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孩子的壓力可能來源於父母的高要求,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很多孩子的發展目標,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爲大家分享孩子叛逆期怎麼辦。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1

案例一:從2歲多開始,原本乖巧聽話的童童就變了一個人,什麼事都和大人對着幹,問她什麼話,扭頭就來個“不”字;有時爸媽催急了,她還會掄起小拳頭,兇巴巴地要打人。這讓童童媽媽又着急又無奈,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案例二:孩子只總是要爭東西,像在爭取自己的主權一樣,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東西爭吵,比如,一定要坐別人坐着的玩具,即使有另一個相同的,也不肯。

案例三:爲反對而反對,這件衣服不穿,那件衣服不穿;不準媽媽上廁所,不準媽媽吃飯,不準媽媽說話。提出的無理甚至荒誕要求一再觸碰家長底線。

事實上,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難以管教的階段,心理上稱之爲孩子的“第一叛逆期”或“第一反抗期”,通常發生在孩子1歲半到3歲之間,持續時間約爲半年到一年。此時的孩子特別喜歡拒絕大人的要求、故意做大人禁止做的事。這種叛逆,是孩子生長髮育中的一個必經階段。

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自主的願望,開始自己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的處世觀點,並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不願意別人干涉自己的行爲。因此,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制止、或被大人強行要求做某件事,就容易產生對抗心理,出現說反話、頂嘴的現象

加上此時的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沒有滿足,便會用吵嚷、哭鬧等形式表現出來。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力。

要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這個叛逆期,家長自己也要適當調整和孩子的溝通策略,改變育兒觀念。首先,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爲,而不只是責罵、批評,可以肯定的是,打罵孩子是以強凌弱的辦法,而不是平等的辦法,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

例如孩子不吃飯,家長可能發現無論怎麼罵,可總是起不到有效的效果,這時家長試下和孩子溝通一下,問一下他爲什麼遲遲都不上桌吃飯,找到其原因,可能是因爲他正在興致勃勃地玩一個新玩具,那麼下次吃飯之前,家長就不要把玩具放在他面前,或者和他一起分析,是想玩到飯冷了再吃,還是趁飯熱,等吃了飯再玩呢?讓他自己去選擇。

其次,孩子會因爲一些原因和家長髮生矛盾,那麼,可以在在可能發生矛盾之前,提前和孩子“約法三章”。比如,告訴孩子“可以下樓,但只能在院子玩,如果跑出去,外面的汽車可能傷害你”。

最後,家長要認同孩子,其實就像家長需要上司,朋友的認同一樣,孩子也有自尊,也需要別人的認同,鼓勵。對正確的行爲要及時肯定和鼓勵,塑造孩子的正確的是非觀與樂觀的人生觀,讓孩子不斷鞏固良好行爲。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2

巧妙對待孩子的叛逆期

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歲之間,第二次叛逆期會在7~9歲之間,第三次叛逆期會在孩子12~15歲之間。

孩子出現階段性的“叛逆”,是因爲其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

從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開始,他正在快速構建自己世界。

7-9歲孩子對父母講道理、催促的'教育方式開始免疫、抵制。

12-15歲的孩子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爲了表現自己的“特別”,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而這時父母的處理方式就顯得尤爲重要。

有這麼一個故事: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裏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呆着。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好啊!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誰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對孩子搬出去的父親不但沒能阻止孩子從家庭中走出,還和孩子發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反而使孩子留了下來。

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家庭教育中的矛盾高發期。孩子的核心問題在於理想與現實、成熟與幼稚、獨立與依賴、自制與放縱等方面。

父親指孩子通往世界的路,北京一項家庭教育調查的結論之一是,中學時期的家庭教育要以父親爲主。

傳統“嚴父”武斷的教育方式會把孩子越推越遠,而父親放下架子,給予孩子理解和尊重,可以讓親子間的心理距離變近。

針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需要爲其示範正確的情緒管理和正確的溝通方式。

1、減少控制感,讓孩子做選擇題。

比如把“不要把鞋子放在牀上”,換成“你可以把鞋子放在牀邊或是放在鞋架上。”要孩子睡覺時,問他:“咱們是現在上牀,還是五分鐘後上牀?”

2、“抱住”孩子的情緒。

當親子間相處難免有火冒三丈的時候,這時父母懂得控制住“吼叫”,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也是爲孩子學會情緒控制起到示範作用。

當孩子哭鬧、暴躁時,教孩子認知、接納負面情緒,並告訴孩子不要沉浸在其中,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才能找到通往孩子內心深處的路。

即使是在叛逆期,父母也能在學習、生活、心理上給孩子良性的引導。

做孩子學習上的榜樣和啦啦隊

相信有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好想成爲大人,可以什麼都不做。

很多父母就是如此,覺得自己白天上班累,回家就葛優躺看電視,卻要求上了一天學的孩子晚上吃完飯就要被監督着做作業,並且不給他們玩耍的時間。

這會讓孩子覺得不公平。學校裏有競爭,社會上就沒有?僅僅是因爲老師佈置了家庭作業,而社會沒有給他們佈置而已。

這類父母的毛病在於——不懂人性。一個人要對一件事產生真正的認同,纔會有效率。

孩子對努力產生認同,往往是從榜樣身上看怎麼做得到什麼結果,而不是父母的大道理。

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努力的榜樣,並且通過努力實現目標,孩子看到了自然會效仿,否則費再多口水也沒用。

埃裏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到:

學齡期6—12歲的孩子正處於勤奮對自卑的衝突時期,如果他們能通過努力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他們就會形成自卑感。

大多不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因爲在學習中體驗不到成就感。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如果總是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指責,甚至還要常常被父母拿去和別人比較:“你瞧人家……”,學習的信心很容易受影響。

父母可以留心觀察孩子的點滴進步並給予鼓勵,多用類似下面的語言:

1、雖然你那麼累了,但還是堅持完成了,真不容易!

2、這次完成作業的時間比以前短了一刻鐘,有進步!

表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非聰明,幫助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