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膽小的原因與克服

孩子膽小的原因與克服

來源:時尚冬    閱讀: 8.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膽小的原因與克服,孩子是上天的饋贈,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成長問題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以下是孩子膽小的原因與克服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孩子膽小的原因與克服

孩子膽小的原因與克服1

孩子膽小怯濡,是非常令父母頭痛的事。常見的現象主要有:害怕黑暗,害怕小動物,甚至聽到故事裏的狼,也會嚇成一團,不能獨立地去適應環境,凡事都要父母代勞或陪伴;白卑感太強,沒有勇氣與小朋友一起玩耍,對外界的任何事情都缺乏參與意識。

孩子怕動物,多是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造成的。有些父母爲了達到使孩子聽話的目的,往往經常用“不要到外面去,那裏有大灰狼”等來嚇唬孩子。孩子可能還不明白狼是危險的,但他們都清楚地感受到威脅聲調中的危險信號,長此以往,必然會引起孩子自然的恐懼反應。

有些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用“把你喂狗得了”,“看狼不吃了你”等語言威脅孩子。更有甚者,扒着眼睛,伸出舌頭,作出一幅怪樣子喊着:“妖怪,吃人的妖怪來了!”孩子是十分信賴大人的,尤其是父母的話,聽到大人說可怕,自然會在幼小的心靈裏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讓孩子不怕動物,關鍵是要從父母做起,不給孩子講驚險的故事,不要隨便嚇唬孩子。發現孩子害怕動物後,最好利用多種遊戲,溫和地、耐心地進行引導。多讓孩子接近動物,慢慢消除孩子的恐俱心理。讓孩子多同喜歡動物的小夥伴一起玩耍。時間長了,孩子見到別的小朋友不怕動物,自然也就對動物消除了戒備心理。切不可用“膽小鬼”、“沒出息”等語言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要多用“沒關係”、“勇敢些”等話語去鼓勵孩子。

不能獨立地去適應周圍環境的孩子,往往是由家庭溺愛造成的。這種過分的保護,使孩子喪失了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當他們走出家庭,步入社會後,必將無法承受外界那種緊張氣氛的壓力,而變得畏首畏尾,膽小怯懦,凡事都需要有成人陪伴,不敢獨立活動。

對於這樣的孩子,必須注意培養他的獨立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父母外,其他人應盡雖少伸手幫助孩子做這幹那,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在一定條件下,無論孩子怎樣乞求,也要穩住勁兒,不伸手幫助孩子。這樣就可以很快提高孩子的自治能力。

其次,對孩子的某一個行爲,家裏人不要七嘴八舌,有的批評,有的表揚,有的反對,有的支持。這樣會模糊孩子的是非界限,喪失行動的信心和勇氣。要使孩子朝氣蓬勃,無所畏懼,全家人就應該以母親爲主,口徑一致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再是,要儘量避免訓斥、喇笑孩子還比較幼稚的行動,放手讓孩子去玩鬧,忌用“笨蛋”、“這樣下去能學好嗎”之類的語言刺激孩子。

沒有勇氣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多是因爲身體有某種缺陷,或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別人,從而感到自卑,變的畏首畏尾。對於這樣的孩子,要及早找出原囚,對症下藥。例如,對那些山於弱智而自卑的孩子,要幫助他們揚一長避短,多鼓勵,少批評;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白卑的孩子,要教育他們懂得人生的價位,並非金錢所決定,鼓勵他們自憤、自強自勉;對休弱多病的孩子,則要請教醫生。經常讓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玩。並改善生活條件,使其增強體質,適應外界環境。

孩子膽小的原因與克服2

孩子膽小怎麼幫助克服?有些恐懼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被“嚇”出來的。想一想,很多膽小的孩子,會不會就是因爲總被“恐嚇”呢?

對孩子的膽小有正確的認識

孩子膽小往往是因爲懼怕失敗

譬如不敢爬到高處,不敢玩太複雜的遊戲,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等等,是因爲怕摔倒,怕不能完成任務,怕被陌生人拒絕。

而懼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在他眼裏,他所面對的那件事,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能力。他已經判定自己很可能失敗,而失敗的結果會很痛苦,因而最好的策略便是逃避和退縮。

如果實際情況確實如此,膽小倒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爲退縮可以避免受傷,恐懼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懼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低估自己,高估困難

新生兒會害怕某些聲音;6個多月的嬰兒會對陌生人、高度產生恐懼;再大一點的寶寶會對與母親分離產生恐懼;到了兩歲,孩子們恐懼的事物更加五花八門。

當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事物,或者新的挑戰的時候,孩子們往往不瞭解這些東西會帶來什麼影響,不明白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面對或者挑戰這些東西,往往就會表現出“膽小”“害怕”。

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

1.過度保護

我見過一些老人,對孩子保護的滴水不漏,但凡孩子有一丁點“危險”的舉動,就趕忙制止:

孩子剛拿起個杯子,就搶過來說:“別動,摔了扎手手。”;

孩子剛抓個拖把,又說:“哎呀呀,快放下,髒死了。”;

有時孩子跑的遠了那麼一丟丟,又在大驚小怪的嚷嚷:“再亂跑,一會就被壞人抓走了。”

......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危險,而不敢去嘗試和探索,變得“膽小”起來。保護孩子是沒有錯,但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也不可能保證他們一輩子都不受傷害啊。

其實,只要保證在一定的安全範圍內,該放手就放手吧,沒有不摔跤就能學會走路的孩子,成長都是磕磕絆絆的,不要再以愛之名去限制他們對世界的探索,害了孩子而不自知了。

2.恐嚇孩子

有些看起來簡單有效的管教方法,也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從而表現爲膽小。

譬如,有些家長爲了讓孩子聽話,常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或製造恐怖氣氛把孩子鎮住,比如“還不睡覺?!大灰狼來了!”“再哭,讓醫生給你打針!”“再不乖,我不要你了!”諸如此類的,以爲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結果卻適得其反。有的人,一輩子都怕進醫院,和小時候心靈蒙受的陰影不無關係。

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辦法

1.不給孩子貼標籤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給孩子貼過“膽小”、“挑食”、“不愛說話”等標籤,並在孩子面前重複的唸叨?

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有多嚴重麼?這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認知,認爲自己就是那樣的孩子,從而向着“標籤”的方向發展,最後呢,就真的變成了那個樣子。

說來也是挺神奇的,我小時候本來挺愛吃麪條的,結果有次不小心嗆着了,姥姥就說:“這孩子,不會吃麪條”,每次要做麪條的時候,姥姥都說:“別做了,靜靜容易嗆”。

後來,我自己也開始害怕吃麪條了,偶爾吃一次都會萬分小心,結果卻幾乎每次都被嗆到,好像真的就不會吃了……

可能,就是這麼偶爾的一次事件,但孩子卻會因爲你無心的一個定義,而真的變得“膽小”、“馬虎”、“不聽話”、“不愛吃麪條”起來……

所以,不要再亂給孩子貼標籤啦,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圍了個框框,會限制、誤導孩子的發展方向,而這些,都不是我們想看到吧?

2.不對孩子有過高要求、太多約束

父母在幫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言行時,不要強迫孩子,更不要批評和否定孩子,而應該鼓勵和及時稱讚孩子微小的進步。

父母一定要謹慎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失望的情緒。孩子的自我評價主要來自父母,父母認爲孩子行,孩子就認爲自己行;父母否定孩子,孩子也會否定自己。

父母要積極給孩子提供有較多遊戲夥伴的機會。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要讓孩子在開心玩樂中學會與人打交道,首先要學會與同齡的小朋友打交道。

3.正確引導孩子認識事物

第一道閃電、第一束火苗,讓人類進步的許多事情,其實都是由恐懼開始的。而戰勝恐懼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研究、探索與瞭解,把未知變已知。

比如說因爲孩子們的聽覺都非常敏感,所以他們天生都害怕巨大的奇怪的聲音。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