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尋訪齊長城美文

尋訪齊長城美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以往是把寫好的文字粘貼過來。第一次在QQ的日誌裏直接寫,對版面不適應,感覺不舒服。

尋訪齊長城美文

嘗看驢友的行跡,驢行的,羨慕的很。自己卻總是優柔寡行。昨天終於上路了,跟隨景裕諸君。七點出發,早上不能行拳,心裏慊慊的,這是不能果行的一大原因。蠖屈在車裏,腰腿有些疼。越過石馬,到了萊蕪的第一個小村東車輻莊。不遠處有西車輻,少有人明白車輻了,何以名此,不得而知。從村西北上山,一開始就是陡坡,只好慢慢地蠕動,遠遠地落在後邊。譚師兄跟在我的後邊,有意護駕老夫。登山人的腳跡時有時無,瞞過蓬蒿荊棘岩石,優悠而行。

(昨晚寫了以上這些,頭暈腰腿疼,擱筆而寐。)

半山回望,東西車輻村隔路而居,西南方一個大的村落即是和莊吧。四面山圍周遭,灰色迷離,東南山中一片大水,波光粼粼,石馬水庫也。上的山頂,汗水濡溼內衣,不再寒冷。平遠山重重疊疊,大家說一直向西北走即可。啊!“西北望,射天狼”,蘇東坡作密州太守時寫的詞吧。就在我們東邊二三百公里的地方。北邊的山隙裏聳起兩股白煙,是白楊河發電廠。

沿着山脊走,沒有路。一道燒荒的黑色痕跡兩三米寬,正好適我的足。途中,譚師兄看見一塊雙土石,頗可觀賞。畫家在前面遠遠的叫喊,“雙土石”!我們三人欣賞了片刻,石大背不動,無力帶回,只好放生它。不遠處,又看見一片化石,價值更高了,仍然是就地欣賞,生一些慨嘆。

走下一個山頭,看見一溜石牆,斷壁頹垣,矮而窄卻長,這就是齊長城。感覺不太是,也不像現代的梯田石堰,它沿山而走,多在近山頂的高絕處,裏邊無土,不類田堰。無人可問,繼續前行。傍着齊長城走,一個山埡口勢險崖高,略有其味。翻上山頂,形勢益發險峻,懸崖陡直,不可逾越。登高而望,齊長城逶迤數裏,在荒山漫野中蜿蜒。現在雖不雄巍,在兩千年前的冷兵器時代,其險其高其壯,足以扼敵。

這山頭原來是望魯山,屬泰沂山脈。山勢綿亙,伏壓萊蕪、博山兩地,是博山與萊蕪較高的界山之一。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與魯國的分界線,因其巍峨高聳,背齊而面魯,故而得名望魯山。《齊紀》載:“(齊)宣王乘山嶺築長城,西起濟州,東至海,以備楚”。《博山縣誌》載:“自峨嶺之脊,東逾秋谷,接荊山,通岳陽山以東,逾淄水,接臨朐、沂水界之東泰山”;“自(峨嶺)脊西行,跨鳳凰山,連原山、王大嶺,出青石關,西接萊蕪境山,皆長城嶺也”。距今兩千多年的齊長城又名長城嶺、大橫嶺,是齊國爲防禦魯、楚及中原各國的軍事入侵而建,也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管子》曰:“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齊長城自濟南開始,向東經雙泉、馬山、萬德、歷城、泰安、淄博,至青島市冀島區東於家河村東北海濱,橫貫十八個縣、市(區),穿越一千五百一十八座山,全長一千二百多華里,史稱“千里長城”,比秦長城早四百餘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也是我國古代建築最雄偉的代表。

山頂眺望,南邊羣山灰禿無木,草蒿黃褐;北面山上柏樹蓊鬱,時裸白崖直壁;歷經滄桑的齊長城剩此殘跡供人憑弔。不由想起王昌齡的“高高秋月照長城”。

望魯山東麓的青石關是齊長城上最爲著名的關隘,位於現在的'萊蕪市青石關村,此行還要訪它。浩浩的北風裏,揖別望魯山,投青石關村。

遙遙的望見一隊驢行者自北邊走來,半山相遇,互相問詢,行行重行行。孰料走錯了路,錯過了青石關,前面即是白楊河了。我們踅回頭,再行西北,下山,卻到了樵嶺前。糟糕的很,左腿膝蓋疼得厲害,下山竟然不支,一步一挨,便打了退堂鼓。

時過晌午,在乾涸的河灘裏席地午餐。饅頭鹹菜,風沙微微,勝酒店的宴席多多。一停下,冷冽變乘虛而入,大家叫冷。起來沿博萊公路行走,反不如山路舒服。

沒有訪到青石關,心裏惘惘然。

據說,古代的青石關在經濟軍事等方面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博山與萊蕪的咽喉通道。這條通道被冠以非常形象的名稱--甕中道。甕中道上,深深的凹進青石板的車轍痕,清晰光滑,滿浸着戰馬徵車的蕭蕭。青石關城門現在還基本完好,令人神往的是蒲松齡筆下的青石關景色:

身在甕盎中, 仰看飛鳥渡。

南山北山雲, 千株萬株樹。

但見山中人, 不見山中路。

樵者指以柯, 捫蘿自茲去。

勾曲上層霄, 馬蹄無穩步。

忽然聞犬吠, 煙火數家聚。

挽轡眺來處, 茫茫積翠霧。

清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九)初秋,蒲松齡應好友孫蕙之邀,離家南行去江蘇寶應縣做幕賓,行至青石關時,爲美景色所耽,寫下了這首詩。這樣的大自然景色還能見到麼?挽轡眺翠霧,可遇不可求兮,以待春秋草木榮吧!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