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數學活動合集15篇

幼兒園數學活動合集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數學活動1

一、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活動合集15篇

1、能按顏色標記幫蘋果分類。

2、學習根據點數和蘋果匹配。

3、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能夠完整的表述一句話。

二、活動準備:

1、果園場景,並貼上顏色標記以及畫上各種形狀並在形狀中間畫上點數。

2、幼兒已認識各種顏色的蘋果以及各種標記。

3、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蘋果的卡片若干,裝蘋果的禮盒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 討論活動

1、導入

今天老師給我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神祕的禮物,我們任找一張小椅子,把禮盒打開來看一看?

2、幼兒討論

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蘋果!有紅的、黃的。

你們也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你有什麼顏色的蘋果?有幾個?”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幼兒A:我有紅顏色的蘋果,有三個蘋果!還有綠顏色的蘋果,有兩個!

幼兒B:我有一個黃顏色的蘋果,還有三個藍顏色的蘋果。

二、認識花園

我們收到了這麼多漂亮的蘋果,可真開心!

如果這樣放着它們就會失去水分的,那就太可惜了,這裏有個大果園,我們把蘋果種到果園裏去好不好?

三、種蘋果

1、認識標記

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果園是什麼樣子的?這裏有些什麼?

我們要怎麼種蘋果才最好呢?

幼兒:這裏有個粉顏色標記、綠顏色標記、黃顏色標記、還有紅顏色標記。

師:這些標記有什麼用呢?告訴我們什麼呢?

幼兒:我們可以把紅顏色的蘋果種到紅顏色標記的地方。

師:那綠顏色的蘋果,我們要種在那裏呢?

幼兒:綠顏色的蘋果種到綠顏色標記的地方。

小結:對了,我們要看一下蘋果是什麼顏色的,然後把蘋果種到和它一樣顏色標記的地方。

師:在果園裏你還發現了什麼?幼兒:我發現有不同數字圓點點。幼兒:黃色的果樹上面有三個圓點點,還有紅色的果樹上裏有四個圓點點。

師:對了,這些果樹上面都有圓點點,這些圓點點是用來種蘋果的標記,那你們猜,這蘋果怎麼種?

幼兒:一個圓點點種一個蘋果,兩個圓點點種兩個蘋果。

請幼兒示範,把老師的蘋果種到果園裏去。

小結:我們種蘋果的時候要找一找你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然後到這個顏色標記的地方,再數數這個顏色的蘋果有幾個,和哪個果樹裏的圓點點一樣多,最後把蘋果種上去就可以了。

2、幼兒操作

四、觀賞果樹

和小朋友一起檢查蘋果有沒有種對。

五、結束活動

我們小朋友種的蘋果可真漂亮,有紅的、綠的、黃的、藍的,我們請其他小朋友也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數學活動2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徵。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圖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教師處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個。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試試看好嗎?”

2、“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

1出示大娃娃。“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是個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動作)

3、出示小娃娃。“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小小你好!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不鍛鍊、小小吃小麪包’…”

4、給大大、小小坐椅子。“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把大、一把小)“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小結: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5、幼兒送禮物

要求: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後,將對應的送給客人,並能講一句話。

(1)教師提供,個別幼兒進行。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每個幼兒將自己小籃裏的禮物送給大大和小小。

(3)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

幼兒園數學活動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5以內的序數的含義,會用序數詞“第幾”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次序。

2.能從不同方向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從左到右、從右到左)。

活動準備

1.課件內容:《認識5以內的序數》PPT課件

2.紙面教具:“送小動物回家”“給小火車送貨”“停車”的遊戲操作材料(下載打印可直接使用)

活動過程

認識5以內的序數。

熊貓奇奇和小夥伴們準備坐上小火車,去森林裏參加跑步比賽。

——火車開來了,數一數火車有幾節車廂,不同顏色的車廂分別是第幾節車廂?

——熊貓奇奇和小夥伴們準備上車了,看看他們分別坐在第幾節車廂?

引導幼兒從右往左確定動物的位置。

到了比賽地點,熊貓奇奇和小夥伴們排好了隊。

——總共有幾隻小動物?他們是怎樣排隊的?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你是從哪裏開始數?

跑步比賽,鞏固序數第一到第五。

——有幾隻小動物參加比賽?他們分別在第幾跑道?

——小動物衝過了終點線,看看誰得了第一名?誰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

動手操作,鞏固序數及序數的方向性。

1.送小動物回家:提供單層的動物房子底圖、小動物等,幼兒將小動物送回家。

2.給小火車送貨:提供5節車廂的小火車、送貨單,幼兒根據送貨單將食物送到相應的車廂內。

3.停車:提供停車場底圖(5個空位)、尾部有箭頭標誌的小汽車5輛 ,幼兒根據小汽車尾部的標誌找停車場。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關注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數自己家的樓層、遊樂園玩遊戲排隊,自己排在第幾等。

幼兒園數學活動4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操作法是指幼兒通過自身操作教具、學具等各種材料,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經驗、知識的一種方法,是發展幼兒感知與思維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幼兒教學;操作法;主動實踐;有機結合

操作法是指幼兒通過自身操作教具、學具等各種材料,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經驗、知識的一種方法。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幾乎離不開操作法教學,它是幼兒自主選擇、自發探索、主動活動的一扇智慧大門。幼兒的很多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正是在動手操作中形成的。如果僅給幼兒以語言講解,而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將抽象的數字符號強加給孩子,那麼幼兒並不能很好地掌握數學概念,這與教育家蒙臺梭利的感官認識論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近幾年來,如何在數學中正確運用操作法,讓幼兒在自己的具體操作中使數學知識技能得到發展、喜愛數學活動呢?筆者在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培養興趣是數學操作活動的基本前提

數學是比較枯燥、單調的,數學中的數量、時間、空間等知識,幼兒難以理解。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幼兒學習初步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積極因素。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對於幼兒學數學,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皮亞傑曾經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興趣對幼兒智力具有促進作用。要讓幼兒能主動進行數學活動應當從培養幼兒的興趣入手。

(一)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有趣才能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我們應努力挖掘材料的趣味性,爲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積極、自覺的探索。如在比較數的多少、一樣多時,提供擊球玩具,讓幼兒與你比賽擊球,比一比誰擊得比較多,在操作材料中添加了比賽的趣味性,幼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在圖形的認識中,請幼兒在許多幾何圖形中給圓形塗紅色,給三角形塗綠色,給正方形塗黃色。在塗色過程中,孩子對各種圖形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

材料在活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爲幼兒創設一個較爲寬鬆、和諧的環境,所準備的材料應讓幼兒有可創造性發揮玩法的餘地,引發幼兒自主、自發、自由地活動。如認識時鐘時,讓幼兒親手撥動玩具鐘盤上的長短針,以獲得關於整點半點的概念。又如:投入多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珠子,讓幼兒按顏色或形狀進行串珠子學習分類,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豐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是數學操作活動的物質基礎

要讓幼兒真正理解數學,必須讓他們與豐富多彩的材料互動,操作材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應得到保證,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爲幼兒提供多種操作材料,使幼兒主動操作,同時,要注意操作物的可操作性和實際價值。爲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應儘可能人手一份,教師除了用自制和購買的專用學具外,還發動幼兒家長收集經濟便宜的自然物,如蠶豆、黃豆、花生等各類種子,火柴棒、小石子、鈕釦、開心果殼、紙杯、小勺等各種生活用品以及各種廢舊物品等等,確保幼兒都能有充分操作的機會。例如認識數字5,除了要爲每位幼兒準備好一套15的數字卡片和15的圓點卡片外,還要爲每個幼兒提供各種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物品:如積木、蠶豆、鈕釦、筆等,讓幼兒通過操作知道,5可以表示5塊積木也可以表示5個釦子,還可以表示5粒蠶豆,5支筆等。

三、加強活動的遊戲性是數學操作活動的重要途徑

遊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它能把枯燥乏味的數學活動變成有趣的活動。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出做中學、玩中學的教育思想。只有通過有遊戲情節的操作活動,纔可使幼兒多次反覆操作而不感到單調厭倦,有利於幼兒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10以內各數的加法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到河邊小貓釣魚的遊戲:魚身上有算式題,小貓的水桶上有數字,讓幼兒算出小貓身上的得數,再放入相應數字的水桶,最後相互檢查或由老師檢查是否正確。孩子們玩得興高采烈,活動效果明顯提高。在認識上下、前後時,我設計了捉迷藏、逛公園的遊戲,讓幼兒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小朋友和小動物,並完整的講出:我在樹上找到小松鼠,小貓藏在桌子下等等,使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方位詞,輕輕鬆鬆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四、保證必要的操作時間是數學操作活動的根本保障

幼兒通過操作、擺弄學具來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在操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爲幼兒留足操作的時間,使幼兒通過動手、動腦進行積極的探索嘗試,最終達到正確掌握知識的目的。特別是對於新入園幼兒,思維欠敏捷,動作較慢,又不熟悉操作方法,他們能在匆忙地擺弄中就獲得知識、理解知識是不現實的。教師要避免窮追猛打,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充分的操作時間,自己去操作、探索、去發現問題。教師還要注意個別差異的存在,有的幼兒能力強,動作快,有的幼兒能力差,動作慢,教師要等待那些動作慢的幼兒,讓他們完成操作活動;對一些數學能力較差的幼兒多加觀察,對他們提出簡單的要求,鼓勵他們完成操作,並將完成的作品進行展示。在教學中,教師更不能因爲時間的原因,急於求成,以教師的演示法來代替幼兒的操作法,忽略幼兒自己動手實現主動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例如在學習將物體有規律排序時,我設計一個數學遊戲打扮樹寶寶,提供給幼兒許多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小花夾子、軟泡沫剪成的大小葉子和紅黃兩色花朵,還有在雪碧瓶頂端繞上數根小鉛絲做成的樹寶寶。不同發展層次水平的幼兒在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這個活動比較難,幼兒在操作時,有的能力強,動作相對快一點,有的能力差,動作就很慢,我給幼兒留了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開動腦筋,在夾夾玩玩的過程中,體驗物體的不同排列形式,認識了數概念。

數學活動不同於其它學科的教學,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但只要教師引導得當,組織有序,操作恰到好處,它會是一節成功、精彩的數學課,但是在數學活動中運用操作法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幼兒變被動操作爲主動操作

教師應從對幼兒的被動操作轉向讓幼兒主動操作。幼兒操作前,教師應提出明確操作目標,說明操作的程序和方法,減少幼兒操作的盲目性、隨意性。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步驟、操作材料的使用情況,瞭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根據幼兒各自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幼兒的操作活動貴在幼兒的參與,積極思考,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教師都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幼兒的操作結果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巧妙的方法加以評價,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良好的情緒。

(二)操作時間視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

幼兒的操作活動安排,應視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需恰到好處。如大班學習分成組合活動,可以讓幼兒先操作記錄,教師再做演示,這樣幼兒印象深刻;而有些找規律的教學,則應讓教師先講解幫助幼兒找出規律,再讓幼兒操作進一步理解。如依樣接畫,大部分幼兒拿到手就畫自己喜歡的顏色,此時教師應先講解,以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概念,之後再讓幼兒操作,教學效果會更理想些。

(三)不要爲操作而操作

操作活動是爲了幫助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不能爲操作而操作,走過場或者操作完全是由教師操縱,幼兒處於被動地位,沒有主動活動的機會。如在分類活動中,常常會出現這樣幾種做法:

1. 老師拿出一個實物,幼兒說出名稱後再拿出和老師手裏相同的實物。

2. 老師說出實物的名稱,幼兒拿出該實物。

3. 讓幼兒把相同的實物放在指定的地方。這些操作,實際上是教師分類,幼兒進行匹配,這種操作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四)要考慮到幼兒個體差異

由於幼兒間存在着個體差異,因此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及操作要求應有所不同。但有些教師在實踐中往往忽略這點,致使能力弱的幼兒束手無策,無法達到要求,同時又使能力強的幼兒沒有得到提高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運用操作法要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如排序活動,可爲能力弱的幼兒提供只有一個變量的材料;爲能力一般的幼兒提供兩個變量的材料並配有變量特徵的標記讓他們按照標記排序;爲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兩個變量的材料,讓他們按特徵排序,幼兒在完成了一種材料的排序後,可允許他們更換不同層次的材料進行活動。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又能使每個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練習操作。

(五)不要讓幼兒放任自流

幼兒的目的性、堅持性比較差,他們的操作活動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的輔導,就會缺乏一定的深度,甚至會遠離操作所要達到的目的。如複習幾何圖形時,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根火柴棒和一根線,讓幼兒通過測量鞏固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同時初步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測量知識。由於是複習活動,教師把測量的方法教給幼兒,並提出一些要求後就讓幼兒自由操作,教師也不一一指導,任憑幼兒自己動手,過了一會兒,才發現大部分幼兒拿着火柴棒和線在玩。提問操作結果,只有極個別幼兒能正確回答。由此可見,教師在幼兒操作時決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時觀察,指點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沒意識到、沒注意到的一些問題,啓發、引導幼兒尋找在操作過程中產生錯誤或不完善結論的原因,從而獲得正確的概念。

(六)給幼兒討論、評價的機會

在操作活動中同伴間的討論、互相合作,能開拓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互相合作、互爲補充的能力,能提高幼兒探索活動的水平。幼兒在操作中出現對操作結果有不同的看法,教師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應讓幼兒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加深幼兒對所獲得知識的印象,同時讓幼兒互相學習,互相評價,討論出正確的答案。

(七)與其它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在數學教學中,操作法是幼兒探索知識,尋求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的有效方法,是複習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是通過幼兒自己的動腦、動手操作去尋求答案的活動,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但它不是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它的優勢也要在與其它方法有機的結合、相互配合下方能顯出來。因此,強調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操作法的作用的同時,也要認真考慮與其它多種方法有機結合使用,使每一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充分的發揮。

精心設計科學的、可行的數學操作活動,體現數學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內在邏輯性,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課題。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提供有價值的操作材料,提供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努力提高創造的實效性。

幼兒園數學活動5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

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爲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爲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

(一)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爲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啓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1、遊戲法:

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啓發探索法:

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啓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啓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3、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1)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圖形拼圖一幅。

(3)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爲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爲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爲了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的是爲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1)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衆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2)看圖拼圖找三角形: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五、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幼兒園數學活動6

1、小小統計員

2、好玩的貝殼

3、幫豆豆搬家

4、釣魚

小小統計員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用各種幾何圖形片自由拼搭各種物體,並學習從數、量、色、形等角度進行統計。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發展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各種幾何圖形片若干。

2.統計表若干份(如圖一)。

活動玩法:

先讓幼兒用各種幾何圖形自由拼搭物體,並將其粘貼在統計表左邊的空白處,然後再從數、量、色、形等角度統計拼貼物體所用的幾何圖形片。可引導幼兒按形狀統計所用圖形片的數量,並在統計表中填寫;也可增加難度,在統計表左方塗上紅、黃、藍等顏色,然後統計出相應的圖形片數量,如紅色三角形有幾個,黃色圓形有幾個,藍色長方形有幾個等,並用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統計結果。

活動建議:

1.統計難度應根據幼兒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根據統計出的各部分數量計算出某一項目的總數。

3.該活動適合大班幼兒。

好玩的貝殼

活動目的:

按貝殼的顏色排序,複習10以內的數字,比較數的大小,學習數的組成。

活動準備:

貝殼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別塗上紅、黃、綠色,凹的.一面分別寫上1~10的數字)。

活動玩法:

1.按貝殼的顏色排序,如一個紅貝殼,一個黃貝殼,一個紅貝殼,一個黃貝殼……

2.按數序排列貝殼。

3.比大小。兩個幼兒同時翻出一個貝殼,比比誰的數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後比比誰贏得多。

4.撒貝殼,練習數的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幾個,反面朝上的有幾個,然後說出幾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起來是幾。

5.將貝殼拼成各種圖案,並說出結果。如:“我用7 個貝殼拼了一朵花。”

活動建議:

該活動適合中、大班幼兒。

幫豆豆搬家

活動目的:

1.學習10以內數的順數、倒數,區別10以內數的單、雙數,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鍛鍊手指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蠶豆、筷子若干,畫有數字或圖形的紙板圖若干張(如圖二)。

活動玩法:

1.用筷子將一粒蠶豆依次從1搬(夾)至10或從10搬(夾)至1。等熟悉玩法後進行“夾豆子”比賽,又快又正確者爲贏。

2.分別按單、雙數練習幫豆豆搬家。

3.用筷子將一粒蠶豆任意夾到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圖形裏,並說出結果。如:“我把豆豆搬到了三角形的家裏。”

活動建議:

該活動適合小、中班幼兒。

釣魚

活動目的:

學習數物對應,比較數字的大小,學習6以內的加減法。

活動準備:

磁性釣魚竿若干,寫有數字或式題的紙小魚(上別有回形針)若干,魚塘背景圖一幅(如圖三)。

活動玩法:

1.把釣到的魚放到寫有相應數字的魚池中。如:釣到寫有數字4 的魚,就把魚放到4號魚池。

2.把釣到的魚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魚池中去。如:釣到寫有數字3的魚,就把魚放入4號或2號魚池中。

3.根據釣到的魚身上的加減式題,把魚放入相應得數的魚池中去。如:釣到的魚上寫有式題“1+2”,就把魚放入3號魚池;釣到的魚上寫有式題“2-1”,就把魚放入1號魚池。

活動建議:

該活動適合中、大班幼兒。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合作玩。

幼兒園數學活動7

教學目標:

1、瞭解鐘面的主要結構,明白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2、學會看整點和半點。

3、增強時間觀念,體驗遊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對認識時鐘已有必須的知識經驗,並瞭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

物質準備:課件,大鐘、幼兒每人一個小時鐘,實物投影儀,幼兒分組操作材料,大灰狼頭飾等。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題,認識時鐘

1、猜謎引題,激發興趣

2、交流經驗,理解用途

小結:時鐘是我們的好朋友,能夠提醒我們:此刻是什麼時間,就應做什麼事情了。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

3、播放課件,認識時鐘

引導語:如果我們要把圓變成時鐘要添加什麼?有哪些數字?數字排列有規律嗎?長針叫什麼?短針叫什麼?

小結:鐘面上有1-12的數字按必須的順序排列,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時針比較粗,分針比較細。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格或者一個數字,這就是一小時。

二、操作學習,認識整點與半點

1、觀察課件,認識整點

小結:原先分針指在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分組操作,鞏固整點

A看時撥鍾B看時間對應畫時鐘

C對應時間插卡D時間時鐘對對碰

3、觀察課件,認識半點

小結:當分針都指向6的時候,時針指向兩個相鄰的數字中間,時針剛走過幾,就是幾點半。

4、觀看課件“我的幼兒園半日生活”

小結:小朋友們每一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們立刻就要上小學了,會有更多的學習任務。我們能夠請時鐘幫忙,提醒我們做好每一天該做的事情,按時起牀、準時睡覺。讓我們一齊做一個守時的好寶寶吧!

三、遊戲體驗,複習鞏固

遊戲名稱:老狼老狼幾點鐘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出示時鐘時,請小羊說出時間。老狼說幾點時,小羊就把手上的鐘撥幾點。小羊撥好了鍾就停下來,請老狼看時間。如果撥錯時間,可能會被老狼吃掉。

幼兒園教案創作感悟: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幼兒明白時間的珍貴,懂得愛惜時間,個性是對於立刻就要跨入小學大門的大班幼兒,開展此類活動很有必要也很有好處。本次活動中,教師注意結合幼兒熟悉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增進幼兒對時鐘的進一步瞭解,取得較好的效果。

1、活動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闡明科學教學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爲幼兒帶給充分從事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教師採用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作爲認識時鐘的載體,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對學習、生活的很大幫忙,真實體會到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從而激起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主動去探究新知。

2、爲幼兒帶給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

科學的知識、思想、方法務必由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在活動中,教師爲幼兒帶給操作的機會,並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共同合作完成,幼兒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和剛學到的知識進行操作,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幼兒操作結束後,教師透過提問與幼兒互動,給幼兒有一個交流表達機會,引導幼兒認識時鐘,讓幼兒自主自覺掌握時間的概念,教師是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的,不僅僅肯定了幼兒的想法,而且在幼兒原由的知識層面上作了提升,體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育觀。

3、體現良好的師幼互動

不難看出,教師在活動中運用幽默、簡潔的語言,留足時間反問,善於觀察、果斷決策,針對幼兒的表現,尊重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在用心互動的活動氛圍中進行探究活動,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用心性,促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分組練習則爲幼兒帶給了動手操作的實踐機會,不但激發了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潛力。最後,教師透過《老狼老狼幾點鐘》的遊戲給枯燥的數學活動帶來了歡樂,讓幼兒在玩中學的同時也鞏固了幼兒對整點、半點的認識,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幼兒園數學活動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2、啓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徵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學會把用過的東西放在學具筐裏。

 活動準備:教具: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學具:幼兒兩張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圖形分類。

出示大小、形狀各異的長方形、梯形若干,提問:"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請一位幼兒操作。"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2、認識梯形。

出示梯形,"這是什麼圖形?它和長方形有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梯形上面邊短,下面邊長;上面的兩條邊平平的,不一樣長,有四個角,不一樣大。"

3、引導幼兒觀察直角梯形、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都是梯形嗎?""那一個圖形是梯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兩邊平平的,不一樣長,四個角不一樣大)

二、小組活動

第一組:變梯形。"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們變成梯形。"

第二組:給梯形塗色。

"看看圖中都有什麼圖形,請小朋友給梯形都塗上顏色。"

第三組:梯形找家

給各種不同大小和不同顏色的梯形找到自己的家。

三、活動評價

重點請個別幼兒演示是怎樣變梯形的,啓發幼兒想出多種方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數學活動9

一 活動的設計意圖

自本班的小朋友升入中班以來,我發現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小朋友之間的缺少交流,且互相合作的的意識也比較差。正巧最近我們正好進如“我們都是好朋友”的主題教學活動,爲了增加幼兒間的互相關注,我將主題中的這節《我和朋友比高矮》的活動重新進行了設計,希望通過這節活動讓小朋友知道高矮的概念以及探索進行兩人、三人比高矮的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在活動中創設比較多的機會讓小朋友與同伴進行交往,合作,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技能,體驗團結,合作的的快樂。

二 活動的目標

1 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習正確的比高矮的方法。

2 探索兩個物體和三個物體比高矮的方法。

3 通過與朋友之間比高矮,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4 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三 活動的準備教學課件,音樂磁帶(高人走和矮人走,找朋友),幼兒操作材料

四 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通過遊戲尋找三個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

五 活動的過程1 幼兒通過遊戲,用自己的身體感知高矮的區別。(音樂遊戲“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氣漸漸的冷了,讓我們先來做個熱身運動 ,跟着音樂一起來走路,好嗎?”

(幼兒學習高人走和矮人走,體驗高矮)

2 (教學課件)通過讓幼兒比較課件上兩個小朋友(男孩和女孩)的高矮,討論正確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學課件一,設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現在有兩個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們願不願意幫他們比比看?”“他們兩個誰高,誰矮?”“爲什麼?”

(2) (設置語言情境)“哦,原來男孩站在椅子上,他當然高了,但是女孩現在不服氣了,她說呀,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嗎,我也會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

(出示教學課件二)“你們說,象他們兩個這樣比來比去能比出高矮嗎,爲什麼?”

“那怎樣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兒討論得出正確的比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學課件三)“原來呀,要讓他們站在同樣高的地方纔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 音樂遊戲:找朋友比高矮(幼兒跟着音樂找一個朋友比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個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確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兩個小朋友願意先上來比一比?”“我們家幫助他們比比看,誰高誰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這句話說完整嗎?(引導幼兒說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學課件四) “馬上我們就跟着音樂一起來找一個好朋友比比高矮,當音樂停時,我們就說“比一比,誰是高來誰是矮”然後好朋友之間相互說一說誰高誰矮,好嗎?”

(3)“剛纔我們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朱老師發現有的好朋友之間意見不統一,誰有好辦法,正確的比出兩個人之間的高矮?

(4)幼兒討論:兩人必須站直了;我們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兒根據討論經驗再次與朋友比高矮。

4 設置情境,學習3以內正確的排序方法。

(1)“剛纔我們玩遊戲高興嗎?(出示教學課件六)猴寶寶們看到我們小朋友玩的這麼開心,他們也想來湊熱鬧。它們也想來比比誰高?誰矮?(出示教學課件七)三隻猴比高矮。

(2)幼兒操作。介紹自己的經驗。

(3)幼兒討論三個物體如何比高矮: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將剩下的兩個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誰最高誰最矮。

(3)(出示教學課件八)幼兒用討論出的好方法幫三個玉米寶寶比高矮。

5 音樂遊戲:三個朋友比高矮。

(1)“剛纔我們學會了三個物體間的比高矮,朱老師發現你們真的非常棒,那我們這一次要請每三個小朋友組成一組比高矮,你們行不行呀?”。

幼兒遊戲找朋友,音樂停每三人組成一組比高矮,並大聲說出“誰最高,誰最矮”

幼兒操作活動:比較高矮(教學課件十二)“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比較高矮,找到了三個物體比較高矮的方法,在遊戲中我們還找到了許多新的朋友,你們高不高興呀,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動物寶寶也想比比高矮,你們願意幫忙嗎?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幼兒到區域中進行操作)六 活動的延伸區域活動:比較高矮活動的反思“我和朋友比高矮”是一個看似很普通的活動,兩個物體間的比較對於中班幼兒較簡單,但三個物體間的比較就比較難。在活動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有趣而直觀的形象讓幼兒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去發現、總結經驗。最終找出答案。在活動中我注重小朋友合作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通過找朋友比高矮引導幼兒去關注自己的同伴,並大膽的用語言表達給對方。

活動點評:

教師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提高了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同時生動的圖象有助於幼兒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師在設計教學課件時,充分考慮幼兒特點,多媒體的設計形象生動、可愛、富有動感,內容貼切課題。教學中教師改變傳統的數學活動說教式教學方法,而採用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反覆實踐,從中去發現、結累經驗。教師在活動中除注重師生間的學習更注重幼兒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在活動的組織中,教師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將幼兒間合作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有機的容入到數學活動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幼兒園數學活動10

一、 設計意圖

3歲半到4歲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並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二、 活動內容:

做客——按數取物(5以內)

三、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動。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

3、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四、 活動準備:

教具:帶圓點的蘑菇形房頂用1—5的點卡表示;貼有小動物的房間,分別爲五種不同的動物;大 子兩顆。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學具(“糖”、糖紙、數字卡等)。

五、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景——練習點數唱歌

《開車歌》到小動物家做客。依次出現小動物的房間:“看看我們先到誰家啊?”(小豬)“有幾隻小豬在家?”(3只)打亂順序出示,請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

小結:大家都數一數,知道每個房間住着幾隻小動物。

(二) 遊戲“掛門牌”——將數字與數量對應匹配

“小動物的房子蓋好了,可是它們都忘記掛門牌號了,我們大家來幫它們掛一下吧!”請幼兒分別用數字卡表示門牌號。並提問:“你怎麼知道這個門牌號是ХХ家的呢?”小結:小狗的房間裏住着一隻小狗,門牌號應該是1。(類推)

(三) 遊戲“包糖果”——練習按數取物

1、教師擲有點卡的 子,幼兒根據點卡數量取出相應數 量的糖紙,邊拿邊說:一個點我拿一張糖紙。(重複遊戲)2、教師擲有數字的 子,幼兒根據數字取出相應數量的糖紙,並邊拿邊說。

3、幼兒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給自己想送的小動物。小結:有幾隻小動物就包幾顆糖果。

幼兒園數學活動11

教學目標:

1、在理解5以內序數的基礎上,根據門牌號碼找到相應的房間。

2、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搬新房的快樂

知識準備:

1、幼兒分別對橫的、縱的兩方面的序數已有了解。

2、有少數幼兒在區域遊戲中玩過此類遊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

材料準備:

1、教師示範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間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層、每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一座,高三層、每層有兩間房子的高樓一座);小猴、小羊、小雞、小豬、小兔的圖片各一張。

2、幼兒操作用樓房每人一份(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分別爲每層有兩個房間的二層、三層、四層、五層、六層的樓房及每層有三個房間的三層、四層的樓房若干,能力不同則提供給不同的材料。這樣,在橫的、總的兩方面都拉開了距離,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使不同幼兒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基礎上經驗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寫有門牌號碼的小動物若干。

3、皺紙做的用於慶祝的綵帶;錄有《喜洋洋》音樂的磁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很多小動物們都圍在小猴身邊,他們在說什麼呀?——原來小猴告訴大家:“今天我去城裏玩了,發現那裏的人們住的都是高高的樓房,又寬敞又亮堂,我們也來蓋樓房吧!”“好呀,好呀!”小動物們都歡呼起來。

二、鞏固經驗

1、小動物們說幹就幹,不多久就蓋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間房子的平房)

(1)請幼兒幫某個小動物搬進第一座房子

(2)小兔問什麼要住在這裏?(此處要鞏固的經驗是:從左往右數房間,依次是:第一間,第二間——以鞏固幼兒在橫的方面的序數經驗)

2、小兔覺得新房子雖然很寬敞,可並不能看到遠處的風景,於是小動物們商量了一下,又蓋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蓋起來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層,美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

(1)請幼兒幫某個小動物們搬進第二座房子。

(2)小豬爲什麼住這裏?——原來數高樓是從下往上數,第一層,第二層——(此處要鞏固的經驗是:從下往上來數樓層,依次是:第一層,第二層——以鞏固幼兒在縱的方面序數的經驗)

三、幼兒討論——小豬覺得這棟樓房的雖然很高,可是每一層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還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於是小動物們又商量着要蓋第三座房子,

1、你們猜小動物們蓋的第三座房子會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說出每層有兩個或三個房間)

2、哇!果然和你們說的一樣,小動物們這次蓋的樓房每層都有兩個房間。(出示高三層,每層有兩個房間的樓房)小猴子看到這樣的樓房真想立刻住進去,誰來幫小猴搬新房?(請能力一般和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上來幫忙)

(1)小猴若住錯了,這樣討論:小猴住得對不對,爲什麼?

(2)小猴若住對了,這樣討論:你爲什麼請小猴住這裏?(請幫忙的幼兒自己來回答)——此處幼兒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幼兒會認爲小猴住對了,有的幼兒則認爲小猴住錯了,老師要請兩種意見的幼兒分別說出理由。在此處教師要挖深挖透。——教師小結:原來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三個數字表示第幾間。

(3)說出一個門牌號碼請幼兒來找出房間:例:教師說出302,請能力一般的幼兒來找出相應的房間1)他找得對不對,爲什麼?——教師在此處可重新小結: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二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找房間時我們先找到第幾層,然後再找到第幾個房間。

四、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嘗試操作(看到小猴子住進了新樓房,大家可羨慕了,都想快快住進新樓房,看看遠處美麗的風景)——請按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幫他們住進新樓房(1)提醒幼兒操作步驟:

(1)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二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

(2)先找到樓層,再來找房間。

(3)按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來找房間,每個房間都只住一隻小動物。

五、教師講評

1、住對的

(1)你的小兔身上的門牌號碼是多少?

(2)應該住那個房間?

(3)你怎樣找到這個房間?

2、住錯的

(1)小豬住得對不對?爲什麼?

(2)201在哪裏?

(3)請幫小豬住到201、

六、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小動物們都搬進了新樓房,很開心,來我們一起表示慶祝!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大家一起起舞歡慶喬遷之喜)

幼兒園數學活動12

一、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常常能促進幼兒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大班幼兒的數學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已初步形成,也認識了許多常見的幾何圖形。爲了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數學活動的作用,我選擇了《學習二等分》這一活動。該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感知二等分,通過實際操作體驗二等分的特徵,使幼兒掌握新的數學知識,以便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中的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我制訂了兩個目標:

1、學習把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體驗二等分的含義。

2、發展動手能力和判斷能力。活動的重點是感知二等分的含義。難點則是學習將物體二等分。由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幼兒思維的形象性特點,我爲幼兒準備了多種可供幼兒操作的材料如繩線、圖形卡片等和教師演示的教具蛋糕、瓶子、圖片等,一感官教育爲基礎,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判斷等遊戲環節,感知二等分。

二、 說目標

1、學習把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體驗二等分的含義。

2、發展動手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繩子兩根、圓形、正方形紙片個一張、剪刀每人一把

2、演示教具:長方形蛋糕一塊、兩隻一樣大的礦泉水瓶、一杯水、小刀一把、二等分和不是二等分的圖形若干

四、說流程:

1、幼兒操作,學習二等分

2、教師演示,感知二等分

3、看圖判斷

4、遊戲〈找個朋友來賽跑〉

五、 說過程

一、首先我讓幼兒操作,學習二等分

1、等分繩子

①小朋友,你們看見桌子上的兩根繩子了嗎?(看見了)那現在請你們將桌子上的兩根繩子那起來比一比,它們一樣長嗎?(一樣長)那好,現在請你們將其中的一根繩子拿起來,把它分成一樣長的兩段,應該要怎麼分呢?那現在啊,就請你們試一試(幼兒操作)。

②你是怎麼分的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對了,我們可以將繩子的兩段先對齊,然後,在對摺的地方捏緊,再用剪刀把它們剪開。

③那現在請你們將剛纔分好的一段和原來的那跟比比看有什麼不一樣,(請個別幼兒回答)。

2、等分正方形、圓形

那現在桌子上還有正方形和圓形,請你們用我們剛纔學過的方法,先將兩端對齊再對摺,把正方形和圓形分成一樣大的兩分,用剪刀將它們剪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二、教師演示,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1、出示長方形的蛋糕,啓發幼兒思考

小朋友,這裏呢有塊蛋糕,有兩個小朋友要吃着一塊蛋糕,他們說:“他們倆都要吃一樣多的,”你們能給他們想出一個好辦法嗎?(幼兒回答)那要怎麼分才一樣多?(幼兒回答)教師選擇一種方式將蛋糕分成二等分。

2、出示一杯水,兩隻礦泉水

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有呢有兩個礦泉水瓶,還有一杯水,那現在我們就把這杯水分別倒入礦泉水瓶中,使它們的水平面相等。

3、小結

繩子、紙片、蛋糕、水都分成了一樣長短、一樣大小或一樣多少的兩份,也就是把它們分成了相等的兩份,這叫做二等分(小朋友跟念)。

三、 看圖判斷

(教師事先將圖片張貼在黑板上)黑板上是不是有許多圖片啊?那現在請你們認真的看一下,這些圖片中哪些是二等分,哪些不是二等分?看誰的眼睛最亮了,(請個別幼兒找)

四、遊戲〈找個朋友來賽跑〉

幼兒園數學活動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爲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I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爲: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爲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情境爲主線、活動爲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爲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衆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1)提供材料,讓幼兒爲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導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着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啓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爲幼兒學習的舞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幼兒園數學活動14

數學教案:《小熊的生日宴會》

活動目標:

1 、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地點數數量4的實物。

2、能認真觀察、尋找事物中有關 4 的數量3、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小熊的生日宴會》

操作材料:每人一個禮物盒圖片,蘋果、花、氣球大圖片。每人一件參加生日會服裝,配飾(鈕釦,口袋,小花若干)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講述故事,引出主題數量--4師:教師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麼?蛋糕,原來今天有人過生日呀,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小熊幾歲生日呢,你怎麼知道的。

2、數蠟燭,(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手舉起來) 1、2、3、4,4支蠟燭

二、一起幫助小動物尋找數量爲4個的物品,進一步感知數量4師:(小兔子、小老鼠、小牛、小豬)好多小動物們都想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小熊對大家提出了個要求,我們來聽一聽小熊是怎麼說的。

1、尋找小牛身上的數量4師:發現小牛手上有4個氣球

2、尋找小老鼠身上的數量4師:發現小老鼠手上有4朵鮮花

3、尋找隱含在小兔子的數量4,蝴蝶結上有4個藍色的小圓點小結:這些小動物身上都有數量4。瞧,小牛手上有4個氣球,小老鼠手上有4朵鮮花,小兔子身上有4個藍圓點。所以他們都能去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

三、 幫助小豬準備數量爲4的禮物

1、爲小豬解決困難師:你們看小豬它也很想去,可是它身上沒有數量4,怎麼辦呢?

2、師:豬媽媽幫小豬想了一個好辦法,可以給小熊送禮物,豬媽媽幫小豬準備了3個禮物,蘋果,香蕉,西紅柿自己來數一數找禮物,按小熊的要求,挑選數量爲4的禮物,將手中的禮物盒貼在數量爲4的禮物下(蘋果2個,花3朵,氣球4個)

3、與幼兒一起手口一致的數,蘋果,花,氣球的個數、檢查幼兒有沒有將禮物盒貼對,並糾正。

師:小豬很高興的帶着禮物去參加生日會,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忙四、參加小熊的生日聚會,進行裝扮師: 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們都來了,非常高興,你們想不想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老師爲你們準備了漂亮的服裝,可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爲女孩子準備了貼在裙子上的小花圖案,爲男孩準備了貼在馬甲上的鈕釦或者口袋,你們還記得小熊的要求嗎?要貼幾個才能參加生日宴會呀?我們一起來裝飾衣服吧!

五、結束: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

1、讓我來看看你們打扮的漂不漂亮,我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給自己裝扮了什麼,請你數一數有幾個。起立,轉身給後面的爸爸媽媽看看,我們能不能去參加小熊生日聚會呢?

2、聽,宴會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跟着音樂跳起來,去參加宴會吧

數學活動:《我會收玩具》

設計意圖:

遵循幼兒教育"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要我選擇以玩具來貫穿本次活動。玩具是幼兒非常喜歡、熟悉的物品,直觀形象,幼兒又樂於操作。將數學抽象的分類概念通過玩具變得形象、具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各種玩具,感受玩具帶來的樂趣。

2.根據圖標將相同名稱的玩具擺放在一起,初步感知物體的共同屬性,嘗試將玩具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學習收拾整理的習慣。

活動準備:

布娃娃、積木、汽車玩具若干(幼兒人手一份),三個大小不一的禮盒,小兔頭飾1個,布娃娃、積木、汽車標記卡各一張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集中幼兒注意力,讓幼兒感受活動氛圍。

二、情景表演:小兔送禮物,認識各種玩具。

1.好朋友來電話了,教師接電話:"喂,你好,什麼?你要給我們小二班能幹的寶寶送禮物啊?······好,謝謝,再見!"手機鈴聲、打電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及好奇心,也給幼兒帶來一種真實感。

2.小兔出場,送禮物-玩具。

這個環節主要是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收到禮物的快樂心情及培養幼兒學會友好、懂禮貌的習慣,滲透了語言領域及常規教學。遵循幼兒教育"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要我選擇以玩具來貫穿本次活動。玩具是幼兒非常喜歡、熟悉的物品,直觀形象,幼兒又樂於操作。將數學抽象的分類概念通過玩具變得形象、具體。

3.揭示禮盒祕密,認識各種玩具。

師:"小兔送來了幾盒禮物啊?""這三個漂亮的盒子裏面放的是什麼禮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將三個大小不一的禮盒裝飾的非常美觀、漂亮。既要發展感知覺又要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考探索能力,所以我特意設計第一個盒子裏放布娃娃,通過觸摸覺讓幼兒具體感受並說出"軟軟的",同時也讓幼兒產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及想像力。而第二個盒子我是請幼兒直燥,注意力很集中,興趣濃厚。

4.小結:三種玩具,三個盒子,同一種玩具都是放在同一個盒子裏。爲後面的玩具分類作鋪墊。

三、遊戲:玩具好朋友。請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做好朋友,玩耍。這個環節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貫穿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的理念。、四、送玩具寶寶回家1.教師邊伸懶腰邊說:"啊!好累啊!我們的玩具寶寶有點累了想回家休息了,請你們根據標記卡找到玩具朋友的家並送回去,好嗎?"整個活動過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將生硬的直接教變爲幼兒自主的發現式學習,知道玩具玩過之後要收拾整理,讓幼兒瞭解拿過的東西用過之後要放回原處。

2.檢查並小結:"今天,小朋友真能幹,將玩具寶寶都送回了他們的家。玩具寶寶希望你們以後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裏也要學會自己收拾,好嗎?你看爸爸媽媽每天早上送我們來園,到下午,也要把我們接回家裏,是不是?"抓住新生幼兒對家的依戀,體驗自身感受,從而激發提升幼兒學會收拾,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計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要爲出發點,以幼兒爲主體。教師教態自然親切、語言精練、主題突出、目標明確、流程清晰連貫、過渡自然。整個活動過程不管是幼兒還是教師都沉浸在快樂中是活動的成功之處。

幼兒園數學活動15

這次給孩子們上的是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感知規律,增強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難點是再現或再造規律,能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在環節設置上,我採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

活動過程先採用遊戲的方式導入,讓幼兒初步感知什麼是規律,什麼叫按規律排序。在導入部分應該讓幼兒進行總結或老師和幼兒一起總結,這樣能讓幼兒的印象更深刻。然後出示一列小火車,請幼兒說一說小火車車廂上的東西是按什麼規律排得,爲後面的練習進行鋪墊。在這個環節上,我忽略了一點,在教具的設計上我沒有把小火車的車廂或是火車輪子也按規律排列起來,使得幼兒沒有很快的找出規律。

第二個環節是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排序。每個幼兒都有一份操作卡,難度不一,幼兒有了前面的經驗積累,有些幼兒完成的還比較好,但對於另一些幼兒來說難度還是太大,在操作卡的設計上還應該更簡單一些。在操作之前老師要面對幼兒進行示範,以便幼兒能更好的進行操作。

最後的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讓幼兒切實的操作,幼兒能積極的投入其中,有個別幼兒能想出不同的規律來,但是大多數幼兒只想到了一種單一的方法。可能是前面的引導還不夠,導致很多幼兒的思維狹隘,單一。

這節課雖然還算成功,但是孩子未能進行舉一反三靈活多樣操作。在每個環節結束時沒有及時的進行總結,以致於在孩子的腦海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以後的區角活動中要繼續讓幼兒練習排序。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