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幼兒教師隨筆(15篇)

幼兒教師隨筆(15篇)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工作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隨筆(15篇)

幼兒教師隨筆1

xx是我們草莓三班個頭最高大的男孩,同時也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呢。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小動作,還總是不經意間去幹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常向老師告狀。記得有一次,他在音樂活動中和別的小朋友很開心的跳着舞,跳着跳着就把前面的小朋友碰了一下,倒在別的小朋友身上,一下摔了兩個,摔倒的孩子嚎啕大哭起來。xx這樣的行爲問題讓我們也頭疼,老師也多次對他進行溝通和教育,但都沒有好的效果。

xx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視、關愛,每天接送孩子時媽媽會主動問起寶貝在幼兒園的情況,討論孩子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媽媽告訴老師,孩子在家也比較好動,坐不住。他喜歡和兩個哥哥們一起玩耍,玩得開心時就會手舞足蹈打到人。因爲和哥哥在一起玩,哥哥也是小孩子,在正確的行爲交往上也缺乏認識,而xx小朋友也沒有正確的行爲規範意識,所以導致他在幼兒園就會發生類似的小插曲。但是幼兒園屬於是孩子的集體樂園,孩子們集體生活在一起,必須有一個較好的常規意識。

針對xx小朋友出現的問題,我也想了好多辦法。

首先要注意多給予他關愛與支持,還有包容。孩子是弱小的,須依附成人,成人對他們的熱愛和關懷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愛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儘管有時他會影響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但老師並沒有因他的“添亂”就歧視他,而是給予他更多的機會,使他逐步進行自制力的培養。

有一次孩子們進行區域的活動後,需要整理收拾區域內的玩具,xx卻把玩具扔在地上,不進行歸位放好。爲了使他能夠記得歸類,我就邀請一位小朋友與他一起揀,並督促把玩具整理好,整理好後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有意識的知道進行活動後,玩具都要歸類擺放,擺放好了還會得到老師的貼紙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約束和引導,他有了很大的改善,也能夠主動整理玩具,知道自己操作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有了一個良好的區域操作常規意識了。

他和小朋友的相處方面,老師也在時刻注意。每次活動時他有時會不經意就碰到了別的小朋友。因爲力氣大,別的孩子都以爲是xx在打人,搬着小椅子都不願意和他坐在一起。xx覺得有些委屈,這時老師告訴xx說:因爲你很強壯,你的力氣比較大,輕輕的碰到別的小朋友,小朋友都會感覺疼。如果以後你每次多注意點,這樣小朋友還是會喜歡你的。

其次,當幼兒發生過錯時,我們不能急於批評孩子。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個性特點選擇適應的教育方法,抓住有利的時機,使孩子真正地受到啓發和教育。而這樣的機會正好告訴xx要注意自己的行爲給別的小朋友造成的不良影響,讓他來認識自己平時的行爲,以及看清自己在同伴眼中的形象,這樣可能對幼兒觸動會更大,更具有教育意義。自從他經歷了這件事情,親身體會到平時對同伴不友好帶來的後果,而促使他主動進行自我調整,學習與同伴進行友好相處,現在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時都能相安無事,並且和其他的孩子也相處地很友好。

孩子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我們換一種眼光,就往往能獲得一份欣喜,老師多關注他的心理動向,及時地瞭解他的內心世界,以適宜的教育方法來教育他,就能避免侵犯行爲的發生;以表揚鼓勵爲主,一旦有略微的進步,就及時地激勵他,使其樹立起信心而朝着良性方向發展。

通過家長和我們多方面的引導與教育,xx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已習慣集體生活,聽老師口號有秩序的排隊;能獨立初步完成繪畫作品;活動時也沒有小朋友告狀了而且和小朋友一起玩相處很愉快。

有句話曾說,孩子是我們的縮影,你給他的是什麼教育,他就會給你什麼的表現。我們的愛心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我會把我們的愛心教育延續下來,讓每一個孩子充滿愛的感恩的情懷。

幼兒教師隨筆2

幼兒教師隨筆:每個孩子都是小老師

過去,我們每天的教學活動內容是通過寫在小黑板上或是以書面形式告訴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學的什麼,回到家再幫助幼兒進行回憶複習,這種狀況幼兒完全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幼兒始終處於被檢查的狀態。久而久之,讓幼兒感覺即使在幼兒園沒有學好也不要緊,回家家長還會幫我學的。這樣如果形成習慣,幼兒就會養成對學習持無所謂的態度。爲此,我們在工作中與家長共同研究了新的辦法:那就是啓發鼓勵孩子回到家裏當一名小老師,由孩子來向家長講解在幼兒園所學的東西,家長還可以故意提一些問題,來考驗孩子的反應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我們還通過讓幼兒討論: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小老師,把家長教會。孩子們通過討論,得出了當好合格老師,首先自己得先把要教給家長的知識學會,才能教會家長。

通過近三個學期的實驗,孩子們都有了進步,能回家當小老師的幼兒,由原來的不足五分之一,到現在有四分之三的幼兒都能回家把當天所學的知識教給家長。我們還對合格的小老師進行了表彰,強化了幼兒當一名小老師的願望。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原來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表現。促進了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1、提高了幼兒的自信心

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當孩子有了點滴的成績時,我們都給予表揚鼓勵,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讓他們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所以,孩子們在課堂上,敢於舉手,大膽發言,敢於講明自己的想法,即使講錯了,也要明明白白。回家把家長教會了,孩子們有了非常高的成就感。

2、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幼兒積極地回答問題和回家給家長上課,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幼兒剛開始時,回答問題語言不完整,經常是說一半,掉一半,語言表達不清楚。現在,由於每天回到家要給家長講在幼兒園學的東西,孩子們有了很多講話的機會,鍛鍊了幼兒的講話能力,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提高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我們的啓發引導,提高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幼兒知道要想回家教會家長,就要在幼兒園把該學的東西學會。所以,孩子們在學習時,都非常認真、自覺。課後,有的小朋友忘了,也能主動問問老師或是其他的小朋友,直到學會。還有的小朋友,把在家裏或者其它地方學到的東西帶到幼兒園來,教給小朋友。如:鑫鑫小朋友,把自己創造的“拍着籃球跳動,讓球從跨下跳到身後,然後轉身再接着拍球”的方法教給小朋友。又如在班裏的團體球操排練過程中,小朋友主動加入到動作的編排中來,主動展示自己創造的拍球花樣。

4、改善了家園之間的關係。

家園默契的配合,使孩子們有了很大的進步,有的家長反應,過去孩子回家很少說在幼兒園的情況,現在也能給我們說了,孩子的說話能力有明顯的進步。我們老師感覺到了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神,所以也加倍的工作,鑽研新的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與家長一起共同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幼兒教師隨筆3

“快看這是什麼?”“啊!你們看那是什麼?”孩子們一路上問這問那充滿了好奇。這是大一班的26名家長和21名小朋友高高興興地來到北京植物園秋遊。

現在班上的孩子們正在研究樹葉,他們希望研究更多的植物。所以他們選擇了去植物園。去植物園對孩子們有什麼意義。可以促進孩子們哪些發展成爲我們的思考點。我們研究後認爲要讓孩子們參與整個活動的過程,使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在去植物園之前我們首先幫助孩子們明確目的。

“我們爲什麼去植物園?”孩子們說:“我們要看樹木。”“我們要看樹的什麼?”“看樹葉。”“看樹葉有什麼用?”“看樹葉可以知道樹葉有什麼顏色。”“看樹葉從哪裏先掉下來。”“看什麼樹不掉葉子。”“看看有沒有奇形怪狀的樹葉。”“看看熱帶的樹葉什麼樣。”……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

然後,我們讓孩子們想一想怎麼去。

“我們邀請爸爸媽媽帶我們去。”“我們可以打車去。”“我們可以坐汽車去。”孩子們出主意。“怎麼邀請爸爸媽媽呢?”我問。“我給媽媽打一個電話,請她去。”“我回家跟爸爸說,請他陪我去。”“我爲爸爸媽媽畫一個請柬。”“我告訴媽媽我們爲什麼去植物園。她一聽覺得很好就陪我去了。”

我問孩子們:“我們在植物園會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怎麼解決?”

孩子們的計劃非常周密。“我們會口渴,我們要帶上水。”“我們要穿舒服的鞋。”“我們要帶上買車票的錢。”“我們出門不能忘帶鑰匙。”“我們要帶照相機,把看到的東西照下來。”爲了記住自己所說的。孩子們用簡單的符號記錄了自己的計劃,並分頭準備。

我們把準備的情況介紹給爸爸媽媽,他們也明確了秋遊的意義,他們回家又幫助孩子做好準備。

11月11日。天氣格外晴朗,微風吹在臉上很涼爽。秋天的植物園景色怡人,呈現了大自然奇妙的色彩。我們首先來到樹木演化展覽館。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講解下了解了樹木的演變過程,他們看到了樹木的化石、圖片等。

離開展覽館,我們一路走一路看。孩子們不停地問這問那。家長看了樹上的說明再講給孩子聽。這是白皮松。這是側柏……家長都說。我們也認識了許多樹。以前見過但不知道名字,現在知道了。

來到一片開闊的草地。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在大片鬆軟的草地上奔跑、翻滾……在這裏我們組織孩子們和家長玩“拔根”的遊戲。孩子們發現了“年輕的樹葉”容易斷。失去一部分水分的樹葉葉柄不易斷。我們還玩了親子游戲“捉樹葉”。孩子和爸爸媽媽在遊戲中感情更親近了。

我們要去熱帶展館參觀了,可是我們“迷了路”。我問孩子們怎麼辦?孩子們說:“找人問問吧。”“咱們看看路標吧。”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找到了路標,順着路標我們繼續前進,當發現熱帶展館的時候,孩子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高興,他們成功地找到了目標。

在熱帶展館裏,孩子們爲各種樹葉拍照。他們比較着熱帶樹木與展館外面樹木的異同。孩子們用手摸,用眼看,用鼻子聞,用嘴問。家長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一邊爲孩子們講解一邊交流着育兒經驗。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把採集的各種標本放在區域裏。孩子們時常去擺弄去回味。我們還創建了一面攝影作品牆,展示孩子們自己的攝影作品。家長們說:“我們平常帶孩子出去玩也沒這麼高興,什麼時候再組織外出我們一定還去。”

通過這次家園同遊,我們不僅爲孩子們的研究提供了機會,還爲孩子們創造了自己計劃,自己做事,自己總結的學習機會。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與同伴與成人交往。家長們在活動中與孩子與老師都增加了瞭解。增進了感情。

我們的秋遊不是昂貴的旅遊,不需要太多的花費。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們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讓他們透過第一手經驗的探討而成爲有關植物方面的“專家”。孩子們可以用各種方式整理、展示實地考察中所收集到的資料,這個過程會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所觀察事物的瞭解。

幼兒教師隨筆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主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這五大領域中,健康排在首位,可見健康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幼兒期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最爲迅速的時期,所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特別重要。衆所周知,體育活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體育活動中,幼兒是最真實的,最開心的,也是最享受的,同時它也是實現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並不是一種單一的體能訓練,它是一種綜合的遊戲實踐活動,所以通過體育活動對幼兒進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而體育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的最佳途徑。在體育活動中,我爲幼兒設計了克服不同困難的情境,因爲幼兒只有克服了一定的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了,付出了某種努力,具有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才能將體育活動進行下去。如大班“跳傘運動員”的活動中,我爲幼兒準備了許多椅子,讓幼兒分別從一個椅子高度、兩個椅子高度跳下,幼兒完成得都很好。但當搭至三個、四個椅子高度時,有的幼兒膽怯了,特別是小女孩。這時候,教師的鼓勵和信任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當一個孩子勇敢地跳下後,教師總會適時地翹起大拇指:“你真棒!”當孩子稍有猶疑,教師就會伸出雙手,做出安全保護的樣子,鼓勵孩子“你能行!”教師的鼓勵和保護讓幼兒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後,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個椅子的上面,無論教師如何鼓勵,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淚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她終於跳了下來。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她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她興奮的小臉上,可以看到克服困難爲她帶來了勇氣和樂趣。

二、促進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小孩子喜歡遊戲,但更喜歡遊戲的成功。這是因爲遊戲的成功一方面給幼兒帶來愉悅,另一方面還可以得到父母、教師、同伴的讚許。”《指南》中也指出,幼兒階段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如果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常常遭受失敗,那麼他們就會產生否定的“自我”傾向,表現爲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動消極、被動和退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因此,在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時,教師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爲上處處照顧每一位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對於那些活動能力差的幼兒,也要在言語上、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應輕易加以否定或批評。如在組織幼兒跳繩子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由於無法掌握動作要領,老是被繩子絆住,對跳繩失去了信心,對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跳了,對活動產生了排斥心理,當他們面對甩過來的繩子時,腳就不聽使喚,這時老師就用鼓勵的口吻說:“你行的,試試看好嗎?”,哪怕只跳過了一下,老師也要爲他加油:“真棒,再來一次。”“加油!加油!”這些幼兒在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影響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難心理,掌握了動作要領,也樹立了自信心。

三、促進幼兒思維靈敏性的發展

《指南》中要求幼兒“動作協調、靈敏”,因爲這樣的幼兒思維比較敏捷,並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快速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小班幼兒注意力不穩定,他們對單純的體育活動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良好的遊戲氛圍,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的角色推動活動的開展。如遊戲“小狗爬爬”,遊戲以小朋友扮演小狗去給好朋友送禮物這一流程作爲主線,在整個遊戲中,我們着重以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爲目標。因爲爬本身是一種單調,枯燥的運動,如果把爬變成爲一種愉快的運動,既有益於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又有利於幼兒思維的靈敏性的發展。首先,小狗爬時要根據老師發出的信號的變化,不斷變換爬的方式。如,小鼓節奏快,小狗要爬得快,小鼓節奏慢,小狗要爬得慢,有節奏地和着音樂的節拍爬,同時老師不時地變換方位,讓小狗朝指定目標爬行。這樣的一種遊戲方式既可以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又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做出快速思考和反應,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四、促進幼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指南》在目標中要求幼兒“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現代社會大多是核心家庭,獨生子女比較多,幼兒的玩伴特別少,很難有集體概念,而體育活動基本上是集體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接觸頻繁,協同活動多,可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集體概念的建立和發展。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體育遊戲來完成其教學任務的,體育遊戲有它特有的規則、情節,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性。爲了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通過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項活動。如在“送湯圓”的遊戲中,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每個人必須手拿勺子,上面放個“湯圓”(乒乓球),跨過“水溝”,鑽過“山洞”,走過“獨木橋”,將“湯圓”送到小白兔家裏,最後,比比哪一組送的“湯圓”最多就獲勝。通過這種合作的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如何協調配合完成任務,使幼兒知道,要取得遊戲的最後勝利,必須與同伴友好合作,互幫互助。因此,教師應多組織一些競賽性強,合作多的活動,有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在幼兒充滿競爭色彩和趣味的體育活動中,幼兒通過不斷的努力和鍛鍊,體驗成功與榮譽,形成活潑健康、自信樂觀、團結互助,勇於克服困難,勇於競爭的良好品質,促使幼兒成爲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幼兒教師隨筆5

十足,見狀,我趁機說“好呀,我們來比賽,看看誰的小手洗的又快又幹淨,而且沒有把水濺到小朋友身上,看看誰是第一。”“小手準備好,預備開始”話音剛落,一場別開生面的洗手比賽就開始了,小寶貝們安靜的站在水池旁邊,先溼手,打肥皂,認真的搓着小手,沒有了以往的吵吵鬧鬧,水花亂濺。不一會就聽見:“老師我的手洗好了,我是第一名。”“老師,你輸了,我先洗完了”“我是第一……”

吃過午飯後,孩子們還是念念不忘飯前的那場比賽,不停地問我:“老師,我們再來一場比賽好不好?”我高興的衝他們點點頭,心裏不由得高興,我知道,從今天開始我再也不用爲孩子們洗手而發愁了,在不用站在他們身邊嘮嘮叨叨的說個沒完。

通過此事讓我明白了,有時單純的說教對於孩子們來說並不一定適用,要投其所好,順應他們的意願,這比一百次的說教達到的效果要好的多。

幼兒教師隨筆6

薇薇是一個漂亮、聰慧,但卻內向的小姑娘,她不願意和老師多說話,更不願意和小夥伴們交往。家長爲此很着急。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微微特別愛美,尤其對自己的小辮更是呵護有加。好幾次我都看她悄悄走到辦公桌前,對着鏡子照一照她的辮子,臉上還會露出一縷難得的'一見的微笑。於是,我決定從她的辮子入手,一步一步地幫她克服交往障礙。

每天午睡後,我總會幫孩子們理一理頭髮,即便對男孩,我也會象徵性的梳兩下。小班幼兒特別渴望老師愛撫,他們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會因此而得到極大的滿足。這樣,給孩子梳頭就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

一天,我給薇薇梳了一個金魚辮,拿鏡子給她照了照,並請全班幼兒欣賞,小朋友們都誇薇薇的辮子真漂亮。第二天,薇薇的媽媽告訴我,薇薇昨天回家後可開心了,晚上睡覺都捨不得將辮子拆掉。我心中暗喜,於是便經常給她換個髮式,時而羊角辮、時而馬尾辮、時而麻花辮、時而盤花辮……總之,使用權盡了渾身解數。每天梳頭的時候薇薇的臉上總會泛着淡淡的笑容,此刻,我便適時的和她說說話,諸如你的頭花真漂亮,是誰買的呀,在家裏,誰幫你梳小辮呀。這時,薇薇總是很樂意回答。我知道,小策略開始生效了。隨着髮型的增多,我和薇薇之間的話題也不斷擴展,看得出,她越來越喜歡我了。偶爾她還會主動問我一些問題,或是說上一兩句悄悄話呢!漸漸地,薇薇變了,笑容越來越多,少了幾許沉默與膽怯,多了幾分活潑與自信。

下一個步驟就是鼓勵薇薇更好的與夥伴交往了。說來也巧,一天,我幫薇薇梳完小辮,她湊到我耳邊輕輕地說:“楊老師,讓我幫您梳梳頭吧!”我心中涌起一絲激動,把梳子遞給了她,可她卻搖了搖頭。只見她神祕地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把非常精製的摺疊式的小紅梳。“真漂亮!”我忍不住讚歎,薇薇會心一笑。於是,我坐到小椅子上,任由小梳子在髮梢滑過,我閉上眼睛享受着孩子們帶給我的融融愛意。梳完後,我略顯誇張的拿起鏡子,左照右照:“薇薇的手藝真不錯,楊老師的頭髮漂亮多了!你們想試試薇薇的手藝嗎?”孩子們受到了我的感染,也被那把小紅梳吸引了,爭先恐後地說:“薇薇,幫我梳梳吧!”薇薇高興得臉上泛着紅,但又似乎有點緊張,不時地看看小朋友,又看看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了。我微笑着衝她點點頭,並豎起大拇指:“你能行!”終於,薇薇走向了一個小朋友……不上會兒,小紅梳便“親”過了每個孩子的頭髮。我抓住機會,請大家談了談自己的感受。小朋友們由衷地向薇薇說了聲“謝謝”,薇薇的小臉樂開了花。從此,每天梳頭時,薇薇總會自告奮勇地替留短髮的小朋友梳頭。大家越來越喜歡薇薇了,薇薇也和大家越走越近了。再後來,薇薇將小紅梳放入了遊戲區的“理髮店”裏,和小朋友們一同體驗着遊戲的樂趣……

心靈的大門關得再緊,也會期待別人來叩擊,只是它很在意你的敲門方式。找對了方法,它會欣然敞開;反之,則會越關越緊。孩子的心靈是無暇的、稚嫩的,作爲老師,只要我們能做一個有心人,善於發現並迎合每一個孩子的喜好,選準切入點,就能順暢的步入孩子的心靈。

幼兒教師隨筆7

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學齡前的兒童更是通過遊戲進行大部分的學習活動。通過遊戲,不僅可以幫助兒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可以幫助兒童消除緊張的心裏和焦慮情緒,使其從遊戲中獲得歡喜,和愉悅的情感體驗,然而,好玩的天性也常常使得部分兒童在遊戲過程中出現諸如:捶桌子,扔玩具,攻擊同伴甚至大喊大叫的過激行爲。此時,成爲考驗幼兒老師教育智慧的一大難題。

對於那些在遊戲中屢次不聽話的孩子,如果常規的說理教育收不到實效的話,採取諸如暫停遊戲,隔離活動,“冷處理”等方法,可以對其產生一定的心裏效應。在美國,筆者曾目睹了小孩子在課堂遊戲中亂掉東西宣泄,結果被老師暫時隔離到一個獨立的房間,使其無法與其他小孩子進行正常的遊戲活動,暫時不論這種做法是否可取,但可以想象的是,那些被終止活動的兒童在心裏上肯定會在心裏上感到不適,因爲老師對其行爲做出了消極否定的反應。兒童在得到老師的負強化以後,如果得不到有效調適,可能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受阻的情緒。當兒童問“爲什麼不讓我玩時,這是引導兒童學習反思的一次機會。止時,老師應該向其解釋不讓繼續玩遊戲的原因,使之加深對他人心理的理解,從而使遊戲懲罰變得富有啓發意義和情感性。

筆者堅決反對那種只進行懲罰而又不給予兒童合理解釋的行爲。正是這種行爲,導致一部分人對遊戲懲罰教育產生了片面的認識。在這裏,我們有必要嚴格區分兩種不同性質的遊戲懲罰。第一種是缺乏理解情感的遊戲懲罰。如前所述,斷然採取懲罰方式卻不予以理解和安撫,實質上是對兒童的一種心裏傷害。第二種則是建立在理解情感基礎上的遊戲懲罰。它不僅是簡單地制止兒童某種的錯誤行爲,而是先留心觀察,瞭解其行爲背後到底是想要表達什麼,然後再引導兒童正確認識錯誤,進而改正其過失行爲。相比較而言,讓兒童在老師關切的目光下改正錯誤,遠比冷漠的眼神,尖刻的訓斥更要來得貼心,更溫暖,更能在孩子的心裏刻上上印記,也更富有人性的智慧光環。而真正能夠深入人心的懲罰教育,實質上也是一種春風化雨式的教育。

馬卡連柯指出“凡是必須使用懲罰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懲罰能夠獲益的地方,教師就應該使用懲罰。在必須使用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其實,這種現象在幼兒園普通都有。筆者認爲,幼兒教育中的遊戲懲罰是必要的,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

正如,由於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侷限性,他們對自身的行爲缺乏正確的判斷和有意識的控制,有時難免發生一些與教育者要求相違背的不良行爲。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適當的採取遊戲懲罰可以在遊戲中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爲。因爲,當自己的錯誤而受到了取消參與遊戲資格的懲罰,孩子的心裏上是很難受的,他們爲了避免再次受到懲罰,避免再次失去參與遊戲的機會,孩子們就會自覺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爲。其他的幼兒通過觀察就會明白,如果自己發生了不良行爲,那麼也會受到同樣的懲罰。爲了避免受到懲罰,幼兒就會自覺地避免那些不良的行爲的發生。因此,遊戲懲罰既能使犯錯的孩子受到教育,也能對其他的幼兒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即通過懲罰一個幼兒達到教育全體幼兒的目的。

再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個社會成員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學會自律,這樣才能適應社會,遊戲懲罰也可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幫助幼兒內化規則,學會控制自覺的行爲,從小樹立正確的紀律觀,道德觀和法律觀。

要想讓遊戲懲罰達到預期的目的,老師和幼兒應該一起制定遊戲規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做遊戲的主人,提升幼兒的責任感,從而減低幼兒違反遊戲規則現象的發生。我們還可以把一些破壞遊戲進行的不良行爲拿出來讓幼兒討論:怎樣做才能讓遊戲繼續進行?讓幼兒通過討論,加上老師適時的引導,得出遊戲的具體規則。通過師幼共同制定的遊戲規則,相信違反規則的現象將會大大減少。

老師也不能盲目地衝動地對幼兒進行遊戲懲罰,尤其是當我們面對一些膽小,內向而又缺乏自信的幼兒時,在他們無意中違反了遊戲規則以後,老師可以先拿出來讓幼兒進行討論,並引導大家一起幫助他進行遊戲,但如果是一些孩子出於好奇,調皮而故意干擾遊戲,老師也可以針對他的情況,讓全體幼兒一起進行討論,給他正確的引導,讓他先明白自己的行爲可能造成的後果,並再次給他嘗試的機會,如果他還是明知故犯,則可以暫時對他進行遊戲懲罰。

其實,懲罰的目的在於教育。“遊戲懲罰”可以讓孩子受到三種教育:一是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增強孩子的紀律觀念和紀律意識,讓他們學會自覺地學會控制好自己,敢於同錯誤思想和行爲作鬥爭,犯了錯誤就要敢於負責。二是在能力上,讓孩子明白這種錯誤行爲的危害性,提高其識別能力,獨立思考和自我調控能力。三是在認知上,讓孩子懂得錯誤行爲的危害,並知道這種行爲錯在哪裏,如何改正。“懲罰教育”達到了這些目標,就是有效教育,其使命也就完成了。然而,使用遊戲懲罰終究還是要講究

科學方法的。獎懲一種教育方法的兩個方面,兩者具有辯證關係。獎賞和懲罰本身不具有教育性,只有加限了某些條件後才成爲教育手段。濫用懲罰會給受罰者帶來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傷害,其負面作用可能會影響受罰者一生。筆者認爲,遊戲懲罰不能濫用,要講究科學的方法。

作爲正在成長的人,孩子總是渴望被激勵與讚美,更喜歡被肯定的感覺。因此,要強化幼兒的行爲,我們應在平時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懲罰。正如丘吉爾所指出:“你要別人具有怎麼樣優點,你就要怎樣去讚美他。”如果你期望孩子表現出你所要求的行爲,就要給以他充分的鼓勵,對其值得肯定的行爲給以應有的關注,然後把你滿意表達出來。

遺憾的是,在實際教育中,很多老師的表現正好相反,當孩子的表現符合要求時,老師不去關注,甚至是忽視,因爲他們覺得還孩子這樣是應該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卻會懲罰,其結果是好的行爲難以保持,不好的行爲,反而屢禁不止。認知行爲規律告訴我們,對於一種行爲,別人的關注就是一種強化,會提高這種行爲的重複可能性。所以,如果你不想去鼓勵不好的行爲,那就不要在上面花太多的時間,不用刻意去關注,讓它在談化中逐步消失

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運用充滿實踐智慧的“懲罰教育”去教育幼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教育效果。

幼兒教師隨筆8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我正帶領小朋友一齊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羣堆裏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爲進行教育。“剛纔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爲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爲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爲,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爲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裏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爲一種習慣心理,成爲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潛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爲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幼兒教師隨筆9

又到了我們的區域活動了,孩子們悠然而愜意的選擇着活動區,作爲老師的我們卻要拿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看家本領。你聽,又來了:“老師,子騫把我的彩筆扔地上了!”“老師,子騫又來搶我的積木!”我還沒有走到告狀小朋友的身邊,就聽到旁邊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澆油”。子涵說:“老師,子騫最討厭了,上次把我的排筆扔水槽裏了!”依宸說:“對,他最討厭,在院子玩時,他總是推我!”俊銘說:“他是壞孩子,我上次畫畫,他把我的畫紙畫的亂七八糟的!他真壞,我們不喜歡他!”

孩子們爭前恐後的歷數着子騫的種種“惡行”,雖然我們對子騫的調皮有目共睹,但聽到孩子們這樣異口同聲的說討厭,我還是頗爲吃驚。孩子們之間缺少寬容!區域活動結束時,我今天的小結就是:談談自己對同伴的認識。讓我震驚的卻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遊戲規則、挑食、打人、被老師批評等等,對同伴的優點卻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問:當孩子們滿腦子都是同伴的缺點時,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長此以往,如不及時糾正,只會助長孩子們只看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優點、搬弄是非的壞習慣。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而與同伴的時間則漸漸增強,幼兒時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兒之間缺乏寬容心,則會影響良好同伴關係的建立,幼兒之間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會認爲自己比別人高明,而被排擠的幼兒則會對指責自己的幼兒心懷怨恨,不利於幼兒社會關係的發展。

作爲我們老師更應該反思:怎樣向幼兒展示正確的處理方式,我們應儘量不使用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的語言,在幼兒對同伴產生無意傷害時,教師應儘量不表現出對過失方嚴厲的指責和批評,而是冷靜的引導幼兒複述事情的過程,找出告狀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解決的方法。

時代在變,終身學習是教育者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經之路,也是21世紀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的要求,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發展的要求。作爲新世紀教師的我們將在這條路上繼續披荊斬棘、過關斬將一路狂奔……

幼兒教師隨筆10

託班的幼兒都是2~3歲左右的孩子。剛進小託班時,我每天都是在手忙腳亂中度過的:這邊剛安慰好哭哭啼啼的孩子,那邊那個已經尿褲子了;前面的餵飯的勺子剛拿到手中,後面的已竟在你背後吐了起來;這頭剛拉開一對打架的幼兒,那頭的孩子臉上又多了兩排牙齒印。那些日子我真恨不得一個人掰几几個人來用,兩隻手根本不夠使喚,頓時覺得自己是那麼笨手笨腳。後來老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給我鼓勵與支持,在她們的幫助下我慢慢地領悟到很多竅門。

在接觸二期課改後,這才使我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對學前教育的一些片面認識和看法,使我認識到只有轉變學習方式才能真正地爲孩子提供、創設出發現、探究、學習的機會與空間。新課程中指出: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徵,而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需要之一則是學習的興趣。因此,遵循幼兒的興趣,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發展。而針對託班的幼兒,對於孩子的主動性我是這樣培養的。

幼兒教師隨筆11

春風送暖,桃李芳菲,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讓我們滿懷新的期待,帶着新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

也許,你曾擁有昨日的輝煌,但那屬於過去的甜蜜;也許,你曾遭遇過挫折,但誰沒有經歷過苦涉?不管怎樣,一切都已過去。新學期,我們要選擇奮起!追求的過程就是充實的過程,美麗的過程。只要有追求,只要拼搏奮起,理想就不會失落,生活就永遠令我們心中開闊!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讓我們抓住每一個今天,珍惜每一個小時,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執着,去開創一個幸福的未來,去描繪一個美麗的明天!

幼兒教師隨筆12

那天早上,我在教室裏上“吹牛大王”這節課,小朋友們各個都聽的很認真,聽故事的過程中更是笑得前仰後翻,看着他們這麼感興趣的樣子,我上的更帶勁了。

此後的好多天,只要一聽我要給他們講故事,小朋友提議最多的就是讓我再講一遍“吹牛大王”,甚至午睡時都經常要求我講。雖然聽了這麼多遍,可他們依然笑的那麼開心。於是我有了一個想法,讓他們用畫畫的形式把自己吹的牛記錄下來。

午睡醒了之後,我把下午的課改成了繪畫。開始我讓幼兒大膽的討論,自由的想象,要求他們儘量想得離奇、可笑、有趣些。小朋友們都說的很有趣,“有一天,我讓爸爸揹着小書包去幼兒園讀書,爸爸開心的答應了”,“有一次我走在馬路上看到了一個小仙女,她請我去吃肯德基了……”接下來我沒有進行過多的指導而是放手讓小朋友們去畫,有了前面的這些準備,小朋友們的思維變的更開闊了,畫出來的畫也很有想象力。小朋友們作畫時還常伴有自言自語,我也沒有指出這是錯誤或是不對的,讓他們更有發揮的餘地。整節課小朋友們都畫的很認真,很仔細,也達到了這節課的目標。放學時間到了,當小朋友們拿着自己畫的作品講給爸爸媽媽們聽時,看着他們那天真可愛的樣子,我也好開心!

幼兒教師隨筆13

幼兒教師隨筆:喜歡做“小老師”的孩子

周宇航是我們班的活躍分子,說他是活躍分子主要是上課的時候屁股老坐不到椅子上,老是翹來翹去的,下課也是動個不停,一點也沒有閒下來的時候。可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特別喜歡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喜歡老師叫他做“小老師”,每到我們要請哪個乖的小朋友做“小老師”的時候,周宇航就坐的非常好,把腦袋擡的高高的,小眼睛期盼的盯着你的眼睛,這個時候如果仔細看,還能看見周宇航眼睛裏閃閃的星光,讓你不請他也不行。

請到他做“小老師”時,他就非常高興,一個勁的對別的小朋友說:今天老師請我做小老師,請我做小老師。讓人忍俊不禁。

做“小老師”的時候,他也做的特別認真,別看他年紀小,在我們班級是很小的那種,可是做事情我們還是很放心的。不過,做小老師的時候很乖,但是一到沒請他做小老師的時候他的好動的個性就又出來了,上課又要晃來晃去,跟他說過好多遍,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老是動來動去,每次都記住了,可過一會就忘記了。真的得想個好辦法,改改他的這個習慣。

後來,我們想,既然他那麼喜歡做小老師,下次就跟他說如果表現好就請他做,表現不好就不請他做。剛開始,他在小椅子上動個不停的時候我們就提醒他,周宇航,如果上課不乖,坐的不好可就不請你做小老師咯。他沒聽進去,下課了,我們根據幼兒的表現請了一個表現很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師,沒請周宇航。這下,周宇航可不開心了,一個勁的問老師怎麼不請我呀。這個時候我們就跟他說“周宇航,你自己說說看上課表現的好不好,有沒有認真聽老師上課,回答問題呀?”周宇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第二次表現還是不太好,我們還是沒請他,這下週宇航知道我們是來真的了,表現的不好以後就真的不請他做小老師。他就跟我說:“老師,以後我上課認真聽,不亂動了,以後還請我做小老師好不好?”“好啊,如果周宇航以後上課能乖乖的,還請你做小老師。”

那次以後,我們明顯感覺到周宇航上課動來動去的時間少了,比以前好多了。爲了表揚他,下課後就請他做了“小老師”。周宇航咧開嘴開心的笑了。

幼兒教師隨筆14

教學,是師者和兒童一場又一場的相遇。我們都希翼在這場相遇中看到最好的兒童、最好的自己。通常,美好的相遇總是因熱情而起。

一次午飯後的散步,大二班的孩子在幼兒園圍牆邊的大樹上驚喜地發現了倒掛下來的南瓜。於是,關於南瓜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南瓜是從樹上長出來的嗎?”“我看到過的南瓜是大大的、金黃色的,這麼小這麼綠的也是南瓜嗎?”“它還會長大嗎?會長成南瓜媽媽嗎?”……A老師安靜地聽着孩子們如麻雀般的啾鳴,時不時地和孩子們好奇的目光對視。傍晚離園的時候,大家約定:明天每個人帶個南瓜來幼兒園。於是,第二天一場關於南瓜的學習自然生髮了。

有的孩子用各種量具測量南瓜圓圓的身體,選出班級的“南瓜大王”:有的孩子對形狀長得像葫蘆的南瓜產生了“到底是不是南瓜”的疑問;有的孩子發現不管南瓜外皮是黃的還是綠的,裏面的瓜肉都是黃色的。有一組孩子對南瓜肚子裏的瓜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相互較着勁看誰先數清。數來又數去,37、38、50……越數越迷糊。

一直沒有“動作”的A老師開始行動了。她找來一疊一次性紙杯,在紙杯上寫上“10”。“孩子們,南瓜子太多,我們數起來有困難,請紙杯幫幫我們。猜猜這裏的10表示什麼?”一個聰明的孩子馬上猜到了:“每個紙杯裏放10粒瓜子,我們再10、20、30這樣數,就不會錯了。”於是,在紙杯的幫助下,孩子們最終數清楚了瓜子有一百多粒。

應該說,這是一位富有熱情的老師。她在一旁靜靜傾聽了孩子們關於南瓜的談論,她和孩子們約定一起帶南瓜來幼兒園探究,她敏感地意識到數清一百多粒瓜子對孩子是有挑戰性的,所以她決定“適時”幫助孩子……也許,她相信,在事件與經驗、問題與智慧之間,自己是最好的聯結者和催化者。然而,A老師的熱情真的轉化成兒童的發展了嗎?當她興致勃勃找來一疊紙杯的時候,她也許沒有意識到孩子原本如流水般流暢的學習過程被阻遏了:老師要的還是孩子能夠數對瓜子的那個結果,這個結果也許還讓她產生“自豪”:“瞧,在我的正確導引下,孩子們又學會了新的本領。”可是,這真的是兒童學習的全部嗎?

一位真正專業的師者,不僅要有教學的熱情,更要有教學的智慧。

如果可以重來,我們看到的數瓜子或許可以是這樣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這些方法或許是好的,或許是不太好的;有時我模仿你,有時我懷疑你;有數得清的,有數不清的。大家還可能會聚在一起繼續討論甚至比較彼此的方法,然後再分別試一試……

人們常說美麗的風景永遠在路上,學習亦是如此。學習的結果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尋找結果的路上孩子們所經歷的學習:觀察、分析、模仿、創造、懷疑、假設……孩子在學習歷程中擁有了它們,不就擁有了有質量的學習嗎?

那兩天我注意到,大三班孩子們的另一個“瓜瓜行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着。那天自由活動時間,一個孩子高聲叫起來:“苦瓜爛了,苦瓜爛了!”B老師好奇着孩子們的好奇:“真奇怪呀,只有苦瓜爛了。”寥寥數語點燃了孩子們進一步探究的熱情:“老師,我們覺得瓜都會爛的。我們想做個調查,看哪種瓜先爛,哪種瓜最後爛。”於是,關於瓜的腐爛時間調查開始了。

可能是天氣比較熱,第二天,又一個苦瓜爛了;第三天,黃瓜的一側發黑了;第五天,切開的南瓜也開始腐爛了,但沒切開的南瓜安然無恙。隨着探究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嘗試着對這些現象作出解釋。“我覺得瓜的腐爛和它身體裏的水分多少有關係。”“我覺得和瓜皮的厚薄有關係,瓜皮厚的不太容易爛。”“我覺得和空氣有關係,你看,切下來的半個的南瓜爛了,但沒切開的整個的南瓜卻沒有爛。”B老師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她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發現和解釋記錄下來,並進一步啓發孩子:“有什麼辦法可以證明你的觀點是對的?我們能試着延緩瓜瓜的腐爛速度嗎?”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每一個孩子都嘗試開展了“瓜瓜保鮮”實驗,他們努力建立假設,尋找材料,和同伴討論,自然形成了若干個實驗小組。有的決定把瓜存放到冰箱裏去,有的決定把瓜用保鮮膜包起來,有的說要把瓜浸泡到水裏去,還有的說要把瓜埋在泥土或沙堆中去。各小組還就實驗規則達成一致:爲了公平,要用同一種瓜,約定好時間同時開始實驗。最後,實驗證明埋在沙堆裏的瓜保鮮效果最好,用孩子們的話說是“因爲沙子把空氣隔離了”。在這一段學習旅程中,孩子們爲自己像個真正的科學家而感到極大的滿足。

細細品味後一個兒童的學習過程,B老師的存在感似乎並不明顯。我發現,更多的時候,她也像孩子一樣,好奇、驚訝、欣喜。但在某個恰當的時刻,她會用提問的方式爲孩子們的深入探究提供支架。她不急,也不教,但她時刻關注着孩子們能否從一個個現象、一次次談論中自主建構有價值的學習經驗。

也許,孩子們對於瓜的腐爛、保鮮等問題的解釋並不那麼準確,但是孩子們能時時發現身旁值得探究的問題,樂於觀察,樂於嘗試建立自己的假設,乃至積極尋找實驗材料印證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學習對於兒童來說不是更有價值嗎? 教學,可以相遇相生,從而渾然天成;師者,可以舉重若輕,從而云淡風輕。在這一切的背後,有一個關乎怎樣發現、理解、發展兒童的哲理世界。

我們和兒童相遇,是彼此點燃.彼此照亮。我們和兒童相生,是彼此喚醒,彼此促發。師者最美的芳華,終因相遇而散發出智慧的光芒!

幼兒教師隨筆15

歡歡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我發現他的小手特別靈巧,他畫的畫特別有創意,做的手工作品即精緻又漂亮,學習摺紙一學就會,而且折得很好。可是這是個不愛運動的孩子,這很令我頭疼。

愛玩、好動這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玩玩具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可是歡歡就沒有這種天性。在幼兒園裏,爲了讓孩子們多運動,我們爲每個孩子準備了沙包、皮球、跳繩、呼啦圈、拉力球、高蹺、皮筋等等。孩子們每天到園後,隨手就會拿起自己喜歡的玩具來玩。可是我發現歡歡對這些玩具一點也不感興趣,他總是站在院子裏一動不動,從來不主動拿玩具玩。有時我把玩具放到他手裏,不管我怎麼啓發引導,他站在那裏始終不動。

我決定想個辦法讓他動起來。在活動室裏,我設計了一個版面:爭做戶外活動小明星。我讓孩子們比一比誰得到的紅星多。第一天玩皮球,我讓孩子們比賽,在5分鐘內拍到10個就能得到一顆小紅星。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小紅星,只有歡歡沒有拍皮球,所以他沒有得到小紅星。孩子們都很高興,只有歡歡紅了臉。第二天,玩呼啦圈,在玩之前,我告訴孩子們,誰學會了在腰上轉圈,誰就會得到小紅星。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歡歡開始轉圈了,他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小紅星,他看着小紅星高興地笑了。

從此以後,歡歡開始運動了。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我們應該找到最恰當的方法,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