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電視電影 > 吊打《道士下山》 不過是“逢陳必反”

吊打《道士下山》 不過是“逢陳必反”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長久以來,陳凱歌一直被標記爲“那個拍過《霸王別姬》的導演”,以這部電影爲分界線,他之前的作品大多數人們看不懂也不去看,之後的作品大家“看得太懂”,並且遭遇後現代式的解構,尤以《無極》爲甚。而最近上...

吊打《道士下山》 不過是“逢陳必反”

作爲華語電影最爲知名的導演之一,陳凱歌一直被貼上“哲人導演”的標籤,這不僅源於他早期作品的哲意晦澀以及後期作品極具個人色彩的發問求索,也源於衆所周知陳凱歌在學識方面的厚重修爲。

然而藝術創作是一件感性的工作,過於理性與抽象是優勢也是包袱。長久以來,陳凱歌一直被標記爲“那個拍過《霸王別姬》的導演”,以這部電影爲分界線,他之前的作品大多數人們看不懂也不去看,之後的作品大家“看得太懂”,並且遭遇後現代式的解構,尤以《無極》爲甚。

《易經》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陳凱歌明顯是個“重道輕器”的導演,這次的《道士下山》卻一反常態,是個“重器輕道”的作品,像他那篇“創作手記”長微博寫的一樣,陳導此次野心在於創作一部“工業合格”的電影。道士下山,其實是陳凱歌放棄修行遁入萬丈紅塵,不玩想法,儼然張藝謀和徐克合體,玩特技和視覺。

《道士下山》改編自徐浩峯的同名小說。小說其實是以長篇寫短篇,徐浩峯在序裏提到古龍的作品,“《獵鷹·賭局》是短篇系列,分看獨立成篇,合看又相互關聯,每篇都寫得很有自制力,惜字如金,國畫一樣留白,人物和情節皆有可遐想的餘地”。小說《道士下山》有一個很妙的結構,何安下下山之後如走馬觀花一般,遇到形色各異的奇人,每一個人物出場兩三章就迅速隱去,接着又有新人物登場。小說人物衆多,有名有姓形象完整的有數十個。何安下下山後,先是被捲入了太極門的宗門爭鬥,後又遇到武當劍仙,惹來日本忍者與中統特務,此時他遇到的還是些“武林”中人;而在他幫助京劇武生查老闆刺死特務頭子之後,他遁入山中,開始結識另一種高人,有狐精虎怪、等佛之力的高僧大癡、納粹博士等等。小說本身就有很強的奇幻色彩,陳凱歌但只用了裏面大概十分之一相對而言不算玄幻的素材,而且對書中人物進行了合併與改寫,同時保留了小說的行文結構,以道士何安下爲線索人物,串聯起一系列奇人奇事。

吊打《道士下山》 不過是“逢陳必反” 第2張

電影裏有三段故事,“情慾”—“惡念”—“恩仇”,每段故事之間又相互聯繫。何安下下山,師傅告誡他“不擇手段是豪傑,不改初衷是英雄”,而作爲一個未經世事的道人,何安下沒有紅塵中的“初心”又談何“不改”。他以自己的善惡觀了結了姦夫淫婦,卻又遭受殺生的良心譴責。如鬆讓他去“找心”,他看到人心險惡,自己又陷入“慈悲還是淫邪”的困惑中,善惡的邊界遠非他想的那麼清晰。後來他找到了一顆“噁心”,心生惡念模糊了善惡,再遇到壞人時,他選擇沉默。但沉默也是作惡,好人沉默了,就助長壞人作惡,他又回來覺得沉默也不成,與査老闆一起最後快意恩仇。總的來說電影是一個通俗劇,於普通觀衆而言是沒有觀影障礙的,即便是電影裏出現的佛法都是爲了把故事說圓,並沒有刻意去做形而上的發揮,況且裏面還有“武松殺嫂”“男神賣腐”這樣老嫗能解的通俗段落。

但有些影評人不幹了,what the fuck?!客觀地講,陳凱歌導演這部電影還算良心之作,但還是遭遇到了習慣性惡評,大家念念叨叨地“那個拍《霸王別姬》的導演去哪兒了”,粗暴地宣泄“《無極2》鑑定完畢”。應該說導演的創作和中國電影的發展是聯繫在一起的,這20多年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隨着市場的水漲船高一路狂奔,中間許多導演經歷了多次試錯,恰逢互聯網時代來臨,“文化民主化”的時代降臨,剛開始大衆還有點“恨鐵不成鋼”的真誠,逐漸發展就陷入“吊打導演”的遊戲狂歡中,用遣詞造句的推陳出新取代評論的公正嚴謹。單從評論表達上看,中國觀衆羣/評論羣不知道要比中國導演羣/創作羣高出幾個宇宙級別的段位,但是他們並沒有支撐起國產文藝片市場的春天,站着說話不腰疼,不知道該打臉的到底是誰?對這樣一部技術、藝術表現正常的商業片大興撻伐之辭,不過是爲了逞口舌之利而生的“逢陳必反”。除了中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影是完全被互聯網趣味主宰的,而我們偏偏是一個自詡爲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天朝上國。

吊打《道士下山》 不過是“逢陳必反” 第3張

《道士下山》儘管和導演以往的“重道輕器”特質不同,但還是一部作者風味很濃的電影。同樣是寫市井中的奇人奇事、隱藏在民間的高手,《道士下山》與周星馳完全走遊戲化路線的《功夫》有明顯差異,同樣出自徐浩峯的文本,它又與王家衛講述民國武林羣體的《一代宗師》迥然相異。周星馳的電影受漫畫影響比較深,徐浩峯和陳凱歌受的傳統文化滋養更多,即便拍出了玄幻風,那也是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的路數。《一代宗師》是實打實的民國武林史詩,《道士下山》是講俗世“奇情美欲”,定位也就不同。如果用這兩部電影作參照,難免會對這部電影評斷有失偏頗。至於被吐槽的擺脫地心引力的武打設計,我覺得也是和片子整體的略帶奇幻色彩的風格相關,其實這部電影的武打設計也是挺用心的,把武戲融入了文戲。僅舉一例,張震飾演的査老闆在小說中最擅長的戲是《挑滑車》,來源於《說岳全傳》,高寵連挑五輛滑車,京劇舞臺上多爲虛化處理,由演員拿兩面旗子代表滑車,大槍掄來演員做兩個空翻等於滑車被挑,査老闆的《挑滑車》則是挑桌子,一個八仙桌八十斤,依次擺在臺上,一杆長槍一一挑去疊羅漢。影片對査老闆出場亮相的這段戲表現得十分到位,尤其是最後槍挑趙笠人的汽車的華麗段落也令人歎爲觀止。只不過小說裏査老闆是“直男”,趙笠人搶了他老婆,他是爲情復仇,這場大戰之後也就殞身謝幕了。

吊打《道士下山》 不過是“逢陳必反” 第4張

陳凱歌這部戲爲達到“重器”下了大功夫,攝影、剪輯、音樂、特效都是國際班底,動作設計儘管有些和美式超級英雄類似,比如“猿擊術”的視覺呈現就特別像漫威英雄譜裏的“快銀”,但還算和電影融爲一體,沒有違和感。美術服裝也很講究,比如林志玲每次出場穿的衣服基本沒有重合的,整體有一種中國水墨畫的唯美感覺。當然這部電影的缺點也很多:陳凱歌“走腦不走心”的臺詞設計,部分情節發展鏈接不合理,何安下經歷人間百態人物最後逐漸成長人物是有層次的,但王寶強從頭到尾都是一個“逗比”……整體瑕不掩瑜,從導演最看重的“工業水準”應該是達到了。

像陳凱歌、張藝謀這樣的導演,他們如果追趕潮流,和年輕導演拼時令題材接地氣,絕對會被玩死,不如揚長避短,多做一些能夠建立“工業水準”的事來。中國電影發展到現在,不過工業關,僅僅依靠“都市愛情”“校園青春”這樣的“輕電影”是萬不能與好萊塢對抗的,也與電影大國的地位嚴重不符。陳凱歌下一部作品是改編自日本魔幻小說《沙門空海》,難不成這部“重器輕道”的《道士下山》是爲這部魔大盤磨合團隊而練手?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