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臊子面的傳說

臊子面的傳說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臊子面的傳說。臊子面是陝西乃至北方很多地區廣爲流傳的這麼一道麪食,臊子面的口感油而不膩,臊子面起源於周朝,那麼這道麪食的誕生是起於什麼呢?這背後有什麼傳說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臊子面的傳說

臊子面的傳說1

臊子面的傳說

臊子面是陝西的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的特點是麪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麪湯油光紅潤。

而岐山臊子面鄉土風味尤爲濃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

臊子面是在唐代"長命面"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猗覺寮雜記》上說:"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面’者也。"

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云:"餘爲座上客,舉箸食湯餅。"麪條一類的'食品,在唐代稱作"湯餅"。劉詩中提及的湯餅",就是"長命面"。它是唐朝時款待客人的佳點。

相傳,蘇東坡在陝西爲官時,特別喜食這種麪條,並寫下了對它的讚美詩句:"剩欲去爲湯餅客,卻愁錯寫弄獐書。"

關於"長命面"所以會改稱"臊子面"的事,民間流傳着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戶人家娶了一個美貌、聰明、勤快、伶俐的媳婦。

新媳婦到婆家的第二天,爲全家做了一餐麪條,一家人食後無不稱讚麪條滑爽鮮美。後來,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職,請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請嫂子爲大家做最拿手的麪條款待客人,大家吃後都讚不絕口。

從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爲這種"嫂子面"上必須加臊子爲澆頭。所以人們也把它稱作"臊子面"。據史實,臊子肉出現在北宋時期,《夢粱錄》上記載有專門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鋪。

但當時是否已經出現"臊子面",還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裏記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臊子面"至少在高濂寫此書前,就已經問世。

臊子面在陝西地區身價頗高。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舊時,陝西農村還有這樣的習俗:

新媳婦過門的第二天,要在婆家舉行一個隆重的擀麪儀式,新媳婦當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麪,以測試其技藝的高低。技術高超嫺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勻,切條細長,下到鍋裏不會斷裂,這樣的新媳婦,才能贏得大家的讚譽

臊子面的傳說2

岐山臊子面發源地自然就是在岐山一帶,並且自西周王朝開始是在流傳。據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周人最初是在岐山腳下的周原一帶定居,因此呢周原也被稱爲岐中。後來雖然經過兩次遷都,但都不能動搖其聖都的地位。因此岐中一直保持着在祭祀禮儀上最高的地位,且在岐山一帶長期存在。對其後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文化正在迅速消亡的大背景下,這裏的習俗呢依然是在流傳保存的比較好。

關於岐山臊子面具體的來源說法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種。第一種呢叫文王屠龍的故事,今天講的也就是這個傳說。傳說西周初年在岐山一帶渭水河畔,經常有蛟龍興風作浪。危害莊稼和百姓。有一天,朱文王率族人外出狩獵,遇到了這隻蛟龍。在蛟龍正要發威之時,周文王一聲令下,萬箭齊飛,這隻幾千斤重的蛟龍從空中跌落。文王就命部下把絞龍剁成了肉塊,做成了臊子。調成了蛟肉湯,又把煮好的麪條的盛在碗裏頭,有文王親自掌勺舀湯。吃完麪又把湯倒回到鍋裏反覆使用,這樣的萬餘人就都嚐到了蛟龍的肉。這個故事呢是來源於其山縣誌裏邊兒的記載。當然這個龍他是傳說中的生物,不會是真的。那這個故事的本來面目呢,可能跟一次狩獵活動有關。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