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通用15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通用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4.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通用15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

一、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標誌。而且會詢問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那個標誌代表什麼?幼兒的這種興趣及好奇,正是我們向幼兒介紹社會,以及社會生活的一個突破口。常用的標誌活動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幼兒通過找一找,認一認,畫一畫等了解標誌的外形及含義,從而發展幼兒的想想力、創造力,本次活動綜合了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的內容,運用了多種手段,以求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爲難得的是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語言構築能力。

二、活動教育目標

1、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興,認識常用的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對各種標誌理解的含義,培養幼兒的語言構築能力。

2、在認識常用標誌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設計標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公共場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種標誌,並想辦法通過查詢、查資料等辦法理解標誌的意思。

2、教具、學具準備:爲體現學具、教具是幼兒學習的教科書,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家長,教師共同收集常用標誌的資料作爲教材的重要補充。同時爲幼兒提供各色彩紙、彩筆等製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種標誌的卡片,有代表性的錄像片斷,如:禁令標誌:禁止通行、禁止進入、禁止鳴喇叭、禁止停車、警告標誌:注意危險、交叉路口、鐵路道口、、軍人的標誌、電視臺的標誌等。

3、心理環境準備:爲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在幼兒園牆壁上設置一塊展覽版,把幼兒們找到的標誌拿到幼兒園放在展覽版上進行展示。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

以《新綱要》爲指導,借鑑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從“尋找標誌――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標誌小遊戲――討論設計圖標――製作圖標――”五大塊,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從感知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創造力。

各環節的具體教法、學法及時間分配如下:

第一環節:

帶幼兒觀看展覽版,“請小朋友看看展覽版上都是什麼”?將幼兒引到“標誌的世界”。目的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此環節在1分鐘以內。

第二環節:

運用多種感官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互談發現。這部分是重點,需8分鐘左右。

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爲此,我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通過看、摸、聽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你認識哪些標誌?它有什麼含義?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第三個環節:

標誌小遊戲,加強對標誌認識的環節,需4左右分鐘。教師準備各種標誌的圖片,讓幼兒快速認出是什麼標誌?是什麼意思,看看誰的反應快。

在遊戲中幼兒對常見標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並保持了濃厚的持續探究的願望,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第四個環節:

過渡環節,需1分鐘。討論設計圖標,請幼兒想一想,我們幼兒園什麼地方需要掛上標誌?設計什麼樣的標誌?同時把幼兒引到坐位上。

第五個環節:

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幼兒自選材料,嘗試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創造、設計常用圖標。如:班標、衛生間標誌、園長室標誌、廚房標誌、節約用水標誌、活動區標誌等。

多元智能理論提示我們:

要發展智能優勢,開發智能弱勢,要面向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有差異的幼兒,採用不同的方式,適合不同的孩子,在這裏,我們讓孩子按自己對標誌的認識,體驗創造和設計常用圖標。教師始終參與與幼兒的活動,及時地給予支持、引導、幫助。孩子們在玩中學、做中學,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商,創造性、動手能力由此也增強了。這部分也是重點,需10分鐘左右。

結束部分:1-2分鐘。幼兒設計後大家分享。並把標誌貼到相應的地方。由此得到昇華,讓兒童裝點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極大提高幼兒的成就感,讓幼兒們愛園、樂園。

五、評析

活動設計的各個環節都激發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從而達到了大班所設定的活動目標。並且是將教育真實地滲透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之中,不難想像,如此的師生互動,生生協作,對孩子,對教師都會是自然的,毫無壓力的,學者樂學,愛學,教者愛教,樂教,自然和諧。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2

設計意圖:

衆所周知“好的習慣將終身受益。”因此我們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之中都要加強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要以課堂這一主陣地,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形成師生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使幼兒在活動中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更主要的是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爲習慣。隨着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常發現孩子們總能三三兩兩的結伴活動;遊戲時,也能友好地進行交流;操作活動時,不爲了一些教玩具而爭搶不已。爲了能更好地使幼兒學會謙讓,培養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我設計了這節課,意達到如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多種水果的特點。

2、嘗試製作水果拼盤,體驗活動樂趣。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準備:

1、水果拼盤若干個,各種水果,盤子,牙籤,水果刀,毛巾,桌布。

2、佈置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在本次教學中我着重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談話情景,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曾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中,教師從幼兒的生活體驗出發,以幼兒熟悉的生活體驗提出引發性的問題:“客人老師到我們班級來做客,我們怎麼招待他們?”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既能讓幼兒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活動中,又能鞏固幼兒友好待人接物的良好品德,同時很自然地導入,引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運用多種方式,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我設計了談話、觀察、製作、品嚐4個統領本課的環節。

(1)在觀察這一環節中,我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感知水果的特點,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並具有初步自信心,激發他們製作的願望。符合《新綱要》中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製作這一環節中,我先請幼兒通過討論:“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拼盤,爲什麼?”充分感知水果拼盤的特點。討論中幼兒將自己的看法很自然的講述出來,從而增加了他們表現的自信。然後讓幼兒自己來品嚐美味的水果拼盤。通過味覺的刺激,更能激發製作的強烈慾望,同時也讓幼兒體會到謙讓的快樂。最後是讓幼兒通過商量——分工——合作,共同製作一個水果拼盤。在這裏通過豐富的水果實物及合作製作情節的設計,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興趣和自信心。活動中通過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符合《新綱要》中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進行交流,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體現出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不光能幹,還要會說,會思維。

(3)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向客人老師介紹,請客人老師品嚐。進一步鞏固幼兒謙讓習慣的養成。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也就在成功的喜悅中得到提升。我力求做到首尾呼應。整個活動以作客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練”“學練中玩”,將活動推向高潮。

三、提供有序活動,培養幼兒的文明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可由於幼兒年幼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仍然我行我素,還有少數的幼兒出現搗亂的現象。爲了使幼兒能認真的學習,這就需要老師把活動組織得有序有趣,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文明習慣。在教學中,我先以談話引出,以觀察爲鋪墊,以品嚐爲手段,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合作,共同製作水果拼盤。力求使幼兒增進謙讓品質、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切實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尤其在觀察和品嚐這兩個環節中,不僅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謙讓的良好品質。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我事先精心準備了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還準備了大量的水果和水果拼盤,讓幼兒有美的享受,從而激發他們製作的慾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實踐證明,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都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爲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

讓我們在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中,揚起孩子自信的風帆,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長。

反思

本堂綜合實踐課旨在通過製作水果拼盤,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審美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合作學習和創作學習的活動樂趣。本來想讓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自主參加到綜合實踐活動來,雖然整節課下來,實驗組學生的興趣、熱情還算高漲。這或許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追尋的開放課堂理想的境界吧。但還是由於個人備課等預設不充分,出現一些需要改進之處:

首先,備課預設不充分。由於道具的侷限,全班只選擇了四個實驗小組進行操作,後面的幾排同學就活生生的成爲大衆評委,在感官和行動上都無法很好地參與到課堂,說是評委,最後卻也忽略掉他們的評價。教學過程應該是互動的,對於學生,需要有更多的對話、合作與交流,這樣學生主體性纔能有所體現,個性化才能得到發展,創造性才能得到解放。本次活動中,應該是學生興致勃勃地介紹,其他學生七嘴八舌地評價。這樣一來,生生之間的對話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其次,評價語匱乏。對於學生的回答或者創意不能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無法抓住瞬間機遇,充分發揮教育機智來栽培它。

最後,對於課堂和課程整體的把握,都無法做到遊刃有餘。需要學習和提高的還有太多太多。

值得高興的是,綜觀整節課,和諧、輕鬆、活躍!實驗組學生在無拘無束中遨遊“創意世界”。四組同學均擺出了高質量的作品,名字也富有詩情畫意,令人眼前一亮。看來,綜合實踐課,也是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方法,加強合作!

植樹節,我種了一粒叫做“勇敢”的種子,在心裏,待它長大!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說說我家的人》。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溫暖和親情關係會影響幼兒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幼兒對家庭的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的道路。幼兒自己家裏的人,幼兒並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不是很瞭解。“說說我家的人”是通過幼兒熟悉的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並通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和家庭的瞭解,幫助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有服務於幼兒生活。所以我選擇了本次活動。鑑於對以上內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

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愛。

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作爲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爲難點。

爲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於活動前和幼兒討論調查的結果。

2。教具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擺放照片的版面

(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法有:

(1)啓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的。通過啓發提問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2)討論法:通過師幼、幼幼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瞭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通過繪畫製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家庭的情感。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的方法有:

(1)調查法:通過對家人的調查,激發幼兒瞭解家人的積極性。

(2)記錄法:通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並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的瞭解。

四、說活動過程

1。導入。老師這裏有一張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小朋友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的全家福,並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通過對照片上的人的瞭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的興趣,幼兒很快進入主題。

2。介紹家人。

(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和調查表,教師通過提問照片上的人是誰、做什麼的、喜歡什麼、生日是什麼時候啓發幼兒介紹對自己的家人的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的初步瞭解。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並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的頭像、媽媽可畫女人的頭像;生日可用數字,可以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的顏色可用相應的彩色筆塗畫出來;職業可以畫相應的標誌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以及記錄的方式,既鍛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動腦筋積極思考記錄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起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說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爲主體,幼兒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3。製作家庭小檔案

(1)請幼兒通過繪畫製作自己的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本環節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的瞭解。

(2)在家庭小檔案的首頁畫上自己的全家福,與補充的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

4。課堂小結,對幼兒製作的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

5。延伸活動

(1)將全家福照片佈置在牆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和交流。

(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內容。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通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的獲得。

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的獲得。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4

尊敬的專家評委、敬愛的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手工活動《美麗的窗花》,該活動選自江西省幼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學情、教學準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來介紹我對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窗花是民間剪紙的一個類別,它主要用於過年過節婚慶等喜慶環境中,張貼在門窗等地方,體現喜慶的氣氛。窗花的圖案細緻、精美、寓意美好,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嚮往。適逢元旦,爲迎接新年,我特設計了剪窗花這一手工活動,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新年的環境創設中來,真正實現孩子與環境的互動。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與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我班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實際操作能力,我將目標定位:

1 通過欣賞各種精美的窗花,引導孩子瞭解窗花的作用,感受窗花對稱的特點,發現窗花的簡單規律。

2 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剪紙經驗,嘗試用對角折的方法剪出各種各樣的窗花。

3 體驗剪紙活動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民間剪紙藝術的興趣,提高審美情趣。

在活動中我將目標1定爲活動的難點,目標2定爲活動的重點。

三、說學情

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剪紙經驗,很樂於參與剪紙活動。他們喜歡自己探究事物,發現事物的規律,喜歡自己動手嘗試創作。所以本次活動中我將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四、說教學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貼好各種各樣的窗花)、多媒體課件、兒童剪刀、大小不同的各色蠟光紙、雙面膠、透明膠帶等

五、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還以啓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

興趣激發法

通過環境的預設引發孩子觀察、學習、探究的興趣,從而自覺、自願、自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直觀法

利用ppt課件,形象的展示各種各樣的窗花,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

示範講解法

這是美工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較好地幫助幼兒學會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2、說學法

觀察法、探究法、討論法、操作法、遊戲法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導入窗花——欣賞窗花——剪窗花——貼窗花——活動延伸

具體活動程序如下:

(一)導入窗花。

1 教師身穿貼有窗花的衣服引導幼兒觀察,激發幼兒想了解窗花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的衣服好看嗎?爲什麼好看?

2 啓發提問幫助幼兒瞭解窗花的相關知識。

教師:這朵好看的花,叫什麼名字?是怎麼做的?人們在什麼時間會貼窗花?都貼在哪些地方?它有什麼作用?

(二 )欣賞窗花。

1 教師運用ppt課件,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窗花,初步培養他們對民間剪紙藝術的興趣,瞭解相關知識。

幼兒發現:剪紙內容豐富(有動物,植物、人物、風景、字等);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以紅色爲主;形狀多樣(有圓形、方的等);圖案講究對稱。

2 教師運用預先創設好的窗花環境,引導幼兒親近窗花,進一步觀察感受窗花的特點與規律。

幼兒通過探索發現:窗花顏色豐富;多種多樣,有圓有方,有大還有小;花邊有的是波浪線,有的是折線,還有的又有波浪線又有折線;花上的圖案是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

(三 )剪窗花。

1 教師鼓勵幼兒當小老師,運用已有的剪紙經驗和探索出的規律,大膽的說出自己會怎樣剪窗花,並給與積極地評價。

2 教師再次講解示範剪窗花的基本方法,進一步規範幼兒的操作方法。先折再畫最後剪。

3 最後,教師提出操作要求,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創作剪窗花。

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2、將剪出的碎紙丟在紙簍中。

3、注意剪紙時連接處不能剪斷。

(四) 貼窗花。

1 播放歡快的新年音樂,幼兒將剪好的窗花貼在自己的衣服上,隨着音樂自由的舞蹈,展示美麗的窗花作品。

2 用窗花裝飾活動室的走廊,迎接新年。

(五)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剪窗花,打扮自己的家。

七、說教學反思

1整節課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爲主、教師爲導的教育理念。幼兒說得多看得多,想得多動得多。教師說得少示範得少。

2在活動設計上,教師注意了幼兒的實際操作水平。

教師運用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民間的各種窗花,在這一環節,幼兒欣賞的窗花雖然美麗,但不適合幼兒模仿學習。因此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教師運用預先創設好的窗花環境(這些窗花比較簡單,有規律,便於幼兒學習),引導幼兒近距離的欣賞、觸摸、觀察、感受窗花的細節特點。通過主動觀察探索,發現窗花的圖案是有規律的,窗花的花邊是由各種線條,而窗花上的圖案則是各種幾何圖形組成的。適合幼兒模仿練習,又爲孩子創作剪花形的窗花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3 爲幼兒創設了展示自己作品交流學習的平臺。

一個成功的幼兒教育活動,是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享受到美感和愉悅。因此,我認爲這次活動達到教育大綱所規定的要求。不足的是整個活動時間較長。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5

說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爲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學生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戶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學生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爲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學生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學生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學生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學生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學生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啓發學生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學生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爲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學生會說“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說“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學生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學生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學生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學生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學生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到處充滿着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比如拿個勺子敲敲會發出噹噹的聲音,用鈴鼓碰碰會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大班孩子們喜歡這些聲音,樂意表現這些聲音,他們有了辯聽、探索各種各樣聲音的潛力,本次學習活動“奇妙的聲音”就是想在幼兒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給孩子們有個提升,使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主動地探索自然中各種奇妙的聲音,激發幼兒探索的潛力。

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物體發出的聲音。

活動的難點:讓幼兒感知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明白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知聲音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豐富幼兒對聲音的感性認識。

3、對生活中各種現象有探索興趣。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帶給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帶給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帶。(鈴鼓的聲音、翻書的聲音、筷子的聲音、小碗的聲音等等)

2、帶給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適宜的,教師透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用心引導。在幼兒尋求聲音的操作活動中,運用觀察指導法,對他們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予以幫忙指導,完成活動目標。

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有兩次的操作過程;一次是讓幼兒自由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透過物體的碰撞、震動感知。第二次是透過各種方法模仿聲音,感知聲音的樂趣。

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這個方法貫穿在幼兒操作活動的始終。

四、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猜一猜,聽一聽。(指導語:你聽見了什麼聲音?)

教師爲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透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幼兒猜猜發出的是什麼聲音,這時老師不作迴應。

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聲音的構成(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剛纔猜測的是否一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爲幼兒帶給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潛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1、剛纔你猜對了幾種聲音?(操作後回答)

2、你用什麼東西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許多東西都能夠發出聲音,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聲音,再次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1、誰有辦法讓各種東西都發出聲音來?(幼兒隨意走動,尋找並製造聲音,然後說出自己的做法。)

2、聲音是怎樣來的呢?(動,振動,)

小結:物體間相互碰撞、振動產生了聲音。

三、配音遊戲活動,感受樂趣。

遊戲能夠這樣玩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並模仿這種聲音。(鳥叫、風聲、馬蹄聲)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跺腳、拍腿表示馬蹄聲)。3、用準備的材料發出聲音(搖動紙張等模仿風聲;搖塑料袋模仿下雨等。)。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慾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活動推向高潮。

延伸活動:活動結束給幼兒再次提出懸念:辨別噪音和美妙的聲音。讓幼兒到生活中去傾聽尋找,給此活動留下更多的回味。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最近幾天:孩子們時常把報紙帶到班級中,剪下重要的新聞貼在牆上,剩下的廢舊報紙就堆放在一邊。在一次遊戲活動中,我驚奇地發現,小朋友們玩起了那堆廢舊報紙,有的用報紙折飛機,有的把報紙撕成碎片,還有的用報紙團成球。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報紙卻成了孩子的寶貝。因此,我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報紙的玩法比較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爲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由此產生了大班綜合活動——《有趣的報紙》。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報紙與人們的關係,能嘗試多種廢舊報紙再利用的辦法。

2、增強愛惜報紙、保護環境的意識。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想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新、舊報紙許多,膠水,剪刀,水彩筆,白紙等,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聽讀過報紙、剪報的經驗。

四、說重、難點

重點:瞭解報紙與人們的關係。

難點:想方設法利用廢舊報紙做成各種東西。

如何突破重點?我充分利用家庭這一重要資源,豐富有關報紙的知識和閱讀報紙的經驗,再進行集體討論、交流,積極有效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如何突破難點?我注重營造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表揚鼓勵、榜樣示範、個別指導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引導幼兒人人動手,大膽嘗試,讓他們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1、通過交流已有的經驗,初步感受報紙的用途。

教師出示一張報紙,提問:

(1)這是什麼?

(2)你在哪裏見過?

(3)你見過哪些報紙?你家裏的誰最喜歡看這種報紙?爲什麼?

(4)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都喜歡看報紙?

教師小結:報紙的用途可真大,報紙上有新聞,它讓我們瞭解國內外的大事;報紙上有知識,它可以幫助我們學到更多的本領;報紙有廣告,它讓我們瞭解最新的信息。

(活動開始通過出示實物,直接進入主題,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考慮到幼兒對報紙的認識有限,特意提出了比較貼近幼兒的問題:你家裏的誰最喜歡看報紙?爲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也就是爲下一個問題作鋪墊。在幼兒各抒己見後老師進行了總結概括,進一步幫助幼兒瞭解報紙與人們的關係。)

2、聽故事《報紙的煩惱》,感知報紙的不同情緒。(主要教法:故事教學法)

(1)師:報紙真好,能給我們帶來那麼多好處,請聽故事《報紙的煩惱》。

(2)幼兒欣賞故事表演《報紙的煩惱》,充分體會報紙的情緒。

(爲了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充分體會報紙的不同情緒,故設計了報紙這一生動的形象,給幼兒一種直觀的印象,再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根據故事情節,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

(1)報紙最喜歡誰來拿它?最不喜歡誰來拿它?爲什麼?

(2)小朋友該向誰學習?如果你有一張報紙,你該怎樣對待它?

教師教育幼兒:看完的舊報紙也要好好利用,不能扔掉。

(這一環節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讓幼兒懂得該怎樣對待廢舊報紙,以引出下一環節。)

4、嘗試操作,能想方設法利用舊報紙。

( 1 )先引導幼兒討論:用舊報紙可以做些什麼呢?

( 2 )幼兒自由操作、創造。師:今天,請各位小組將收集的信息變成一份小報,要求圖文並茂且給小報取一個名字。看看哪個小組的小報最有特點。”

(3)、小組設計編制小報:請小組成員擬訂方案。請幼兒分工合作製作小報。

(4)、交流小報內容:請幼兒欣賞個小組設計的小報。請幼兒誇誇其他小組小報的特點。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先通過讓幼兒自己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嘗試。只要是幼兒自己嘗試操作的、創造的,老師就會給予肯定。其中教師還很注重幼兒的合作,以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倡導的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化兒童學習方式。)

5、組織幼兒用舊報紙玩遊戲。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化蝶》。

我將分“說教材理解—說目標確定—說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說說我對音樂欣賞《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化蝶》選自《中國孩子百科畫冊》課程指導大班(上學期)“有趣的昆蟲”單元活動。同處這一單元的還有《屋裏的毛毛蟲》童話,裝飾畫《蝴蝶》以及“昆蟲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主要就是引導孩子瞭解昆蟲與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從而發揮主體性,發展創造力。音樂欣賞《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爲此活動設計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電腦動畫,通過與樂曲內容相溫和的生動的畫面,孩子喜歡的遊戲化表演等,如此爲孩子創設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於孩子園的音樂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孩子來說都意味着不同層次的學習。爲此,我在爲《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孩子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這個遊戲我準備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有關蝴蝶的前知識準備,通過春遊,蒐集蝴蝶知識圖片,標本。VCD,組織孩子開展有關蝴蝶的知識討論會等,加深孩子對蝴蝶這一昆蟲的瞭解,爲下一層次的欣賞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層次即音樂欣賞《化蝶》,在這一層次中,我將幫助孩子感受《化蝶》這首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學會分辨樂句,能大膽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從而活動愉悅的情感體驗.第三層次,就是在活動區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可以用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畫筆塗塗畫畫;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頭飾,兩兩相對地表演,以此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對音樂的表現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二層次欣賞《化蝶》,接下來,我將詳細闡述這一層次的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爲:

(一)激趣引題,啓動情感。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一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引題,啓動情感。

1.謎語導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說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爲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過體溫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啓發孩子的情感。從而使孩子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孩子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孩子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孩子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說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孩子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爲孩子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爲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爲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纔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孩子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孩子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爲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孩子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爲恰當。)

設計意圖: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孩子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孩子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孩子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說,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孩子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孩子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孩子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孩子的評判,爲表演的孩子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孩子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孩子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孩子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孩子想象着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孩子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孩子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以上這些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懇請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在區角活動中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們對拼圖遊戲很感興趣,對這些玩具他們常常會愛不釋手,有時候遇到塊數比較多的複雜的拼圖他們還會幾個人一起合作着拼。而且拼圖遊戲在小班開始就有所接觸,到了大班孩子的拼圖經驗相對比較豐富,對他們來說拼圖是個有挑戰性的一項智力遊戲。但是我發現孩子在自主遊戲的過程中興趣指向比較濃,卻缺乏一種學習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圖遊戲”作爲教育的一個載體,把孩子們的學習變的更有方向和目標,並在遊戲中能幫助幼兒提煉經驗,拓寬思路呢?今天的這個數學活動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新綱要強調: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在這兒教師的作用是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根據他們的'興趣來創設探究的條件和空間。

2、分析教材:

拼圖是一項綜合的思維和協調能力訓練,對孩子來說有不少的益處。其一在拼圖遊戲中可以讓幼兒瞭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可以讓孩子知道許多的“部分”能拼湊出一個“整體”,以及“一個”整體“是由”許多部分“所組成的。其二培養幼兒平面組合的概念─積木是立體的組合,而拼圖是一種平面組合的概念。其三培養幼兒的耐心和專注力,並且從觀察與判斷中學習分類。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培養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圖能學習推理思考能力,因爲小朋友會經由嘗試不同的選擇,到決定正確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經過假設、判斷到選擇的過程,讓他學習運用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就選擇了這個活動教材。

《創意》活動主要是通過拼組各種幾何圖形來激發幼兒的拼圖興趣,發展空間知覺能力,培養幼兒多維思考問題的習慣。在活動中教師可以以遊戲的形式鼓勵幼兒嘗試多種的拼圖方法,並引導他們記錄自己操作的結果,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這也對孩子能力的肯定和讚揚。並且在,操作環節中教師幫助幼兒提升經驗,訓練孩子多向思維,拓寬孩子思考問題的空間,集中了幼兒學習的方向性,使他們的活動從興趣主導的遊戲過度到了目標明確的學習活動。當然遊戲化的活動環節也讓孩子玩得輕鬆,學的愉快。

3、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學習數學的領域目標爲依據。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幾何圖形拼圖拼出各種圖案,並能在記錄單上記錄拼出的多種組合方法。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多種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3)、感受拼圖遊戲奇妙之處,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嘗試運用不同組合形式的圖形圖案,並能在活動中學習統計作品中各種形狀與數量的方法,記錄在記錄單上。活動的難點是:在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一種卡片與其他卡片的多種組合來進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兒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多種答案。

4、操作材料

教具:各種顏色的彩紙,各種幾何圖形,幾何圖形拼擺的機器人,幼兒用書十月份冊。

有顏色的幾何圖形片是爲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操作的興趣。而拼圖卡片上的編碼則是爲了方便幼兒記錄,縮短記錄的時間,給幼兒創設充足的動手操作和思考空間;也可以幫助幼兒複習和鞏固序數概念。同種編碼的卡片有重複也是爲了給幼兒的操作提供更多變化的空間,使他們的操作結果能更加豐富。記錄紙的設計從節約能源的目標出發簡單方便;考慮常態教學的效果儘量不要配班老師幫忙;同時節省展示空間。

二.說教法

1、言語激發孩子。用”你真棒!“”爭做智慧大王“”你真象個小學生“等語言來激發出孩子做事的積極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語氣,肯定孩子的成績,繼而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和老師互相在活動中成爲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從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自信心,從而突出本次活動趣味性的特點。

2、物質獎勵,貼紅星。

3、遊戲主導活動。”遊戲是幼兒重要活動方式之一“,我深深地感覺到遊戲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朋友“,在成人看來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只要賦予它遊戲的色彩,孩子們就會很感興趣,會給孩子帶來快樂的體驗。寓教於學遊戲教學形式,使孩子樂意參加活動,並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動中得到快樂獲得滿足。從而爲”下一次“打好基礎。

4、承上啓下的提問激發思考。我的每次提問都是爲下個環節做準備的,常常是前個問題的提出能在下個環節中得到展現或揭開謎底。使幼兒充滿驚喜和期待,回答問題、發表見解的聲音更響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更踊躍,思維更活躍。

三、說學法

突出同伴引領。每次操作都邀請幼兒示範或小結,使幼兒聽到的是來自同伴的一種聲音。他的經驗和思維都會受到同伴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強硬灌輸的。這樣就更方便並引導幼兒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引發再次操作的的慾望。

四.說教學程序

一、觀察、比較各種幾何圖形。

1、我先出示幾種幾何圖形拼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各種拼圖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目的在於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瞭解這些拼圖卡的特徵(一樣:形狀、大小;不一樣:數量、顏色、編號、組合形式)併爲幼兒思考如何運用拼圖卡的特徵來組合成圖形來鋪墊經驗。

2、引導個別幼兒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證明一下。科學領域的知識明顯地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根據大班幼兒的現有的經驗他們自然會想到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來證明,以事實作爲判斷事物的依據,符合新《綱要》中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的要求。

二、幼兒操作活動,嘗試拼出圖形並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示範記錄單,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記錄。因爲每塊拼圖卡都標有編碼,在這兒我直接引出記錄即能方便幼兒學習記錄的方法,避免環節上的重複,又能提醒幼兒操作一次就記錄一次,培養他們做事的條理性和效益性。

2、通過幼兒個別操作示範引出拼圖特點--平面多方位的旋轉,開闊了幼兒的思維,有一次歸納和提升了幼兒拼圖經驗。

3、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我們能不能用3塊或4塊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來拼這個圖案。相比較前一次的操作這一次是有要求的。請幼兒示範時即能拓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還可以再次強調操作記錄的注意事項

4、比一比誰拼出來的答案多。以往操作活動中我發現經常有很難收攏的現象,所以今天我以”比一比“和貼五角星的方法來激勵孩子自覺上交記錄單,使環節之間儘量緊湊,時間也不會浪費。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在培養幼兒做事幹脆、不拖拉的習慣,樹立時間觀念,向小學生活靠近。

三、發現一張卡片與其他卡片的多種組合形式,激發幼兒二次操作的興趣。

通過說一說、比一比發現問題並激發幼兒的二次操作,這兒是整個活動的高潮也是活動的重難點。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我正是抓住幼兒的這個特點、啓發他們進行再次操作,幫助幼兒經驗提升。並且在操作前的示範中我交代了記錄的另一種方法,使幼兒的操作有條不紊的、有目的地進行,而不再是無序的。操作結束後的同伴交流、相互分享經驗也是同伴引領學習的過程,同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也得到培養,使活動的重難點得以解決。

四、感知各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再次提升經驗。

在活動鼓勵幼兒繼續操作在拼圖遊戲發現其他更有趣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0

幼兒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小兔子開鋪子》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兒歌,並能以遊戲的形式進行表演。

2、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並在遊戲中學習接觸新的量詞,練習完整講述。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會說兒歌。

活動難點:能說準量詞。

【活動準備】

1、售貨廳,兒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

2、兔子頭飾一個猴子頭飾五個

3、兒歌錄音磁帶一份

【活動過程】

一、 情景表演,幼兒熟悉兒歌內容

讀白:在一座大森林裏,小兔子開了一家鋪子。(邊說邊拉開帷幕,幼兒看見的是小兔子在鋪子裏。)

小兔子: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新開了一家鋪子,歡迎大家光臨。

(師出場):哇!小兔子家開了鋪子,老師帶大家去看一看,鋪子裏有些什麼東西。(轉身向兔子,指着襪子)這是什麼東西?一共有多少?(請幼兒回答,學習正確使用量詞:三雙襪子) (再指着一排瓶子)這一排是什麼?共有幾個?(請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練習:四個瓶子) (教師轉身對兔子)小兔子,這桌子也賣嗎?

兔子:賣,當然賣咯!

師:哎,我看這桌子挺好的,小朋友們看看鋪子裏有幾張桌子?(指導幼兒正確運用量詞:張)

(師拿起兩把塑料的椅子)你們看漂亮嗎?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多少,然後告訴大家。(指導幼兒學習用“把”這個量詞)

師:還有些什麼?(老師尋找別的東西,突然發現)瞧,這些帽子可真多,有大有小,有白的有花的,一共幾頂,我們來數數。一頂、兩頂、三頂、四頂、五頂,一共五頂帽子。(幼兒練習頂這個量詞)這裏的東西可真多呀!

(突然來了五隻小猴子) 之一:小兔子,我要買五頂帽子。小兔子:啊?是幾頂?我沒聽清楚。

師:小朋友,小猴子要買多少帽子,告訴小兔子。(幼兒齊答:五頂帽子)

之二:小兔子,我要買四個瓶子。

之三:小兔子,我要買一張桌子。(老師幫小猴擡下)

之四:小兔子,我要買三雙襪子。

之五:小兔子,我要買二把椅子。

小兔子:我的東西賣完了,明天再來開鋪子。(拉上帷幕)

二、 引出兒歌

1、隨着拉上帷幕的同時播放錄音磁帶,第一遍欣賞兒歌。 (主要集中幼兒注意力) 師:是誰把剛纔的是編成了這麼好聽的兒歌?他到底編的對不對,我請小朋友再仔細聽一遍。

2、第二遍欣賞兒歌

3、理解兒歌內容

(1) 是誰在森林裏開了一家鋪子?(幼兒完整講述)

(2) 鋪子裏有些什麼東西?(要求正確運用量詞)

(3) 東西被誰買完了?小兔子怎麼說的?

三、 幼兒學念兒歌

1、 放慢速度,幼兒跟老師一起念一遍。

2、 提示要求,會的小朋友念響點,不會的輕輕念。

3、 分組練習,加快速度。

四、 遊戲

1、 教師指導幼兒遊戲,出示一些兒歌中沒有的物品,引導幼兒用“我要買XX的”句式,並能正確使用量詞來參加活動,在遊戲的過程當中如果有幼兒沒有正確運用量詞,可以請其他幼兒幫助他。

師:“小朋友們都會念這首兒歌了,你們會不會買東西呀?好,小兔子的鋪子又要開了,如果你能像小猴子一樣,說清楚你要買什麼?小兔子就會賣給你。”

2、 遊戲擴展:開放幼兒的活動空間,增加互動。

兔子:“今天的生意好極了,我的貨這麼快就賣光了。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綜合活動內容.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星星、月亮、太陽都擬人化,描寫了共同歡度新年的快樂,同時通過自然的對話,幼兒知道了過新年自己長大了一歲,更加懂事了。幼兒瞭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過新年的喜悅心情。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基礎知識,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2、目標定位:

根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任務,特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歡樂氣氛,增強大一歲的自豪感。

(2)學習詩歌的語言,能創編詩歌。

(3)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活動難點則是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使活動得到深化。

《過新年》教案活動意圖:中班的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具體運用時,總是詞不達意,特別是量詞的運用。因此,針對我班幼兒對量詞的學習需求,結合新年的到來,我設計了這節《過新年》的語言活動。將量詞滲透進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讓幼兒在自由探索中發現量詞,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和運用量詞,使他們的思維得到訓練和提高,培養了他們語言的遷移能力。

活動目的:

1:學習量詞:雙、條、頂、掛、……

2:學習正確運用量詞,培養語言遷移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口語表達及擴散思維。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由六張小圖組成的大圖)、禮物若干。

活動進行:

一、學習量詞:

1:分組看六幅小圖:幼兒自由探索圖上有什麼?各有多少?

2:請幼兒代表講述看到什麼及多少。

圖一:一輛雪橇車、一個籃子、一個蘋果、一個梨子、一掛香蕉、一把傘、一頂帽子、一輛小汽車、一條圍巾、一雙手套。

3:引導探索:說每個東西有多少時,數字後面有一個詞,如:一輛小汽車的“輛”、一雙手套的“雙”、……(這些詞就是量詞)。

每個物體不同,它用的量詞也不相同,一把傘就不能說成一棵傘、一頂傘,說它們的時候要將量詞分清楚。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爲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的文學活動“蒲公英”,作品原文是:青草地上開着黃色的小花朵,多麼有趣的蒲公英;花朵凋謝後,花托上能結出雪白的絨白色的球。田野的風吹着,那雪白的絨毛在天空中飛揚起來,比柳絮還要輕。飛着飛着,又像一朵朵雪花輕盈地降落下來。

下面我就說說本次活動的設計方案:

一、教材分析

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層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稱來寫,使幼兒們在欣賞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形象而易於幼兒瞭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優美而又富於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幼兒們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易於幼兒們朗誦和仿編。結合季節特點,我在活動前帶領幼兒們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觸和了解認識蒲公英,爲學習散文打下了基礎。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在觀察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幼兒欣賞散文,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2、引導幼兒們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兒情操,感受身邊事物的美麗,激發幼兒對生命的熱愛。

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而重點則是在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學會朗誦散文。

二、說教法:

每個幼兒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自制的課件、背景樂和散文錄音、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幼兒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幼兒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幼兒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欣賞傾聽法、談話交流法、遊戲表演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敢說、想說、願意說,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運用直觀視聽法、討論談話法、情境表演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學得輕鬆,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蒲公英,瞭解它的外形特徵。

2、錄音機、配樂散文錄音帶。

3、蒲公英頭飾若干。

4、課件及背景樂(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畫面二:青草地上開着許多野花;畫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謝過程,結出絨白色的球→風一吹,花朵上的絨毛隨風飛揚→雪白的絨毛輕盈降落;畫面四:第二年絨毛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

三、說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

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過課件的展示,激起幼兒興趣。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和課件的展示給幼兒創設了一種散文意境。以神祕的語氣告訴幼兒說:“昨天,老師做了個夢,夢見我來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麼?你們來猜猜!”幼兒們一定會積極的響應我的提問,他們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猜想我在夢中看到了什麼,這時我再告訴幼兒們我看到的是草地上開着許多美麗的野花,讓幼兒們繼續猜想我最喜歡什麼花?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想象說話的空間和機會。幼兒們在談話想象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體驗到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這時教師再打開課件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讓幼兒得到答案會無比興奮和滿足,激發起幼兒想去欣賞和學習散文的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散文,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這一部分我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通過播放散文課件和配樂錄音,讓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在幼兒們對散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我回提問:①蒲公英在什麼季節開花?②散文裏說青草地上怎麼樣?“我”最喜歡什麼?③蒲公英開着什麼顏色的小花朵?④散文裏說:“多麼有趣的蒲公英!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有趣?

(二)幫助助幼兒欣賞散文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情景表演和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對蒲公英成長過程的描述,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散文裏是怎麼說蒲公英有趣的?”“田野裏的風吹來,它怎麼樣?”在教學中爲了讓幼兒充分體驗散文優美的詞句,利用課件展示幫助幼兒理解“飛揚”和“比柳絮還輕”。讓幼兒用動作去表現體會“輕盈的降落”。此時,我適時地啓發引導幼兒瞭解“蒲公英的種子輕盈的降落是爲了什麼?”激發幼兒對生命的熱愛,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到身邊事物的美好。在示範朗誦時,教師配以情境表演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散文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們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活動的重點在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動的難點,理解什麼是比喻句。教師採用的是示範舉例說明法,讓幼兒去討論:①爲什麼說花托結出的種子像雪白的絨毛似的球?②爲什麼飛着飛着,又像一朵朵雪花?通過幼兒們自發的討論歸納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幼兒們理解了的基礎上學說比喻句並能舉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臉紅得像蘋果”、“妹妹長得比花兒還要美”等等。最後幫助幼兒歸納主題,總結出散文詞語豐富,語句優美的優點。“你覺得這篇散文聽起來怎麼樣?爲什麼優美呢?”

(四)請幼兒們戴上蒲公英的頭飾,跟着配樂散文,一邊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着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激發幼兒們對生命的熱愛。

在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幼兒交流中,我始終注意和幼兒處在同一平行線上,善於傾聽幼兒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課少了點教師機械授教,多了點輕鬆與自然。在設計提問中,我給予幼兒們更多說的空間,不去束縛他們的思維,充分體現幼兒們在

活動學習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後續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

1、繪畫——“ΧΧ花”。

師以肯定、賞識的言語鼓勵幼兒在活動後畫下自己喜歡的花卉進行張貼,讓幼兒們自由評價:花的品種、繪畫的佈局、色彩的運用等等,使一次活動能讓幼兒們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發展。

2、仿編散文。

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爲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進行仿編。“ΧΧ上開着ΧΧ花,我最喜歡ΧΧ花。ΧΧ花開着Χ色的花,多麼ΧΧ的ΧΧ花,春風吹來,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陽光照着,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鳥)飛來,ΧΧ花說ΧΧΧΧΧΧ。”

散文的長短因人而已,允許幼兒有更豐富的想象,不嚴格按照教師規定的結構仿編。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山東省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材第五主題《房子大觀》中的次主題二里的教學活動四《走小路》,這節教學活動,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幼兒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幼兒已經學習過,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爲:

(1)能按兩種以上規律進行排序。

(2)能夠自創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爲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能夠按兩種以上規律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自創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創設情境等,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知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兩種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本節教學內容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

1、聽音樂師幼互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2、出示小貓,師幼談話激發幼兒排序的興趣。

(1)引導幼兒按一定規律打扮小貓。

(2)引導幼兒觀察在我們周圍有哪些按一定規律擺放的的物體。

3、引導幼兒自創規律排序。

(1)教師創設情景:小貓蓋了一座新房子,它想請小朋友幫它鋪幾條有規律的小路,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幫它鋪一條什麼樣的小路即有規律,又好看呢?

(2)幼兒自創規律鋪小路,教師巡迴指導。

4、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規律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創設情境的形式導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基礎起點,先讓幼兒觀察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然後讓幼兒尋找其中的規律,順着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啓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爲幼兒學習的舞臺,讓幼兒在玩中、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再通過“鋪小路”,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動手操作中,在動手操作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同時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此活動選材於生活,報紙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他們用舊報紙做手工,做紙球鍛鍊身體,還可以撕成碎片做紙漿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報紙卻成了孩子的寶貝。因此,我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孩子們對於報紙非常感興趣。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爲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而近階段我們在學習5的組成和分類的知識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何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由此產生了大班計算活動--《看報學數》。

二、說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看報紙,玩報紙,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數數、學分類及組成。

2、初步學習統計,能正確地記錄。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爲幼兒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統計報紙上文章數、廣告數、圖片數,並學習正確記錄。通過孩子自己的嘗試、操作和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統計經驗得到整理。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5

一、活動來源:

爲了充分利用我園的現有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價值,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十分注意孩子們對各種事物的興趣點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動作行爲。幼兒園體育室內有有一些皮球,孩子們對這些皮球很有興趣,時常摸一摸,拍一拍,於是皮球便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不同的年齡也就創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創的一些方法,也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活動。根據中班孩子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樂意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遊戲,有一定的運動意識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穩定的心理特點和運動能力的基礎設計了一系列玩皮球的活動。本次《接送寶寶回家》就是根據孩子皮球跳來跳去所產生的一個活動。

二、設計意圖:

新《綱要》在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幼兒能夠熟練掌握助跑跨跳的動作,因此本次活動選用皮球作爲主要教學用具,以遊戲方式來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

本活動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園現有活動資源,創設活動情景,利用遊戲的方式組織孩子進行體育活動鍛鍊,活動中我們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基礎,尊重孩子的能力差異和動作發展的不同層次。通過活動中難度的不同實現不同發展目標,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覺

三、目標分析

1、學習在一定的距離間相互滾球、接球。

2、會與同伴合作完成胯下傳球的遊戲,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四、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去郊遊》進入活動場地。

二、聽音樂《健康快樂動起來》做熱身活動。

播放音樂,練習走、跑、跳等動作,活動身體的各部分關節,爲遊戲做好準備。

三、兩人一組,學習滾球、接球。

(1)教師用遊戲的口吻,引起幼兒玩球的興趣。

師:我們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熱愛運動,所以,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皮球,一會兒,就讓我們和皮球一起運動起來吧。

(2)教師示意幼兒安靜,做聽聲音的樣子,引出四位動物寶寶。

師:小朋友,老師聽到有說話的聲音,讓我來聽聽是誰?原來是小狗、熊貓、小猴、小兔四位動物球寶寶,它們聽說小朋友要和球一起來運動,所以它們也起來要和我們一起來玩了。

(3)啓發幼兒嘗試練習滾球、接球。

師:剛纔四位動物球寶寶對老師說,它們最喜歡玩滾來滾去的遊戲了,今天,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遊戲呢。

啓發幼兒嘗試練習,在幼兒練習的基礎上,老師與一名幼兒示範。

(4)兩人一組,練習相互將球滾向對方,教師隨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擴大滾球間距。

五、遊戲:接送寶寶。

(1)師:四位動物球寶寶上幼兒園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來給它們做爸爸媽媽來送它們上幼兒園吧。暗示小朋友送寶寶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體會媽媽愛護寶寶的情感。

(2)啓發幼兒探索“爸爸媽媽”們怎樣有秩序地排隊送寶寶上“幼兒園”,並探索出送寶寶的方法。

引導幼兒分成四組,排成四隊,間距合適。聽到口令後,幼兒雙腿分開,由排頭開始,依次將球從雙腿間滾向下一位幼兒,比比哪隊動物寶寶最先安全到達“幼兒園”。

(3)以“球寶寶放學回家”再次玩遊戲。

六、隨音樂《親親豬豬寶貝》帶領幼兒做放鬆活動。

七、帶領動物球寶寶參觀幼兒園。

八、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遊戲《接送寶寶》是主題《了不起的我》中的一個教學內容,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習在一定的距離間相互滾球、接球,會與同伴合作完成胯下傳球的遊戲;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在本次活動中,爲了引起幼兒的興趣,我用四個“動物球寶寶”貫穿了活動的整個過程,從“動物球寶寶”喜歡玩“滾來滾去”的遊戲,到接送“寶寶”上幼兒園,由於“動物球寶寶”的貫穿,也提高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活動結果預測:

預計活動的目標基本實現,活動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約在130-140次/分,練習密度在40--45%。基本達到預計的認知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活動中,孩子是精神是放鬆的,情緒是愉悅的,參與活動的意識是主動的,參與活動的難度可選擇的,每個人都能夠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發展,同時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種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從而激發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活動,爲“終身體育”打下紮實的基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