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經典散文日記範文彙總七篇

經典散文日記範文彙總七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7.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經典散文日記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散文日記範文彙總七篇
經典散文日記 篇1

9月3日,天氣晴朗,藍天白雲,暖風微微。早晨5點,我們到前門乘坐公交車去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朝皇家園林,慈禧太后當時挪用海軍軍費修建的。

我們走在頤和園的長廊上,現在頤和園的長廊比以前更美麗!長廊上畫面的色彩很鮮豔,重新修復了。

1967年冬天,我來過這裏。現在重遊,非常高興!走在長廊上賞景,湖光山色,麗日藍天,倒影水中;樓臺殿閣,色彩絢麗;一座座宏偉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昆明湖波平如鏡,遊船盪漾;荷花盛開,千姿百態,讓我想起“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來。遊人如織,但不擁擠,都很有禮貌,相視而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朋友,舉起相機拍照,他們用各種語言交談,表達對中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我們登上頤和園最高建築---佛香閣。佛香閣是清朝慈禧太后上香的地方。臺階很高,越往上走越陡,累得氣喘吁吁,登到最高處,俯視山川秀色,心曠神怡!

頤和園的17孔橋更引人矚目,橋上行人絡繹不絕,笑容可掬,手扶欄杆或背依石欄,在千姿百態的石獅子跟前拍照。美麗的遊船在橋下通過。湖的岸邊有一銅牛,大人小孩兒在這爭相拍照。

頤和園是遊覽勝地,也是國人思索的地方,遊園,也讓人們想起清朝這段歷史。

下午5點左右,我們乘公交車回到賓館。

經典散文日記 篇2

綠草,河水也都安靜,山茶花,還在鮮嫩的高尚在湊擁間,暮春的陰雨天啊!溫柔的像個仙子,在透明的時光裏翻滾,散漫。零零散散的小花,開在那些不知名的風景裏,聲聲都有柔和。

四月的人間芳菲,溫馨了沉澱已久的心底,枯落的花瓣兒,落歌凋零的淒涼。突然間有一種感傷,積蓄沉澱的生命,也從最初的繁盛到衰落,生命裏最後的守望,也如殘荷般的昂揚從容,衰老到枯萎。一種生命裏的哀婉,所有蒼綠,都在落紅敗柳接近生命的尾聲,四月的所有色彩,都在佈滿青苔的回憶裏繁華笙歌,固執成一種別樣的風韻。

一場堅持到最後的頑強,不過是殘荷過後最後一抹悲壯的淒冷,我久久都凝望着它,那些繁華過後無所

顧忌的美麗,只或許沒有蕭瑟的秋風,沒有當年榕樹下守望的愛情,四月,才這麼了無生趣,望斷春風,在暮春十里。

夕陽晚照,在最後的一抹記憶,在自然如歌的韻律,我看見藍天,白雲,那是屬於林微因的人間四月,高雅,美似清泉。多情的人,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戀上四月的所有深情,在故事的結尾,寫盡的美好和悲慼,所有愛,所有暖,所有希望,所有屬於的美好,是林微因的光芒,是人間四月,最美的雨天,——我的光陰。

懂得歲月的溫暖,總有一些心情,是屬於自己,遙遠的思緒,驚醒了心底安睡的一縷舊夢,傾心相許,我問春風,還有多少時光可以追尋,生命最後的壯觀,滿懷無限的春意,逆着時光行走,萬里浮雲,是否別有一番傾心。

我在佛法裏養心,一個人獨釣回憶,把這山河和歲月,都駐留在四月的喧囂和熱烈裏,暗淡的燈光下,看着時光落地成灰。

經典散文日記 篇3

不願碰及的日記

如同憔悴的窗簾

隔開

室外狂風、刺槐、牛糞

屋裏溫情、火爐、放蕩不羈的詩

扉頁嵌着那過半的心

看似跳動

只有溫度,卻無生機

夜23:30,大幕終於拉開:

狂風扶搖着刺槐

徹底席捲了鬆乾的牛糞

熊熊的熱火愛撫着熱戀般的文字

捂熱了那顆幾近停歇的,

心跳

加勒比的海風砸開了窗

吹爛了簾

冰凍了爐火

迅疾搜刮着詩集的每一頁

它在找尋什麼?

幾秒鐘後

擄走了尚存餘熱的文字

——“今夜無眠”

窗,開了一夜

簾,碎了一地

我數到凌晨四點

經典散文日記 篇4

寂寞已無處躲藏,愛戀已融入了生命,有很多想念,還沒來得及講,有很多回憶,還沒來得及寫上,年輪便這麼發黃,蜷縮在內心深處,匆匆的只剩平淡的憂傷。該如何去想象的變化,殘忍的看着年華一寸寸的凋謝,一寸寸的乾枯,卻無能爲力,也無法抵擋。

青翠欲滴的時光彷彿還在昨天,燦爛的笑臉,風鈴般的聲音,彷彿握在手中不曾離去,行走在人海里,只看見華麗的軀殼,不知道心藏在了哪裏,哪裏還有心的熱度,那些美好啊!怎可一眨眼,就縱橫了青春?

雨聲竄入了我的城,悠悠長長的餘韻,在我的'光陰裏隱忍流浪,無從捕捉。那些燦爛的光環,字裏都有柔情,只是已經不記得,它也去了哪裏,該讓我如何找尋?

想起文學家林語堂對人生的感慨:讓我和草木爲友,和土壤相親,我便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裏蠕動,覺得很快樂。無可厚非,他徹悟的人生感觸,把心和靈魂也安逸的那麼幹脆徹底,如果我的心也可自選隨意,那我的靈魂也會沿之行走,徹悟乾淨。

願我今生,得已靈魂的灑脫,一生便不再悵惘,圓滿的人生,滿世界都是菩薩的微笑。

門外的迎春花開了,轉眼又要落,冷絕的影子不識得,轉眼凡塵都隨風去,時光清靈,我也安好。

筆尖裏的故事還曾回首,剩下的回憶都是枯萎的線索,四月雨念,獨品清歡,把深藏的心事藏好,一紙點綴,輕輕的,輾轉在年華里,把歲月走過,無風無雨,靈魂也安逸的灑脫。

經典散文日記 篇5

風清雲淡19688

翻一翻日記

你的聲音便向外飄逸

如此清脆

那麼甜蜜

再嚼一嚼

那被燈光親吻得發黃的字跡

眼裏

便又一次現出

亭亭玉立的你

那樣熟悉

卻又叫人那麼迷離

哪一夜

我失去了你

哪一天

我沒有了生命的綠

睜大眼睛

問一問深邃的蒼穹

或許

知情的

只有那沉默的日記

經典散文日記 篇6

孩提時自己是怎麼樣?記憶一片空白,稍長的事也只殘存一二而已。假如現在能知道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重溫那份純真的歷史,那該多有意思!爲了不使女兒姍姍將來也有和我一樣的遺憾,我決定給女兒記日記,將她長大以後無法搜尋的記憶留在本子裏,作爲送給她的一份神祕禮物。

女兒日記的內容,絕大部分是我的直接見聞,涉及女兒生長髮育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等。當然並不是天天記的流水賬,因爲有時連續幾天還沒有什麼“突出表現”。女兒的日記其實就是一些“大事記”,特別是那些人生“第一次” ,就是再忙那怕用一句話,我也一定要着重記下。

如今,女兒還未滿五週歲,她的日記本已有一連串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燙傷、第一次學步、第一次學舌、第一次感冒、第一次刷牙、第一次看醫生、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接電話、第一次登上百多級階梯的七樓、第一次獲獎、第一次罵人、第一次說謊……這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將伴隨着女兒茁壯成長。當孩子將來看着她小時候的所作所爲以及種種遭遇,一定會覺得十分有趣,如能繼續記下去就是一部“終生日記”,記錄女兒完整的人生歷程。

名家于光遠《文革中的我》一書,裏面竟然也有一篇叫《“終生日記”的厄運》的文章,介紹他如何爲女兒記“終生日記”的經過,而那本爲三歲女兒記了三年的日記又被一小紅衛兵無情地“收”走,使於老深爲痛惜。沒想到我這一做法與文革時期的于光遠先生不謀而合,我堅定了繼續爲女兒記日記的決心。哪怕只是“一句話”的日記,對孩子將來了解自己的歷史也是大有好處的,況且這樣做,還能培養孩子將來記日記的興趣,父行女效,模範作用嘛。

現在,每當知道我要爲她記日記,姍姍都饒有興趣,積極參與。有時她說我寫,有時要我念給她聽並解釋,如果知道記她的壞處,便要求我別寫進去。這時,我就會跟她說,記日記必須真實,是好是壞都要寫,這樣纔有意義。當然,我說的她現在不一定懂,但將來一定會懂。

爲女兒記日記,其樂無窮!

經典散文日記 篇7

隨着網絡的迅速膨脹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留給我們動筆的機會不多了,完全可以藉助計算機來代替,這應該是發展所帶來的弊端吧。

現在的年輕人,在計算機的潛移默化下,大概都忘了動筆的魅力了吧,有的只是課堂上的比比劃劃,但那些都不能體現書寫的魅力。老一輩們,應該是有寫日記的習慣的,他們更相信日記的信用度,把自己的一生從頭梳理一遍,慢慢的融化在一篇篇的日記當中,生命不止,動筆如有神。這麼說來,動筆書寫還是有人的,只是少了點,大概是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所以才少了動筆的機會吧。就像自行車普及了,火車,轎車,飛機也有了,但還是要有人走路的。

日記,記錄的不只有每天做了什麼事,遇到什麼人吧,作爲一種文本呈現,它更像是精神寄託,懷念也好,回憶也罷,看看日記,總能想起些什麼。爲什麼現在人,特別是年輕人不愛寫日記呢?因爲他們的意識裏覺得寫那個浪費時間,沒有什麼作用,那麼好辦,我們告訴它的好處,作用。可他們會說,有了計算機的代替,不是更輕便嗎?

是啊,計算機的普及,讓我們方便了許多。

如果我們不能改變它的狀態,那就改變它周圍的形態。也許我們能試着改變日記的環境,生長環境,從一開始,灌輸的就是最好的,最簡便的。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