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讀朱自清散文有感15篇

讀朱自清散文有感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朱自清散文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朱自清散文有感15篇

我的書櫃裏有着許多書,可是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本《朱自清散文集》;而在這麼多篇散文中,我最喜歡的卻是那文章中有着濃濃的愛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是朱自清的父親爲朱自清買橘子的動作,讓我潸潸淚下,短短一句話,卻能寫出最真實的情感

《背影》講述了一個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故事。它讓我認識到了偉大的父愛。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關於父母的愛的詩千句萬句,可關於父愛的詩往往總會少很多。從小,《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童謠傳遍世界,而卻沒有關於爸爸好的童謠。我常常想,生我的是媽媽,照顧我的也是媽媽,我應該感謝的是媽媽,而爸爸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擺設罷了,根本不值一提。

上了小學,“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常常會成爲我們的作文題目,我卻十分反感,父愛是什麼?生我們的不是夫親,更別說照顧了,有時連半夜十二點也找不到他的人影,還談什麼父愛?

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重新認識了父親,我重新改變了對父愛的想法……

星期五,與平常一樣,我在午託班等着父親的的電話,“丁零零”手機聲響起,我就知道了父親即將來接我的消息,“喂?”“下樓,今天我們坐公交回家,車借別人了。”“什麼?擠公交?你爲什麼把車借給別人啊?我們自己也要用啊!”我說。

一下樓,父親就勾着嘴脣,溫柔的說:“書包給我,我來背!”我心安理得地把書包“丟”給了父親,一邊自顧自的走在了前面,哈哈,雖然我是我們家的小公主呢?幫俺分擔一些重量也是應該的!我幼稚的想着,卻沒發現父親的身上那好幾包東西。

到了車上,我立刻搶走了僅剩一個的位置,忘了揹着好幾包東西的父親已經累的氣喘吁吁,卻無處可坐。我哼着歌,欣賞着窗外的風景。

“爸爸,您一天工作辛苦了,肯定累壞了,來,您坐!”稚嫩的聲音成功地把我吸引住了,我尋找着聲音的來源,一個看似6、7歲的小女孩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笑嘻嘻的抱着她坐下了。

我看着看着,似乎想到了什麼,問:“爸爸,你一個月的月薪是多少?”“五千”“那,你車保養呢?”“兩千,怎麼突然問起這個?”“沒有。”我搖搖頭,午託班費一千二,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就兩千了,父親車保養兩千,加起來就四千,那父親只剩下一千元去吃喝玩樂!我驚呆了,自從父母親離婚,,撫養權就歸在父親那兒,吃喝住都是父親,而我,從不會去體諒父親要不是這個小女孩的話啓發我,那我現在好不是……

我站了起來,我位置讓給了父親,“你不坐嗎?”“不了!你坐!”我與爸爸相視而笑。

回到家,我再次翻開《朱自清散文集》,再次沉浸在了書香裏……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

如:歌聲,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們回味無窮。好似身入其中,營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每次讀他的文章,都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我們在《春》中感受到了無窮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優美的月色,甚至無形的時間都被朱自清給予了輕盈的步態和頑劣的脾性。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虛傳,統一以美相稱。這月下的荷塘彷彿與世隔絕,靜的連掉一根針也能聽見。

風比做渺茫的歌聲。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多麼恰當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纔會想出這樣的句子吧!優美細膩譬如能猜透人心!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朱自清的《背影》,真美!

美就美在,他的語言樸樸實實,自自然然,沒有矯揉造作,沒有修飾和渲染。

美就美在,他寫父愛,整篇文章卻沒有出現一個關心,愛護,偉大之類的詞語。父親的每一句話都很簡單,我勸父親不必送的時候,父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我請父親回去的時候,父親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買橘子回來,要回去的時候,父親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走了幾步又回頭的時候,父親說:“進去吧!裏邊沒人。”就像是爸爸平日裏的嘮叨,藏着無限的憐惜,體貼和依依不捨。

美就美在,他的寫作手法新穎獨特。他寫人物,不像我們都從正面下筆,先寫肖像、服飾或者姿態,然後寫事情,而是選擇了送別的特定角度,飽蘸深情,全力描寫父親的背影。第一次,父親臨別送行,爲“我”買橘子,在月臺上艱難的爬上爬下,打動了“我”的心,使“我”掉下了眼淚。第二次,父親在來來往往的人羣裏,越去越遠,殊不知人越遠而心越近。第三次,從父親的來信中得知父親的困頓,眼前浮現出父親的背影,以至於淚眼模糊。就像孟郊的《遊子吟》,像燭光裏的媽媽。

美就美在,他的字裏行間都藏着真摯感人的親情美。“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親好像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爲兒子做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他做得那麼認真、自然,爲了照顧兒子,什麼災禍,勞累,他都毫不顧忌。真真切切的父愛,如春雨一般滋潤着我們的心田,讓我們生出無限的感動,於是,“我”和我們的淚很快就下來了。

美就美在,他讓我讀着讀着,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父親。想到父親曾經揹着我上醫院,曾經用他的大手笨拙地爲我扎小辮兒,曾經在我因爲某事難過的時候,用他那滿是胡茬的臉頰,逗得我哈哈大笑。美就美在,每次想到這些,就讓我忍不住爲父親打個問候的電話,爲下班回家的父親倒一杯熱茶,爲勞累的父親捏捏肩膀,捶捶腿。

美就美在,他讓我讀着讀着就會忍不住提起筆來,也來寫一寫自己親愛的父親。

專心閱讀一篇唯美的散文,是性情的陶冶,是心靈的淨化。朱自清的《歌聲》便是這樣的一篇短而精美的散文。

此篇作於1921年11月,共413字,簡短、精美。作者把在聽了一場音樂會後帶來心靈的愉悅感受抒發出來。本來是聽覺的享受,卻在作者筆下轉換成視覺和嗅覺的感受,這感受如同春風拂面,身心都處在春天的陽光裏,令作者“神迷心醉”。

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 (作者回想昨天晚上參加音樂會,這時的心情極好。想象一個暮春的早晨,微風吹拂像是愛人吻手時的鼻腔呼出的氣息,和着愛人的腳步,慢步在甬道上,細雨也好像成了潤溼肌膚的乳油了。)

這是在花園裏。羣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豔下,我能看到他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着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有都帶了黯淡的顏色。——是愁着芳春的銷歇麼?是感着芳春的睏倦麼? (把音樂會當作百花園,作者在這百花園中欣賞着花落時節餘香的清夢,沒有暮春的傷感。還在笑問“春歸何處”?可見作者此時的心情是在盡情享受着暮春的美。)

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着些潮溼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裏,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音樂會的歌聲中,彷彿又顯現着一片紅肥綠瘦的田園,作者嗅覺到田園的氣息;這時的作者,盡情享受春風下的田園風光。)

朱自清這篇散文用句不多,卻把一個徘徊在理想與現實邊緣的青年知識分子內心世界刻畫得透徹至極。亂世中的青年何以爲身?這種徘徊思維在他的《匆匆》一篇中已完全體現了,這篇文章則是他在妄想逃避現實時,一時的自我安慰。知識分子到底不是工、農大老粗們,他們的思想必然會帶上纏綿悱惻情調,而這種情調正是我們現今這個浮躁社會所缺乏的。

是誰爲大地披上了一層彩色的花毯?是誰爲春天披上了一層特有的芬芳?

是春花。

在散文家,詩人朱自清的筆下,春花的色彩更爲絢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花散了遍地,在大多數人眼中並不足爲奇,也不曾細細觀賞它,但是,朱自清先生用他所觀察到的春天,爲我們展開了一幅五彩斑斕的春天畫卷。

春在何處?

在“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冬去春來,一年四季不斷的交替,輪迴,讓我們從今天起,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與大作大家朱自清先生俯下身來,觀察春天的腳步。一草一木皆爲春,讓我們將自己瞳孔裏煜煜發光的春天描繪下來。

“萬紫千紅總是春”。要觀察春的步伐,不妨先觀察處處吐露的春花。讀起朱自清先生的《春》,讓我不由的追憶起記憶中的春天,放逐夢想與希望的春天!

作者朱自清用動人的筆觸來描繪他所看到的春天,爲我們呈現春花,春草,春風,春雨,春勤的畫面。

除了春花,就是滿山遍野的春草。它有破土而出的堅韌,以及勃勃生機,活力,作者筆下的春草更俏皮活潑,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在我們欣賞朱自清先生的生花妙筆的同時,又不由的感嘆春天的美好,給人帶來活力,希望和力量,而春草,又將活力與力量充分的展現,這是一種藝術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時間在一點點溜走,不要再等它消散,趕快,換上一件綠色的衣服,投身到春天的懷抱!

書中的第一篇文章選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匆匆》講的是告訴人們要好好珍惜時間,文章用自問自答形寫的,開頭舉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樣的對比手法更加使我們感到時間的珍貴。可是往後讀卻知道了朱自清告訴我們的另一個真理——青春一去不復返,事業一縱永無成。現在不抓緊分分秒秒學習又何必等到將來後悔呢?興許是因爲時間的珍貴,才把《匆匆》放在第一篇。

書中的《論自己》、《論青年》、《論吃飯》、《論百讀不厭》、《論無話可說》……這幾篇文章主講事物似無形又有形,而且“吃飯”、“無話可說”、“百讀不厭”、“自己”、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物,也從側面烘托朱自清善於觀察的品質,也表現了朱自清對文學的熱愛。我們小學生正需要這種精神,要從平常的事物中有自己獨特見解。

讀完朱自清的散文選,心中獲得了一絲明悟,也許它帶給我們的不是物質上的財富,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是比物質上更要珍貴的財富——真理!

朱自清的散文像一縷春風。微風拂過,溫暖拂過,溫暖細膩,沒有胭脂俗粉之氣,反夾雜了淡淡泥土清香,時而融化人的心田,春暖花開,時而冷冽,令人忍不住一個寒噤。

我時常猜想,朱自清應該是生在輕煙薄雨的春天,使得他對春景有了獨特的體悟。

該有怎樣的閒情雅緻才能在春暉的一月裏細聽腳踩煤屑路的摩擦音?該有如何的詩情畫意才能將山水一色寫成:“他倆這麼親密,湖將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綠的?”該有何等的高潔志趣,才能希望尋求熱鬧中的冷靜,羣居中的獨處?

讀着他關於自然的散文,靜靜閉上眼彷彿置身深林的中的小木屋,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細細諦聽窗外的滴答雨聲,感受身旁拂過一縷春風。

對自然好奇的人,是對生活負責的人,同時,也是情感充沛的人,朱自清對自然細膩的感知應源於他豐富的內心。

作爲一個丈夫,在他寫給亡婦的散文中沒有出現“我好想你”等詞,但細枝末節中無不體現着他內心極度的悲痛與無奈。

他寫到:“謙,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後若還有有知,想來還如此的。”短短一篇散文,述盡了二人十二年的結婚生活,從他的語言中不難讀出,謙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

而朱自清的悲痛也應是觸景傷懷,大有一股“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意。

當然,春風不止和煦,有時,也能寒的透骨。

在《正義》一文中,朱自清探討一個人類思考千年的話題——人間的正義究竟是在哪裏?當然,答案你我都明瞭,正義,是在我們心裏的。

但朱自清的闡述卻發人深省:“白白的將正義擱在心底,誰也不去取用,任由它被自私,被威權,被勢力所踐踏,難道不可惜嗎?難道不可悲嗎?”正義,自古以來就爲世人津津樂道,我們青少年,何不能像朱自清一般,將正義放於情面、利益之上呢?

對於朱自清的文字,我歎爲觀止……將口語藝術化。何爲口語?何爲藝術?二者如何融合?靠浮華的辭藻?那該是陳腔濫調!

他的語言高明在於口語與詩詞的完美契合,他的散文中時常穿插有大量的詩詞,但又不給人生搬硬套之感,賣弄才華之意。所有文字相輔相成,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有如春風吹拂大地一般自然和煦。

其實最近總想寫點什麼,但是當雙手放在鍵盤上的時候,總是爲自己的“囊中羞澀”感到可笑——明明缺乏文采,明明缺少靈氣,卻總是在重複做着一項讓人在繁忙的工作、嘈雜的環境下能夠稍微靜下心來的工作,或許是我的精神寄託吧。

其實週二就已經把《朱自清散文選》拜讀完,但總是不知道該寫點什麼內容,來爲欣賞完這本書畫上一個句號。索性今天由着性子來,興之所至,或許會有些許不成熟的心智,從心底深處,順着指尖,慢慢滑落吧……

一個是徜徉於荷塘旁,靜靜地享受這美好、獨處時光的寧靜文人,一個是“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美國侮辱性的施捨”的愛國戰士,這兩種形象在我的腦海中碰撞、激盪,構成了朱自清的兩種鮮明的性格。也許,文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吧。但無論是哪一面,都是通過讀他在不同時期寫出的得來的,絕不是個人的臆想,也絕不是無端的猜測。

第一輯,感悟生活,讓我對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讀《匆匆》,感慨於他對時間的細緻琢磨,感慨於他對青春年華的默然悵惘;讀《憶跋》,便明瞭:原來惆悵,就是飛去的夢因爲飛去的緣故,一律是甜蜜蜜而又酸溜溜的;讀《荷塘月色》,感動於朱先生那種脫離世俗的藩籬、獨處於世外桃源的愜意、閒適;讀《春》,讓我曉得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學生,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不管他原來怎樣,不管他成績如何,至少他們都在成長着,這纔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第二輯,故人舊事,沒有太多煽情的文字,也沒有長篇大論,有的只是質樸的情愫以及如同私語的呢喃。讀《背影》,樸實的文字,卻將父親得形象寫得高大鮮明,讓人感受到“父愛如山”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讀《白採》,看出作者的人品——雖只見過一面,交情不深,但作者卻將這樣的姑且算是朋友的人,寫得如同交往了好久的老友一般,讓人敬佩;讀《阿河》,看出先生作爲一個封建時代的開明知識分子,雖心有餘幫助,卻力不足以撼動封建倫理綱常的“無可奈何”;讀《給亡婦》,沒有特別哀傷的氣氛,也沒有如泣如訴的傾訴,但卻從中讀出了先生對於已故妻子的愛戀和懷念,真摯的感情蘊含在和妻子的“閒話家常”中。

第三輯,行走的蹤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不是一句口頭禪,也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一個文人所必須修行的課業。讀《揚州的夏日》,既跟着作者觀賞了揚州的美好景緻,又溫習了一下揚州特有的民俗,真是應了那句話“又得浮生半日閒”了;讀《羅馬》、《威尼斯》,雖然先生寫得非常好,有靜有動,有詳有略,但由於自己實在缺少對外國文化的瞭解,卻總是感覺心裏不太舒服;讀《吃的》,卻讓我知曉:原來講究吃東西的,不僅僅只有中國人,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也有特別的講究。

第四輯,思索人生,如同題目一樣,真的是有許多思索,不過這思索卻是先生的。讀《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生命真是低賤到可以了,七毛錢,讓你想,怎麼都想不到能買到一個女孩子吧!這是對舊社會的強烈控訴!讀《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我們知曉了種族歧視是多麼嚴重,一個小小的“白種的小洋孩子”,竟然敢公然挑戰成年人,美麗的外貌與醜惡的心靈做出了淋漓盡致的對比;讀《論沉默》,沉默,是一種藝術,就和說話一樣,該說話時保持沉默,該沉默時說話,都是極不明智的選擇!雖然沉默是金,但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能達到“金子的質地”。

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認認真真邊讀邊做筆記的一本散文書,雖然原來對散文並不是特別崇尚,但是先生的這本書的確改變了自己對散文的某些看法。尤其是先生的《論百讀不厭》所指出的,讀不懂是因爲讀得不夠多,品得不夠細,經典的內容是需要每個人多讀多品才能悟到的。要想和作者對話,必須讀到自己的心坎兒裏,讀到作者的心坎兒裏才行。

於此,或許會好些吧。

初次接觸散文,相見恨晚,以往對散文不屑一顧。害得我讀“千遍”,乃至它的每句言語都讓我花上一整天的功夫去理解,纔將自己的感悟寫出來。甚至花了一個寒假才把《朱自清散文精選》讀明白。

現論來,書內有樸素動人的《背影》中父愛振顫;有輕盈凝練的《匆匆》中幡然醒悟;有在那明淨淡雅的《荷塘月色》中完全沉醉……他寫得每篇散文都富有真摯、深沉而又細膩的感情,讀着讀着可引人進入勝境。讓我回憶起浪費和美好的時光的那篇散文《匆匆》,使我留念。

回憶以往浪費的一個個日日夜夜,心痛仍是心痛,心痛中我算着浪費了的日日夜夜竟有幾千天,而過得不是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那乃是蒼海一粟,我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感到有千萬根鋼針刺痛我的心靈,眼角不時流下了幾滴淚水。爲何?爲何?時間不可倒轉,不可被人控制,不可如同樹木、花兒、鳥兒一樣去了又回。爲何,爲何……?恍如想起流水也和時間一樣一去不復返,難不成他倆是兄弟?時間怎會不留下聲音,不留下蹤跡,不留下……難道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也是可能找到它的?

放假了,我哪天早起過?早上九、十點才起牀;中午去同學家玩,回來後看電視,時光在我的身邊偷偷溜走,讓我的心更痛了。

在我思索時,時間會溜走;打電腦時,時間仍會溜走……時間就是很特別,他和萬物不一樣,隨時隨地會從你身邊溜走。唉……惋惜,惋惜……從此,我明白了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

讀完了《朱自清散文精選》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想到了振顫的父愛,還是想到了“男女分座”的“文明”,或者是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再不然就是秦淮河的見聞感受,總之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澀,難以用言語來闡述。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是《朱自清散文集》。

這本《朱自清散文集》收錄着朱自清先生所創作的34篇精美散文。首先我瞭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簡介,書中說,“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人,同魯迅先生同籍。”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覺有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背影》,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是不是寫的很細緻?其實還有一些好文章,如《匆匆》、《荷塘月色》、《我所見的葉聖陶》等,還有一個描寫細緻的文章,叫《春》,裏面講的是春天來臨,小草從土裏鑽出來,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文章會使你身臨其境。

我讀完《朱自清散文集》時,合上書聞着書香,享受着字裏行間帶來的一種愉悅的美感。

朱自清是一位衆所周知的作家,一提到他,人們就想到他寫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帶有濃厚的韻味。朱自清以他獨特的風格,爲中國現代文增添了色彩,樹立了我國現代文全新的特徵。

朱自清的散文反映着生活背景,在書中四十八篇散文中,我最喜歡《背影》。這篇散文表達了父子之間的感情,這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一種感情,往往因爲太平凡容易忽視。《背影》就叫大家珍惜這種感情。

“我”與父親已有兩年不見了,那年冬天,祖母死了,“我”從北京跟父親奔喪回家,父親變賣了家當,還虧空了,又借錢辦了喪事,辦完喪事,“我”回北京唸書,父親說好了不送“我”,但在關鍵時候,還是來送“我”了。父親因爲太胖,不容易走路,幫“我”買了橘子就走了,“我”因爲父親的種種困難流下了眼淚。

父親雖然對“我”嚴厲,但是,我相信,他無論如何都愛我,即使“我”做錯了事情,他也會原諒我。父親的背影是強大的,從小他保護着我們幼小的心靈,不讓其受傷害,這樣偉大的人物,我們應該好好感謝一下。作者和他的父親,整日東奔西走,一個去上學一個去掙錢,說到底是爲了養家餬口,很不容易。等父親回到家,我們做子女的是不是應該慰問一下父親現在的生活怎麼樣,工作累不累。

《背影》之所以感動這麼多人,因爲朱自清把父與子之間平凡的感情抒發到極致,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樣平凡的感情!

當時,朱自清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教書。不久,中國公學鬧起風潮,他被學校保守派攆走了。但僅僅幾個月的上海生活,對他來說,很有意義。他在中國公學結識到一直敬愛的葉聖陶,兩人意氣相投,以後來往非常密切。中國公學還有一位詩人、朱自清的好友劉延陵。他們三人一起商量,並和在北京的俞平伯聯繫,籌備創辦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新詩雜誌《詩》月刊(1922年1月創刊)。

那時,朱自清是剛剛走上社會的二十三歲青年。他一方面確實感覺到反動派對他們的精神上的重壓,一方面又因爲遇到新文學運動上的知己朋友,心裏洋溢着青春的熱情。 《歌聲》描寫的印象風光就是他嚮往的一個理想鄉。到“中西音樂歌舞大會”去聽“三曲清歌”的朱自清,暫時忘掉學校風潮等煩瑣世事,心滿意足地沈湎於幻想世界。他從“歌聲”聯想起“一個暮春的早晨”。同時,音樂變成雨點灑落到詩人的臉上,“引起潤澤,輕鬆的感覺”。接着,他的手感覺到“新鮮的微風”,他的腳感覺到“滑膩可愛的甬道”。這一段文章都是訴諸觸覺的。下一段描述,給人的視覺留下深刻的印象,詩人在“花園”看到五彩繽紛的“羣花”。朱自清對顏色的感受能力極其豐富,與衆不同。“恬靜的紅”“冷落的紫”“苦笑的白與綠”是什麼樣的顏色?讀者不發揮詩的想象力,是不能瞭解這句話的含義的。最後是依靠嗅覺的一段描述。詩人聞到“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潮溼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還有“清新的蒸氣”。從聽覺開始,依次喚起觸覺、視覺、嗅覺,最後回到聽覺,《歌聲》的結構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 另外,還有三個技巧上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卓越的比喻。把“新鮮的微風”比作“愛人的鼻息”,“把“白礬石的甬道”喻爲“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這是直喻。上面已提到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苦笑的白與綠”,可以說是一種隱喻。這些喻言有力地喚起讀者的聯想,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第二個特點是擬人法,“花園”裏的“羣花”做着“清夢”,她們像是“愁着芳春的銷歇”“感着芳春的睏倦”似的。這幾句話使人感到她們“甜軟的光澤”中的生命,並且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親切的印象。第三個特點是精巧的措詞。意思差不多一樣的“像~一樣”“正如~”“~般”“~似的”等詞語,他故意分別使用。

“霏霏的”“薄薄的”“濛濛的”“涓涓的”等疊詞,故意多用。陳述句裏,有時穿插着一些推測句和疑問句。這些修辭上的工夫,把這個小品接近於一篇詩。讀起來,有節奏感,又和諧,又流暢。對朱自清早期散文,葉聖陶曾經給以嚴厲的批評,說:“都有點做作,太過於注重修辭,見得不怎麼自然”(《朱佩弦先生》)。但這可能是因爲關係親密而敢說的苛刻話。《歌聲》給人的印象是“樸素”“淡雅”,絕不是“浮華”“造作”。它是一篇富有朝氣的青年詩人流露出自己心象世界的好作品。

今天,我又仔細地把姐姐給我的書讀了一遍,其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最令我難以忘懷。

《匆匆》一文寫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使我進一步體會到時光真的從我手中流逝。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運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顯示季節更替的景物,也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時光流逝。

在閱讀中,使我回味無窮的句子是“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是啊,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只有珍惜時光,努力工作,纔不會“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當我讀到“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讀這些語句時,我不禁對作者的寫法高明而感到五體投地作者將時間、光陰形象化,把本來看不見、觸不着也嗅不到的抽象時間轉化爲種種具體可感的形象,說明時間和我們人類形影不離,轉眼間卻又無影無蹤。

在時光流逝的過程中,朱自清先生的種種語氣都和“匆匆”二字息息相關。細膩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然後,寫自己的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的流逝了,表達作者的無限感慨。接着作者用細膩而獨特的筆觸,通過多種修辭方法,具體寫出日子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最後,作者寫出自己對人生的思索,反躬自問:“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我能做些什麼呢?”深切的表達作者對時光的無限留戀。

讀完本文,使我體會到,只有珍惜時間才能去做更多的事,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用心擠,怎麼也擠不完。”

之前,老師讓我們去讀散文。有一天,我在超市裏發現了一本《朱自清散文》,我馬上請求媽媽幫我買下來。 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朱自清散文》,埋頭看了起來,第一眼就看到一個引人注目的題目:荷塘月色。一聽,就知道內容肯定是非常好。隨後我讀了這一篇散文,在這篇散文裏話中有話,還顯示出了荷塘的“美”。其中,我還學到了梁元帝的《採蓮賦》: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散文裏也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比如: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也漏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誰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禪聲和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但我什麼都沒有。你看,像朱自清這樣的詩人,把生物寫地栩栩如生,是一部多麼偉大的創作啊!

以後,我也要像朱自清一樣,寫詩寫散文,這樣,我長大以後也會是一個出色的人。除了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以外,還有其他的散文,如:《背影》《春》《論百讀不厭》……對了後面還有朱自清談如何寫好作文哦。

讀朱自清的文章,或許是歷史的原因,民國的文章仍保留着前清古文的特點,特別精煉,有非常流暢,自然,體現了對文字的駕馭,對藝術的追求,感覺作者自己寫文字也應有深深的陶醉感吧。

下午讀朱先生的歌聲等文章,真是被他的高度的藝術性折服了。周圍的景緻在他的感官體會下,像小河細細的流淌出來,變成了詩和畫,有的地方又像他的隱語,我們局外人,裏面的東西,我們怎能看的盡呢!“彷彿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鬆的感覺,新鮮的微風吹動我的衣袂,像愛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樣,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着越發感覺滑膩可愛了。”周圍的景緻成了作者思想的一部分,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我們每天都在物和景中浸泡,甚至去天南地北,隨着滾滾人流,到處走馬觀花,我們又能看出多少景中的東西呢?寶貝在我們手中,我們都要把它扔掉,我們不認識他,不瞭解他,又怎知它的價值呢?

記得有個故事,說一個小女孩對着一簇花說話,大人很好奇,問小女孩說什麼呢?小女孩說,我對她說,你長得真漂亮啊!我們對物的純真像小女孩對花,對景的愛戀像朱先生一樣,再能見景而沉醉其中了。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