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是否該對寶寶進行廚房教育

是否該對寶寶進行廚房教育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否該對寶寶進行廚房教育,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可能會影響未來,一起努力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下面跟大家分享是否該對寶寶進行廚房教育。

是否該對寶寶進行廚房教育
是否該對寶寶進行廚房教育1

他山之石:三歲寶寶就下廚 國外流行“廚房教育”

雖然中國的父母們不大讓孩子進廚房,然而“廚房教育”近來在日本和美國都流行了起來。美國的一家電視臺開設了由9歲小男孩主持的美食節目,而日本則開設了專門的“廚房學校”,爲了讓孩子增長學習能力、培養智能,很多隻有兩三歲的小朋友也被家長帶到“烹調教室”參加學習。

記者採訪瞭解到,近日東京的小平市就開設了一家“親子料理教室”。一次大約可以容納6戶人家一起學習。小孩子們在父母的指導下拿起菜刀,按照大人的指導學習烹調。比如讓孩子學會怎樣打雞蛋才能避免蛋殼不掉進碗裏、不能用肥皂清洗小海貝等。淘米、洗菜、切菜……孩子們穿着小圍裙、戴着小袖套,孩子們在家長的親手把持下,一點點把胡蘿蔔等切成絲。

據主辦者介紹,“親子料理教室”本來是針對小學生爲對象舉辦的,可是發現幼兒開始增加,最小的小朋友只有兩歲。“好習慣從小就要培養”。帶孩子來學習烹調的家長則認爲,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菜可以鍛鍊他們的能力,也可以讓他們體驗到勞動的辛苦。

中國家長:“從小就要培養”VS“不是非學不可”

談起“要不要讓孩子進廚房”,接受採訪的家長看法不一。有的家長認爲孩子“自己動手做飯”的能力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也有人覺得“孩子應該有獨立能力但未必要學做飯。”

方小姐的女兒今年讀小學三年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方小姐說自己從來沒有讓女兒進過廚房做家務。“別說孩子了,我自己都不怎麼進廚房的,從小到大都是媽媽做飯的,女兒生下來之後我們就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或者時不時地就上酒樓吃,感覺也沒什麼。等女兒以後長大了,估計都是吃快餐了,誰還有空進廚房啊。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做飯並不是一定會不可的。”

而伊伊媽媽則認爲讓孩子從小就在廚房鍛鍊鍛鍊很有必要。“應該教會孩子照顧自己。要不長大了,自理能力差的話是要受罪的。我們不可能天天陪着他們吧。”說起女兒在廚房的表現,伊伊媽媽很有成就感。“伊伊三歲的時候就對廚房很好奇,總是跑進來這個看看、那個摸摸,我就讓伊伊幫忙洗洗菜、遞遞碗筷。後來我試着教伊伊做一些簡單的菜,如水果沙拉、涼拌黃瓜等。我會先給她示範,讓她熟悉整個過程,再讓她自己動手做。現在伊伊上幼兒園大班了,在廚房,她可是我的好幫手。廚房水開了,伊伊會喊我;她還會幫我切些容易切的蔬菜。和女兒一起在廚房做菜真的很開心。”伊伊媽媽說,開始孩子難免會出錯,但是隻要多點鼓勵,耐心教教,孩子就會慢慢學會。

專家看點:“廚房教育”大有裨益

究竟要不要讓孩子從小就進廚房呢?專家認爲,對孩子來說,“廚房教育”大有裨益。

三歲就下廚有助學自立:專家認爲,“進廚房”對於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有很大幫助。“三歲小朋友的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他們渴望擴大獨立活動的範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三歲也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識’的關鍵期。家長應該因勢利導,而讓孩子在廚房中經受鍛鍊正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孩子認識自己力量、培養自信心的機會。”

專家認爲,“讓孩子在廚房裏擇菜、洗菜、淘米煮飯,甚至學會煲湯、炒菜,可以讓他們更加感到自己是可以被信賴、被依靠的,對於安全感、自信心、獨立性都有助益。這有利於獨立個性的形成。相反,如果家長沒有給3歲的寶寶提供獨立鍛鍊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什麼事都不願自己做,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習慣,這對孩子日後的發展非常不利。”

從做飯中學習知識技能:日本“廚房學校”的主辦者認爲,在廚房裏,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和技能。“廚房能夠教給孩子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從小就受到危險的菜刀、火的刺激,並學會和這些危險的東西打交道,可以讓孩子的手腳靈活,並促進孩子的智能發育。此外,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從廚房的學習實踐中認顏色、數數,體驗酸甜苦辣的不同。”

勞動的辛苦需親身體驗:專家認爲,如果孩子從小就被養成動輒去飯店“撮一頓”的習慣,則很容易形成好逸惡勞、愛享受的性格。“美食的確是一種享受,但家長應該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要想享受美食,就需要付出勞動,這種勞動首先是要有錢去買食材,然後自己親手加工,流很多汗才能變成可以入口的食物。正所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貫的‘飯來張口’,孩子就無法感受到‘享受必須靠辛苦才能換來’,而是認爲任何享受都只需要索要,不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害的。”

“進廚房”增進親子關係:“在廚房做菜燒飯,可以讓身心放鬆,不僅可以舒緩壓力,還可以讓家人之間更加親密。”香港親子教育專家劉雲翔認爲,在廚房裏和孩子一起勞動,是很好的增進親子關係的方式。“很多父母常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事實上增進親子關係未必需要很長的時間,而是需要一個‘有效時間’。在這個‘有效時間’裏,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一個工作,這個過程中有交流、有協作,最有助於增進感情。”

行動提示:學習烹調要循序漸進

專家同時提醒家長:雖然讓孩子從小就進廚房大有裨益,但必須注意“循序漸進”。相對於西餐來說,中餐的料理的確更爲複雜,因此對於三歲左右的寶寶來說,安全問題是萬萬不可忽視的。

時刻注意安全第一:“廚房裏的煤氣、熱水、刀和火等畢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對於成年人來說尚且需要集中注意力和避免危險的努力,對年紀很小的孩子來說就更要首先考慮安全。如果孩子在廚房裏遭到嚴重的割傷、燙傷、燒傷等事故,就得不償失了。” 專家提醒家長,在決定讓孩子學做飯之前,首先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如“做飯之前要洗手”、“不許在廚房內亂跑”等等。第一次學習要避免使用刀和火,在孩子習慣用刀爲止,家長要一直在孩子身後手把手地教,等孩子熟練了,再放手。大人用的刀把太粗,最好使用適合孩子的菜刀。需要加熱時,首先讓孩子練習如何點火,如何滅火。還要告訴孩子,點火之後周圍的鍋等也會發熱。

做好準備循序漸進:開始教孩子學習做飯要避免在廚房進行,最好先選擇一個大大的飯桌。可以在飯桌上擺滿各種原材料,便於家長在後面輔助。併爲孩子準備合身的圍裙和頭巾,還要爲孩子準備好腳踏臺,增加身高。

首先要讓孩子對烹調感興趣,然後才讓孩子接觸到刀具和火等。第一次學習最好是拌菜類,比如沙拉、三明治等。第一次用刀也要注意選擇容易切的材料,如豆腐、黃瓜等。即使切得不好,也要給予孩子表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最初教孩子如何煮菜,要告訴孩子如何避免菜下入鍋中時沸水四濺等。其次按順序學習燉、炒、烤等,難度逐漸增加。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要讓孩子做最後的打掃和洗碗筷等,養成良好的習慣。

是否該對寶寶進行廚房教育2

食育教育早進廚房寶寶更聰明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可鼓勵孩子認識烹調工具、調味品,參與食物選擇、準備與製作,瞭解食物的營養價值、形狀、顏色、口味等,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識和興趣,產生心理認同和喜愛,減少對某些食物的偏見,從而學會尊重和愛惜食物,是一種很好的食育方式。比如端午節時,跟孩子一起包糉子;吃餃子前,一起選材料、和麪、擀皮、包餃子;熬粥前,一起準備豆子和米……寓教於樂,其樂無窮。

表現好,及時表揚。對於孩子的良好表現,家長應給予認可與表揚,讓孩子的參與感更強。食物製作完成後,跟孩子一起收拾廚具,教育他做事善始善終。這個過程,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和創造能力,做事更有條理。

不同年齡段都有小任務。

2歲前:孩子還不具備實際操作能力,最多是讓他進廚房觀察大人操作。比如讓孩子在餐椅或護欄內觀看,一定要保證安全,離熱鍋、熱湯等遠一點;給孩子不怕摔的木勺或塑料杯等廚具玩。

2~3歲:《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建議,孩子2歲後可以進廚房參與食物選擇與製作,如洗東西、摘菜葉、把西蘭花等掰開、洗豆子、給烤制的食物刷油、揉麪、把剩下的東西扔進垃圾桶、混合食材。不過,小朋友的協調性不好,需要幫忙,還可能把廚房弄得很亂,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另外,進廚房前一定要讓孩子把手洗乾淨,千萬別忽視。

4~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進一步參與食物製作並使用真正的廚具,混合攪拌食材,剝水果皮、煮熟的雞蛋皮,用兒童剪刀剪蔬菜等。需要注意,很多操作還需要在大人的幫助下完成,而且一定注意遠離熱的竈臺、炊具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