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來源:時尚冬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親的任務則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困難,下面是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的內容!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1

  一位母親這樣描述丈夫與兒子的關係:

有時,我覺得丈夫與兒子之間的關係像一個謎,他們總是扭在一起打打鬧鬧、你追我趕、互相撓癢癢。他們之間打鬧的性質與我和兒子之間完全不同。我覺得他們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語言。

例如,當丈夫與兒子打鬧之後,他們會一同躺在牀上,摸摸對方的肚子,然後安靜地休息一會兒。但一旦他們其中一個人有了小動作,另外一個人就會馬上進入警覺狀態,就好像他們心有靈犀一般。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母愛給男孩滿足感父愛給男孩方向感

父親和兒子之間確實有一種屬於父與子之間的語言。他們在一起可以不分長幼地打鬧、可以不斷觸碰對方的身體……行爲學家表示,父與子在打鬧中所進行的身體之間的接觸是父子之間所進行的一種深層次的溝通。正是由於這種深層次溝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將要成長爲像父親那樣的男人。在父親身上,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未來,他們會自覺地以父親爲榜樣。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接觸不到父親,或者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迷失方向。例如,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另外,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愛的情況下,很多小男孩爲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爲,如撒謊、偷盜、打架等,來吸引父親的眼球。當然,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以贏得父親的關注。

男孩是需要父親的,他們需要從父親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們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爲來使自己成長爲男子漢。所以,爲了男孩的健康成長,父親千萬不要以“工作忙”爲理由而忽視了兒子。

父親的行爲、語言以及思想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着男孩,但並不是所有的父親都能成功地承擔“兒子榜樣”這一角色。很多父親就常常在無意識中把錯誤的思想和行爲傳達給了兒子。

一位幼兒園老師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當我把孩子們的餐具都洗好時,一個小男孩正好在我身邊。我請他幫我整理餐具,沒想到卻遭到了這個小傢伙的嚴詞拒絕。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不,我不能幫你做這些事情,因爲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我爸爸從來都不做這些事情。”看,這就是父親的作用。一個剛剛有了性別意識的小男孩,就已經在主動模仿父親的行爲,他不自覺地把父親當成了自己的榜樣。

生活中,如果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那麼當母親要求男孩幫自己做一些家務時,男孩就會理所應當地拒絕。因爲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做家務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權不去幫忙。

不同年齡段男孩的父親應樹立不同榜樣形象

作爲男孩的父親,如果你對做男孩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妨借鑑以下幾種觀點和方法:

1、面對幼兒期的男孩,幫他們完成對母親的依戀

曾有心理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母親的愛讓我們迷戀,但母親過度的愛卻會使一個男孩長不大,使他永遠停留在小男孩的狀態。的確,有很多這樣的小男孩,他們不喜歡與別人接觸,整天寸步不離母親,甚至到了上學的年齡,還整天跟在媽媽後面,不肯去幼兒園或學校。

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這樣的男孩長大後很難融入集體。而且,不管是與人相處還是做其他事情,常常會被強大的自卑心理包圍。

事實上,這些男孩長大之後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往往是由於沒有很好地完成幼兒期的心理髮展任務造成的。

幼兒期,男孩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務很多,最主要的一點是完成對母親的親密分離。即讓他們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來,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這一時期,爸爸的任務是巨大的,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男孩,鼓勵他與自己溝通。

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講,父親的關愛意味着一種特殊的意義。

一位成年男性曾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我的父親將近70歲了,一次,我們一起翻那些老照片。忽然,翻到了我3歲時的那張照片,父親抱着我把我舉過了頭頂,我臉上的笑容很燦爛,也很自豪。

我把這張照片放入我的錢夾內。之後,父親第一次跟我談起了他與他的父親之間的關係:“我的父親從來沒有抱過我,我甚至都沒有在他的腿上坐過……”說到這裏,父親已經是淚流滿面了。

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即使現在父親即將70歲了,但他仍對小時候父親沒有抱過他而感到遺憾。

那麼,父親應該如何向兒子表達關愛之情呢?還是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小男孩自己的心聲吧:

“我喜歡爸爸帶我出門,這樣我會因爲爸爸在身邊而感到很自豪!”

“我喜歡坐在爸爸的腿上,讓他不停地顫我,有他那大大的手掌扶着我,我一點也不害怕。”

“我喜歡爸爸把我舉過頭頂,這樣我能感覺到爸爸的力量,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力大無比的神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讓兒子成功地擺脫對母親的依戀也不難,當然,這主要需要爸爸的配合。其實,爸爸需要做的也很簡單:在顯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時,對兒子多些關注和細心的愛護就可以了。

2、面對兒童期的男孩,明確規則,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

一位幽默的父親曾這樣說:“要想與兒子很好地相處,一定要學會摔跤!”

這位父親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男孩喜歡父親與自己打成一片。其實,這也正是很多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爲什麼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喜歡打打鬧鬧,甚至是打成一團呢?

心理學家表示,男孩在與父親的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在與爸爸的打鬧中,爸爸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

一位父親說:兒子4歲時,我喜歡給他撓癢癢,他也喜歡我這樣做,每當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我們父子倆就會圍着整個房間跑來跑去。但有一次,我看兒子躺在牀上,便過去給他撓癢癢。那天兒子也許不高興,他沒有像平時那樣“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腳。

我被兒子的反應驚呆了,但我並沒有衝他發脾氣或指責他,而是平靜地對他說:“你受了傷會痛,爸爸受了傷也會痛,如果爸爸受了傷,那以後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規則,例如,不允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你能遵守這樣的規則嗎?”

兒子似乎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因爲我看到他在點頭。

其實,父親與男孩相處的過程,就是向他們傳輸各種基礎規則的過程。受體內睾丸素的影響,任何一個男孩都可以被稱爲“破壞大王”、“帶有攻擊性的機器”。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那男孩真的會變成人見人怕的破壞性“機器”;但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進行強行壓制,那男孩天生的探索慾望和創造慾望就會逐漸泯滅。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規則是什麼,讓他們自己去把握行爲的“度”。在這一過程中,男孩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活技巧,還有自控力,他們開始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爲了。

3、面對青春期的男孩,讓他們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

大家都說青春期的男孩容易變“壞”,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與父親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

一位心理學家曾在一所中學裏進行了調查。他發現這些初中的男孩子都是以“羣”而居的。一般情況下,愛學習的男孩們總會在一起玩兒,而那些愛打架、調皮的男孩總在一起。

心理學家想深入瞭解這個現象,便問那些愛學習的男孩:

“你爲什麼不喜歡跟他們一起玩?”

“因爲我跟他們不是一路人。我們都是有父親的人,他們要麼沒父親,要麼不跟父親生活在一起,所以,他們總會幹壞事。”

孩子們的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人類行爲學研究表明,勞改所裏80%的“少年犯”都屬於這樣一種情況:他們要麼沒有父親,要麼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要麼就經常得不到父親的關注。由此可見,對於青春期的男孩來講,父親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時刻束縛着兒子的行爲。

男孩進入了青春期,母親的管教似乎已經對他們不起作用了。有時,爲了讓母親看清這種局勢,他們甚至常常向母親的權力挑戰。這時候,父親最需要做的是與母親站在一起,兩個人用同樣的態度教育兒子。在尊重女性方面,男孩需要父親給他們做出榜樣。

當然,要想讓青春期的男孩認同家長的教育,父親必須要和母親達成統一戰線。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父親的態度一定要真誠。如果父親並不想幫助妻子,而是逢場作戲式,那男孩就會越來越不尊重母親,甚至還會越來越多地向母親的權力發出挑戰。

其實,當男孩進入了青春期,不是母親的力量變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變硬了。這時候,他們需要父親給他們約束的力量,併爲他們指引方向,所以,在這一階段,男孩是否會變“壞”,大部分原因取決於父親。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2

我們的安全感往往來自於母親,價值感來自於父親。

爲什麼呢?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曾說過: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而父親則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親的任務則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困難,代表的是一種力量和價值感。

小嬰兒出生後,就被推到了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從那時開始,他就感受了到對未知的恐懼,這個時候,如果母親可以給予小嬰兒無條件的愛和積極的迴應,滿足小嬰兒的生存和吃喝玩樂的需求,小嬰兒就會感受到安全和溫暖,建立起最初的對媽媽和對自己的信任感,這些小嬰兒長大後,就會有比較強的安全感。

隨着小嬰兒慢慢的長大,在成長中就容易遇到各種挫折,比如:還沒學好爬,就急着想走路,學走路的時候又總是摔倒,3歲進幼兒園出現分離焦慮等狀況,這個時候爸爸的介入就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當他可以用充滿包容、溫和、耐心的態度去鼓勵孩子,引導孩子,教會孩子一些行而有效的實踐方法,就能讓這個孩子學習怎麼樣克服困難,變得勇敢,建立起內在的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

我認爲:爸爸和媽媽最好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就是給予孩子溫柔而堅定的愛,然而,有的父母雖然深愛孩子,卻不懂得怎麼樣給予孩子想要的愛。

假如你的愛不得其法,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各種行爲和心理問題,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在心理諮詢過程中遇到的案例:

這是一個25歲男孩求助的問題:“我有嚴重的焦慮和強迫性思維,恐懼,緊張,擔心,總是害怕說錯話做錯事,但是吃藥不管用。”

於是我請他講講他的家庭,他的父母,他一講,我就知道大多數問題出在哪裏了。

男孩的父母從小就很寵他,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做,如果他想做個決定,必須徵求家人意見。假如不聽,母親就會在旁邊苦口婆心地勸說,直到他接受爲止。而父親則是“說不聽,直接揍”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

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自我是很弱小的,也很自卑,因爲他沒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活得很壓抑,他的人生其實並不屬於他,他只是他父母的.附屬品。

但這個孩子把這一切進行了合理化,這是一種慣用的心理防禦機制,他把對父母的憤怒和怨恨轉化爲了對自我的攻擊。

按他的理解,他的父母是怕他受到傷害,害怕他走彎路,所以採取了這種強迫的手段,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於是他放棄了抗爭,放棄了爲自己說話的權利,選擇了默默的接受。

但是,可以感受到,當他在談到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時,他的面部表情很痛苦。他告訴我,雖然父母都很疼他,但是他卻感覺不到“愛”“從小沒被誇過”“總感覺力不從心,別人行,而我不行”,然而如果真的有人關心他,他卻又感到“很噁心”,不能夠接受。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第2張

在這個案例中,父母的言行帶給他的認知是不安全的,充滿危險的,所以“你要聽我們的”,因爲“只有我們是對你好的”,而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權威,也是唯一依賴的對象,所以孩子的潛意識裏,被動接受了這樣的認知模式。

男孩的媽媽苦口婆心式的嘮叨,就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一個有安全感的媽媽,會鼓勵孩子主動去和外界建立連接,去開拓他自己的天地,去做他想做,認爲對的事,他知道隨着孩子的成長,需要讓他在更廣闊的世界裏遨遊和學習。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 第3張

但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媽媽,就會想要試圖把孩子牢牢捆綁在自己身邊,寸步不離,並且把外在的潛在的危險故意擴大化來描述,她的目的是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不敢輕易做決定,自然也就離不開自己,這也是家庭中常見的“軟暴力”。

孩子一旦無力抗爭,就會選擇接受和認同,然而這又違反了他內心真實的意願。

這種被壓制的情緒具體表現出來便是,如果有人想要親近他,關心他,他反而會感到“噁心”,而去主動躲避。

我們再來談這個孩子的父親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長需要父親的寬容和正確引導,男孩父親的教育方式,導致象徵父親力量的缺失與自我價值感降低,孩子潛意識裏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不夠好”,所以在他身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自信,和別人說話總是力不從心。

在我與男孩的接觸交談中,他使用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你肯定不相信”,顯然,他的內心是缺乏力量的,無助的,對這個世界敏感而又充滿了恐懼。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着自我成長的需要,如果這種自由受到限制,就會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出抗爭意識。比如,之前家長帶他做過的催眠治療,但是沒有效果,原因就是他內心的抵制與抗爭所導致的結果。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母親應該相信生活,不要把惶恐不安的情緒傳染給孩子,父親要寬容耐心,不應咄咄逼人、專橫武斷,要讓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信心,引導孩子的自我意識健康發展。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