,

作爲燒飯點火用的“引子”(農村燒飯要火柴點着易燃物,再放木枝),裝滿個大揹簍後,再順道撿一些枯樹枝,然後小夥伴們一個個完成任務後的輕鬆的笑,一起躺在枯草上,一起聊哪個“倒黴鬼”又被父母打了,一起看天上的哪朵雲彩最漂亮,

一起猜山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待到山下炊煙裊裊升起的時候,一起哼着歌回家邀功吃飯去了。

蕭瑟的冬天當然也有熱火的時候——就是臨近春節的時候。殺年豬是最熱鬧的時候了,豬是農村人必養的“寵物”,過年祭拜需要它,過年請客需要它,年後大半年的葷菜也指望它。

殺豬請吃肉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年辛苦下來,山裏人會藉此機會慰勞自己一下,同時維繫一下親情,山裏人是好客的,叫親戚朋友過來吃豬肉,除了擺上最好的豬肉與豬下水,還會去集市上買上各種菜,滿滿的擺上一桌,哪怕平時自己再節省,

年底都會讓親朋美美的吃上一頓。等到鞭炮聲響起的時候,等到年輕人陸續趕回家的時候,便是過年的時候,好吃的自然不必說了,全家一起。好玩的因人而異,孩子歡喜的玩鞭炮,大人忙碌的玩麻將,老人開心的看越劇。

故鄉的四季在年復一年的重複着,人也在這重複裏出現着、消失着,曾經被人抱在懷裏的小孩,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孩。在外的冬季很冷,我在等一個回鄉的春天。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