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要知道其實引起腦癱的原因很多,在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後都是有很多因素需要我們注意的。對於腦癱嬰兒也需要加強基礎護理,以下了解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1

腦癱嬰兒睡姿一、V字型

V字型的睡姿主要是因爲寶寶的身體發軟無力,沒有足夠的支撐性和控制性對頭部進行有效控制,導致大腦來回晃動很是不好控制。當用手將寶寶從中輕輕托起,會發現寶寶兩側及四肢下墜呈現一個倒立的V字形。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腦癱嬰兒睡姿二、蛙式睡姿

蛙式睡姿在身體出現仰臥、左立或睡覺時都會出現一個青蛙狀的樣式,從上面看寶寶就好像練了蛤蟆功一樣。寶寶的手呈現V型就像青蛙的前肢,寶寶的腿彎曲呈現爲M型,這種睡姿是具有一定的腦癱風險的,在長大之後若呈現舒展,則不是腦癱患兒。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第2張

腦癱嬰兒睡姿三、W式睡姿

由於新生兒身體僵硬,肢體捲曲緊貼牀面,上肢和下肢都接近於“W”的樣式,這種睡姿也是有一定的腦癱患兒風險,在母體內發育時就是這個姿勢,一般都會在寶寶出生一年後,身體慢慢展開就會慢慢呈現爲正常的睡姿。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第3張

二、腦癱嬰兒睡姿圖片分享,腦癱兒嬰兒睡覺特點

腦癱嬰兒睡姿區別於正常患兒主要有以下幾種姿勢。分別是緊張性頸反射睡姿、肢體不對稱睡姿、角弓反張姿勢、舞蹈樣手足徐動姿勢,具體情況如下:

1、緊張性頸反射姿勢

嬰兒頭部的變動會影響到四肢的張力、眼位的變化。腦癱的嬰兒在出生一週之後最容易出現緊張性頸反射姿勢,由於上位中樞神經的'控制逐漸消失,四肢的變化幅度是不受控制的。

2、肢體不對稱姿勢

腦癱嬰兒大腦控制不了四肢的協調性,所導致一邊肢體的姿勢與另一邊完全不相同,如果在寶寶6個月以後還出現此類情況則爲異常。

3、角弓反張姿勢

患兒多表現爲四肢張力增高,頭背屈,也就是上述V字型睡姿。

4、舞蹈樣手足徐動姿勢

患兒多表現爲非自發性異常動作,其動作類似於舞蹈的形式,不間斷的突然出現爲其特點。運動外觀顯示的持續而鬆散、幅度大而無法控制。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第4張

三、腦癱嬰兒睡姿圖片分享,腦癱兒童睡姿調整

腦癱兒童四肢不受大腦的控制,四肢的擺動幅度及姿勢是很那預測的,長期的不矯正會導致患兒運動的不對稱,而患兒用側臥位睡姿更加,能夠對患兒痙攣的肌肉張力起到一定的緩解,而且更利於患兒四肢動作的對稱性。

對於患兒下肢而言,不矯正很容易形成羅圈腿以及X型腿,需要在下肢中間夾上一個小枕頭,避免下肢之間因過度緊張引起的肌肉張力過高。若屬於肌張力亢進患兒,可將牀墊的上下部分墊高,兩側亦墊起,形成亦凹窩,使患兒臥於中間,讓四周的牀墊給予一種壓力保護。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2

腦癱寶寶的表現有哪些

小兒腦癱是指從生後1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各種運動功能障礙爲主的綜合徵,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徵,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低下、癲癇、行爲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覺、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1、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腦癱患兒在新生兒期即前表現爲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和覓食反應低下;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發育較同齡兒有不同程度的落後,甚至終生不能行走。

2、肌張力異常:因不同臨牀類型而異,痙攣型表現肌張力增高,肌張力低下型表現肢體鬆軟,但腱反射仍可引出,不隨意運動型表現爲變異性肌張力不全。

3、姿勢異常:嬰兒時期腦癱患兒俯臥位時常四肢屈曲、臀部高於頭部,有時肩部着牀、臀部高聳;仰臥位時頭後仰、下肢伸直、甚至角弓反張,四肢肌張力低下時則呈仰臥青蛙狀;翻滾時,身體如滾筒樣;仰臥牽拉時頭後仰、下肢伸直、足跖屈,常不經坐姿直接被拉起;扶站時兩下肢交叉,足尖着地;可見手握拳或手心向下外翻取物。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第5張

4、反射異常:

(1)原始反射消失延遲:如2個月後交叉伸腿反射、2-3個月後握持反射、4-5個月後不對稱頸緊張反射、6個月後擁抱反射仍未消失;

(2)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如生後1個月直立時不能豎頭、4個月軀體左右傾斜時頭不能保持正中位、4-5個月坐位軀體突然傾斜時無上肢伸出似支持軀體的姿勢、8-9個月時未引出“降落傘反射”等。

5、早期其他表現:

(1)易激惹,持續哭鬧或過分安靜,哭聲弱,哺乳和吞嚥困難,易吐,體重增加不良;

(2)對聲音、體位變化異常敏感和激動,入睡困難或反應遲鈍、不認人、不會哭;

(3)護理困難,其拳頭不易掰開、大腿不易外展、足易背屈僵硬等。

6、伴隨疾病:可合併語言或者智力發育落後、癲癇、視聽障礙、認知行爲異常等。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3

小兒腦癱症狀診斷

一、症狀:

1、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

腦癱嬰兒前半期(6個月以內)的早期症狀。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 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爲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爲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爲4個月時反應遲鈍,6 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爲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5)哺乳困難,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吸吮後疲乏無力,經常出現嗆咳,吐奶現象,嘴不能很好閉合,體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勢,小兒出生後十分安靜,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 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7)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爲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10)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擡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爲智力低下或腦癱。

腦癱嬰兒睡姿圖片 第6張

1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爲智力低下。

14)小兒易驚:抽搐,尖叫或煩躁不安。

15)自發運動少或不動或易打挺,全身鬆軟,肌肉鬆弛或全身發硬,經常從襁褓中竄出去

2、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但在嬰兒後半期(6-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症狀表現:

1)不能翻身:6個月以後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2)不使用下肢:6-7個月不用下肢短暫地支持體重。

3)不用單手: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釦,繫腰帶不靈活,不協調,在7-10個月出現,有診斷意義。

5)不能獨坐:7個月不能獨坐。

6)不能抓站:10個月不能抓站。

7)不會與人再見:10個月以後有診斷意義。

8)使用腳尖站立:10個月還用腳尖站立。

9)不能邁步:13-15個月以後,還不會邁步。

10)流口水及"吃手":12個月以後有診斷價值。

二、診斷:

根據病史、臨牀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