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動態 >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協聯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計劃於今年 7 月 28 日上午 10 點在各大網絡和電視平臺同步播出。《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1

7月12日,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協聯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在北京正式發佈,計劃於7月28日播出。

紀錄片以嫦娥五號任務從發射到回家全過程的關鍵環節爲主線,以“紀錄+科普”的方式再現了嫦娥探月的神奇之旅,用“紀實+動畫”的形式講述了嫦娥探月的科學原理。

繼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成功採樣後,嫦娥六號的目標是在月球背面能夠着陸、取樣、返回。在月球的背面“挖土”有哪些新難點?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進行了解答。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意義】

紀錄片將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相結合

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獲取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了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千年夢想,推動人類月球樣品研究進入了“嫦娥時代”。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將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相結合。現場多位航天科學家表示,嫦娥五號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歷史成就,也具有極高的科普價值。把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用科普的方式展現出來,把嫦娥五號的技術突破用科普的語言講述出來,能夠充分發揮重大工程的社會效能,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進程。

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同時也是《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的總策劃。他表示,從2004年探月工程開始啓動,到2020年底嫦娥五號帶着月壤返回,探月工程作爲國家重大科技規劃取得了圓滿成功。“通過整整17年的努力,我們完成了這項任務。這項任務的完成也標誌着我們國家航天事業的整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躍升。”

其間,探月工程整體帶動了航天領域的技術突破和技術創新,包括一大批基礎實驗設施、平臺、手段都得到了提升和發展,爲中國航天走出地球、走出太陽系建立了基礎。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第2張

“我們作爲探月工程的團隊成員,在總結嫦娥五號一系列工作的過程中做了這部科普宣傳片。一方面宣傳我們的探月工程,另一方面也想盡我們所能向年輕人普及航天知識。現在航天事業發展比較快,也廣受關注,清楚、系統地介紹這個工程,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

胡浩介紹,這次科普是團隊成員們的初次嘗試,不一定能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但大家都願意在科普的領域裏多做些工作。

“之後希望能進一步深耕、細耕,把我們很好的工程向社會展示。特別是希望青少年通過我們的宣傳,能夠進一步提高科技素養,加深對航天事業的熱愛,這更能夠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胡浩說。

【講述】

爲月球“挖土”走訪地質學家

嫦娥五號從發射到回家,裏面有很多精彩故事。在實現月球採樣之前,胡浩和團隊成員請教了大量地質學家,因爲他們有在地球挖土的豐富經驗,這對即將去月球“挖土”的嫦娥五號來說,很值得借鑑。

“工程開展之初,我和團隊走訪了很多地質學家,以及地質設備研製的單位,去看他們在想法、方案、設備上都有什麼特點。我們也深入研究了月球與地球的不同,在這個基礎上開展了月球採樣設備的研製。”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第3張

胡浩介紹,在月球上採樣,着月位置是事先不可知的,因爲月球探測器佔的位置很小,“它是落在一塊石板上,還是落在一個土炕裏,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採集器就要適應比較寬泛的環境條件。”

爲了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採到樣品,胡浩和團隊做了大量攻關和試驗驗證。考慮到不同的着月環境,月球採樣器設計了鏟、抓、鑽等功能。

“這跟在地球上不同,地球上人們可以實地操作設備。另外,月球上沒有大氣,溫度變化也比地球大得多。總之,前期有很多技術細節和準備。”拿“鑽”來舉例,胡浩介紹,爲應對着月時遇到石頭的情況,他們在地面做了大量的試驗,“首先要保證採集器能夠鑽得進去,另外還得把月壤兜上來,只鑽進去卻兜不上來也不行。”

嫦娥五號帶回了月壤,這件事情的特殊之處在哪裏?胡浩認爲,這是中國人自己拿到的月球樣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我們的研究相當於是把‘飯碗’捧在自己手裏,自己種的‘糧’,非常踏實。”

胡浩說,原先月球在我們的夢想和詩歌中,現在我們把月球變得“觸手可及”:很多科學家拿到了嫦娥五號取得的月球樣品,開展一系列的科學研究,並且獲得了很多重大發現和科技成果。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第4張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之後,嫦娥六號的目標是在月球背面能夠着陸、取樣、返回。

在月球背面“挖土”有哪些新難點?胡浩介紹,在月球背面進行採樣,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月球探測器的通訊問題。探測器在月球背面,信息要拐個彎才能傳輸到地球,這就需要有中繼衛星來幫忙。

“中繼衛星相當於轉述,可能會帶來信息誤差。當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時,我們是始終能夠看得到它的,通訊聯絡也始終是暢通的。背面的情況則不同。

另外,我們還有一些新的.載荷要裝到嫦娥六號上。這些新的變化帶來了一些狀態上的不同和程序上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們來說屬於新的環節,程序設計、載荷等方面都要有一些創新。相信之後會有一些新的亮點、新的成果奉獻給大家。”胡浩表示。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2

據中國航天報報道,在 7 月 12 日召開的《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發佈會上,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表示,近 10 餘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嫦娥五號任務中的國產化率達 95% 以上,引進器件所佔經費比例下降 20% 左右。

瞭解到,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實現了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這也是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的“繞、落、回”中的第三步。嫦娥五號於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時 30 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任務後,於 12 月 17 日凌晨 1 時 59 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第5張

胡浩指出,儘管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但其國產化率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國家航天局此前公佈的信息顯示,探月工程四期於今年正式啓動工程研製,嫦娥六號將在月球背面作業,完成採樣返回任務。

此外,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協聯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計劃於今年 7 月 28 日上午 10 點在各大網絡和電視平臺同步播出。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3

7月12日,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獲取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一年半之際,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協聯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在京發佈,將於7月28日上午10點在各大網絡和電視平臺同步播出。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以嫦娥五號任務從發射到回家全過程的關鍵環節爲主線,以紀錄+科普的方式再現了嫦娥探月的神奇之旅,用紀實+動畫的形式講述了嫦娥探月的科學原理,是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相結合的有益探索,將進一步點燃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夢想,弘揚科學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正式發佈,28日將播出 第6張

(嫦娥五號採樣 圖源: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從2004年啓動到2020年底嫦娥五號返回,探月工程作爲國家重大科技規劃取得了圓滿成功,這項任務的完成也標誌着我們國家航天的整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躍升。”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介紹說:“我們作爲探月工程的團隊成員,在總結嫦娥五號一系列工作的過程中做了這部科普宣傳片。一方面宣傳我們的探月工程,另一方面也想盡我們所能向年輕人普及航天知識。”

發佈會現場,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爲,國家航天局副局長董保同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協、國家航天局、航天基金會、工程研製單位的有關同志參會。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嫦娥一號科學應用系統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和嫦娥一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通過視頻發來寄語。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