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早教不是提前教育 早教越來越被人所熟知,也越來越多家長開始重視早教。下面分享一篇關於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家長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1

培養基本的生存能力

生活中,生存能力包括吃、喝、拉、撒、睡、穿、梳、戴、抹、衛生、勞動、整理共12個方面,缺一不可。先培養寶寶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讓孩子多點獨立,少點依賴。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吃不飽,追着孩子餵飯。

有的家長嫌棄孩子動作又慢又笨拙,直接幫孩子穿衣穿鞋。

家長的一手包辦和過分干預,只會變成寶寶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不利於寶寶生存能力的培養。

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按時睡覺起牀,堅持午睡

不偏食挑食

不丟三落四

常喝白開水,儘量不喝飲料

堅持早晚刷牙,飯前便後洗手

學會整理與打掃

學會分享

習慣養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習慣一旦形成,日後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

有一部分家長誤認爲孩子小,可以慢慢來,不用教,以後自然而然就會懂得了。然而,這就好比讓一個前18年沒上過學的人,一到18歲就去參加高考,套用同樣的理由,不用學,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會懂得了。有可能嗎?

6歲前請一定要幫寶寶培養好的生活習慣,時不待人,錯過了就錯過了。好習慣的反面是壞習慣,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像被刻入骨子裏,想要改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建立自尊和自信

在保證安全感充足的前提下,父母多給孩子積極,樂觀和向上的鼓勵,多給讚賞和肯定,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尊自信。

有自信的孩子,心態是陽光的、積極的、樂觀的、快樂的、進取的、奮發的、開朗的;但是沒有自信的孩子,心態是陰暗的、消極的、悲觀的、憂傷的、退縮的、抑鬱的。

自信的孩子和沒有自信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有自信的孩子,即使以後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挫折與困難,他內心都會很堅強,因爲他有幸福感,生命是有質量的;而沒有自信的孩子,他內心太軟弱了,即使物質條件很好,也很難獲得幸福感,生命是沒有質量的。

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

不論什麼工作,都需要與人合作,善於與人交往合作的人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很多時候,與他人合作的質量會直接關係到這項工作可否順利進行下去。

"假使一個孩子未曾學會合作之道,TA必定會走向孤僻之途,併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可見,孩子學會交往與合作是多麼重要。"——阿德勒

培育普適的價值觀

孩子的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到他可否很好地與人相處,可否容易地被別人接納。相似的價值觀會拉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讓孩子去認可正面而普適的價值觀,可以幫助他更容易地融入大多數的人際圈子裏。

與大多數人有着不同價值觀的孩子,很難找到跟自己價值觀相近的朋友,從而容易被周圍的人邊緣化,會越來越不合羣、越來越孤單。

培養熱愛生活中藝術美的積極情感

多帶孩子去博物館,美術館,多聽優美的旋律,小孩子對美的追求,會讓TA心中充滿愛和美。

TA可以把生活過的有趣而不敷衍,更有品質,更有情調。

培養體育興趣

體育運動不但可以給孩子帶來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更強的抵抗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領導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忍耐力和意志力。

有些家長認爲,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反正以後又不希望孩子往體育專業方面發展。就這樣簡單的把體育運動的衆多優點忽略掉了,實在是得不償失。

發展認知能力

知覺、記憶力、注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這些能力都被認爲是認知能力,而最有效的訓練方法應該是通過遊戲和繪本來展開。

想象力,在繪本方面,比如Leslie Patricelli的The Birthday Box,小主角把普通的快遞紙箱想象成飛機,船,雪撬等等,這樣簡單的提示就可以引導小孩子放飛想象力。

想象力,在遊戲方面,和寶寶一起鑽進被窩裏,告訴寶寶,我們進入了海底世界,一羣海豚游過來啦,寶寶有看到嗎?海星在石頭後面跟寶寶說你好,我們去跟它打招呼、握握手吧……諸如此類,幫助孩子培養想象力。

曾經有一位早教老師說過,最需要來上早教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簡單來說,真正的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家長。

早教從來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兒,家長的參與和引導纔可以成其爲早教。說到底家長才是幫助寶寶打地基的那個人。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2

什麼纔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首先,早教不是提前教育

早教越來越被人所熟知,但總是會被狹隘化使用。將早教等同於學習應試教育的內容,顯然是不妥當的。早教更準確地說是指每個孩子個體發展時,家庭給予他的所需要的早期教育:0~6歲期間的家庭教育,不是提前教育。孩子的成長週期有他一定的規律,正所謂童年只有一次,彌足珍貴。

第二,早教的基礎是家庭

談論早教、良好的早教,其基礎必須是基於家庭的。也就是說,如果家長對孩子有要求,那首先家長自己也必須做到“言傳身教”。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反而寄希望於通過教育機構去做到,則無異於緣木求魚。我們每一個人性格或行爲特質都有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影響,這恰恰源自於他們日常的言行舉止,這也會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產生影響。

再次,早教是個性化教育

大部分的父母,其行爲都只是圍繞着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於是纔會出現“依樣畫葫蘆”地照本宣科教育孩子。但這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孩子在接受行之有效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尊重孩子成長的基礎上,營造有着自身成長規律的環境和良好的家教氛圍,才能爲孩子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把早教狹義地理解爲“在早教中心上課”,或是“在家裏陪孩子玩玩”,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

那麼,早教到底教什麼呢?小編現在來給各位來普及: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 第2張

早教首先教育的是父母

早教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孩子的成長是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長之上的,因爲所有教育的選擇都是父母思想的體現。如果不能從兩人世界的夫妻成熟蛻變成三人世界中的父母,那麼就極有可能會對早教做出錯誤的判斷:一種是早教等同於應試學習;一種是認爲早教不需要。只有當父母能夠正確認識了早教,纔會能意識到陪伴孩子成長才是早教的核心價值,父母的角色無人能夠替代,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父母學會了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並且在相處的過程中理解孩子的行爲,通過不斷完善自我、家庭的教養氛圍,從而才能在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成長元素,這纔是早教學習的第一步。

通過外界獲得成長機會

父母作爲早期教育的實施者,並不能包辦所有的家庭教育。因爲,當父母客觀地分析自我後,會意識到在某些方面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對孩子早教的部分時,就可通過外界的資源來完成對孩子早教的補足,比如早教機構。但這種補足必須結合孩子的特點、父母的能力,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互補。比如,一個不知道應該怎麼和孩子玩的父母,就很可能需要藉助一個親子班來開拓自己的思維,從而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寶貝玩耍的技巧,這就是一個補全的過程。

早教重在心智培養

人生下來就進入了家庭,在家庭中就已經開始在接受早期教育。如果將早教延伸至孩子出生之前,即母親肚子裏的胎教也可稱爲早教,可見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此外,早教更多的是一種能力培養,比如體能、智能、心理能力。比如,一個人如果沒有從小建立起自信心,那麼他就不可能會想要自發地去做事,即使他具備了做事的技巧,但他也會自我懷疑,一旦在別人的敦促下去進行,只要有一些小小的困難就會絆倒他,因爲在心理上他缺乏成事的信念。好的行爲習慣、安全感、意志力、從集體生活中領悟到的目標感等,這些遠比其他學習技能都重要得多。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3

早教”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早教”毫無疑問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是必需的一種來自心靈的重要營養素,不存在“教”與“不教”之爭,惟一值得重視的是要正確理解“早教”的真正含義,採取Z合適的“早教”方式給予寶寶Z適合的“早教”內容。

首先,“早教”的重心不在一個“教”字,它Z首要的任務是爲寶寶打造一個能夠給予他來自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冷熱覺等多種感覺刺激的環境,進而培養寶寶學習的興趣、對事物的好奇心、良好的行爲習慣、豐富的情感和對周圍人文與自然環境的正確態度,而不是給寶寶灌輸各種知識或者培養某項技能。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希望通過早期教育將寶寶變成超常兒童,讓寶寶方方面面都能強出別的寶寶一大截。但是,超常兒童不是可以這樣培養出來。寶寶在每個階段應當學到什麼,能學到什麼,都有他自身的特點,不可能依照父母一廂情願的思維模式來發展。父母更不可能通過某種手段來設計寶寶,把自己的期望與想法強加在寶寶身上,讓他超前去實現父母的夢想與願望。給寶寶“灌輸”各種知識與技能的“教”,和漠視寶寶的需求,全面放羊的“不教”都會給寶寶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對於早教的理解是什麼 第3張

其次,“早教”是寶寶必不可少的'功課。神經科學的一些研究發現,人腦細胞具有異乎尋常的增生能力。如果環境刺激貧乏,大腦的許多細胞就會發育廢止,不再生長。如果環境刺激豐富,神經細胞就會得到充分利用並獲得更顯著的發展。寶寶的大腦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動態的系統,它隨着刺激的多寡發生着令人驚詫的變化。神經系統的建構方式及分化需要依賴兒童早期成長的環境刺激,即那些來自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平衡的、運動的、言語的;來自形狀的、顏色的、符號的、聲音的全方位的刺激等等。環境刺激彷彿一隻無形的手、一位潛在的設計師,用它的豐富多彩塑造着人類大腦的微觀結構,特別是樹突分枝和突觸傳導通路的建立。兒童早期發展關鍵期的本質是腦處在突發生長期,大腦的各個功能區正處在建構與分化各種信息處理系統的敏感時期,而腦的各種信息處理系統如視覺處理系統、聽覺處理系統、言語處理系統、運動處理系統等等,它們在功能上的複雜程度以及結構特徵與嬰幼兒早期發展環境刺激的複雜性緊密相關。人腦的微觀結構,不是生來就定型的,而是在早期接受各種刺激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的。良好的環境與教育刺激,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大腦微觀結構和整個大腦的性能。

再次,早教要尊重寶寶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從寶寶出生那天起,他就利用自己的各種感覺運動器官,不斷地在看、在聽、在說、在聞、在觸摸,不斷的在運動、在探索、在模仿、在思索,就像一塊海綿,每時每刻都在接受着來自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如飢似渴地吸收來自外界的一切信息,並將這些信息內化成滋養他心靈和行爲的養分,幫助他更快地成長起來,也讓他的大腦皮層相應區域得以分化和建構起來。從這一點來說,寶寶一出生就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只是他的“學習”模式與我們成人相去甚遠。因此,父母有責任尊重寶寶“學習”的特點,爲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學習”的能力Z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既不應該以“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由發展”爲藉口,變相地剝奪寶寶學習的權力,也不應該不顧寶寶的發育特點以及個性特點盲目地向寶寶施加不切實際的影響。如果順應寶寶的需求,尊重寶寶的發育特點,合適的“早教”會促進寶寶的發展,而不會限制他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或者造成其他的不良影響。

第四,早教需要根據寶貝的特點給予他Z合適的教育。Z適合寶寶的教育應該以寶寶爲本,尊重寶寶心理生理髮育特點以及個性特點,跟隨寶寶的眼睛與手指,按照他的需求,爲他提供探索周圍環境的便利條件,全面滿足他的好奇心,並且在合適的時候爲寶寶施以援手,引導並幫助他更好地去發展他的探索能力,養成更好的行爲習慣以及正確的對待周圍環境的態度。“早教”並非一味地向孩子灌輸各種所謂的知識,而是一項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幫助寶寶全面發展的事業。任何形式的“教”其實都應該把功利心拋在一邊,將教育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有意無意中一點點滲透,從而不着痕跡地全方位地影響寶寶。只有抱着一顆不問收穫的心,父母才能冷靜地看待寶寶的“早教”問題,在施行“早教”的過程中不給寶寶施加任何壓力,而僅僅給寶寶一些必要的引導,從而真正實現“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由發展”的目標,讓寶寶身心健康地成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