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

來源:時尚冬    閱讀: 4.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那麼我們在面對孩子的依賴時候要懂得放手,錯過該放手的年紀,是很難挽救的,我們要讓寶寶意識到媽媽只是去上班了,在放開孩子時不要拖泥帶水,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1

首先,寶寶在三歲之前是不建議離開媽媽的。因爲這個時期的寶寶,對於自己身邊的事物都非常的陌生,很多新的事物纔開始接觸,所以他們會沒有安全感。

如果是媽媽不在身邊的話,他們會感到非常的害怕,也會影響到寶寶以後的性格。

另外,很多的寶寶在自己三歲以前的記憶都是非常模糊的,雖然是這樣,他們內心的感覺卻是非常的真實。如果是沒有媽媽在身邊的話,

會讓寶寶感覺到非常的危險。如果是在媽媽溫暖的臂彎裏的話,寶寶的這種感覺就會消失。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

最後,寶媽們如果是想要離開自己的寶寶去工作的話,最好是在寶寶三歲之後。因爲寶寶這個時候會對自己周圍的事物有一定的認知,並且也會接受新的事物,

他們不安的感覺會沒有那麼強烈了。因此,寶媽們要注意體會寶寶的這個心情。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2

孩子離開母親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孩子離開媽媽的最佳時間,建議在18個月以後或者最好是在3歲以上,因爲最小的時候3個月之前還不能夠理解父母,可能還不能完全認識爸爸媽媽,

6個月左右開始知道親密的人和陌生人有區別,9-10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認生的高峯,18個月的孩子比較容易跟父母分開,但是3歲之內是一個孩子的安全感,

或者自信心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始終和父母在一起,會得到比較滿足的'安全感,否則可能終生都會有焦慮或缺乏安全感的狀態,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 第2張

所以建議最好不要過早離開父母。有些家長因爲不得已的原因,在3歲之前就把孩子送到了老人那裏去,或者交給保姆或者其他場所去撫養,

很容易出現心理上的不足,還是建議儘量保證孩子在3歲之前和父母在一起。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3

離開媽媽就哭鬧,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通常孩子一歲左右對親人依賴感增加,害怕分離,特別是和母親之間分離,他會感到強烈的不安和恐懼,會哭鬧不止,當這種焦慮感達到高峯期後,

就會產生極度依賴心理,這種現象要慢慢的適應。

不要因爲害怕孩子看見你走而哭,就總是偷偷的揹着孩子出門,等孩子發現的時候依然會加劇他的焦慮和恐慌感,你離開時要跟孩子交代清楚,

不要負面暗示孩子,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之類的話。

離開前要跟孩子交代清楚自己去哪裏,以及回來時間,多練習幾次,不要以爲孩子不懂,一歲已經可以聽懂話了。他會慢慢適應這種分離。

讓他知道,媽媽只是上班了,天黑就回來了。

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告訴孩子即便自己不在身邊,但還是關心寶寶的,正式告別以後,父母中間可以給孩子打電話,在家要用心陪孩子,

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及時作出反應。

多帶孩子融入社交環境跟同齡人一起玩,讓孩子感受到爺爺奶奶,以及跟小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態度要溫柔,當孩子哭鬧時,可以抱抱孩子溫柔以待,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更不要用物質作爲交換,也不要因爲孩子的眼淚就放棄了原則。

改善分離焦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8個方法

1、不要偷偷溜走,但也不要拖泥帶水。

當你需要把孩子託付給他人幫忙照料時,大大方方的向孩子說再見,並且告訴他你回來的時間(能說到做到的時間),然後果斷離開。

說完再見立馬離開,這會幫助孩子更容易應對分離焦慮。如果你哭哭啼啼非要將這場分別搞成十里相送,那你的這份焦慮和不捨只會傳染到孩子身上,

讓他的恐懼翻倍,對於孩子適應接受“分別”這件事變得難上加難。

2、不讓你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有的父母,孩子哭了,會覺得比孩子還難受,依依惜別,把本來沒那麼悽慘壯烈的告別變成了一場煽情的親情戲。

有的父母,孩子不哭,反而還覺得心裏不是個滋味,覺得孩子不依戀自己,進而焦慮煩悶,把這些情緒有意無意的傳給孩子。想要讓孩子合理去看待分離,

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3、當孩子抗拒陌生人時,不要去強迫孩子接受陌生人,要給孩子緩衝時間。

有的媽媽會問我說“我的孩子8個月大,一見生人就哭,我該怎麼糾正他?”

其實根本無需糾正啊,你只需要告訴陌生人:“我的孩子現在很恐懼需要保持一段距離”,就可以了。去理解他這個階段必然經歷的認知發展,

並且尊重他的情緒,這纔是父母應該做的。

寶寶離開媽媽多久適應 第3張

4、照料人誠實的面對孩子的情緒,並且表達出來。

比如“你現在哭了,因爲媽媽的離開,我能夠理解”。也誠實的向孩子闡述你的情緒,比如“媽媽現在要上班了,離開你媽媽會傷心,但是我們很快會再次見面的。”

5、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藏貓貓的遊戲。

將物品藏起來,讓他試着找一找,將自己的臉蒙起來,讓他扯開面紗再次看到媽媽的臉。這樣有助於孩子的“客體永久性”概念的建立。

6、在日常照料中,可以有一個主要照料者,也可以有幾個輔助照料者。

這樣讓孩子與不止一人建立依戀關係,有助於防止孩子過於粘着一個人。

7、給孩子提供一個有趣多樣的環境。

在他們情緒平撫以後,可以迅速投入到這樣的環境,開始新的活動。

8、給孩子引入一兩件安撫物。

它們會暫時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有助於孩子自我安撫。

分離焦慮的第二個高峯大概出現在孩子入園入托初期。對於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爲認知上基本已經有“客體永久性”的概念,此時更多的側重點,

應該放在父母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對孩子認知的引導。

有很多繪本故事可以提前講給孩子聽,比如《魔法親親》《我愛幼兒園》等。而父母也要將這件事看的輕鬆一點,孩子進入學校,融入社會是遲早的事,

孩子自身其實也是有強大的學習適應能力,此時父母需要適度適時的向後退一步,而不用拖泥帶水依依不捨。

父母與孩子的愛終將指向別離,想開這一點,也就輕鬆一些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