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道不拾遗成语

道不拾遗成语

来源:时尚冬    阅读: 1.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道不拾遗成语故事,道不拾遗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说路上没有人会把别人丢失掉的东西拾走,言外之意是形容当时的社会风气很好,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道不拾遗成语的相关典故吧。

道不拾遗成语

道不拾遗成语1

【道不拾遗的故事】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

商鞅年轻时代就喜欢刑名之学(古代研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的学问)。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魏王问卫叔痤:“如果你的病难以治愈,朝廷中有谁能代替?”叔痤说:“我儿子卫鞅可以代替我。”想不到,魏王不是个喜欢以法治国的人,所以,对叔痤的荐举自然不高兴。叔痤望着魏王不悦的脸色,心里明白了许多,为了表示对魏王的效忠,就对魏王说:“既然你大王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吧!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国去,让别国用他。”卫鞅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了秦国。

在秦国,秦孝王录用了他。他不断地劝说秦孝王进行治理国家的改革。秦孝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以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兵士都乐意打仗。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

《战国策·秦策一》

【道不拾遗的意思】道路上有遗落的东西,却无人拾捡。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遗,丢失的东西。

【活学活用】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气象。

【妙语点拨】商鞅变法启示我们,事无大小,遇到难题不能解决,哪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定要想到去变化,用合理的变化来解决难题。如果一味地走老路,只会越走越窄。“改则进”,改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酝酿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只能当“弄潮儿”顺应历史的潮流,并积极推动它,而不是当时代发展的“绊脚石”。积极推动变法的商鞅正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因此,秦国大受其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日益良好,国家实力逐渐强大,最终鲸吞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

【近义】路不拾遗

道不拾遗成语2

道不拾遗的历史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邯郸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裳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十分着急。这时候,有人劝慰他说:

“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道不拾遗的启示

路不拾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做到路不拾遗,整个社会会越来越和谐。所以说小朋友要培养好的品质,路不拾遗,捡到东西要物归原主,为建设和谐国家也做一份贡献哟!

道不拾遗的出处解析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2、 汉 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3、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4、《三国演义》第八七回:“两 川 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5、明 施耐庵《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华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

6、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