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

來源:時尚冬    閱讀: 9.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很多人在心中都是很相信佛的,所以有些人在遊覽佛教寺院的時候都是很有講究的,在寺院裏面也是一些事情是需要注意的,下面分享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1

三門殿

寺院的大門一般三門並立,即中間一個大門、兩旁各一小門,所以又稱三門殿。進入三門殿,兩旁各有一金剛,即警衛佛的夜叉神,因其手持金剛杵,所以又名“執金剛”。傳說,佛前有五百“執金剛”。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

天王殿

進入三門後的第一重殿,前供彌勒菩薩,面朝南;後奉韋馱天,面向北。東西兩旁供奉四大天王,東方天王“提多羅吒”,意爲持國,即能護衛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持琵琶,護東方弗提婆(勝)洲人民;南方天王“毗琉璃”,意爲增長,即能使他人增 長善根,持劍,護南方閻浮提(勝金)洲人民;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意爲廣目,即能以慧眼觀察、守護民衆,金龍纏手,護西瞿耶尼(牛貨)洲人民;北方天王“毗沙門”,意爲多聞,即有大福 的大德,能保護民衆財富,持傘,護北鬱單越(勝處)洲人民。四大天王也就是俗稱的“四大金剛”。其實,在佛教中,金剛和天王是完全不同的神靈。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 第2張

彌勒菩薩名“阿逸多”,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出生在兜率天。民間也有把布袋和尚當作彌勒菩薩的化身的說話,源自五代時的浙江奉化 一帶,常有一攜布袋的僧人教化民衆,信者衆;該僧人臨終時留下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勝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方纔揭開了謎底。

韋馱天,也稱韋馱菩薩,傳說是南方天王部下的一位將軍,因其經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無出家人),護助出家人,故宋代以後,逐漸在寺中塑韋馱天像供奉。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 第3張

大雄寶殿

即寺院正殿,亦稱大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大雄即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即佛教的教主,爲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釋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領悟成佛,創立了佛教,所以被稱爲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旁一般都塑有兩位比丘立像,年老者名“迦葉尊者”,佛涅盤後被後人稱爲初祖;年輕者名“阿難尊者”,迦葉尊者涅盤後被後人稱爲二祖。

民間稱釋迦牟尼佛爲如來佛,其實是不對的。如來一詞,是指“自心如來”,是諸佛的通名,只要獲得佛果,都可稱爲如來,因此“如來”是“佛”的另一種 稱謂。

遊覽禁忌

在寺院遊覽時,應稱僧人爲“師”、“法師”,尊稱主持僧人爲“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爲“喇嘛”,即“上師”之意 ;忌直呼“和尚”、“出家人”,或其它污辱性稱呼。

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爲雙手合十或單手豎掌於胸前,微微低頭;忌握手、擁抱、觸摸僧人頭部等不當行爲。

與僧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婚配之事,或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在寺院內不應大聲喧譁、指點議論或妄加嘲諷;禁止吸菸、摸佛像、翻經書、敲鐘鼓等行爲;僧人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也不得隨便伸手撫摸;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2

寺院朝拜的禁忌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衆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衆已集合時,但隨衆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衆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接連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鬆一些、柔軟一些,輕鬆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拜佛時,前額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隻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

佛教寺院常識及遊覽禁忌 第4張

4、拜佛時必須內心恭敬三寶,如第一拜念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唸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可移動雙腳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可翹起,如此才合乎禮儀。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禮佛時,應默唸偈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切無有如佛者,縛日羅省,”或雲:“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讚歎,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經行而過。

7、若有出家衆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8、禮佛時,不可看似恭敬,實則內懷我慢或爲求修行名譽,詐現威儀。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只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