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重遊赭山李友昌

重遊赭山李友昌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遊赭山李友昌,赭山公園位於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內,古人稱讚赭山是江城的“雄山”,有“玉峯”和“百尺浮圖”之美譽,赭山是蕪湖的象徵。來欣賞重遊赭山李友昌。

重遊赭山李友昌1

作者/李友昌

作爲安徽師範大學的校友,赭山是我心中的聖山。由於與安師大僅一牆之隔,也由於赭山的清秀和翠鬱、古樸和滄桑,我曾無數次登過赭山,多是陪同親朋好友。美麗的赭山上,珍藏着我許多美好的記憶,灑滿了同學情、親友情和愛情。畢業後到訪蕪湖,總要抽出時間,看看母校,逛逛鏡湖,遊遊赭山,感覺纔算真正地來到蕪湖。

這次到安師大參加全省校長培訓班,入住在安師大西邊的金鷹尚美賓館,每天聽兩場專家教授講座,享受着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和全省各地的校長同學們,探討交流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不知不覺中,近一個月的培訓活動,已近尾聲。

重遊赭山李友昌

從厚厚的筆記本上舉目眺望,會場窗外不遠處的赭山靜靜矗立在那裏。我內心立刻充滿了愧意,猶如遠足到了老朋友的居所附近,卻良久沒有拜訪。

次日清晨,起了個大早。出賓館,晨曦的街道還在酣睡。穿過地下通道,很快到了鐵山賓館門口,進入翠明園內。園中的滴翠軒,據傳是宋朝大詩人黃庭堅讀書的地方。宋詩人郭祥正在《赭山滴翠軒》中寫道:“青幢碧蓋儼天成,溼翠濛濛滴畫楹。禪客自陪千歲老,遊人時把一樽傾。恥隨桃李春風短,奪盡鬆篁夜氣清。安得鬼仙提巨筆,不容左紐獨傳名。”滿園的翠柏高大筆直,指向雲霄。樹木依舊,可樹旁昔日稚嫩的青澀少年,如今已滿頭華髮。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拍拍欄杆,不由感慨萬千。出院進入公園,青石板小徑在蒼松翠柏中蜿蜒前伸,清新的空氣裏充滿了濃郁的植物氣息,那是桂花、香樟和其他植物混合的香氣,直入心脾。中山堂門口,一羣早起晨練的老人在翩翩起舞。經過“江山如畫”的牌坊,拾級而上,雖然已是深秋,臺階兩側的樹木形態千秋,卻是鬱鬱蔥蔥。古聲古色的舒天閣取“極目楚天舒”之意,也是赭山的代表景色之一,附近的空地平臺上已有晨練做操的人。“一覽亭”是赭山上最高的建築了,蕪湖市內小赭山、小官山等幾十個精緻秀美的小山皆仰視大赭山,站在“一覽亭”上,俯視周圍,頗有“一覽衆山小”的氣勢。

沿着樹叢掩映的石板路順勢而下,廣濟寺牆上的“佛”字格外醒目。廣濟寺被稱爲“九華行宮”,寺內年代久遠的磚塔被稱爲赭塔,“赭塔晴嵐”爲蕪湖十景之首,久負勝名。廣濟寺前有個“靜心亭”,與赭山北麓的“舒心亭”遙相呼應,只有靜心,方能舒心,靈秀的赭山多了幾分禪意。

山間樹木掩映着石板小徑已成芳香之路,我婉轉穿行其中,不覺到了赭山公園東門。

陽光已經明亮起來,灑滿赭山的樹木,層林盡染。滿山的翠綠點綴着深淺不同的金色秋葉,十分壯觀。

晨練的人多起來了,分成武術、健美操、氣功等不同的隊伍,聚集在不同的場所。以前赭山公園的門票阻擋了不少附近的居民,現在不收門票,向全社會開放,赭山公園真正成爲人民羣衆的樂園。

我知道北面的小赭山上,有戴安瀾烈士的陵墓,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在赴緬甸遠征戰場上,屢立奇功,英勇犧牲後,被安葬在小赭山上。

戴安瀾將軍的塑像矗立在蒼松翠柏中,他的陵墓旁有將軍的簡介,我在烈士墓前肅立,有人在他的陵墓邊隨着音樂跳舞,我並不認爲他們是對烈士大不敬。讓百姓過着歌舞昇平和平寧靜的日子,也許是烈士爲國捐軀的夙願吧。

下山的小路兩邊,是成片的銀杏樹,樹葉在陽光的映射下,金燦燦的,十分醒目。儘管沒有一絲清風,但金黃色的樹葉不時一片一片飄落,像逝去的一天一天的日子。小路上、草坪裏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我靜靜站立在樹下,感受到時而飄下的樹葉落到我的腦袋上、肩膀上,再滑落到地面上,如同我逝去的青春。

身旁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把一顆大樹上的枯枝折斷,防止落到行人身上。我離開銀杏苑,踏着音樂的節奏,加入到如梭的人流中。明媚的陽光、色彩斑斕的樹林、新鮮的空氣、熙攘的人流、歡快的節奏把赭山公園渲染成一個露天的健身場,我的傷感不知不覺中蕩然無存了。

作者簡介

李友昌,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

重遊赭山李友昌2

文:賀建紅

我在長沙住了二十多年,家搬了四五次,河西到河東,城南至城北,一個地方,長的住了上十年,短的幾年,常戲稱自己“長漂”,直到前兩年與公公婆婆一起住,纔有安了家的感覺。

我說的老家,是我孃家。

年少出門求學、工作,在老家呆的時間算起來也並不太長,但現在一說起家,腦海裏除了和公公婆婆一起住的家,還有我的老家。

“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在我家卻不是這樣。早些年家裏翻修房子,父母兄嫂貼心地給我們姐妹倆做了準備,一棟房子,每家分一個套間,待遇和兒子一樣。

老家的房子舒適敞亮,建築沒太多特別,房子西邊的一片菜地倒是很吸引人。

這個季節,地裏的蘿蔔、榨菜、大頭菜在綠茵下敞開了肚皮,蘿蔔的肚皮雪白,榨菜的肚皮碧綠,大頭菜的肚皮白裏透着淺綠。菜薹子胖得像嬰兒的手指,一掐,啪一聲,斷了,紅菜薹子的斷面是紫皮包綠芯,白菜薹子的斷面是綠皮包白芯,明澈而水潤。我很好奇包菜和芽白怎麼能把葉片包裹得那樣嚴實,幾乎是從長出第四層葉片開始,它們就忙於包裹,一層又一層,到了冬天,那些柔軟的葉片就裹得硬邦邦。我最愛剪茼蒿菜,咔嚓一下,咔嚓一下……一股子青蒿草的味道。

重遊赭山李友昌 第2張

夏天的菜地尤其漂亮,爸爸在菜地搭建各種瓜棚,菜地也就變得更加立體生動起來。

砍後山的竹子,青蔑織背籃、織簍子、織摺子……黃蔑、枝丫、竹尾巴用來夾籬笆,撐辣椒樹,搭瓜棚。

陰乾的竹尾巴,抖落葉子,腦袋削尖,枝丫扭成對稱的兩側伸展,一根根尾巴朝天立着,插在黃瓜地裏,間隔大約一米來寬,半腰用細竹竿夾緊、捆紮、固定,陣仗整齊,威風得很。不用刻意牽引,黃瓜苗的小觸角悄悄地攀上來了,蹭蹭蹭地往上爬,有時候一晚上能爬個半米高。開出來了一朵小黃花,接着,花柄處長出了一條“毛毛蟲”,第一條長出來的肯定是最饞人的。只要我在家盯着,它定然是長不“成年”的,它彎彎的身子,身上柔軟的絨毛帶着透明的粉白,誘惑着我,急了,狠了心一扯,嚐鮮了再說。

豆角苗的架子又不一樣,得用拇指大小的細竹竿。三四根竹竿,在每一眼豆苗周圍交叉立着,頂端固定,下面撐開成裙襬狀插在地裏。等到豆苗爬滿,真的就像站着一排排身着禮服參加舞會的姑娘,長長的豆角如一串串流蘇般掛在上面,咋一看,那一排排裙子就都飛舞起來了。

爸爸給絲瓜搭了個涼棚,杉木檁條做立柱支撐,剖開的竹條編成一格格的柵欄,放在絲瓜棚頂上讓絲瓜藤攀爬。絲瓜和黃瓜可不一樣,黃瓜貼着地就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絲瓜先是一根根獨苗攢着勁往上躥,有個一兩米高再開花掛果,等爬上涼棚,涼棚四周通透沒有遮擋,棚頂花開熱鬧,碩果累累,綠葉成蔭。我家哥哥還在絲瓜棚下架了一張石桌,幾條石凳,幹活累了,棚下歇歇,看看滿園生機勃勃,聞聞瓜果飄香,愜意得很。

老家的房前屋後被我種滿了各種花,春天的牡丹花、紫藤花,夏天的繡球花,百合花,秋天的菊花、炮仗花,也有的花能開幾個季節,像五色梅、朱槿花、滿天星、藍雪花、飄香藤,還有一年四季盛開的月季花、燈籠花。這些花夾雜在蒲公英、野人蔘、魚腥草的中間隨意種着,覺得哪裏的光照環境適合它的生長,就種在哪裏,沒有造型修剪,不講究形狀色彩搭配,偶爾埋點雞糞,倒是都還長得健健康康,瀟瀟灑灑,花也開得轟轟烈烈。

除了地裏種的花還有盆裏養的花,花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陶的瓷的,塑料的,還有撿來的罈罈罐罐、水缸火盆都被我養個盆滿鉢滿。用盆養花比較耗費體力,光是挖土裝盆就得花點功夫。陳年的土磚頭敲碎了是上好的種植土,隔壁家的後院有倒塌的土磚房,提着桶去撿,磚頭翻開,經常看到驚慌失措的蟋蟀,在我眼底逃竄。有時我也去菜地挖土,菜地裏夾板蟲比較多,一鋤頭下去,常常看到有夾板蟲倉促地翻個身,嗖一下又不見了。

媽媽叫我不要用花盆種這麼多花,說是擺攤一樣,犄角旮旯衛生又不好清理,但我不在家的`日子,她又是那麼用心地伺候着它們,又是澆水又是除草,當有人誇讚她的菜園和花園都整理得漂亮的時候,她更是洋洋得意,暗自歡喜。

我對花最美的印象是老家村口的一株芙蓉花,它挨着三叔公家院子的圍牆,植株高大,花朵碩大,開出的花朵有白的,淺粉色的,正紅色的,美得像粉嫩嫩的新娘子。開花的季節,放學回家,翻過顏家老屋後面的山頭,遠遠地看見它幽雅的站在村口,好像是母親站在村口等待我的歸來。三叔公已經過世很多年了,那株芙蓉花也在很多年前就不見了蹤影,而它嬌俏溫暖的模樣卻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只要是太陽天,老家院子裏就被媽媽晾曬個“琳琅滿目”,地裏收來的黃豆得曬,做蘿蔔條得曬,做梅乾菜白辣椒都得曬,洋姜,幹豆角還得曬,燙粉做臘貨更是曬個“歡天喜地”“聲勢浩大”,等到每家院子裏掛滿一排排準備熏製的臘魚臘肉,離過年也就近了。

薰臘魚、做臘肉的季節,米糠、楓樹枝、楓球子、桔子皮在爐膛裏用火灰捂着,小院裏裊裊炊煙,陣陣肉香味,做好的臘魚臘肉色澤金黃髮亮,一排排掛在柴火竈上。

我家小院裏有個極大的柴火棚,我曾特意拿尺子丈量了一下那堆柴火,長五六米,寬兩三米,高也有兩三米。有粗大的樹幹,細小的枝丫,還有鬆散的落葉。這麼一大堆,都是父親一根根,一捆捆揹回來的。粗大的樹枝鋸成長短一致的一節節,再用斧頭劈成大小勻稱的一塊塊,枝條摺疊整齊後紮成一捆捆,碼成一摞摞,樹葉松針用竹簍子裝成一簍簍。我對柴火有一些特別溫暖的印象,有冬日裏一家人圍爐烤火的溫暖,有爐竈裏烤紅薯的香甜,有掛在火爐上吊鍋的熱氣騰騰,還有父親揹着柴火,緩緩歸來的身影。

老家的房前種了好多果樹,柚子樹、桔子樹、金桔子,還有無花果和紅棗樹。這時候,老家小院的柚子樹、金桔子樹還掛滿果實。

無花果結果最有意思,從五六月份開始一直到十月,基本上有半年時間它都在不停結果,陸續成熟。每天圍着樹轉一轉,找一找,看一看,捏一捏,總能尋到一兩顆成熟的果子,摘果子總是讓人幸福與興奮。濃密的樹葉間,有遺漏的果子熟狠了,裂開了嘴,螞蟻蜜蜂趁機鑽進去把果肉掏空,讓人好不惋惜。

過了十月,是桔子成熟的季節,我喜歡看着橘紅色的果子掛滿枝條,映照得院子都紅彤彤的,豐收喜慶的味道溢滿整個小院,每每採摘一顆,讓我既期待又不忍。

春天,院子裏的桔子樹開滿了白色的花朵,即使躺在牀上,香氣也一陣陣飄了進來。蜜蜂一羣一羣地飛過來,快速扇動的翅膀像賽龍舟划船的漿,它們一股腦地扎進花蕊裏,撅着屁股在花朵上拱來拱去。年年歲歲,我就在蜜蜂嗡嗡的聲音裏,看着花瓣碎碎地落地,在花朵飄落的枝頭,看着桔子一點點探出小小的頭……

忘不了故鄉年年梨花開放

染白了山岡,我的小村莊

媽媽坐在梨樹下,紡車嗡嗡響

我爬上梨樹枝,聞那梨花香

搖搖啊潔白的樹枝,花雨漫天飛揚

落在媽媽頭上,飄在紡車上

給我幸福的故鄉,永生難忘

永生永世我不能忘

啊!這就是給我幸福的老家、可愛的小院,親愛的家人,給我生命,伴我成長,今生今世無法忘記的故鄉。

作者簡介

賀建紅,筆名油菜花,湖南省寧鄉市賀石橋村人。註冊造價工程師,國家一級建造師。寧鄉詩散文協會理事,長沙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