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困生”轉化工作越來越受到關注,爲此,廣大教師已經從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轉化措施,促進“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開展。但本人覺得,在教育應張揚學生有個性、應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今天,採用鼓勵表揚方式,來引導促進“學困生”的成長,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勵表揚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要讓陽光哺育每一個學生們快樂地成長,就需要有“六心”。

1、愛心。 愛是教師的一把金鑰匙。真摯的愛,可以填平師生之間的鴻溝,取得學生的信任。教師要真正瞭解學生,充分信任,以平等、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困生”,才能輕鬆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學困生”感受到愛的陽光,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

2、信心。信心是“學困生”成功的基礎,在對待“學困生”方面,一是教師自身要樹立起信心,要相信每一個“學困生”不僅有進步的心態,也有進步的渴望,老師只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樹立起轉化“學困生”的信心,“學困生”身上雖然存在着明顯的差異,但也蘊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閃光點”,老師應選擇有利時機,適當加以表揚、鼓勵,循循善誘,喚起其積極向上的心靈火花。

3 、細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有有缺點和優點,作爲教師絕不能緊盯着學生的缺點不放,以致於看不到他的優點。特別是對“學困生”,他們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更需要教師細緻觀察,全面瞭解,從而發現挖掘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讓一個“閃光點”在愛的陽光沐浴下變成更多的“閃光點”。

4、耐心。“學困生”的個性特點,素質天賦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導致了在轉化他們的過程中的差異性和複雜性,往往花費了艱鉅的勞動卻收效甚微。作爲教師,要切忌煩躁和蜻蜓點水,應一個知識點、一道習題耐心地講解,作個別輔導,指點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不厭其煩地指導,直到讓他們掌握爲止。因此,教師需要有耐心,更要“導之以行,持之以恆”。

5 、寬容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寬容,會給“學困生”撐起一片自尊的天空。老師對犯錯的“學困生”不要動不動就批語、斥責,這樣會使“學困生”變得消極自卑,尤其對個性倔強的“學困生”,無休止的批語、斥責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產生叛逆心理,使“學困生”從感情上疏遠教師,不願意按受老師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包容“學困生”的所有缺點,從感情上親近他們,興趣上引導他們,學習上啓發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讓“學困生”體會到老師時時刻刻都在愛護、關心他們。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2

昨天臨下班,收到孩子們學校老師的信息,發佈了孩子們第40次獨立作業的成績,小雙成績尚可,大雙考得不太理想,班級90分以上的有26人,大雙在90分以下,這個成績肯定在班級是中小遊了,我看到成績的第一感覺:大雙這次又是粗心大意了!

下班回家,吃過晚飯,步行到孩子們的學校準備接孩子們回家,路上遇到孩子她媽,老遠就發現她陰沉着臉。

走近時,她問:“你知道孩子們的成績呀?”

答:“知道了,有啥情況?”

她說:“大雙被我狠狠的罵了一通!”

我回答:“你罵她幹嗎?你瞭解了情況啦?”

她回答:“我不管,她考不好就要罵,我要她考到前幾名!”

我沒有答理她,接孩子們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小雙,你錯的哪種類型?”小雙說:“一條選擇題!分析不到位!”

又問:“大雙,你這次是什麼情況?”

大雙說:“有兩條粗心大意了,有一條沒有理解!”

回到家後,我把孩子們的試卷拿出來一分析,小雙的題目確實是分析不到位,少了一種情況,她沒有考慮到“0也是偶數”。

大雙的題目有選擇題與填空題各一條粗心大意,到家後她自己訂正出來了,有一條計算題,她的理解能力有問題:利潤的概念不清楚,對題目分析的不完整,但是她列出的式子並不錯,還是計算錯了。

我認真的給她進行了講解,分析了成本、利潤與銷售額的概念,大雙滿意地回到房間繼續做作業,孩子她媽仍然陰沉着臉在給孩子們做錯題集。

孩子盡力就行了,要想辦法改變孩子粗心大意的缺點,打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3

“大步提問”的思考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育局教研室 齊勝利

孔企平教授在今天的講座中提出了一個關於課堂問題的新觀點:“大步提問”。何謂“大步提問”呢?按孔教授的說法,“大步提問”是需要學生展開思考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它在一節課中往往處於中心位置,且一節課中一般只有一到兩個“大步提問”的問題。他說課堂上如果沒有“大步提問”,課堂就會比較瑣碎,只有藉助“大步提問”,才能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大的活動,學生才能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充分討論、交流,思維才能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由於孔教授是穿插在其它內容中談的,不是很清晰,因而,聽後總感覺話說得不是很透,回來後圍繞着孔教授的觀點也做了一些思考。我認爲可否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大步提問”的觀點。

第一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改革當前課堂的需要。

傳統的課堂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小步子”,即心理學上的“搭腳手架”,通過一個一個臺階,幫助學生一點一點地理解需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迅速、準確地掌握需要學習的新知識,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學生的學習缺乏挑戰性,思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也就難以真正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

第二個層面,“大步提問”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

學生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理解、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藉助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大步提問”,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逐步錘鍊了他們的數學思考,滲透數學教育價值。

“大步提問”思維跨度大,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迅速地解決,這必然會有效地調動他們自身的思維潛力,同時,個體之間的思維差異也爲他們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終必然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第三個層面,“大步提問”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需要。

要想在一節課中設計一至兩個“大步提問”,教師必須要有精心的設計,而精心設計的前提就是對教材與學生的深度挖掘,只能深入挖掘教材的蘊涵的數學價值,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提出的問題纔有針對性、深刻性。同時,駕馭“大步提問”也需要教師有超出常規的課堂教學能力。以上兩個方面清晰地告訴我們,課堂中的“大步提問”必然會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作者簡介:齊勝利,男,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特級教師,現爲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工作以來,先後獲得黃山市“名教師”、黃山市“學科帶頭人”、黃山市“教學新秀”,連續兩屆黃山區 “拔尖人才”等稱號。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4

我們班趙熾賢小朋友性格內向,平時不太愛說話,有時老師想和他說說話,叫他叫前面來,他都會磨磨蹭蹭、嘴巴一包一包的,好像老師批評他似的,有時還會放聲大哭。入冬以來,還經常尿溼褲子,關鍵是他要小便居然也不吭聲,都中班了還這樣,我很頭疼。

次數學課上,小朋友在玩點數遊戲時,我出示了五隻小白兔,讓小朋友數一數有幾隻,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手,我發現趙熾賢的手也舉了起來,雖然舉得不是很高。我連忙讓他來回答,“5個”“趙熾賢,你太棒了,小朋友給他鼓鼓掌”。小朋友的掌聲響起,只見趙熾賢害羞的趴在了桌子上,下午接園時,我發現他還偷偷告訴爺爺,老師表揚了他,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從那以後,趙熾賢有了一點變化:上課發言時,舉手的次數多了;有事情也會找我了,雖然只是站在我身邊,不說話;活動結束後,和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看着他的一點點變化,我感覺鼓勵表揚比批評有用的多,而且適合每一個人。

有一篇文章上說:最好的老師都是騙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睜着的眼睛看孩子的優點,長處和潛力,對孩子的缺點,不足和問題,我們如果能閉起眼睛,那些缺點、不足和問題都不存在了。其實在平時,對待每一個孩子,我們都應該正確的引導,適時的鼓勵,用愛來喚醒他們身上的亮點,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許老師只是無意的三個字:你真棒,或者是一個的笑容,再如果是輕輕地摸摸頭,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我們何必要吝嗇表揚呢?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5

我認爲數學課的導入最好是走近小學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置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接受、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我有幸聽了一位數學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這位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的導入對學生很受啓發。先談談陳老師的一節課的導入,陳老師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爲《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課本上設計的導入是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一般小數的加減法進而直接開始探討新授內容,陳老師卻是從課本出發,但又不僅僅侷限於課本,她從去年我校測量過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出發,通過設疑解決誰比誰高、誰比誰重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探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導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

我有幸聽課了的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爲《混合運算》,課本上的設計是通過男女學生的過河乘船來導入進行教學的。事實上我們有好多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乘船的經歷,並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的含義,因此如果老師直接引用課本上的例題進行教學,或許好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會很高,想當然效果不會太好。幸好我們鹿老師在備課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把學生的“過河乘船”改成“咱班學生坐汽車參觀動物園”,這樣一來,有好多學生因爲有親身體驗,所以學習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寬鬆,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着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爲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6

一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卷較好體現了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計十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本試卷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於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一、試卷成績分析

本班現有XX人,全部參加了考試,總分XX分,人平均XX分,優秀人數XX人,優秀率XX%,及格人數XX人,及格率XX%。

二、試卷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題學生基本沒有問題,有極少數學生因爲粗心出現錯誤。

第二題填一填,這裏又細分爲7道小題,問題主要出現在第1,5,7小題,主要是學生對概念理解不清,第6小題超出課本範圍。

第三題,第四題這類題,教師在課堂上反覆強調,反覆訓練,學生掌握得很好,正確率高,出現錯誤爲數不多。

第五題,第六題有些學生空間方位掌握較差出現錯誤較多。第七題,填一填畫一畫,大多是學生掌握較好,少數學生出現錯誤。第八題第九題學生做的很好,正確率在90XX以上。第十題,附加題,少數學生作對。

總之,從這張試卷看,我班的學生大都掌握了課本提出的要求。在學生的能力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的反思

1、對學生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過分關注對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2、課堂教學不夠紮實,個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好,當時應對其加以輔導。

3、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靈活性的思維有待於提高。

四、改進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利用課堂教學及課上練習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備好課準備,每一課都要做到“有備而來”。聯繫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水平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繫,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加強實踐活動,強化應用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是動手操作認真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

5、教學中重視知識理解與形成過程,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望。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7

伴隨着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誕生,新課程走進了學校,受到教師們的廣泛認同。打開新教材(《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氣息,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與靈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教師們普遍感到,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然而,當他們真正走進課堂才發現,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又跳不出舊的框框,感到很茫然、很苦惱;還有的教師認爲,現在都課改了,以前的方法都得換掉。面對這兩種現象,我們提出:教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理念的文本體現,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在遵循科學性、思想性的基礎上,較老教材更注重可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造性。新教材通過其題材選擇、結構編排等充分體現了最新的數學教育理念,同時又提示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怎樣去實踐《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很好地引領我們走進新課程。

在一年的實踐中,我們以鑽研教材爲切入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總結了教材的五大特點,也從中獲得了不少啓示。

一、題材源於生活──啓示之一:教學要基於學生的生活

信手翻開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題材都來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如第一冊中“比長短、高矮”,教材中出現的是幾個小朋友在桌上比自己的鉛筆、尺的長短,老師按小朋友的高矮來排隊,“第幾”中出現的是公園售票處的排隊場景,“9加幾”是以學校運動會的畫面切入;第二冊中,“位置”的教學選取的就是教室的場景,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中,主題圖提供了買氣球、套圈遊戲、捉迷藏、丟手絹等許多孩子們喜愛的遊戲場景,“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爲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書中大量的習題也是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如“快樂的星期天”(認識時間)、電影院找座位(位置)、郵遞員送信(位置)、作業評比(比多少應用題)、“小小商店”(數學實踐活動)、到商店購買學習用品等等。這樣的題材選擇體現了新課程提出的“有意義的數學應該是現實的”這一理念,同時也啓示我們: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我們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熟悉的例子現身說法,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爲進一步建構知識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第二冊“比多少”時,教材呈現了小雪、小磊、小華三人比紅花的場景,大興路小學的雷敏老師受到教材的啓發:咱們班不就有紅花榜嗎?一學期下來,人人都有紅花,何不就地取材,拿他們自己作例子來比較?雷老師經過前一天的摸底,瞭解到紅花最多的是15朵,最少的是2朵,正好符合例題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雷老師將學生楊鵬和章莉的名字搬上黑板比紅花,作爲例題進行教學,然後請同座的兩人比一比紅花數,再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紅花數。不言而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下課後都還在和同學比紅花,對“比多少”的知識不僅能很快地理解,還能正確地加以運用。所以,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孩子們的生活,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會使我們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解決問題──啓示之二: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

解決問題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圍繞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是人教版數學新教材的又一特點。

例如,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一課,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班級開聯歡會,桌上擺着一箱飲料和零星的幾瓶,“咱班有33人,這些飲料每人一瓶夠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個過程:

(1)從身邊的生活實例引出計算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描述上述情景,並提出問題;

(2)問題轉化爲計算24+9=?

(3)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小棒),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4)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計算方法);

(5)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做一做”中的三道題。

從上例中不難看出,教材提供鮮活生動的場景後,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爲學生創造探索數學知識的機會和條件,關注學生每一個新知識的獲取,在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不僅可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而且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給與足夠空間──啓示之三: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人教版新教材在編排時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操作實踐,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很多例題、“做一做”的插圖,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民主的學習氣氛。例如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這一單元提供的例題就是讓學生在小組中經歷拼、擺、剪的過程。教材提示要給學生分組準備一些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具,讓學生通過拼組活動,把一些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如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或三角形)等,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係。教材只給出了一種思路,而具體活動時學生有很大的空間,既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出沒學過的圖形。拼好後互相交流欣賞,讓學生感受幾何美、數學美,感受到圖形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再如“統計”這一單元,教材中的例題以統計學校花壇裏每種顏色的花的數量切入,統計學生喜愛什麼顏色,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麼水果,週日喜歡做什麼事情等,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統計。在這個過程中,有分工合作(如數據的收集),有自主探索(如選擇何種方式記錄),有動手實踐,有討論交流,學生不斷親歷、感受這些對於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學習方式。相對於獲得知識來講,這種學習方式的改善顯得更爲重要。教材內容的增減或許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讓我們通過每一節課的教學,使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纔是最根本的。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8

教學《2和5的倍數的特徵》,在學生從“百數表”中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5和2的倍數後,我讓學生觀察、歸納5的倍數有什麼共同點,並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很快發現“5的倍數是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

學生對於5的倍數特徵的清晰表達是不是表示經過不完全歸納的過程,他們就已經把結論內化成了自己的認識?爲了加深學生對結論的理解,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我情不自禁地追問道:“這只是從100以內數中發現的5的倍數特徵,是不是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都是5的倍數呢?”

這一追問猶如一顆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湖面,學生思維的漣漪盪漾開來。有的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探索本,急急忙忙算了起來。一個學生說:“我通過舉例的方法,295和380除以5沒有餘數,這兩個數都比100大的數,所以我認爲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舉兩個數就說明剛纔的發現適合所有的自然數,是不是太簡單啦?”這個學生的回答立刻引起了質疑,但也有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我們全班每人都任意舉幾個例子合在一起,如果個位上是0或5的自然數都是5 的倍數,不就能說明我們的發現是對的嗎?”就在他們繼續舉例計算的時候,一個學生悄悄地說:“正例是舉不盡的,但我舉不到反例,所以我認爲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這時,王曉濤卻大聲嚷嚷起來:“我找到讓你們相信的理由了。5的倍數是從5開始依次加5,個位上會出現0、5,0、5……只有0或5兩種情況,100以內是這樣,超過100也是這樣,所以我認爲所有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用學生都確認的加法的結果來理解5的倍數的特徵,這可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我不由自主帶頭把掌聲送給了他,也帶着全班學生一起用這方法推算了一次。就在大家還沉浸在王曉濤的想法中時,徐趙超漲紅了臉說:“一個無論多大的數除以5,除到十位上時餘數只能是1、2、3、4,這時把個位上的數移下來繼續除,如果個位上是0,那麼10、20、30、40除以5沒有餘數;如果個位上是5,那麼5、15、25、35、45除以5也沒有餘數。所以說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多麼靈動的想法和縝密的思維!全班學生再一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不完全歸納法是學生經常使用的探索數學結論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一般分爲三個環節,即猜測—驗證—得出結論。其中驗證環節最能體現一個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常常爲了追求所謂教學效率而對驗證環節進行簡單化處理,過早由猜測得到結論,造成部分學生對結論的道理認識膚淺,對結論的應用更多的是機械模仿。筆者認爲,學生建構一個新知具有一系列的過程,每一個過程的功能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上述教學過程中,後面兩個學生的想法已經從結論的本質去探尋結論的原因。也許有人認爲這樣的想法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要求太高了。我以爲,就算有部分學生聽不懂,但是否經歷這樣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不一樣的。只有在這樣充滿思辨的驗證過程中,充分暴露學生豐富的思維過程,數學學習對於人的思維發展的價值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9

數感的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爲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解釋。讓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堂,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深厚興趣。我們老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感。

一、發掘生活中的數感數學來源於生活,發掘學生生活中的數感十分重要。例如:在體育課上,參加跑步訓練,感受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的距離;到超級市場去看看、稱稱、掂掂各種蔬菜、水果、一分錢硬幣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1克的實際重量等等。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不僅可以獲得數感的啓蒙,還能培養學生的“親數學”行爲,對數學學習充滿樂趣。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又充滿着好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善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自己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比如: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中,在認識“1”時,先請學生說出現實生活中用“1”表達的事物。學生例舉出:1本書、1只小鳥、1棵樹、1根小棒、1個國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隨後引導學生數出幾粒葡萄是一串?幾根小棒是一捆?幫助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1個個體(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1個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1個國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1粒葡萄)。即而滲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就成功發掘出了學生在生活中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課堂中的數感在教學中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啓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鑑,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例如:在講“升和毫升”時,練習中要求學生會看刻度說出水的體積。圖示爲:一個量筒裝有1000毫升水,另一個量筒裝有2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學生看圖後想出了多種方法,有的說1升200毫升;有的說1200毫升;有的說1又1/5升。學生用多種方法表示同一個數量,通過討論判斷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說明同樣表示一幅圖中水的體積,可以用整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和分數表示。這樣學生就把分數、小數、整數之間建立起了聯繫,知道了能從多個方面理解一個數,豐富了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發展了數感。

三、發展比較中的數感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不僅是理解數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當於這樣的幾倍的認識,使數感得到發展。例如:在進行大數目估算的教學時,我請學生們試着估算一下一頁報紙上有多少個字?一摞紙有多少張?一把瓜子有多少顆?全校有多少名學生?體育館有多少個座位?全校學生人數與體育館座位數有什麼關係?學生在估算時很少有人會憑空估計,大多數學生都能自覺地把要估算的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數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數相當於一份的多少倍,用這種方法估算這些大數。當學生把一份的數量與大數進行比較時,觀察並感受到大數相當於小數的幾倍,體會了大數的多少,也瞭解了大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這樣的估算訓練中,估算能力逐漸提高,能夠見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數建立起聯繫,體會了數的大小、多少的實際意義,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因此,在學生對數有了初步的體驗時,通過比較纔會使學生加深對數的理解,體會到數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夠以小數感知大數,以及辨證地看待一個數,從而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發展。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數感,方法多樣,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盡的,一個成功的數學教師,必然是一個善於發現、敢於嘗試、勇於創新的人。小學生有較強的數感,會對小學生將來繼續學習數學有重要的意義,會使學生在數學王國中更有發展前景。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0

原人教社修訂版教材中,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特殊的修訂,其中,在每一個練習後面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選學題,是最醒目的一個處理方式之一。按照教學參考書的說明,編寫者、專家們的出發點是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希望在保證孩子們數學基礎之上,適當安排一些有利於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的練習,從而讓一些在平時學習中“吃不飽”的孩子有一個發展的機會。

面對教材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作爲一線的教師,只要是認真備課的老師,都能領會編寫者的意圖,都能把握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展開尺度,應該說根據教材的這種安排方式,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敢,也無法按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展開教學,原因很簡單,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不論你是公開反對,還是承認也好,仍然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爲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自然考試成爲學生之間競爭的唯一方式,同時,分數也成爲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體系,如何備考自然也就成了師生之間共同的話題了。

由於根據修訂後的教材要求,選學內容是不納入各種考試的範圍之內的,但作爲各級的出題者,往往在潛意識中都有一個想法,通過考試把學生考出個三六九等,把教師考出個三六九等,似乎不這樣出題,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不這樣出題,就無法體現考試的份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孩子了,同時也苦了老師,因爲,一份試卷要想考出個三六九等,必然會出現一些偏、難之題,而這些考題往往都與教材的選學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你試想如果孩子連書本上的選學題都不會做,再遇上試卷上的難題不就更不會做了嗎?爲此,老師對書本上的選學題不敢怠慢,每每遇到這樣的題會集中精力,一點一點帶學生攻關,雖然有一些孩子理解了,但更多的孩子卻越來越糊了,有些人甚至連基礎的東西都不會了,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正在這種錯誤的導向指引下,一點一點的消失,上數學課一步一步地成爲他們討厭的一件事。

面對當前課堂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這一現象,作爲一名一線的教師急在心裏,卻又無力迴天,因爲它的現狀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改變的。如果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按照這種考什麼,教什麼的導向走下去,必然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死衚衕,會把小學數學教育引向一條不歸路上。

因而,當前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改革過於以量化方式進行評價的教學評價方式,走出一條能夠真正地全面反映學生成長的評價之路,從而才能保證課程改革在教學各個環節的真實動作起來。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1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爲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2

人教版新教材與老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特別是留下了大量空白,由學生自由發揮。比如在計算法則的呈現這一塊,就不像老教材一樣,呈現完整的計算法則,過去教學時,爲了讓學生理解、識記,還曾花過不少時間讓學生去記憶,不過作用似乎不是很大。新教材上不再有完整的規律、法則什麼的,而是留下空間,讓學生自主總結。

在第一學段的教學中,每每碰到這樣的內容,因爲教材上沒有呈現完整的內容,所以只要求學生能大致表述出意思就行,至於完整的數學敘述方法我很少告訴學生,學生也少有機會能進行完整的敘述。

可本學期教學到四年級,第一個單元就出現了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如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大數的大小比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方法等。這些內容教材上雖然沒有完整的敘述,但在讀教材的過程中,我感覺這方面已經有所改變,儘管各種敘述還不完整,但已經開始出現通過小精靈的對話有所表示,這種表示比過去豐富了很多。教學中感覺到了教材上的些許變化,教學方式相應也要做些轉變:由過去不注重規律、法則的描述到開始逐步關注。可一旦把這一內容作爲一個要點以後,問題出現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畢竟荒廢了三年了,現在只能從頭開始訓練。爲了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歸納數學知識的能力,近一週的教學每每碰到這樣的內容,我都不放過一次機會,可效果非常不理想。就拿比較簡單的大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來說吧,按理說這個方法是比較容易總結出來的,可孩子們弄了半天,也只能說出大概的意思,要是放在以前,肯定就會到此爲此,可如今我只能代學生總結。這兩天我感覺到課上爲了能讓總結順利些,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不少的暗示,代替學生思考。總結的效果雖然有所改觀,但我又感覺到課堂上少了些什麼。

每次在碰到類似問題是我的心情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讓學生能有一個比較好的語言表述,即總結:另一方面,只要學生能自主掌握方法,至於如何表達,並不重要。其實這種矛盾的心情已經持續了三年,新教材淡化這方面的要求,按理說不需要照以前的方法,要學生進行專業描述,但如果這樣,我又感覺到學生的數學語言訓練會不到位,特別是組織數學語言的能力得不到訓練,這樣會不會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產生影響?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3

一、捆綁式比賽

我發現學生在習題課上的積極性沒有新課的積極性高,一到處理習題時,總有一小部分同學顯得懶惰,甚至是報着混的目的應付老師。有的學生只注意老師或其他同學的“研究成果”,把結果一抄,萬事大吉。老師檢查,也看不出什麼漏洞,老師就是拿這樣的孩子沒辦法。我只好採用捆綁式比賽方式:按照每個自然組進行比賽,如果哪個組有一位同學犯懶不寫字,就會影響到一個組的成績,根據整節課的總體表現,會給優勝小組在班級的評比欄中蓋上一朵小紅花。結果,爲了組內的榮譽,每個孩子都會很努力,如果誰偷懶,肯定會有周圍的同學埋怨他或是催促,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設立單項獎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知想過多少點子,用過多少招法了。我發現學生過一段時間就淡漠了,只好出新點子......

今天是習題課,我發現有的學生懶懶的打開練習本,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我想:不出新點子不行啊,於是在頭腦中快速搜索着辦法......接着我宣佈:同學們,我們在做題之前先聽老師宣佈一條比賽規定:我發現在課堂上有的同學積極思考,大膽回答問題,但也有個別同學思維懶惰,坐享其成。爲此,從今天起我們在數學課堂上設立單項獎。那就是哪個同學思路獨特,我們獎勵“創新獎”,哪個同學思維最快,最先說出解題思路,我們獎勵“速度獎”(臨時瞎編的名詞),哪個同學有進步,出乎老師的預料,我們獎勵“進步獎”(給後進生設立的)。每節課數量不限,希望大家努力爭取,每個人都有機會!下面請大家準備好自己練習本的最後一頁,得獎的同學把本子拿來後,老師寫上獲獎名稱,並加蓋班級的紅花印章。回家後家長簽字。結果,同學們各個找出自己的練習本,擺放到桌子上......

今天的課上得異常熱烈,一節課頒發了4、5個獎,真夠我這個頒獎者忙乎的了!下課了,一位平時不太注意聽課的學生端着自己的本子給我看:張老師,您看!我一節課得了2個獎章,一個速度獎,一個進步獎!我說,那你可真厲害,一定別忘了讓家長簽字呀,學生說:不會的!說着,笑眯眯的走了......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4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15

一、成功之處:

1、教學重基礎、全面反饋、再提高、再發現。

2、 貼近實際,專題教學,加強針對性訓練,開展專題教學方式,各個擊破的教學思路。

注重單元試卷、綜合試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把每一章節的知識聯繫在一起教學,加強知識的連貫性,調動學生的教學積極性,提高每節教學課的效果。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要靈活選擇時機進行專題測試,在專題測試試卷評析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本張試卷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一次書面自我評估。在查漏補缺之後,綜合各單元所反映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試卷反饋,即有的放矢的進行鍼對性補缺、定向教學,發現問題,再進行定向突破。訓練中必須要做到定時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統一,鼓勵學生爭取記錄好人手一冊“總教學錯題集”,靈活運用錯題集,經常翻閱分析,力爭錯誤不再重犯。集中補“缺陷”,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3、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教師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經過去僞存真,去表及裏的分析、歸納和整理,逐層讓學生這個主體去發現、提出新的問題,引導思考、探討、總結, 靈活運用,找到學生掌握的整體性和局部性的缺陷,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不足之處:

1、太相信學生,畢竟是學生自制力差沒督促和檢查錯題集中的體是否掌握。

2、沒有耐心忽視了一些學生。

3、總結的較少。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

多總結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嚴格要求,達到不失的分就不要失。錯題集要不定時抽查,讓他們自己自覺學會。對學生要耐心讓他們取長補短積極學習更上一層樓。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