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別讓你的教育方法毀掉孩子

別讓你的教育方法毀掉孩子

來源:時尚冬    閱讀: 3.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讓你的教育方法毀掉孩子,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們所關心的,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寶寶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此時的耕耘會讓孩子在未來受益良多,以下是別讓你的教育方法毀掉孩子的內容。

別讓你的教育方法毀掉孩子

別讓你的教育方法毀掉孩子1

近日,一則《如何毀掉你的孩子》的帖子在網上流傳,有些聳人聽聞的標題下列舉了7種方法:

“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總之,沒有行的地方。”

“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把‘看人家某某,從不讓父母操心’掛在嘴邊。”

“把自己塑造成犧牲者的形象,時不時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爲他操碎了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從而自暴自棄。”

……

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一個人願意毀掉自己的孩子。可帖子裏的話,怎麼聽着這麼耳熟?難怪網友踊躍留言,稱自己“全部中槍”。

是的,就是這些常常在我們身邊響起的話,也許是因爲跟自家孩子“有啥說啥”,也許是關鍵時候恨鐵不成鋼,也許是急於樹立家長權威,也許是以謙虛的名義,當着外人的面以示貶低……作爲父母,不管是有意識的“激將法”,還是無意中的“說溜了嘴”,初衷本是好的,但是因爲方法不當,反而容易收到“毀人”的效果。

不難發現,“7招”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打擊。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談何尊重別人呢?如果不被信任,如何學會擔當呢?如果總也比不上“別人家孩子”,成長的希望又在哪兒呢?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也許不完全對,但傳達的理念值得思考:你發現了孩子的閃光點,閃光點纔有可能成燎原之勢;如果只盯着缺點,那孩子也容易淹沒在缺點之中。

《如何毀掉你的孩子》告訴我們的,不是怎樣“毀人”,而是提醒諸位家長,在孩子被“毀”前,改改教育孩子的方法。

別讓你的教育方法毀掉孩子2

讓子女覺得父母是爲了愛他才教他

無論如何讓孩子有被愛的感覺,是最重要的事情。

中國人表達愛的方式和西方人不同,不是靠語言,口口聲聲我愛你,長大以後很容易相信人家的話,豈不糟糕。

中國人主要表現在實際的關心上面,打從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裏開始,我們便通過對媽媽特別照顧,儘量給她吃好的、喝補的,不讓她提重東西、做粗活,來表達對要嬰兒的關心。

一生下來,就不像西方人那樣讓嬰兒單獨睡一個房間,而是和父母或媽媽一起睡。寶寶一哭,趕快把他抱起來,摟在懷裏再來查明原因。

從小到大,父母一直都在操心,這些表達愛的方式使我們學會重實質而輕形式,體會人的心意而不僅僅聽信人家所說的話。

雖然現在有很多人對此提出批評,但只要把握“合理”這兩個字,保證效果良好,便沒有問題。

更重要的是,子女知道父母愛他纔會教他,就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引,發揮模仿的能力,從父母的身教和言教吸收寶貴的經驗,孕育成爲他自己的生活信念。

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

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不需要長篇大論。

如果父母整天跟子女講大道理,那麼父母就變成老師,而不是父母了。老師和同學是什麼關係?就是同學一旦畢業了,離開學校以後,就跟老師沒關係了。

恐怕沒有哪位父母願意看到子女長大了,最後跟自己沒關係了。

許多父母喜歡在子女面前滔滔不絕,很少去聽子女說話,這種做法只會製造跟子女之間的緊張和衝突,使得兩代人之間更加不能相互瞭解。

人都願意接受對自己有幫助的言論,而不喜歡聽大道理。

父母和孩子說話,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用他聽得懂的話去表達,說到他能聽得清楚明白爲合宜。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多用耳朵聽聽子女都說些什麼,而且用心才能夠從中聽出真正的用意。

子女把心中的困惑或問題說出來,對父母瞭解子女有很大的幫助。子女的意見如果和父母一致,可以鼓勵他,稱讚他,以增強他的信心。

如果不一致,必須加以疏導、溝通,不能責罵他、取笑他,不能嚴格規定他要接受父母的意見。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儘量尊重子女的意見,子女纔會樂意和父母溝通。

不可以熟不拘禮

很多父母看到別人的小孩打破湯匙或飯碗,大多會顧慮大人的面子,笑着說一些歲歲平安、沒事沒事一類的安慰話。

可是遇到自己的子女打破湯匙或飯碗,那就臉孔一板,生氣地責罵:“怎麼搞的,叫你小心也不會聽,現在怎麼辦?用手吃好了。”末了再加上一句:“笨,什麼都學不會。”

說起來是愛之深、責之切,但是孩子哪裏懂得這種道理?

他們只知道父母愛那些湯匙、飯碗比愛自己還要多,自己遠不如那些湯匙、飯碗來得重要,父母只心疼東西破碎掉,卻不惜打碎自己的心。

這樣一來,子女對父母平時的愛會有相當的懷疑,甚至有一點恐懼和害怕,對子女的心理健康傷害很大。

成人之間有一種熟不拘禮的觀念,也是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延伸,常常弄得彼此非常不愉快。

所以,父母要注意和孩子從小養成互相尊重的好習慣,不但可以培養子女不做錯事的知恥信念,而且可以減少以後做錯事情都喜歡找藉口、推責任的壞習慣,同時又可以避免熟不拘禮所產生的一些後遺症。

生氣的時候不要喊叫子女的名字

有一些父母,平常不習慣叫子女的姓名,碰到情緒不好的時候或者生氣的時候,才大聲喊叫子女的名字。

長久下來,孩子一聽到自己的名字,就會緊張萬分而不知所措,以爲自己又做錯了什麼事情,惹父母生氣。

一個人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對自己的名字覺得害怕,怎麼不會凡事糊里糊塗,混日子過呢?

討厭自己的名字,結果也會討厭自己,做起任何事情來,都不會起勁。說起來都是父母錯誤的示範導致的。

反過來,如果從小開始,父母就用輕柔、愉快的聲音來呼喊子女的名字,子女聽到自己的名字,心情是愉快的,感覺是快樂的。

這樣子女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名字,也就越來越看重自己,當然不敢糊里糊塗、不費腦筋地混日子。

父母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呼喊子女的名字,還有一種作用,就是暗示子女,父母的心情不好,要特別警惕,更加小心謹慎約束自己的行爲,不要惹父母生氣,使自己皮痛。

這種警惕性是中國人自幼到大都需要的,必然要從小在家庭中好好地加以培養。

儘量讓子女在愉快的氣氛中成長

家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是一個可以充分讓孩子傾訴失望、克服挫折感的地方。

每當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感到沮喪、失意的時候,甚至傷心的時候,一想起自己的家,馬上就有信心。

因爲父母會給他安慰、給他鼓勵、給他指導,幫助他安度難關,協助他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孩子纔會重新燃起希望的火把,讓自己從黑暗中走出來,再度看到光明的一面。

父母對子女的過錯,如果不能包容、不能體諒,那麼孩子就不敢有所吐露、有所傾訴,只好一個人躲起來,關在房間裏悶悶不樂,慢慢產生各種不正常的生活觀念。

所以,父母的責任是互相尊重,讓家裏充滿了生氣。

媽媽絕對不能夠在子女面前數落父親的不對,父母都不要隨時給子女難堪,使他們心中不安,活得不愉快。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