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動態 >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檢查檢驗是醫療服務中的重要內容,實現不同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可有效改善就醫體驗。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1

16年醞釀,在一片叫好聲中,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終於落地了。

本月開始,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四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印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應當按照“以保障質量安全爲底線,以質量控制合格爲前提,以降低患者負擔爲導向,以滿足診療需求爲根本,以接診醫師判斷爲標準”的原則,開展醫檢結果互認工作,以進一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減輕人民羣衆就醫負擔。

換一家醫院,CT、核磁等項目都要重複檢查的情況迎來改變。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保障醫檢結果質量安全,是減少不必要重複檢查的底線和紅線。《辦法》最核心的實質性突破在於,通過質量控制體系建設,保證不同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質量,避免醫療機構間互不信任,尤其是對下級醫療機構,從而推進醫檢結果互認。

對比原衛生部辦公廳2006年印發的《關於醫療機構間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互認有關問題的通知》,結合多地實踐摸索,互認的適用對象從“同級醫療機構”到“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內容從“圖像或數據信息以及診斷結論”到特別強調“不包括醫師出具的診斷結論”。

擴大適用範圍的同時,儘可能避免不同醫師診斷主觀差異造成的醫檢結果偏差,質量控制更加謹慎、嚴格,互認基礎也就更加牢靠。

十多年來,導致互認進度遲遲未能推進的利益壁壘、醫療糾紛風險等因素仍待進一步解決。不管是“以接診醫師判斷爲標準”原則,還是“其他情形確需複查的”空間,最終的拍板決定權其實還是在醫生手上。他們究竟有多大動力去落實?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第2張

從經濟角度看,檢查檢驗收入是醫療機構的重要收入來源,醫生績效不可避免地與檢查檢驗直接或間接掛鉤。《辦法》以“醫保基金使用績效評價與考覈機制”激勵醫療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用“本機構績效分配考覈機制”引導醫生開展互認工作。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是否願意削減檢查檢驗這部分可觀的收入,還不明朗。

而一旦醫檢結果互認引發醫療糾紛,“各責任主體依法依規承擔相應責任”,似乎並沒有給醫生更多的安全感。爲恪守醫德、合理診療的醫生提供保障,打消醫檢結果互認“軟抵制”,需要後續配套政策跟進落實,一步步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重複檢驗“老大難”問題。

有國家政策撐腰,有“全國HR”“京津冀HR”等互認標識方便識別,是對過度檢查的一種約束力量。患者對互認結果有異議時,可能會不信任、不配合,甚至投訴醫生,也可能因醫患溝通不到位加深誤會。這一方面提醒醫生要儘快熟悉互認工作,未予互認時充分告知患者複檢目的及必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忽視醫檢結果臨牀適應性並投訴時,也要給醫生留出適當的申訴空間。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2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等發文《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管理辦法於3月1日正式實施。檢查檢驗是醫療服務中的重要內容,實現不同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可有助於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降低醫療費用、提高診療效率,同時改善就醫體驗。《管理辦法》實施兩日,在上海本地有何反響?落地發揮作用,還需要持續改進哪些?記者就此走訪醫療機構採訪專家。

爲何要促進醫院之間的檢驗檢查互認

記者翻閱此次發佈的《管理辦法》,內文明確:對有關部門職責進行劃分,提出醫療機構應當按照“以保障質量安全爲底線,以質量控制合格爲前提,以降低患者負擔爲導向,以滿足診療需求爲根本,以接診醫師判斷爲標準”的原則,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第3張

爲何在當下這個節點提出醫療機構互認?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分析認爲:從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的一系列發文可見,切實讓患者獲益是出發點。此前藥品集中採購、耗材集中採購等,均有這一考量。藥品耗材價格回落,醫療檢查擔心“膨脹”導致過度,實行互聯互通互認是比較理想的舉措。

上海在這一領域起步早、未雨綢繆。記者獲悉,早在2019年上海全部市級醫院之間已率先實現部分信息互聯互通互認,其中覆蓋35項醫學檢驗項目、9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區級醫院之間也在嘗試探索互聯互通互認。

記者來到上海市胸科醫院,患者周女士深有感觸:第一次來這家醫院就診,醫生就調出此前在其他市級醫院做的檢查報告,仔細觀察、詢問病史。“我們都以爲可能要重新拍片子,沒想到現在醫院很便捷,互聯互通互認,着實爲我們節省了費用,簡化了流程。”

胸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袁駿毅介紹:作爲具有專科特色的醫院,讀片已成爲該院幾乎每名醫生的日常功課,“在互聯互通互認平臺運行之後,醫生可以通過工作站,獲得患者在外院就診時的檢驗檢查報告。”

這樣的工作站主要提供兩大功能,第一是主動提醒,即患者進入診間,工作站立刻科彈出患者近期在其他醫療機構的檢驗檢查報告;第二是自發調閱,醫生如有需求,可詳細查看患者在其他醫療機構的門診處方、住院病史、出院小結等。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第4張

不同級別醫院能否實現檢驗檢查互認

同級別醫療機構互聯互通互認,在上海已具有一定規模。記者採訪中獲悉,歷經近三年實踐,尤其是去年數字化轉型,上海市級醫院互聯互通互認應用項目從“39+5”的44項增至111項。

來自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市級醫院互聯互通互認惠及252餘萬患者,提供互認服務1327餘萬人次,同比增長66%,平均互認率已達95.09% , 平均爲每位患者減少檢驗項目3項、減少檢查項目1項。

哪些檢查檢驗項目互認最普遍?從項目分析來看,2021年市級醫院之間檢驗類互認項目前三分別爲:血液分析834萬項、肝功能642萬項、腎功能584萬項。檢查類互認項目前三分別爲:胸部CT平掃334萬項、胸部正位X攝片124萬項、腎輸尿管膀胱彩超115萬項。

除了市級醫院,區級醫院等可否一併融入,進入互認範疇之中?蔡江南直言:不同機構間檢查檢驗質量的均等化,是推進結果互認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實際操作中,下級醫院認可上級醫院檢驗檢查報告,較爲容易;反之則有很大難度。

在專家看來,互認帶來便捷,但前提是質量“不打折扣”,以檢驗檢查報告等分門別類來看,有的日常監測報告影響不大,但涉及到決策性醫療行爲(例如手術開刀等),檢驗檢查影像報告很大程度上起關鍵作用,上級醫院未能認可下級醫院,要求重新做檢查,情有可原。

“客觀來看,上海本地市級醫院水平都不低,但放眼全國,地區之間、不同級別醫院之間的醫療技術差異化依舊存在。”蔡江南說,“基於這樣的客觀現實,部分檢查檢驗項目未能實現互認,醫患加強溝通,一方面告知複檢必要性,一方面提升醫療資源均衡化、同質化,爲更廣範疇互聯互通互認奠定基礎。”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第5張

避免重複檢查確保同質管理靠什麼

讓患者省錢省時省心,互認服務正持續推廣。 採訪中,上海多家醫療機構表示,針對互認工作,上級管理部門有明確考覈要求。袁駿毅告訴記者,除安裝醫生工作站等,醫院還需要完成14項專項上傳監測指標考覈。“根據臨牀科室反饋意見,胸科醫院全部安裝了診斷級顯示屏,確保影像檢查報告清晰呈現,以此降低漏診、誤診風險。”

上海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明確:原則上,凡屬於互認項目、檢驗檢查質量達到要求的',檢驗檢查結果在醫療機構間均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以此促進同質化、標準化,逐步實現實時查閱和互認共享。

讓互認成爲常態,統一標準規範、實現同質化管理,避免重複檢查,還有哪些需要改進?蔡江南從根源分析:我國醫療服務價格定位相對偏低,曾有一度,醫藥加成、檢驗檢查等,作爲一種補償機制存在,由此形成重複檢查等,爲患者造成就醫不便。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第6張

在他看來,此次全國範圍內推廣互認,旨在簡化流程、節省開支,但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到位,關乎核心利益的問題未能解決,互認服務持續性也可能受影響。基於此,完善補償、給予醫療技術服務合理定位,應是長遠考慮的問題。”

市衛生健康委最後提醒: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認,也並非“一勞永逸”。因病情變化,已有的檢驗、檢查結果難以反映當前實際病情;檢驗、檢查結果與疾病發展關聯程度高、變化幅度大;重新複查檢驗、檢查項目對治療措施選擇意義重大(如手術等重大醫療措施前);以及原檢驗、檢查結果與病情明顯不符等情況,醫療機構有必要實行復檢,確保醫療質量的高效到位。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3

去醫院看病做檢查,換一家醫院就要重新檢查一遍,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這個困擾患者已久、羣衆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如今有了實質性解決方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明確醫療機構應按照相關原則,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

檢查結果互認難,是因爲利益受損、風險增大等原因,導致部分醫院和醫生對此持消極態度。只要主觀上不情願,客觀原因就不難找:設備與試劑不同、操作程序和標準不統一、小醫院技術不可靠、醫療風險不好控制和分擔……這些困難隨便拿出一個,就會成爲阻礙結果互認的“攔路虎”。醫院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醫保與醫院怎麼互動,更是決定這項工作成敗的關鍵。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第7張

過去醫院和患者是一對一的關係,雙方增進互信即可。但結果互認牽涉到多家醫院,沒有互信就很難互認。互信需要在“一患多醫”之間建立,這是過去不曾出現的現象,亟須出臺與之相適應的規則。

首要的規則,是建立風險防範與責任分擔機制。將醫療事故歸咎於外院檢查質量不高,外院認爲解讀結果有偏差等,相互之間如此推責與互損,只會讓糾紛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調和。建立第三方分擔機制,推出“結果互認責任險”等險種,用共濟保障等方式降低責任與風險。建立專項基金,針對結果互認導致的醫療損害進行理賠等,這些措施利於消除顧慮。

醫院疏通信息交流渠道,是做好結果互認的前提。影像資料、電子病歷等,倘若可以及時跨院調閱,結果互認就能更精準高效。醫院內部醫務人員之間很好溝通,當醫生對本院的檢查結果有異議時,可以與相關醫技人員當面交流。

但醫生和外院的醫技人員隔着距離,且彼此之間不認識,交流難以進行。互聯網可消除物理阻隔,應探索構建“互聯網+結果互認”這一互聯網診療新模式,用創新化解新問題。

我國將落實醫院檢查檢驗結果全國互認 第8張

醫保與醫院,也沒必要避談利益。做檢查屬技術勞動,解讀結果也是。有時醫生對於一項檢查,需動態觀察、反覆對照,甚至多學科會診,“結合臨牀分析”也是常見的檢查“結果”,而分析需要付出技術勞動,這類互認是否可適當收費,值得探討。

醫院算小賬,會因結果互認而減少收入,醫保算大賬,會因重複檢查減少而節省開支。醫保節省的錢,遠大於醫院減少的收入,社會醫療總成本大幅降低。醫保可用這些錢提升民衆的福利,也可考慮適度回饋醫院。

穩步推進結果互認,更需謹記,互認的是結果,重要的是過程。檢查水平有高低,卻可在過程中成長,借普及結果互認之機,倒逼標準統一,將質量提升到相互願意認可的高度

互認項目起初不宜貪大求全,應先少後多、先易後難,逐步擴圍。推出政策框架只是第一步,此後還需通過探索與創新,使規則不斷細化、模式日益成熟,進而持續做大這塊民生蛋糕,最終讓患者花更少的成本,獲得更優質的服務。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