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因此在組織小班音樂遊戲活動《網小魚》前,我認真研究了教材,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前先豐富幼兒的經驗,併爲活動準備了直觀道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由於這節課內容較多,分成了兩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學習歌曲,第二課時進行吃小魚和吃小蟲的律動遊戲。

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爲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爲幼兒播放了小魚游泳的視頻作爲這節課的直觀道具,幼兒在觀看視頻時就已經能學着視頻裏的小魚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用小手來表現小魚遊動的動作,這個環節在無形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表現打下了基礎。

在表演的環節中,我更是運用到了誇張的動作、形象的語言將幼兒帶到了我們想象中的大河裏,一起游泳、一起吃魚蟲、一起躲避捕魚人,玩的不亦樂乎。

二、音樂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模仿,本節音樂遊戲正好適合幼兒。另外,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動作發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這裏我沒有苛求幼兒一定要有多優美的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而是根據幼兒的動作來進行提升,讓最後完整的動作來自幼兒,是對幼兒動作的一個總結,而不是讓幼兒盲目的跟我們做。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幼兒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複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只有這樣,孩子們纔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後進行活動時,也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三、利用多種形式爲音樂律動做鋪墊要上好一節好的音樂律動課,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做鋪墊。比如在我的這節課中,小魚有節奏的吃魚蟲也是一個重點,在這裏,我利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和幼兒一起學習吃魚蟲,首先,我用比較慢的節奏給幼兒做示範,然後請幼兒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漸漸速度加快,讓幼兒逐漸掌握旋律的節奏;另外,在做示範的時候,動作誇張也是吸引幼兒興趣的一個方法,所以幼兒在掌握節奏這個環節時,沒有費很大的力氣。幼兒學會了有節奏的吃魚蟲後,在接下來的捕魚遊戲中也比較的整齊了。

四、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表揚是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良藥。表揚還能保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心,讓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樂趣。在請幼兒模仿小魚游泳的時候,有的幼兒畏畏縮縮不願上來表現自己,或是表現的不夠自信,在這裏,我採用了鼓勵的方式,請幼兒上來表演,幼兒表演後再用表揚的方式來幫助幼兒更好的表現自己。

在最後網小魚的環節,幼兒出現了擁擠的現象,在這裏,我沒有停下游戲去批評某個幼兒,而是在不打斷其他幼兒的前提下,輕輕地游到他的身邊提醒他,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維護了遊戲時的紀律。而那些沒有興趣參與到遊戲中的幼兒,則是請幼兒當我的小尾巴,用形象的語言將他引入情境之中,體會到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2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爲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教不醫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麼?對於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爲問的句子什麼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於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師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3

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入園不到三個月,年齡小,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對周圍新奇事物卻非常感興趣,並經常提出簡單問題,喜歡用各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喜歡觀察、探究與生活相關的社會、自然現象,喜歡參加數學活動,能在老師提醒下保持穩定注意,會動腦、動口、動手地擺弄、操作數學活動材料,對小動物也特別感興趣,觀察能力雖不是特別強,但也能發現物品間細小的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

“找不同”的遊戲是很多人喜歡玩的一個益智遊戲,而我在與家長溝通時發現我班一些幼兒對這個遊戲也非常感興趣。因此,我便以此爲出發點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點出發,抓住幼兒心理特點,以幼兒喜歡的動物爲主要素材,根據從易到難的原則,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發現的快樂,從而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到了發展性原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能夠非常積極地參與,由於找不同的對象都是他們平時最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幼兒興趣很濃,找到不同之處引發的成功感讓孩子們非常興奮,這也培養了孩子們數學能力方面以及觀察能力的發展。通過這樣的形式,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讓幼兒能更細緻地瞭解事物,從而發展幼兒的數學領域。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找不同”是我們新接觸的,也是比較有難度的。因爲孩子的細緻觀察能力還沒完全完善。所以對於一些細節的,小的不同之處,孩子需要加以引導。個別幼兒由於觀察能力較弱,發現過程比較慢,思維不夠活躍,未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所以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有的乾脆不注意觀察,等待別人的成果,這點以後要多注意。

下一階段,我準備繼續在本次活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遊戲的難度,比如不同之處可以變成2-3處,而且不能一眼就看出,需要幼兒細緻的觀察才能找到,或者將圖片製作成可讓幼兒動手操作的材料,這樣更容易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要儘可能地面向全體幼兒,使全班孩子的智力都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瞭解洗澡對人身體的好處,並堅持做到勤洗澡和勤換衣服。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核心要素:

先洗頭後洗腳站穩身防摔倒

淋完水擦香皂髒東西全衝跑

活動準備:幼兒對洗澡的知識經驗

盆、毛巾、浴液、塑料娃娃等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娃娃,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關鍵步驟

1.老師出示一個髒娃娃,對幼兒提問:“你們喜歡這個娃娃嗎?爲什麼?”“我們用什麼辦法能讓它變乾淨?”引發幼兒想出給娃娃洗澡的辦法。

2.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給小娃娃洗澡。鼓勵幼兒自己動手,知道如何給娃娃洗澡,並體驗給娃娃洗澡,並體驗給娃娃洗澡的樂趣。

3.引導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誦讀三字兒歌《洗澡》。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雖然有洗澡的生活經驗,但孩子沒有良好的衛生行爲習慣,通過活動,加強幼兒的衛生行爲意識。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趣比較濃,但由於老師說的太多,也沒有很好地激發、引導孩子,以至於有個別孩子缺乏課堂興趣。如:在認識洗澡用品環節,幼兒對老師出示的洗澡用品沒有驚喜之情,更多的感覺是司空見慣。教師應變換更爲神祕、新穎的方式以吸引幼兒。在最後音樂活動中,幼兒處於跟着老師做操的狀態,沒有更好地表現對洗澡的興趣。教師因與幼兒一起探索、模仿,融入幼兒當中,真正起到師幼共同學習。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5

在主題活動裏,我們通過音樂、美術等各種藝術形態來表現,我們用“圓”、“輪子”、“滾動”等等關鍵詞組織活動,從而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通過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孩子們瞭解了常見車輛的不同外形和功用,體驗了車輛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同時結合數概念,體驗不同數量車輪的不同功用。

爲了豐富孩子們的遊戲環境,讓主題融入到環境中,我們利用廢舊紙箱爲孩子們製作了一輛公共汽車,讓孩子們在角色遊戲中,瞭解了交通規則,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在益智區,設計了立體停車場,我們將一一對應的概念融入其中,而且養成了孩子們玩好玩具應該物歸原處的好習慣。另外,我們根據幼兒不同的能力差異設計了小動物乘火車的遊戲,鍛鍊了幼兒排序的能力。在探索區中,孩子們拿着從家裏帶來的小車,在不同坡度的車道上開小車,感受速度的不同。在閱讀區增設了小汽車方面的圖書,供孩子自由閱讀。建構區裏我們在地面鋪設了印有馬路的毯子,並且提供了許多實物小汽車及自制小汽車,供孩子們自由選擇玩耍。玩耍之後要求將車子回停車場,讓幼兒在擺擺放放的操作過程中,瞭解各種車子名稱及特徵,練習分類停放。

小班孩子對運動着的物體很感興趣,尤其是開動着的汽車、摩托車等,令他們着迷,吸引着他們去觀察、去發現。特別是軲轆軲轆的車輪子,成爲孩子有趣“吸引物”,於是學習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集中在輪子上。於是我們設計了車輪滾畫的活動,通過車輪滾畫,觀察色彩和花紋的變化,體驗玩色和大面積作畫的樂趣。在活動“輪子歌”中,首先通過輪子的數量及種類,引出孩子的已有經驗,並在其中包含的數的概念。當孩子們掌握了基本車輛的輪子數量時,又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車輪的排列方式,並嘗試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而且是數個孩子一起合作表達。孩子們在不斷的嘗試中,增強了空間意識,同時也獲得了大家在一起做遊戲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另外,在美工活動“拼搭小汽車”的活動中,幼兒自己給小車安裝所有配件。如:車窗、車輪等。這不但鍛鍊了動手操作的能力,還豐富了幼兒對車子組成的經驗。

隨着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對於各種各樣的車的種類和用途的車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汽車展覽會”,“各種各樣的車”,“會唱歌的車”等。幼兒通過外出參觀、實地觀察、觀看錄象等活動,對汽車的名稱和功能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尤其對警車、救護車等有特殊用途的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很多有關交通規則的體育遊戲,如:“開小車”“小拖車”的活動。練習聽信號變幻動作。鍛鍊幼兒靈活的閃躲能力。也讓孩子們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方法。

主題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在進行該主題活動中,實物照片與模型玩具是必備的教具與學具,孩子們通過與父母一起收集各種圖片資料,一起玩弄各種車輛、火車、飛機、輪船的模型與玩具,使他們逐漸認識、瞭解了各種交通工具的用途與特徵。家長們積極配合,收集到了許多種類的交通工具的圖片與模型,我們把它們佈置在了探索區,讓幼兒不僅僅能看到,更能摸到和感受到這些有趣的交通工具對我們生活的幫助。

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很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他們雖然不太會表演,或不能投入的表演,但從孩子們欣喜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們喜歡這些內容的活動樂於去嘗試去體驗。孩子們從各自初步嘗試製作各種交通工具,到能有意識的進行小組合作式製作,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動手能力與人際關係智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但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一是孩子們的實際生活經驗少,在遊戲活動中,不會表演,不能放開大膽的表演,總是覺得這種模仿表演很可笑,不能投入其中。這與我們在開展其它類教學活動中這一方面涉及較少有很大關係,幼兒缺乏此類的經驗。二是在製作活動中幼兒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限,在活動中缺少耐心,及探索精神。當遇到困難時急於求助於他人,且放棄了自己探索的機會。三是幼兒的空間智能沒有很好的發展,主要原因是在我們涉及的活動中關於繪畫、創作的內容極少,幼兒們沒有機會去練習和提高。

針對該主題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們會在今後的主題活動中進行有計劃的改進和完善,使幼兒在各種主題活動中,各項智能都能得到均衡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6

在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鄉活動中,我開展了小班兒歌活動《小魚》,這首兒歌,結構簡單,朗朗上口,比較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本次活動前,我充分地考慮到:

一、異地借班上課,對幼兒的實際水平還不是很瞭解,教師語言的調動性要適宜,做好隨機調控;

二、內容是關於小動物的,小班幼兒最喜歡模擬、扮演各種小動物,如何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兒歌和表現兒歌是重點;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戰性,幼兒又是首次嘗試,能深入其中體驗到樂趣最爲關鍵。

通過教學實踐,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

1、手偶教具的靈活變化

小班幼兒喜歡動態的、真實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觸摸的。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杖偶作爲引入的教具——三條會擺動的小魚,幼兒很快地就被三條小魚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師的示範兒歌環節中,我利用小魚的身份、以遊戲化語言和誇張的表情,肢體語言的演示,並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語速的快慢,時時吸引着幼兒,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

腕偶小魚的出現再次讓幼兒體驗到參與遊戲表演的慾望,同時也加強了幼兒手指擺動的動作練習,充分貼切兒歌中“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寓意,激發了幼兒表演興趣。

2、課堂語言,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這也是教學活動最出彩的地方。由於是是異地授課,在和五指山市機關幼兒園的小朋友活動中,語言上我做了反覆的推敲。例如,在幫助幼兒理解學習兒歌的環節中,我原本是這樣設計的:師:一條小魚在哪裏遊?(幼兒:在水裏遊。)師:我們一起說:一條小魚水裏遊。在海口試教時幼兒會主動地跟讀,但在當時大部分幼兒並沒有主動迴應,我隨機把小魚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圍,進一步啓發幼兒:師:小魚想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一起來說:一條小魚水裏遊。老師進一步的動作及語言的提示讓幼兒思維開始活躍,幼兒開始有了迴應。

3、根據實際,適時調整教育方案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就像我在教這首兒歌時,一心想完成預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學流程,可是其中個別幼兒並不感興趣。我不斷地變換提問和調動幼兒情緒,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並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爲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有時候,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鍾情於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4、動手多於動口,應善於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我也發現給予幼兒表現肢體模仿多於語言表述,將重點放在幼兒肢體的表現上,忽略了對幼兒語言的要求,沒有給幼兒更多的說的機會。活動中,我採取了以動爲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動環境和遊戲形式結合,在活動中創設了許多讓幼兒“動”起來的機會,以延長了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讓幼兒對模仿小魚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動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力求讓幼兒“動”起來。但是,有些幼兒都“乖乖”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甚至還沒有真正進入積極的“動”的狀態,可見,我雖然採用了一些能夠讓幼兒“動”的形式,但並沒有賦予這些形式以真實的意義,也就談不上積極與環境互動、主動建構。最後在兒歌跟音樂的結合中。我爲了更好地配合音樂韻律節奏,讓幼兒真正能感受欣賞兒歌的韻味,能真正去體會兒歌的優美。但對幼兒能力有所忽視,速度上幼兒有些跟不上。因此我應該適時的調整,爲幼兒創設更多地語言表達的機會。同時有效地利用手偶遊戲將其融合在兒歌節奏朗誦中,讓兒歌和手偶表演成爲一個結合點,給幼兒一個新的刺激,從而使幼兒真正能夠動起來,能夠在愉快地說說、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動”中體驗、探索、思考、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7

時光飛逝,轉眼間小班幼兒的幼兒園生活已經有一個半學期了,常規培養成效初見端倪。從剛到幼兒園的哭哭鬧鬧,不會自我做事情到會整理圖書、舉手回答問題,一系列的轉變記錄着小班幼兒常規構成的`軌跡。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常規培養尤爲重要,良好的常規會伴隨他們升入中班、大班、小學……如何培養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呢?

首先,要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喜歡教師組織的活動。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開始,孩子會教師的話、手中的玩具感興趣,自然不會再哭鬧,不會讓自我變得無聊。而此時,教師的職責就在於尋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剛開學時,我們播放歡快的音樂,在教師的帶動下游戲、活動,每一個孩子都被音樂、教師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的各項活動,能夠學會認真傾聽,學會“我坐好”。

其次,不厭其煩,時刻提醒。

常規養成的初級階段,孩子們基本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隨着時間推移我們發現,對於教師的話孩子大多數是左耳進右耳出,必須要教師時刻提醒,幫忙幼兒記憶,構成一種習慣自然也就成爲了常規。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與鼓勵是兩種不一樣的常規養成方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鼓勵”,例如:請看某,他像一隻驕傲的大公雞一樣,坐的真端正,有了榜樣的作用以及教師的表揚鼓勵,孩子們漸漸的習慣了有“規矩”的生活。

第三,爲幼兒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在家長的反饋中我們能夠發現,孩子喜歡模仿教師的各種動作形態,喜歡拍手、甚至連翻書的姿勢都模仿教師,可見榜樣作用多麼重要。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在教室裏能夠安安靜靜的講話,可是我們自我能做到“輕聲細語”嗎?我經常對自我的行爲進行反思,帶大班時我總是想用自我的聲音壓過40多名幼兒的聲音,可是效果不佳,教師和孩子們總是在吵吵鬧鬧中度過每一天。小班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我們經過商討決定,要剋制住自我的情緒、聲音,用優美的聲音與孩子對話,紀律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出自教師行爲對幼兒的影響。一學期結束以後,我們會很欣慰的告訴自我:小班的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常規,喜歡參與各項活動,並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

相信良好的常規會讓幼兒受用終生,不僅僅是對孩子,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教育,讓我們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與孩子心與心的對話。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8

《猜數遊戲》這一課是在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中,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彈珠,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爲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課中,我發現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10以內的口算能脫口而出,有少數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每道題都要掰着手指才能算出來;但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本節課根據孩子愛玩好動等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歡的“猜數遊戲”這一活動,使數學遊戲貫徹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它好比強大的磁場,最大限度的激發着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着孩子們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在猜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掌握6和7的加減法。

本節課的不足:由於課前設計的活動有些零亂,沒把握好時間,以至於教材中的練習沒能一一和學生一起解決。在今後的教學中,不能光背教材,我要多背背學生才行。

這節課我主要利用了做遊戲和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數是6,7的加減法,學生在一種活潑、開放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在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興趣之後,才能夠產生學習的動力。

在課一開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創設情境引入遊戲,學生都覺得非常有趣,氣氛相當熱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來,進行下面的遊戲。又在最後的“練一練”的第三題中,我用了一個比喻,把計算題比喻成敵人,把鉛筆比喻成武器,通過一些生動的語言使學生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還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說出了不少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答案,發揮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也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和鼓勵。這一點也充分地說明了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舊的灌輸式的死板的教學理念是對學生的一種制約和束縛,如今的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敏捷,看問題總有自己的獨特的視角,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統一的答案,那隻會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扼殺掉。本課時的題目就有兩道題都是開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能夠做出合理的說明,就應肯定並且鼓勵學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放手給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爲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放飛思維的舞臺。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節課也總有它的不足之處,對於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有遊戲、有故事、有習題,所以在處理各部分時間的問題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時間應該再長一些,而有的就應該短一些,所以在處理課堂用時方面還要多花心思,仔細斟酌。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9

《蒼蠅蒼蠅快走開》是一個小班分享閱讀活動,通過對讀本的學習,讓幼兒掌握句式“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上”。並感知讀本內涵,增強幼兒衛生意識。在活動蒼蠅蒼蠅快走開中,我運用了遞進式提問、開放式提問、猜想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來幫助幼兒學會仔細觀察畫面,關注細節,提高理解能力。

活動中,我感覺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想象力也很豐富,如:我問“蒼蠅落在長鼻子豬的鼻子上,它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可能發生什麼事情啊?”有個孩子就說:“蒼蠅掉到小豬的嘴巴里去了。”語言能力發展特別快的幾個孩子,能看圖說出很多有關畫面的內容,如:當我出示第一幅畫面時,就有孩子在迫不及待的說:“一隻蒼蠅飛在小豬的耳朵上。”“小豬在喝果珍,在吃漢堡。”“蒼蠅好髒啊。”等等。活動最後,蒼蠅道具的出示,提高了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熱情高漲,都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之中。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掌握了讀本中的句式,也使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閱讀活動帶來的快樂,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雖然活動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對於活動中孩子們出人意料的回答處理的方式還不夠得當。比如:出示第一幅圖片,讓幼兒觀察時,吳易程小朋友就在下面說:“有一隻蒼蠅飛在小豬的耳朵上。”我沒有及時的迴應她,我應該先肯定她的回答,在引導幼兒說說蒼蠅落在小豬的耳朵上,小豬的心情怎麼樣?另外,在活動中,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語速過慢,個別環節語言的過渡不太自然,沒有很好的運用引導語,在今後的活動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注意活動中的每個細節。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0

這節課我組織了數學活動《比長短》,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的長短,學着比較長短,能正確的運用長,比較長,最短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長或短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動難點是將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有序排列。

在活動開始時,我首先拿出兩根鉛筆,請小朋友觀察比較,哪根長,哪根短,接着再拿出中等長的鉛筆放在中間,請小朋友反覆觀察,並能夠完整的說出這根鉛筆比長的那根要短,比較短的那跟要長。這一環節結束後,我選擇三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小朋友上臺按高矮順序站好,以幼兒的高矮來代替長短,這一直觀察現象引來幼兒的興趣,並能準確說出誰高,誰矮,誰最矮,誰比誰要高,誰比誰要矮等短語。

我認爲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讓幼兒上臺來比較高矮的這個環節。在這個活動前期,我本想在中間部分運用圖片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按長短排序,但從之前的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班的有幼兒,對觀察圖片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是很長,很容易分散,畢竟現在還是小班的小朋友,並非於中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幼兒都很好動,尤其是做在後面的小朋友,可能離老師有點距離,更是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於是經過考慮,我嘗試讓幼兒做教具的方法,既請個別幼兒上來,大家比一比,誰高,誰比較矮。誰最矮,這一方法,讓幼兒作爲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且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結束後,我認爲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長短,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長和我最短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長短排序,但在第一環節,對綵帶進行比較時應該讓幼兒在多以些觀察,多一些討論,來加強幼兒對長短概念理解。再次,是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對數學語言使用的不太規範,使得整個活動多了幾塊瑕疵。

通過上課,反思,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首先我應該讓幼兒去完成《幼兒用書》的操作,不應過多的去牽着幼兒走,讓他們獨立完成,這樣才能看出幼兒對本次活動的掌握差異,以對個別沒掌握的幼兒進行鞏固輔導。此外還存在一些問題,整個活動運用的時間過長,這是我準備工作不夠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語言組織不夠生動有趣,導致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分散,於此同時更要對幼兒的常規教育做一步的強化,這些都是以後教學中不能忽略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1

教學活動《小不點兒》是小班主題《小不點兒》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小不點兒》講述了小猴子、小老鼠去尋找比自己更小的小動物的過程,而只有小小甲蟲雖然很小,卻一點也不自卑,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長大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故事中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於對幼兒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爲:

1、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感知物體有大小之分。2、能以樂觀、自信的態度期盼自己長大。

 活動過程:

一、 欣賞故事

1、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並引導幼兒猜測,師:小小老鼠能不能找到比它還小的動物?猜猜它會碰到誰?

2、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提問:小小甲蟲去找比它還小的動物了嗎?

3、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甲蟲說的話和做的動作。

二、 說說自己

師:有沒有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當別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你們是生氣還是高興?你們這些小不點兒有哪些本領?

三、 小朋友長大了

引導幼兒觀看幼兒操作材料4畫面1和2,介紹一位小朋友長大的過程。

 活動延伸:按照大小不同給小動物歸類。

 活動反思:

 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故事欣賞,幼兒能夠通過視覺比較,區分出動物的大小,知道不同動物的身體大小是不同的。幼兒有一定的自我意識,能說出自己某些方面的成長。

 活動環節反思:

第一環節:故事以小動物爲主角,幼兒很感興趣。幼兒能夠比較專注地傾聽故事,願意思考猜測,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很投入,並能隨着故事的思路來思考,能猜測故事中可能出現的小動物。幼兒對於“小不點兒”的稱呼感到很好笑、很有趣。

第二環節:在描述自己的本領的時候,幼兒能講述出自己在幼兒園和家裏學會的一些本領,比如:學會了唱歌、學會了脫衣服、學會了拼圖、學會了關電視機等。有些幼兒已經學會的本領,有的孩子還不會用恰當的詞彙和語句表述出來。需要老師進行提示、講解。

第三環節:通過教師的講述和畫面欣賞,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是從小開始慢慢長大的,能學會越來越多的本領。

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進行操作、分類和粘貼,鞏固了對動物大小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2

活動前,我們首先對目標進行了定位,音樂課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就是讓小朋友能夠學會唱一首新歌,但是對於這節活動,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小朋友能夠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以及能夠用動作表現歌曲中的內容,對於會唱這首歌我們是不做要求的。

活動我主要分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主要是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利用小手做出各種樣子,從而產生用小手做動作的願望;第二環節讓幼兒仔細傾聽找出歌曲中所說的內容,並能夠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的節奏;第三環節發揮幼兒想象,讓他們創編動作來表達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

開始時我首先利用小動物的動作與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們好”,他們也很積極地就回應了“你好”,這主要激發了幼兒用手錶現做動作的慾望,在我詢問他們,“小手還可以做什麼樣子呢?”小朋友一邊想一邊回憶以前我們所學習過的小手的動作,不一會兒,他們就小手舉得高高的要回答我的問題,“老師我會的,小手可以做小羊,咩咩咩”,“小手可以做小狗,汪汪汪”,“小手可以做大象”,在小朋友積極地回答中我發現平時說的比較多的特徵比較明顯的小動物,小朋友都表現地很好,但是有些動物比如“老虎、獅子”,他們的特徵不是很明顯,用手做動作時,小朋友通常都是用一種動作來表示,如何區分他們,小朋友表達的就不是很清楚,這時我提醒他們可以用語言加動作來區分不同的小動物啊,“老虎啊嗚啊嗚,獅子跑的快”,這下小朋友表達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接着我讓小朋友欣賞歌曲,說說裏面小手做了什麼?由於這首歌比較的長,於是我爲了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降低了聽的難度,讓他們先聽兩段熟悉下歌曲的旋律,小朋友很順利的說出了歌曲內容,這時我根據他們所說出示了圖片,然後接下來我讓他們挑戰自我,接着聽下去,再說說裏面又說了些什麼?這下小朋友聽得可認真了,但由於歌曲太長了,他們說出的也不完整,在他們每說出一個我就貼出相應的圖片,殘缺的部分我們一起來邊聽邊補,就這樣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我們小手所做的所有的動作全部說出來了,小朋友都覺得自己很棒,也很開心!

最後我們根據圖片內容,讓小朋友大膽想象創編動作去表現,在小朋友表演時我儘量引導幼兒用更多的不同的動作去表現同一圖片內容,鼓勵他們,關注他們,讓他們有更多的勇氣去表現,大膽的參與,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小朋友都比較積極也很放得開,做出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動作,氣氛也比較的活躍,小朋友也表現得很愉悅。

整個活動我覺得目標基本達到,但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開始部分,我抓得不緊,小朋友表現欲很強,一直在用各種動作表現不同的動物,爲了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我就沒有控制他們說的時間,所以在這部分用的時間比較多,應該稍微收點,讓他們說了部分又留着懸念繼續下面的內容。另外還有活動中的應變能力,小班小朋友愛模仿,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在模仿別人的語言,所以在回答老師問題時,如何讓他們能夠動腦筋,自己思考問題,或者如何引導他們不要故意重複別人的說話,這些語言上的技巧還有待繼續的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3

科學意圖:

吹泡泡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遊戲,在幼兒自己喜歡的遊戲中探究,發現,讓每個孩子體驗成功吹出泡泡的神奇與喜悅。使幼兒感到科學活動不在枯燥。

適合班級:

中、大班

材料準備:

鐵絲、鉗子、棉線、自制的泡泡水、大小不同的吸管。

製作方法與步驟:

(1)把鐵絲彎成小勺做成吹泡泡工具(纏上棉線效果更好)。

(2)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可以做半圓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見“吹泡泡圖1”)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不同大小的吸管自由吹泡泡玩。可以把吸管插入泡泡水中吹氣,會看到泡泡層出不窮地冒出來(見“吹泡泡圖2”);也可以在泡泡水裏蘸一下吸管,然後拿出來把泡泡吹在桌子上,看誰吹的泡泡堅持的時間長;還可以讓幼兒把吸管輕輕地插入泡泡中向裏慢慢吹氣,泡泡會慢慢變大。(見吹泡泡3)

(2)讓幼兒用自制工具吹泡泡玩,比比誰的泡泡最大。

教師指導建議:

● 提醒幼兒注意觀察:雖然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形狀不同,但是吹出來的泡泡卻都是圓形的。

● 引導幼兒觀察吹泡泡工具的共同特點:有孔或者有縫隙。

拓展與替代:

◆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和工具能吹出泡泡,例如:蒼蠅拍、漏勺、鞋刷等。

◆ 嘗試將生活中的其他材料變成吹泡泡工具,如在樹葉上穿孔等。

小知識

泡泡的形成是一個充氣的過程,所以泡泡的內氣壓略大於外氣壓,由於內氣壓有向外的力,且在各個方向上都有;加上泡泡這種物質的“柔軟”程度,要使得這些力最後能夠達到平衡,只有球狀才能滿足條件。所以不管什麼形狀的吹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看似都是圓的。而上面的情況是在球形足夠小的時候的理想情況,實際上一個球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觸到的大氣壓力不一樣,同時它本身有重量,所以這個球形並不完美。換言之,如果泡泡足夠大,它就會顯得很扁。 此外,吹出來的泡泡大小與吹的力量、吹具等因素有關。

活動反思:

吹泡泡是每個人童年最美好的回憶,看着五彩繽紛,隨風飛揚的泡泡,心情不由變得舒暢起來,而現在的孩子們也對泡泡充滿了興趣,根據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生成爲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4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類型的教研活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爲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爲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對象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直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該想到的,應該準備更充分些、考慮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考慮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角色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我還是應該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導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着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導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5

《我自己》的主題活動有兩週。在開展活動當中,孩子們對自己的五官有一定的認識,能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還能結合《小手爬呀爬》音樂遊戲,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掌握自己的五官。還有幼兒對自己身體部位也有一定的瞭解。還知道自己的性別,瞭解自我,對自己有一個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幼兒對音樂活動《頭髮、肩膀、膝蓋、腳》有很大的興趣,能積極地參加遊戲活動,還能表現自己,和小朋友友好的玩遊戲。在語言活動《手指謠》中,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也很大,因爲《手指謠》的兒歌是通過手指形象的變出幾種小動物,幼兒聽了就非常的喜歡,而且都能一邊念兒歌,一邊玩手指遊戲,使活動的氣氛都搞的很好,從中還學到了本領,效果不錯。幼兒還學習了畫小手,在白紙上把自己的小手畫下來,然後塗上漂亮的顏色,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畫的不錯,老師還把小朋友的“小手”作品都展示到了黑板上,孩子們都非常的開心。

我們還結合了主題在主題牆上張貼了有關《我自己》的內容,在主題牆張貼了幼兒的照片,幼兒看了就非常的喜歡,常常會和小朋友下課的時候,會去看看牆上的照片,跟同伴講述照片上拍下來的情景,時常久久不能離開。想不到主題牆也會吸引孩子的,那說明這周主題牆還是有明顯的效果的。

《風鈴丁當》課後反思:

在課前讓家長給孩子們準備一些可以製作風鈴的材料,有的孩子就帶來了塑料杯,杯身上貼着自己畫的小兔、小魚、水草等圖案;有的帶來了五顏六色的海綿花;有的做了許多千紙鶴、風車等。可是有的孩子一點也沒帶製作的材料,這就對整體操作有序的進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有材料的孩子在回答“你喜歡做怎樣的風鈴?”的問題時,就能有條理的回答了,在製作時,也就有東西可操作了。孩子們對做風鈴很感興趣,沒帶材料的孩子也能幫別人,穿線、遞東西,多數幼兒能相互合作製作風鈴。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許多東西都要用線串起來,可是孩子小,穿洞都要老師幫忙,洞穿好了,他們才能一串串地串起來。可見:製作風鈴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是,通過這次活動,能讓幼兒嘗試到用幾種材料組合串連起來製作風鈴的方法,從而讓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一串串美麗的風鈴,能隨風擺盪,又能發出好聽的聲音,真是讓人賞心悅目。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