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

來源:時尚冬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 猴子是非常聰明的,和猿猴的智能行爲發達有關係,猴子棲身、行動需要較大的靈活性,而且猴子的大腦非常的發達,所以就會導致一些猴子出現自私的行爲。以下分享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1

生物界的猴子爲什麼會有自私?

科學家揭示:爲什麼猴子選擇獨自喝酒

慷慨和自私的生物學根源長期吸引着神經科學家。作爲社交動物,靈長類動物依靠合作。然而,在稀缺或尋求地位的時候,自私往往勝出。

耶魯大學於2月24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個答案可能是在兩個特定大腦區域之間複雜而有節奏的神經元舞蹈中找到的。

對人類的全球成像研究表明,許多大腦區域似乎參與了共享決策。耶魯大學的史蒂夫·張(Steve Chang)及其同事決定集中精力研究猴子的兩個特定大腦區域之間的神經元活動,從而決定是否與另一隻猴子共享果汁。

在一種情況下,猴子可以決定給同伴喝一杯或扔掉。在替代方案中,他們可以單獨喝果汁或與另一隻猴子同時喝一杯。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

事實證明,猴子喜歡單獨喝酒。但是,如果替代方法是將飲料倒入垃圾桶,他們寧願給另一隻猴子喝些果汁。

在這兩種情況下,研究人員都發現杏仁核(大腦的一個相對原始的區域)與額額內側皮層(這種區域產生了更多的深思熟慮)之間的神經元活動相互作用的獨特模式。當猴子大方或親社會時,這些大腦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高度同步的,並且以相同的速率發生。當他們反社會時,這種同步性被明顯地壓制了。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利用互動的同步性差異來預測猴子做出了什麼決定:他們只需要查看神經元數據即可。

《自然神經科學》論文的資深作者,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副教授張說:“我們發現了神經同步的獨特特徵,可以反映是做出親社會決策還是反社會決策。”

他和他的團隊在決策過程中還發現了大腦的其他關鍵區別特徵。例如,當動物處於親社會狀態時,神經元相互作用以一種頻率傳播,而反社會時則以另一種頻率傳播。頻率由神經元觸發的大腦區域決定。

張說:“我們都知道慷慨程度存在個體差異。”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2

各國猴子行兇,自私的行爲

最早發生猴子傷人事件的是非洲的坦桑尼亞,當時一名男嬰正在家裏的搖籃上喝奶,家長在屋裏做家務。由於房屋比較破舊,一隻猴子很輕易地從大門口闖了進來,隨後便搶走了男嬰,導致其頭部和頸部重傷,最後不治身亡。

隨後是在7月8日到18日,發生在日本的“連續傷人事件”。據當地報道,一隻身高約有半米的獼猴,在這10天時間裏,多次“破門而入”,據統計這隻猴子已經連續傷害17名小孩和老人。

這隻猴子非常狡猾,它經常從當地人家的門窗入室,即使家裏的門窗緊閉,也能夠衝破紗窗。

“我當時在家裏打掃衛生,突然聽到臥室裏孩子的哭聲,就趕緊跑了過去。然後就看到它抓着孩子的腿,似乎想要拖走他。幸虧它害怕大人,一下子就被嚇跑了,不然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即使如此,被救下的孩子也依然遭到了嚴重的傷害。這位家庭主婦看了一下臥室的情況,發現紗窗並沒有破損的情況,而是被猴子推開的,可見這隻猴子是既聰明又兇狠。

目前,爲了抓住這隻“高智商”的“連環傷人犯”,當地出動了許多警力,主要是在各處接檔進行走訪宣傳,派發“警惕猴子”的傳單。然後巡邏隊也在連日巡視和佈設陷阱。不知道這隻猴子是不是意識到了危險,到現在也沒有被捉拿歸案。爲了安撫受傷的民衆,政府除了繼續加強巡查以外,只能是選擇多付一些賠償金。

而印度猴子則更加兇殘,7月15日,印度北方邦一羣猴子闖入烏帕代耶夫妻的家中,它們根本不害怕大人,反而追着大人打。爲了保護4個月大的孩子,烏帕代耶趕緊抱着孩子開始逃跑,結果在樓梯間摔倒鬆了手,猴子們很快便搶走了男嬰。不幸的是,孩子被這羣猴子帶到3樓摔了下來,當場死亡。

“猩球崛起”的背後

這羣猴子怎麼接二連三地開始襲擊人類了?難道它們也被這40℃的高溫熱得無處躲避,心煩意亂之下,纔開始攻擊人類嗎?

其實猴子頻繁傷人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猴子和人的`距離太近了,而且猴子還不夠聰明。爲什麼這麼說呢?

據科學家研究認爲,一隻成年猴子的智力水平大概只有人類的3-4歲,即使是最聰明的猴子智商也不會超過人類的10歲。因此,當猴子與人類進行過多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多矛盾,比如爭搶食物和水源,爭奪領地等等。或許人類沒有意識到猴子們的攻擊性,但是它們其實已經生氣了。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 第2張

智力不足的猴子在面對矛盾的時候,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就會開始蠻不講理地生氣和攻擊人類。加上它們身體比較矮小,因此很少攻擊成年人,只會盯着孩子和老人。

另一方面,猴子又足夠聰明。和貓狗不同,它們具有很多動物所沒有的獨立意識。

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鏡子實驗”,他通過讓各類動物照鏡子,來觀察它們能不能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第一個實驗對象是大猩猩,它也是第一個通過實驗的動物。在初次照鏡子時,黑猩猩暴躁難安,甚至對鏡子大打出手。後來工作人員給猩猩打了一劑鎮定劑,並在它的眉毛上抹了一道鮮豔的塗料。結果,猩猩果然對照着鏡子在觸摸自己的眉毛。

因此,擁有自我意識的獼猴,其實也更加自私自利,一言不合就會讓野蠻的天性佔據上風,從而毫無顧忌地攻擊人類。

理論上說猩猩比猴子更聰明,所以猴子在生氣的情況下很難冷靜下來,有時候只是靠着天性和本能在行兇傷人。

對此,科學家的解釋是,人類,大多數哺乳動物和一些低等動物之間的大腦存在明顯區別。人類具有複雜的大腦新皮質層,可以進行更加複雜的思考,學習禮儀,創造語言和文明,從而規範自己的言行。

但是多數聰明的哺乳動物沒有大腦新皮質層,只有神經基質,這讓它們能夠感受到親情和仇恨,只不過沒有人類的領悟深刻罷了。

記仇的猴子

當然,即使只能夠淺顯地領悟到親情和復仇地意識,也足夠讓它們形成巨大地威脅了。比如,在2021年12月,發生在印度的“猴狗大戰”,就是因此爆發的。

事件的起因是,一隻母猴帶着它的幼崽進村找吃的,然後被村裏的一羣狗發現,它們開始追擊母猴和小猴子,結果因爲小猴子腳力不行,被這羣狗逮住並咬死了,母猴在旁邊目睹了小猴子被狗咬死的全過程,但因爲勢單力薄,一隻母猴根本都不過一羣強壯的狗,隨後母猴便逃走了。

儘管知道猴子是聰明的靈長類動物,但大家怎麼也沒想到它們能夠這麼聰明。就在母猴的幼崽在被狗咬死後的半個月後,這隻猴子就懷抱着一隻小狗崽,腳步穩健地來到了一處房頂上,毫不猶豫地將狗崽狠狠地摔了下去。

按理來說,一報還一報,到這裏大仇得報也該停手了吧。結果這場“猴子報復狗羣”的大戰卻愈演愈烈。一羣猴子在猴王的集結下有組織、有紀律地對村子裏的其他小狗崽進行了報復,據統計,在一個月的報復大戰中,猴羣摔死的小狗崽多大250只。

此時大狗們也被激怒了,它們展開了與猴羣的大戰,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美猴王大戰哮天犬”。接着入場的是人類,雖然印度人普遍信仰猴神,但是他們更加難以接受猴子殺死這麼多狗崽的報復行爲,於是大人們開始幫助狗子驅趕猴羣。

可是由於印度有不能傷害猴子的法規,所以沒有人下死手,這讓欺軟怕硬的猴子們更加囂張了。他們不僅拿石頭砸大人,還會偷襲老人,並且在孩子們上學的必經之路上埋伏,襲擊弱小的孩子。

在我國,猴子雖然沒有像日本和印度那樣囂張地入室傷人,但在峨眉山等景區的猴子傷人事件也時有發生。人和猴子之間到底該如何相處,的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如今在日本有超過10萬隻野生獼猴,它們偶爾會闖入城鎮居民區。而在印度,猴子們更是在各大城市中和人類同吃同住,每年傷人的事件何止上千。只能說,保護動物確實是人類的責任,但是不能本末倒置。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3

科普:猴子也討厭自私者 會躲避顯得自私的一方

日本京都大學6日宣佈,研究人員發現,與人類親緣關係比較遠的捲尾猴,在看到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方交際行爲時,會討厭並躲避顯得很自私的一方。這是人們首次發現人類之外的動物也有從感情角度評估其他同類的能力。

捲尾猴早在3500多萬年前就與人類的祖先分道揚鑣,如今它們的身高約40釐米,生活在南美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捲尾猴會積極給同類提供食物,如果猴子A幫助了猴子B,後者就會用好吃的食物作爲回報,從而建立起寬容的合作型社會。與靈長類動物中的黑猩猩一樣,捲尾猴也會使用工具,能夠用石塊砸開椰子。它們的手很靈巧,表情也很豐富。

猴子爲什麼這麼自私 第3張

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英國斯特林大學的同行合作開展實驗。他們在英國《自然通訊》期刊的網站上報告說,在第一個實驗中,兩名工作人員分別以演員A和演員B的身份出現,演員A請演員B幫自己從帶蓋子的容器裏取出玩具,演員B可能跟他合作,也可能置之不理。

在第二個實驗中,演員A和演員B表演互相交換球,演員B可能會一直交換,也可能會在收到球后拒絕交出。表演後,演員A和演員B手拿食物,吸引7只捲尾猴前來取食。

結果顯示,如果演員B向演員A提供合作,捲尾猴從兩人手中取食物的機率幾乎相等,看不出它們對誰更有好感。但如果演員B拒絕向演員A提供合作,捲尾猴就會經常躲避演員B提供的食物。研究小組認爲,這是由於捲尾猴看到表演後討厭不愛合作的人,而表現出厭惡自私者的傾向。

參與研究的藤田和生說:“猴子無論吃誰手中的食物都沒有什麼損失,因此與理性相比,感性評估發揮了作用。這與孩子發育階段表現出的厭惡情緒是相似的

時尚動態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視電影
音樂資訊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