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動態 > 古人七夕送什麼3篇

古人七夕送什麼3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七夕送什麼1

如果你穿越回古代,七夕這天可不能跟你的TA過情人節哦!古時的七夕是以女性爲主題的節日,跟男性沒有一點關係的!那那那,古代人什麼時候才能過情人節啊?!

古人七夕送什麼3篇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爲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爲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爲“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爲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起到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工,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七夕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爲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髮、拜“七孃媽”、儲水辟邪防病、用使君子、石榴驅蟲防疫等。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其實是古代的女兒節

在商家的炒作下,七夕節被賦予“中國情人節”的含義,並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作爲證明;而其實在古代“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七夕這天重點在織女,織女被古代女子視爲紡織業的守護神,也是浪漫愛情的開拓者;因此古代女子會在七夕夜,通過一系列活動祈求自己有織女織作“天衣”般的高超手藝,和浪漫的愛情。

真正的情人節是上元節

上元節即是元宵節,古代女子平日不被允許自由出行,在這一天卻可以結伴遊玩。燈會爲古代男女提供了相識、約會的契機。君不知,廣爲流傳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便是以上元節爲背景的

古代定情之物是什麼呢?

一,當仁不讓——香囊

要說古代兩情相悅,送的最多,那必須以香囊爲首。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的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爲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紅樓夢》中,黛玉送給寶玉一個香囊,後來誤會他送給了別人,賭氣把正做的一個剪了,卻不知寶玉已將它貼身佩戴。戀愛中的小女兒情態躍然紙上。

《晉書 賈午傳》中記載了賈充的小女兒賈午與她父親賈充的幕僚韓壽相戀的故事,幽會時賈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贈,不料上朝時韓壽身上的香味被賈充察覺,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後,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讓女兒嫁給了韓壽,並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這西域之香應該由賈午裝在自己親手做的'香囊裏相贈,纔不算辱沒了貴重禮物和女兒家的一番情意。

二,帝王之選——如意

古代宮廷裏的不少地方都會擺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賞。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爲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後妃時,皇帝執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的禮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獻如意。

三,國際接軌——戒指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爲戒指是定親或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讓對面的人爲自己戴上,而後,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着它哭到心碎。

戒指定情其實不只是西方的傳統,這一習俗在我國同樣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到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爲只由男子贈與女子。由於戒指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嫁的女子都不戴。

《太平廣記》裏說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曰:“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已憂思而死,二人遂神會於王氏宅中。

四,高端雅緻——簪

唐宋時期及以後各代,是髮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畫中的衆多婦女就是插滿花簪的形象。

它常是男士送給心儀女子的首選禮物,女子也經常將之作爲定情信物送給情郎,很多悽美的愛情故事就因一支髮簪而發生。現在流行的髮簪幾乎完全複製了古代髮簪的外形和用料,金、銀等貴价原料依然是女子的最愛。

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爲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臺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溼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

五,絲絲纏綿——同心結。

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梁武帝蕭衍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爲同心結”。宋代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詞。

言爲心聲,所謂“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結”這個漢字就象是一張“不捨心懷、情用牢結”的網,卻網不盡天下癡兒女故事的萬一,目睹神傷。

古人七夕送什麼2

古人七夕送的禮物

簪釵:

看武俠篇的朋友都知道,劇中的男女主角以簪釵作爲定情之物,以表對感情的堅貞和對另一半的承諾。我們由此可知,古時的人都會以珠寶首飾作爲七夕節禮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生活常識

同心結: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每段感情都是由於感情線的交織,纔有了交集,繼而展開後續的故事。同心結也有永結同心,相守到白頭之意,這極富傳統意味的七夕節禮物我們也可以現在送,可以將同心結做成鑰匙扣,手機鏈等等,隨身攜帶,是不是多了一層永不分離的意思呢?

梳子:

恭祝愛情長久我們又白髮齊眉一說,古人的頭髮都非常長,不論男女每天都要仔細的梳理頭髮,梳子這種私密物品有了私定終身的意思。雖然現在梳子多數成了女性用品,但是送梳子的意義還是無法改變的。

香囊:

七夕節我們又稱爲乞巧節,女孩七夕節這天在瓜果樹下,對着星空乞求能賜予她如織女般的智慧和巧藝。古代社會,男耕女織,女工是女孩必不可少的手藝,不少女孩會在這天將自己繡好的香囊贈予心意的男孩,來表達愛慕之情,有永不分離的寓意哦。如果在香囊中再塞上小紙條,相信會讓她/他驚喜不已哦。

蘇州七夕的習俗

1、吃巧果

在這個浪漫的日子裏,品嚐時令美食巧果是過去蘇州人的一大習俗。巧果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用麪粉或者米粉製作成的油氽點心。據《吳郡歲華紀麗》記載:“吳中舊俗,七夕,市上賣巧果,以面和糖,綰作苧結形,或剪作飛禽之式,油煮令脆,總名巧果。”吃巧果,以此寄託讓食用者心靈手巧的美好願望。

蘇式巧果講究的酥脆爽口,別看做法簡單,製作過程還是很講究門道的,首先做巧果的豆腐一定要選用老豆腐,不能用嫩豆腐。在攪拌的時候必須將老豆腐徹底打碎拌勻在麪粉中。麪粉中加了老豆腐後,由於兩種食材具有不同的性質,膨脹係數也不同,在油炸的過程中,豆腐會先於麪粉被炸熟,並在麪皮中形成一個個微小的氣泡,這樣巧果吃起來就會酥脆。

2、染指甲

七夕既然是女兒節,婦女會藉此展示自己的美貌。所以就有染紅指甲的習俗。古時染指甲用的塗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鳳仙花搗成碎末,再加明礬和水做成的,塗在指甲上晾乾,做出來的紅指甲顏色特別鮮豔,而且能保持幾個月不掉色。

鳳仙花是一種極易種植的花卉,有紅、白兩色。初夏至深秋,次第開放。這種不怎麼起眼的草本小花,卻受到歷朝歷代年輕女子的喜愛。因爲用它來染指甲,可以使自己顯得更加嫵媚靚麗。花汁有殺黴菌、癬菌的功能,可治療頑固的甲癬、灰指甲等病症。

3、乞靈巧

吳地乞巧可分爲兩類,第一類是祭拜織女,家家戶戶入夜後在庭院內擺上供桌,桌上要放瓜果,如果有蟢子爬上去,人就會變巧,反之則變笨。

第二類是縫針或浮針乞巧。相傳這天婦女們都要事針線,誰穿針引線多,就代表誰比較聰慧。而浮針則比較有趣,用一隻容器把井水和河水合起來,放在太陽下面曬,時間一長,水面上就會結起一張膜。在膜上放一枚針,這時候倒影會呈現出動物或者花草等各種形狀,就預示人會變聰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預示人會變笨。

七夕歌曲

《紅茶館》

提起陳慧嫺,很多人會想到《飄雪》和《千千闕歌》,而我本人更喜歡這首《紅茶館》。陳慧嫺的這首歌非常適合戀愛中的男女聆聽,歌詞中有一段粵語獨白,經典而浪漫,含蓄卻又火熱:在想什麼呢?想着你女朋友吧?你沒有女朋友?當然不相信。你挺好呀!這樣的場面在你的生活中出現過多次,你已經再熟悉不過了!而正是這種矜持讓人忍俊不禁,爲那抹溫情深深吸引,當你在某個咖啡館遇見你暗戀的意中人,想象一下《紅茶館》這首歌就能找到答案。

古人七夕送什麼3

古人七夕送的禮物

古人用頭髮寄託相思之情,而梳理頭髮用的梳子也成了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在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欲與你白頭偕老的意思,另外,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爲其梳頭的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願,也有愛意的傳遞。

七夕節簡述

七夕被喻爲中國的情人節,參照故事內容雖然有點牽強,但總表達了民間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我們希望故事的結尾可以改爲七月七日喜鵲爲牛郎和織女搭好了鵲橋,讓他們衝破了束縛,來到人間,從此相愛在一起了。也許這樣的七夕纔夠完美,纔會寓意貼切,我們解去那緊緊捆綁的文化繩索又何妨,時代在進步,也要融入民間文化,七夕如果要成爲中國的情人節,那一定要有情人終成眷屬!

蘇州七夕習俗

吃蘭花豆

此外,在太倉等地,還有七夕節吃蘭花豆(老蠶豆)的習俗。每年的七夕節這一天,太倉的姑娘們都要洗頭髮。據說,在這一天取的河水或井水是聖水,用聖水洗髮,可以獲得聖女的保佑。

七夕還要舉行廟會。據南宋文學家范成大的《吳郡志》記載,太倉有座織女廟,原本牛郎廟和織女廟是連在一起的,但當地人認爲,織女和牛郎一年才能相會一次,因此,牛郎廟被搬到了其它地方。每到七夕這一天,廟會就會非常熱鬧,人們藉此祈求風調雨順。

送健繩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繩的風俗。傳說喜鵲因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急需大量繩子,當初爲這對情人說媒的老黃牛,想起民間在端午節給小孩手腕拴彩繩以求健康,取名"健繩"的風俗,就發動人們獻繩。

於是大家相約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繩扔到屋頂或窗臺,讓喜鵲銜去搭橋。

祈種生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爲"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爲"種生",又稱爲"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稱爲"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爲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爲"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爲宜子之祥,稱爲"化生"。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