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爲何嗆奶

孩子爲何嗆奶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爲何嗆奶,嬰幼兒時期無法進食大人的食物,爲了補充所需營養,很多寶媽都會選擇給孩子餵食奶粉,但是在寶寶喝奶過程中卻很容易出現嗆奶的狀況,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爲何嗆奶。

孩子爲何嗆奶

孩子爲何嗆奶1

孩子爲何嗆奶

嗆奶是嬰兒、特別是新生兒常見的異常表現。嗆奶由何原因所致,如何認識嗆奶,如何預防嗆奶,這些都是經常困惑家長的問題。

正常人(包括新生兒在內)能做到吞嚥動作與自主呼吸間很好的協調。進食吞嚥時,聲門會自動關閉,防止食物誤吸到氣管內。當病人呼吸系統受到感染或發育不健全時,例如:支氣管肺炎、喉軟骨軟化、喉炎等,吞嚥時聲門不能很好關閉,少量食物進入氣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呼吸道爲排除食物的梗阻,即以嗆咳的形式將食物咳出,對於吃奶的嬰兒就表現爲嗆奶。實際上嗆咳(嗆奶)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但嗆咳並不能保證將進入呼吸道的食物全部排除,殘留的食物(奶汁)又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統感染的加劇。所以,嗆奶是支氣管肺炎患者的常見症狀,又與支氣管肺炎互爲因果。

冬季北方地區寒冷,日照時間短;此季節懷孕的婦女接受紫外線照射少,容易誘發缺鈣,表現爲小腿抽筋。母親處於缺鈣狀態,自然影響到胎兒。若母親未能及時正確治療,可造成嬰兒出生後存在缺鈣的表現。先天性喉軟骨軟化症即是較嚴重的一種。由於喉軟骨軟化,吸氣時喉軟骨塌陷,造成呼吸道部分阻塞,出現呼嚕聲。吞嚥,特別是進流食(吃奶等)時,因喉軟骨軟化遮蓋喉頭,造成梗阻性呼吸困難,嬰兒被迫吸氣,出現嗆奶,可導致支氣管肺炎的發生

及時發現、治療支氣管肺炎,不採用奶眼過大的奶頭餵奶,及時調整嬰兒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預防嗆奶的簡便方法。對於嚴重患兒可採用鼻飼餵養等特殊方法。嗆奶是異常的表現,一定要經過醫生的檢查,給予及時、適當的治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免耽誤孩子的治療。

孩子爲何嗆奶2

在餵養寶寶時,會經常出現嗆奶現象。寶爸寶媽,看見寶寶嗆奶會手忙腳亂,這樣的後果是不能令寶寶舒服的,而且嚴重時寶寶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舌系短、吸奶太急、母乳過沖,都會使寶寶嗆奶

如果寶寶吃奶頻繁的嗆,而且嗆的很厲害,甚至嗆咳,甚至從鼻孔都往外冒奶,那這時候我們看看寶寶,首先,他有沒有舌系太短的`問題,因爲如果舌系太短,就容易出現裹奶裹不住的情況。我們知道,寶寶尤其吃媽媽奶,如果奶的流速太快,寶寶的舌系太短,他沒有辦法充分的去抵(拿舌頭頂住媽媽的乳房來阻止奶水噴出)。所以,奶就流下來了。

那麼,還有一部分寶寶,嘴急,他吸了奶以後,還沒嚥下去呢又吸下一口,因此,他也很容易因爲吞嚥不協調出現嗆奶,還有的情況就是媽媽乳太沖了,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舌系短、吸奶太急、母乳過沖,都會使寶寶嗆奶,要了解了嗆奶的原因,纔有對應的解決辦法,接下來,鄭老師將爲您講解,如何解決嗆奶問題。

 母乳過沖的問題

在餵奶之前呢?一個是讓他精一下,就把它那個精先過一下,這時候再來第二精就比較柔和了,別讓它這麼飽滿。還有一個媽媽可能,發現感覺到,吃吃來精了,因爲媽媽能提前感覺到,來精的時候,馬上用你的手,往後壓,壓住乳豆,別讓他那個精,直接衝到他口腔,這是一個,如果很厲害的話,我們也可以,再壓的同時,一壓寶寶下頜,其實奶就離開了,那你迅速的給奶頭抵住,讓寶寶先休息一下,別讓他吃這麼嗆的奶。現在您知道如何解決母乳過沖的問題了吧?再出現相同問題,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寶寶餵奶呢?別讓他這樣。完全是平面的,還有不讓他仰着這,一定要讓他側,不但側還讓他起來,離牀面45度,45度弧度,這樣的喂,完了讓寶寶呢?不是讓寶寶的這個頭,扎到媽媽的乳房,而是讓寶寶仰着,讓他的下頜,挨着乳房,鼻子出來,他不容易嗆,所以呢?寶寶是相當於仰着殼吃奶,他吃奶能看見你,如果他看不見你,你這姿勢不對,容易嗆奶。

寶寶嗆奶自身的原因

那麼還有一種,就是寶寶的發育,那寶寶發育可能他這個,看一看讓醫生,有沒有隱形的朗炎,也就是我們齶裂,我們知道,脣裂我們可能看到,脣齶裂,我們也能看到,但是它很靠後。很靠後的時候,也會很容易嗆奶,那這時候儘管它發病率不高,但我們也需要去看,就是醫生用壓舌板一壓,就很容易看到隱性齶裂。這也是病理嗆奶的一個情況。

舌系太短也是病

舌系太短也是病,也需要處理,也需要看醫生。如果舌系太短,一個是他會不容易裹奶而容易嗆奶,他以後長大說話,捲舌音開始發不了。

原來齶裂也會導致嗆奶,如果發現寶寶是惡劣,就得及時的去醫院,找醫生解決問題了。寶寶自身嗆奶的原因,不光如此。

 還有一個叫食道反流

食管反流症,就是胃裏的東西,他不往下順,他往上來,這是一種病症,那食管反流症不但會嗆奶溢乳,還會引起他下食道的炎症,這也是比較需要醫生處理,所以前一段是媽媽餵養的情況,後一段的病,一定要及時的找醫生處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